事物紀原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始曰史記周文王得呂尚于磻溪以為師謂之太師
太傅
周官或曰古官通典曰成王時畢公為之大戴禮曰周公始為之
太保
虞官杜佑雲商太甲時伊尹為之文王世子曰虞有師保是也
三公
周始有三公坐而論道後漢始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或曰在莽時
太尉
秦官河圗録運法曰堯坐舟中與太尉舜觀鳯凰應劭以為周官皆非也按禮記月令曰孟夏太尉贊儁傑月令本出于呂不韋不韋秦相故知其秦官耳漢百官表曰太尉秦官掌武事者
司徒
古官也管子曰黃帝得祝融南方使為司徒少昊以祝鸠氏為司徒舜之命契曰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寛
司空
亦古官管子曰黃帝得奢龍辨于東方使為士師即司空也少昊鸤鸠氏為司空舜典曰伯禹作司空
三台
傅子曰黃帝以風後配上台後土配中台五聖配下台故後世由此以三公為三台
将相
軒轅本紀曰帝舉風後為相力牧為将此蓋将相之始也管子曰黃帝得六相而天下治虞舜舉元恺而謂之十六相
重事
唐會要曰神龍元年五月制盧欽望加平章軍國重事是也景雲三年七月诏窦懐正軍國重事宜共平章又大和四年六月制以裴度為司徒平章軍國重事是時度勲望髙以?上相印又惜之故有此诏唐書裴度傳曰文宗大和四年加度司徒平章軍國重事則是此名自唐中宗命盧欽望始也宋朝元祐初今上新即位以文潞公始為之用前志也
平章
唐有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之任蓋行丞相事之類漢韓安國為禦史大夫行丞相事後漢周澤行司徒事是也唐百官志曰李靖以?辭位诏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政事名官自此始也會要曰貞觀八年十一月也又貞觀十七年六月髙士亷同中書門下平章政事髙宗永淳元年四月郭待舉等并同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上謂參知政事崔知溫曰待舉歴任尚淺且令預聞政事未可與卿同受名稱自此四品已下知政事者以平章事為名唐志以為永淳元年也
參政
唐宰相有參知政事宋朝以為執政官唐會要曰武徳元年六月裴寂知政事貞觀元年九月杜淹參議朝政三年二月魏徴參預朝政十三年劉洎始為參知政事唐太宗本紀雲十一月戊辰也蓋其命官自劉洎始雲宋朝會要曰幹徳二年四月以薛居正呂餘慶參知政事先是已命趙普為相将用居正等為副太祖召陶谷問下丞相一等有何官對曰唐有參知政事故以命之蓋帝意未欲令居正等名位與普齊也錢若水曰按唐故事劉洎為參知政事宰相任也髙宗用郭待舉謂崔知溫曰待舉歴任尚淺未可與卿等同名稱遂令同平章事以此言之平章事亞叅知政事矣谷不能逺引漢禦史大夫亞丞相故事失之也神宗元豐中行官制除之
左右相
通典曰成湯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為之伊尹号阿衡仲虺為左相是也又武丁得傅說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書亦稱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故秦悼武王置左右相漢髙後亦置二相自此以後多非尋常人臣之職唐龍朔元年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武後又改尚書仆射為文昌左右相開元元年又為左右丞相天寳元年複為仆射又以侍中中書令為左右相至徳初複舊故今亦以左右丞相呼二揆者此其始矣
宰相
昔周公位冡宰正百工以相成王故有宰相之稱其事自秦漢始陳平言宰相上佐天子是也通典曰春秋之義尊上公謂之宰言海内無不統也漢亦謂上相陸賈謂陳平曰足下位為上相是也
丞相
史記秦本紀悼武王二年初置丞相蓋三代三公之任也今得中令仆射皆其職爾故今亦以為稱應劭曰丞者承也相助也商鞅書定分篇雲秦孝公問法令于鞅鞅有丞相置一法官之語則為具名也已見于孝公時非悼武王始特置之也大抵秦所建官雲
相國
亦秦置官始皇帝立尊呂不韋為相國漢初蕭何亦為之今人以呼宰輔也
使相
唐睿宗景雲元年始置節度使首以賀拔延嗣領河西至開元中朔方節度牛仙客同中書門下三品節度如故此蓋使相之始也肅宗時郭元振李光弼号使相也
相銜
唐百官志叙曰永淳元年郭待舉岑長倩同平章事始亦入銜後循之以為故事
當筆
通典曰肅宗至徳二年三月宰相分直政事筆人知十日徳宗貞元五年五月八月又分日一人執筆迄今為故事曰當筆
中堂
唐制宰相常于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永淳中中書令裴炎移在中書省開元十一年張說奏改曰中書門下宋朝行官制除其名也
監國史
唐百官志曰貞觀以後多以宰相監修國史遂成故事也
樞宻
西晉泰始中王景文為中書令兼管内樞宻此其名之始也君臣政要曰唐代宗永泰中勅中官董廷秀管樞宻因置内樞宻使後唐荘宗始用郭崇韬分中書兵房置樞宻院與宰相分秉朝政自此始用士人凡文事出中書武事出樞宻謂之二府宋朝會要曰開寳九年二月以曹彬為樞宻使領忠武軍節度樞宻帶節度自此始也太平興國六年九月以石熈載為戶部尚書充樞宻使文資正官充使自此始也
樞相
宋朝會要曰唐以中官為樞宻使後唐始有帶相印者則樞相之始自後唐也又至道三年八月以曹彬為兼侍中充使大中祥符五年九月以吏部尚書王欽若戶部尚書陳堯叟并守本官同平章事充使儒臣為樞宻而兼使相自欽若始也
知樞
宋朝會要曰周顯徳六年宰相範質王溥并叅知樞宻院事又淳化二年九月以副使宣徽北院使張士遜知樞宻院事知院之名自此始也
樞副
五代會要曰梁開平元年五月改樞宻院為崇政院始命敬翔為院使仍置判官一人自後不置判官置副使一人後唐同光元年十月依舊為樞宻亦為樞宻副使宋朝會要曰建隆元年八月以趙普為樞宻副使周末阙副使至是始置
同知樞
宋朝會要曰淳化二年九月樞宻使王顯出鎮以副使溫仲舒冦凖同知院事同知之名自此始也神宗元豐中正官名不置使但以寄祿官一人知院事一人同知為副而已
簽樞
又宋朝會要曰太平興國四年正月以石熈載為樞宻直學士簽着樞宻院事簽書之名自此始也治平中避英宗嫌名改曰簽書
宣徽
唐書裴度傳有宣徽五坊小使則宣徽官名已見于元和之時矣唐末洎五代又有南北兩院使晉天福四年以樞宻副使張從恩為宣徽使權罷樞宻故也蓋唐官雲宋朝會要曰唐置宣徽南北院使有副使後唐省副使開寳九年以潘美依前山南東道節度充宣徽北院使節度之領宣徽自茲始也按北史後妃傳叙北齊文宣河清中下嫔有宣徽為婦官之名也
法從清望部
大學士
唐書李泌加集賢殿大學士泌言學士加大始中宗時張說為之按說傳?宗欲授說大學士辭曰學士本無大稱中宗崇寵大臣乃有之唐百官志曰景龍二年置也蓋其名自中宗時始今惟觀文資政端明有之
學士
漢孔安國序尚書言秦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蓋以斥承學之士爾晉陶淵明集有學士祖企謝景夷而晉志不言其官然前亦未聞南史宋謝超宗傳曰齊受禅髙帝令撰郊廟歌有總明學士劉融等陳有徳教殿學士北齊有文林舘學士後周亦有麟趾殿學士當是其稱始自漢晉而命官起于宋齊也唐初有東宮王府等學士齊王元吉亦有文學館學士此後集賢昭文崇賢翰林等雜置不一迄宋朝皆為侍從之臣貞觀初開文學館以房?齡等十八人為學士
直學士
職林曰唐憲宗朝裴垍奏集賢禦書院請五品已上為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非登朝者為校理按唐書百官志儀鳯中?文置詳正學士又曰武徳後五品已上曰學士六品已上曰直學士然則唐祖有國之初始有此官
觀文
歐公歸田録曰唐至五代相承有文明殿大學士為宰相兼職又有學士為諸學士之首後以文明真宗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