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千五
關燈
小
中
大
《見遊春人》:長安有狹斜,舍穴勝繁華。
連歡上馬,亂果擲行車。
深紅蓮子豔,細錦鳳凰花。
那能學酒,無趣似栾巴。
【宋王逢原廣陵集】 《春人》:春人風飄喜聚散,春筵笑長白日短。
柳芽嚼雪噴晝寒,桃花燒風作春暖。
春衣少年當酒歌,起舞四顧以笑和。
紅夭綠爛狂未足,春更不去将奈何。
【唐周賀詩】 《送防秋人》:匹馬無窮地,三年逐大軍。
算程淮邑遠,起帳夕陽曛。
疊浪行時漱,邊笳語次聞。
要傳書劄去,應到碛東雲。
【于詩】 《秦富人》:高高起華堂,遠遠引流水。
糞土視金珍,猶嫌未奢侈。
陋巷滿蓬蒿,誰憐有顔子。
【李益詩】 《贈看花人》:畏是身今是,逢春解惜春。
今年看花伴,已少去年人。
【楊巨源詩】 《和侯大夫秋原山觀征人回》:兩河罷戰萬方清,原上軍回識舊營。
立馬望雲秋塞淨,射雕臨水晚天晴。
戍閑部伍分岐路,地遠家鄉寄旆旌。
聖代止戈資廟略,諸侯不複更長征。
【鮑容詩】 《拟古苦哉遠征人》:征人歌古曲,攜手上河梁。
李陵死别處,杳杳玄冥鄉。
憶昔從此地,連年征鬼方。
久行迷書曆,三死氈衣王。
百戰身且在,微功信難忘。
遠承雲台議,非勢孰敢當。
落日吊李廣,白身過河陽。
閑弓失月影,勞劍無龍光。
去日始束發,今來發成霜。
虛名乃閑事,生見父母鄉。
掩抑大風樂,徘徊少年場。
誠哉古人言,鳥盡良弓藏。
【高骈詩】 《歎征人》:心堅膽壯箭頭親,十載沙場受苦辛。
力盡路傍行不得,廣張紅旆是何人。
【羅邺詩】 《征人》:青樓一别戍金微,力盡秋來破虜圍。
錦字莫辭連夜織,塞鴻長是到春歸。
正鄰漢月當空照,不奈胡沙滿眼飛。
唯有夢魂南去日,故鄉山水路依稀。
【廉氏詩】 《寄征人》:凄凄北風吹鴛被,娟娟西月生蛾眉。
誰知獨夜相思處,淚滴寒塘蕙草時。
【元好問詩】 《征人怨》:瀚海風煙掃易空,玉關歸路幾時東。
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滿鏡中。
【江湖續集】 《張蘊丹陽道中流寓人》:異土編茅古制庳。
官田種林得沽私。
自言身健無徭役,猶勝平生江北時。
【僧盤谷遊山集】 《梓人行》:南城番市淨土寺雕輪藏成,代本寺作送匠人白教士歸鞏昌,總帥府在鞏昌臨洮,有帝師堂。
古秦山澤天下奇,形勢雄壯壓邊陲。
疏林老樹挂煙雨,蛟龍飛躍辭天池。
乾坤清氣鐘所秀,散入梓人胸次詩人脾。
君不見,渭川梓人祖姓白,箕裘克紹公輔策。
優填遺肖妙入神,跨竈沖樓推巨擘。
古熙城,番市寺,輪藏雕成獨拔萃。
天關地軸旋轉時,花雨颠風亂飄墜。
吳道筆,郢人斤。
塵世古今稱絕倫。
比君才能出天縱,相望退舍東施颦。
帝師堂,多龍象,總帥府,多貔貅。
法王勇将耀威武,猶羨工巧何能俦。
休誇五鳳樓,入目無全牛。
錦标奪得歸桑梓,聲名赫奕動地不日飛神州。
【唐王建詩】 《海人謠》:海人無家海裡住,采珠殺象為歲賦。
惡波橫天山塞路,未央宮中常滿庫。
【大雅集】 《陳樵海人謠》:海南蠻奴發垂耳。
朝朝采寶丹崖裡。
夜光盈尺出飛魚,柏葉收珠寒蕊蕊。
幽箔連錢生綠花,切玉蠻刀如切水。
九譯來朝萬裡天,北風不動琅死。
【唐吳融詩】 《商人》: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北抛衡嶽南過雁,朝發襄陽暮看花。
蹭蹬也應無陸死,團圓那覺有天涯。
随風逐浪年年别,卻笑如期八月槎。
【皇甫冉詩】 《臨平道中贈同舟人》:遠山誰辯山南北,長路長随樹淺深。
流蕩飄搖此何極,唯應行客共知心。
【蘇拯詩】 《漁人》:垂竿朝與暮,披蓑卧橫楫。
不同清平時,自樂滄波業。
長畏不得閑,幾度避遊畋。
當笑釣台上,逃名名卻傳。
【宋王炎雙溪集】 《漁人》:西南月未堕,白霧吞青山。
渡口無人行,老漁一舟還。
呵手系短纜,犯夜寒。
捕魚養妻子,誰謂斯人閑。
【元劉文貞公集】 《漁人》:箬笠蓑衣盡日閑,斜風細雨不相幹。
幾人名利眉叢窄,一老江湖眼界寬。
折葦離析懸雁網,枯桑突兀插魚竿。
笛聲喚出山頭月,又載扁舟宿舊灘。
撥掉垂竿日日同,藕花叢了獲花叢。
朝雲暮雨閑身外,春水秋山醉眼中。
十裡煙波明落日,數聲漁笛響西風。
紅塵不到孤舟上,誰得江湖伴此翁。
【唐劉駕詩】 《樂邊人》:在鄉身亦勞,在邊腹亦飽。
父兄若一處,任向邊頭老。
【沈彬詩】 《吊邊人》:殺聲沉後野風悲,漢月高時望不歸。
白骨已枯沙上草,佳人猶自寄寒衣。
【王建詩】 《望行人》:自從江樹秋,日日望江樓。
夢見離珠浦,書來在桂州。
不一作願同比目魚,一作魚比目終恨水分流。
久不開明鏡,多應是白頭。
【張籍詩】 《望行人》:秋風窗下起,旅雁向南飛。
日日出門望,家家行客歸。
無因見邊使,空待寄寒衣。
獨閉青樓暮,煙深鳥雀稀。
【曹勳詩】 《望行人》:西北有高樓,叫穴入空碧。
徙倚遍欄幹,楊花滿行迹。
不見行人歸,但見楊花白。
披襟向春風,為我傳消息。
春風不見知,此意無人識。
【江湖集】 姚寬《望行人》:戍客久不歸,生死關山道。
出塞入塞雲,長亭短亭草。
夢斷玉階人,愁深花欲老。
庭樹起秋風,寄衣當及早。
【宋張舜民畫墁集】 《望行人》二首:望行人,行人在何所。
燕雁不齊飛,參商竟相阻。
别以三秋為久,生以百歲為期。
不如還家對親戚,浮名浮利徒爾為。
登高恨不高,望遠恨不見。
不見遠征人。
但見青山晚。
今歲雁空回,明年燕又來。
燕雁無憑訊,何用上高台。
【宋向滈樂齋詞】 菩薩蠻《望行人》:小樓不放珠簾卷,菱花羞照啼妝面。
金鴨水沉煙,待君來共添。
鵲聲生暗喜,翠袖輪纖指。
細細數歸程,臉桃春色深。
雲屏月帳孤鸾恨,香消玉減無人問。
斜倚碧琅,蕭蕭生暮寒。
低垂雙翠袖,袖薄輕寒透。
庭院欲黃昏,凝情空斷魂。
【國朝劉基覆瓿集】 《望行人》:朝聽乾鵲鳴,暮見燈花結。
鵲鳴燈結無定期,鏡裡青雲看成雪。
人生百歲難長保,天上孤鸾海中老。
滔滔逝水不回西,灼灼秋花幾時好。
一朝複一朝,一夕複一夕。
隻恐君心念妾時,妾身已作山頭石。
【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遇行人》:我托南車去,君拿北辔還。
相看一夢裡,好入畫圖間。
【何應龍詩】 《行人》:柳花吹斷晚寒輕,草色拖裙庵岸青。
解識行人今古恨,路邊惟有短長亭。
【國朝謝肅密庵集】 《送行人蔡英夫》:奉旨頒流求國王印寶,就與國王之來享者二人,同駕海舟,自福建起柁。
五虎門西疊鼓過,行人承诏自皇家。
刻金鳥篆頒王号,建節龍骧戛海霞。
兩國夷君歸絕島,萬年天子禦中華。
預知奉使旋京日,浩蕩秋濤湧月槎。
【顧祿詩】 《送姚原禮行人》:天上大行人,趨朝氣象新。
滄江相送晚,紫陌止逢春。
禦苑聽莺慣,故程走馬頻。
此行跻顯要,兒作太平臣。
【唐厲霆詩】 《寄遠遊人》:君此蔔行日,離杯惜共傳。
東西南北路,一十二三年。
雲闊煙深樹,江春浪起船。
異鄉那可住,何不賦歸田。
劉得仁司空曙貫休尚顔杜牧李頻岑參羊生谔 【毛女正美詩】 《贈華山遊人》:曾折松枝為寶栉。
又編栗葉代羅襦。
有時卻問秦宮事,笑拈仙花望太虛。
【宋陸放翁詩】 《湖上今歲遊人頗盛戲作四絕句》:龍船看罷日平西,柳暗花濃步步迷。
射的山前朱舫小,樵風泾上紫骝嘶。
畫船鼓吹載涼州,不到三更枉出遊。
忽有歌聲出雲漢,誰家開宴五雲樓。
翠阜青林煙疊重,朱樓畫閣雨空蒙。
禹祠西走去聲蘭亭路,一片湖山錦繡中。
台府官醅歲歲新,蘭亭春勝鏡湖春。
三山小甕雖堪笑,也向湖邊作醉人。
《東門外遍曆諸園及僧院,觀遊人之盛》:馬上哦詩畫醉鞭,東城南陌去翩翩。
微風蹙水魚鱗浪,薄日烘雲卵色天。
隔屋鸠鳴閑院落,争門花蔟小辎。
病來久已疏杯酌,春物撩人又破禅。
【章忠恪公集】 《紹興府寒食湖山遊人》:江南春色勝常年,蠶婦耕夫笑語妍。
日永湖山縱遊履,夜深蕭鼓更劃船。
霸人半作吳侬語,騷客休吟楚些篇。
服叛招攜有長算,會移豐樂到齊燕。
【方秋崖集】 《次韻雨阻遊人》:村塢花飛片片紅,橫遭澀雨又悭風。
無何春事三分過,不肯遊人一笑同。
窮勝園林唯我輩,傥來軒冕付諸公。
煙雲雨履亦堪醉,莫問聖賢時一中。
【劉彭城集】 陽翟《賈人歌》:穎川陽翟趙邯鄲,大衢如砥車班班。
重裝富貴名遊間,輕纨寶玉高岩山。
關西王孫龍虎驅,此中奇貨奇可居。
千金入秦藉短策,立談須曳分王符。
華陽松柏成高立,壽陵蔓草令人愁。
沉沉相府士如市,山東共事河南侯。
【項安世詩】 《都下次韻謝松陽沈術人》二首:向來定遠太平平,自殿銀袍五百英。
觜距不堪誇試席,齒牙無複近鄉評。
重探虎穴顔何厚,忽見稽山眼暫明。
賴有東陽老居士,相逢一笑又詩成。
下簾讀易沈君平,老向人間識世英。
戲把年齡聊複問,從來富貴不須評。
聯翩詩筆粗豪甚,矍铄精神顧盼明。
我欲求田古松邑,君言此計幾時成。
《江陵贈蒲術人》:未赴成都先夢到,才逢蜀客便心親。
江陵一見蒲居士,似向嚴家訪阿遵。
《次韻謝尚書送魯術人》:淡墨當中印八神,衆星環寫象秋。
逢人隻說忠和孝,莫道鳴珂與曳紳。
【黃勉齋集】 《讒人》:監謗兆周蹙,偶語擠秦亡。
古風下刺上,國步安且強。
靖康發深痛,熙豐起餘殃。
惜哉天子明,未免讒者傷。
讒者亦何為,君子名愈彰。
【劉後村集】 《匡人》一首:匡人不識夫子,往往發其笥中。
但有深衣吉履,元無寶玉大弓。
《北來人》二首:試說東都事,添人白發多。
寝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
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
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
十口同離北,今成獨雁飛。
饑荒寺菜,貧着陷番衣。
甲第歌鐘沸,沙場探騎稀。
老身閩地死,不見翠銮歸。
《至人六言》一首:幽子多栖白雲,至人或混紅塵。
有時鼻涕擇菜,有時丫髻負薪。
【盧給詩】 《逢病軍人》:行多無力住無糧,萬裡還鄉未到鄉。
蓬髡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宋元憲公集】 《宗人》:緘見過與予同年擢第時緘坐法失官。
慈恩題墨七雕年,霰雪相逢倦客天。
男子詣曹羞會課,秃翁無版欲歸田。
爻占後笑餘艱象,書入窮愁有剩篇。
聞道漢家求失職時郊祀大恩昭洗痕殿,可能梁甲信灰然。
【陸放翁詩】 《次金溪宗人伯政見寄韻》:道義流聞意已傾,豈知晚歲齋盟。
六經日月未嘗蝕,千載源流終自明。
汝水家家書有種,吾宗世世士知名。
讀君長句還增氣,俗耳那聞韶聲。
【歐陽公集】 《樂哉襄陽人送劉太尉》諸本無此二字從廣一作景元赴襄陽:嗟爾樂哉襄陽人,萬屋連甍清漢濱。
語言輕清征帶秦,南通交廣西峨珉。
羅谷纖麗藥物珍,枇杷甘橘薦清樽。
磊落金盤爛,槎頭縮項昔所聞,黃橙一作齑韭香複辛,春雷動地竹走根。
錦苞玉筍味争新,鳳林花發南山春。
掩映谷口藏山門,樓台金碧瓦鱗鱗。
岘首高亭倚浮雲,漢水如天瀉。
斜陽夕照白鳥群,兩岸桑柘雜耕耘。
文王遺化已寂寞,千載誰複思其仁。
荊州漢魏以來重,古今相望多名臣。
嗟爾樂哉襄陽人,道扶白發抱幼孫。
遠迎劉侯兩一作望朱輪,劉侯年少氣甚淳。
詩書學問苦寒士,樽俎談笑多嘉賓。
往時邢一作台有善政,至今遺愛留其民。
誰能持我詩以往,為我先賀襄陽人。
【晁景迂集】 高郵《人物絕句》二首:高郵崔監富詩書,筆力雄豪與世疏。
不是魏公公道在,定垂白發老菰蒲。
崔監伯易高郵年少有王令,豪氣英才海内無。
當日談兵今可用,隻愁遺像是癯儒。
王令逢原。
【李莊簡公集】 《黎人》二首:褰惟靈冕更停輪,渺渺旌麾入瘴雲。
異境盡憑詩寫去,郡僚争喜得新聞。
桄榔林裡便為家,白首那曾識使華。
莫說蠻村與黎洞,郡人觀睹亦咨嗟。
【李公明詩】 《大安人至》:凍雨雜零雪,柴門不敢開。
持來一片紙,說自大安來。
元帥方歸沔,邊書又報階。
忍寒再三問,老弟幾時回。
【強祠部集】 離京兆日,獨裡人葉舜舉秘承,胡從道戶曹,遠餞至長樂坂。
兩經辟命住秦關,府罷東随相國還。
物态當時傾附後,人情今日有無間。
青門雨送歸行色,白酒風吹上别顔。
相見去留終不改,隻應同裡與南山。
【王安石詩】 《秋枝如殘人》:秋枝如殘人,顔色先憔悴。
此詩言盛衰消息之理,屈原既旅行吟澤畔,顔色憔悴。
杜周傳許商被酒殘人,注殘癃也。
微寒吹已空,性命一何脆。
李令伯表人命危淺甯當記疇昔,葩葉相妩媚。
陶詩灼灼妩媚花不久當如何歲行雖使然,好殺豈天意。
言天至秋雖肅殺,豈天意如物之意?反複此詩意必是舉朝争新法時所作。
衆人紛紛何足競,是非吾喜非吾病。
曾子固南軒記雲:吾之不足于義,或愛而譽之者過也。
吾之足于義,或惡而毀之者亦過也。
彼何預于我哉?蓋公與子固所論大抵皆爾。
頌聲交作莽豈賢,漢平帝贊,政自莽出,休征嘉應,頌聲并作,至乎變見民怨,莽亦不能文也。
四國流言旦猶聖。
《小雅》狼跋,周公攝政,遠則四國流言,近則王不知。
周大夫美其不失其聖也。
唯聖人能輕重人,不能铢兩為千鈞。
不逃一實乃知輕重不在彼,聖賢不恤毀譽,惟自修而已。
曾子固雲雲。
要知一作之美惡由吾身。
《後漢書》仁義豈有常,蹈之則為君子,背之則為小人。
連歡上馬,亂果擲行車。
深紅蓮子豔,細錦鳳凰花。
那能學酒,無趣似栾巴。
【宋王逢原廣陵集】 《春人》:春人風飄喜聚散,春筵笑長白日短。
柳芽嚼雪噴晝寒,桃花燒風作春暖。
春衣少年當酒歌,起舞四顧以笑和。
紅夭綠爛狂未足,春更不去将奈何。
【唐周賀詩】 《送防秋人》:匹馬無窮地,三年逐大軍。
算程淮邑遠,起帳夕陽曛。
疊浪行時漱,邊笳語次聞。
要傳書劄去,應到碛東雲。
【于詩】 《秦富人》:高高起華堂,遠遠引流水。
糞土視金珍,猶嫌未奢侈。
陋巷滿蓬蒿,誰憐有顔子。
【李益詩】 《贈看花人》:畏是身今是,逢春解惜春。
今年看花伴,已少去年人。
【楊巨源詩】 《和侯大夫秋原山觀征人回》:兩河罷戰萬方清,原上軍回識舊營。
立馬望雲秋塞淨,射雕臨水晚天晴。
戍閑部伍分岐路,地遠家鄉寄旆旌。
聖代止戈資廟略,諸侯不複更長征。
【鮑容詩】 《拟古苦哉遠征人》:征人歌古曲,攜手上河梁。
李陵死别處,杳杳玄冥鄉。
憶昔從此地,連年征鬼方。
久行迷書曆,三死氈衣王。
百戰身且在,微功信難忘。
遠承雲台議,非勢孰敢當。
落日吊李廣,白身過河陽。
閑弓失月影,勞劍無龍光。
去日始束發,今來發成霜。
虛名乃閑事,生見父母鄉。
掩抑大風樂,徘徊少年場。
誠哉古人言,鳥盡良弓藏。
【高骈詩】 《歎征人》:心堅膽壯箭頭親,十載沙場受苦辛。
力盡路傍行不得,廣張紅旆是何人。
【羅邺詩】 《征人》:青樓一别戍金微,力盡秋來破虜圍。
錦字莫辭連夜織,塞鴻長是到春歸。
正鄰漢月當空照,不奈胡沙滿眼飛。
唯有夢魂南去日,故鄉山水路依稀。
【廉氏詩】 《寄征人》:凄凄北風吹鴛被,娟娟西月生蛾眉。
誰知獨夜相思處,淚滴寒塘蕙草時。
【元好問詩】 《征人怨》:瀚海風煙掃易空,玉關歸路幾時東。
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滿鏡中。
【江湖續集】 《張蘊丹陽道中流寓人》:異土編茅古制庳。
官田種林得沽私。
自言身健無徭役,猶勝平生江北時。
【僧盤谷遊山集】 《梓人行》:南城番市淨土寺雕輪藏成,代本寺作送匠人白教士歸鞏昌,總帥府在鞏昌臨洮,有帝師堂。
古秦山澤天下奇,形勢雄壯壓邊陲。
疏林老樹挂煙雨,蛟龍飛躍辭天池。
乾坤清氣鐘所秀,散入梓人胸次詩人脾。
君不見,渭川梓人祖姓白,箕裘克紹公輔策。
優填遺肖妙入神,跨竈沖樓推巨擘。
古熙城,番市寺,輪藏雕成獨拔萃。
天關地軸旋轉時,花雨颠風亂飄墜。
吳道筆,郢人斤。
塵世古今稱絕倫。
比君才能出天縱,相望退舍東施颦。
帝師堂,多龍象,總帥府,多貔貅。
法王勇将耀威武,猶羨工巧何能俦。
休誇五鳳樓,入目無全牛。
錦标奪得歸桑梓,聲名赫奕動地不日飛神州。
【唐王建詩】 《海人謠》:海人無家海裡住,采珠殺象為歲賦。
惡波橫天山塞路,未央宮中常滿庫。
【大雅集】 《陳樵海人謠》:海南蠻奴發垂耳。
朝朝采寶丹崖裡。
夜光盈尺出飛魚,柏葉收珠寒蕊蕊。
幽箔連錢生綠花,切玉蠻刀如切水。
九譯來朝萬裡天,北風不動琅死。
【唐吳融詩】 《商人》: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北抛衡嶽南過雁,朝發襄陽暮看花。
蹭蹬也應無陸死,團圓那覺有天涯。
随風逐浪年年别,卻笑如期八月槎。
【皇甫冉詩】 《臨平道中贈同舟人》:遠山誰辯山南北,長路長随樹淺深。
流蕩飄搖此何極,唯應行客共知心。
【蘇拯詩】 《漁人》:垂竿朝與暮,披蓑卧橫楫。
不同清平時,自樂滄波業。
長畏不得閑,幾度避遊畋。
當笑釣台上,逃名名卻傳。
【宋王炎雙溪集】 《漁人》:西南月未堕,白霧吞青山。
渡口無人行,老漁一舟還。
呵手系短纜,犯夜寒。
捕魚養妻子,誰謂斯人閑。
【元劉文貞公集】 《漁人》:箬笠蓑衣盡日閑,斜風細雨不相幹。
幾人名利眉叢窄,一老江湖眼界寬。
折葦離析懸雁網,枯桑突兀插魚竿。
笛聲喚出山頭月,又載扁舟宿舊灘。
撥掉垂竿日日同,藕花叢了獲花叢。
朝雲暮雨閑身外,春水秋山醉眼中。
十裡煙波明落日,數聲漁笛響西風。
紅塵不到孤舟上,誰得江湖伴此翁。
【唐劉駕詩】 《樂邊人》:在鄉身亦勞,在邊腹亦飽。
父兄若一處,任向邊頭老。
【沈彬詩】 《吊邊人》:殺聲沉後野風悲,漢月高時望不歸。
白骨已枯沙上草,佳人猶自寄寒衣。
【王建詩】 《望行人》:自從江樹秋,日日望江樓。
夢見離珠浦,書來在桂州。
不一作願同比目魚,一作魚比目終恨水分流。
久不開明鏡,多應是白頭。
【張籍詩】 《望行人》:秋風窗下起,旅雁向南飛。
日日出門望,家家行客歸。
無因見邊使,空待寄寒衣。
獨閉青樓暮,煙深鳥雀稀。
【曹勳詩】 《望行人》:西北有高樓,叫穴入空碧。
徙倚遍欄幹,楊花滿行迹。
不見行人歸,但見楊花白。
披襟向春風,為我傳消息。
春風不見知,此意無人識。
【江湖集】 姚寬《望行人》:戍客久不歸,生死關山道。
出塞入塞雲,長亭短亭草。
夢斷玉階人,愁深花欲老。
庭樹起秋風,寄衣當及早。
【宋張舜民畫墁集】 《望行人》二首:望行人,行人在何所。
燕雁不齊飛,參商竟相阻。
别以三秋為久,生以百歲為期。
不如還家對親戚,浮名浮利徒爾為。
登高恨不高,望遠恨不見。
不見遠征人。
但見青山晚。
今歲雁空回,明年燕又來。
燕雁無憑訊,何用上高台。
【宋向滈樂齋詞】 菩薩蠻《望行人》:小樓不放珠簾卷,菱花羞照啼妝面。
金鴨水沉煙,待君來共添。
鵲聲生暗喜,翠袖輪纖指。
細細數歸程,臉桃春色深。
雲屏月帳孤鸾恨,香消玉減無人問。
斜倚碧琅,蕭蕭生暮寒。
低垂雙翠袖,袖薄輕寒透。
庭院欲黃昏,凝情空斷魂。
【國朝劉基覆瓿集】 《望行人》:朝聽乾鵲鳴,暮見燈花結。
鵲鳴燈結無定期,鏡裡青雲看成雪。
人生百歲難長保,天上孤鸾海中老。
滔滔逝水不回西,灼灼秋花幾時好。
一朝複一朝,一夕複一夕。
隻恐君心念妾時,妾身已作山頭石。
【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遇行人》:我托南車去,君拿北辔還。
相看一夢裡,好入畫圖間。
【何應龍詩】 《行人》:柳花吹斷晚寒輕,草色拖裙庵岸青。
解識行人今古恨,路邊惟有短長亭。
【國朝謝肅密庵集】 《送行人蔡英夫》:奉旨頒流求國王印寶,就與國王之來享者二人,同駕海舟,自福建起柁。
五虎門西疊鼓過,行人承诏自皇家。
刻金鳥篆頒王号,建節龍骧戛海霞。
兩國夷君歸絕島,萬年天子禦中華。
預知奉使旋京日,浩蕩秋濤湧月槎。
【顧祿詩】 《送姚原禮行人》:天上大行人,趨朝氣象新。
滄江相送晚,紫陌止逢春。
禦苑聽莺慣,故程走馬頻。
此行跻顯要,兒作太平臣。
【唐厲霆詩】 《寄遠遊人》:君此蔔行日,離杯惜共傳。
東西南北路,一十二三年。
雲闊煙深樹,江春浪起船。
異鄉那可住,何不賦歸田。
劉得仁司空曙貫休尚顔杜牧李頻岑參羊生谔 【毛女正美詩】 《贈華山遊人》:曾折松枝為寶栉。
又編栗葉代羅襦。
有時卻問秦宮事,笑拈仙花望太虛。
【宋陸放翁詩】 《湖上今歲遊人頗盛戲作四絕句》:龍船看罷日平西,柳暗花濃步步迷。
射的山前朱舫小,樵風泾上紫骝嘶。
畫船鼓吹載涼州,不到三更枉出遊。
忽有歌聲出雲漢,誰家開宴五雲樓。
翠阜青林煙疊重,朱樓畫閣雨空蒙。
禹祠西走去聲蘭亭路,一片湖山錦繡中。
台府官醅歲歲新,蘭亭春勝鏡湖春。
三山小甕雖堪笑,也向湖邊作醉人。
《東門外遍曆諸園及僧院,觀遊人之盛》:馬上哦詩畫醉鞭,東城南陌去翩翩。
微風蹙水魚鱗浪,薄日烘雲卵色天。
隔屋鸠鳴閑院落,争門花蔟小辎。
病來久已疏杯酌,春物撩人又破禅。
【章忠恪公集】 《紹興府寒食湖山遊人》:江南春色勝常年,蠶婦耕夫笑語妍。
日永湖山縱遊履,夜深蕭鼓更劃船。
霸人半作吳侬語,騷客休吟楚些篇。
服叛招攜有長算,會移豐樂到齊燕。
【方秋崖集】 《次韻雨阻遊人》:村塢花飛片片紅,橫遭澀雨又悭風。
無何春事三分過,不肯遊人一笑同。
窮勝園林唯我輩,傥來軒冕付諸公。
煙雲雨履亦堪醉,莫問聖賢時一中。
【劉彭城集】 陽翟《賈人歌》:穎川陽翟趙邯鄲,大衢如砥車班班。
重裝富貴名遊間,輕纨寶玉高岩山。
關西王孫龍虎驅,此中奇貨奇可居。
千金入秦藉短策,立談須曳分王符。
華陽松柏成高立,壽陵蔓草令人愁。
沉沉相府士如市,山東共事河南侯。
【項安世詩】 《都下次韻謝松陽沈術人》二首:向來定遠太平平,自殿銀袍五百英。
觜距不堪誇試席,齒牙無複近鄉評。
重探虎穴顔何厚,忽見稽山眼暫明。
賴有東陽老居士,相逢一笑又詩成。
下簾讀易沈君平,老向人間識世英。
戲把年齡聊複問,從來富貴不須評。
聯翩詩筆粗豪甚,矍铄精神顧盼明。
我欲求田古松邑,君言此計幾時成。
《江陵贈蒲術人》:未赴成都先夢到,才逢蜀客便心親。
江陵一見蒲居士,似向嚴家訪阿遵。
《次韻謝尚書送魯術人》:淡墨當中印八神,衆星環寫象秋。
逢人隻說忠和孝,莫道鳴珂與曳紳。
【黃勉齋集】 《讒人》:監謗兆周蹙,偶語擠秦亡。
古風下刺上,國步安且強。
靖康發深痛,熙豐起餘殃。
惜哉天子明,未免讒者傷。
讒者亦何為,君子名愈彰。
【劉後村集】 《匡人》一首:匡人不識夫子,往往發其笥中。
但有深衣吉履,元無寶玉大弓。
《北來人》二首:試說東都事,添人白發多。
寝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
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
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
十口同離北,今成獨雁飛。
饑荒寺菜,貧着陷番衣。
甲第歌鐘沸,沙場探騎稀。
老身閩地死,不見翠銮歸。
《至人六言》一首:幽子多栖白雲,至人或混紅塵。
有時鼻涕擇菜,有時丫髻負薪。
【盧給詩】 《逢病軍人》:行多無力住無糧,萬裡還鄉未到鄉。
蓬髡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宋元憲公集】 《宗人》:緘見過與予同年擢第時緘坐法失官。
慈恩題墨七雕年,霰雪相逢倦客天。
男子詣曹羞會課,秃翁無版欲歸田。
爻占後笑餘艱象,書入窮愁有剩篇。
聞道漢家求失職時郊祀大恩昭洗痕殿,可能梁甲信灰然。
【陸放翁詩】 《次金溪宗人伯政見寄韻》:道義流聞意已傾,豈知晚歲齋盟。
六經日月未嘗蝕,千載源流終自明。
汝水家家書有種,吾宗世世士知名。
讀君長句還增氣,俗耳那聞韶聲。
【歐陽公集】 《樂哉襄陽人送劉太尉》諸本無此二字從廣一作景元赴襄陽:嗟爾樂哉襄陽人,萬屋連甍清漢濱。
語言輕清征帶秦,南通交廣西峨珉。
羅谷纖麗藥物珍,枇杷甘橘薦清樽。
磊落金盤爛,槎頭縮項昔所聞,黃橙一作齑韭香複辛,春雷動地竹走根。
錦苞玉筍味争新,鳳林花發南山春。
掩映谷口藏山門,樓台金碧瓦鱗鱗。
岘首高亭倚浮雲,漢水如天瀉。
斜陽夕照白鳥群,兩岸桑柘雜耕耘。
文王遺化已寂寞,千載誰複思其仁。
荊州漢魏以來重,古今相望多名臣。
嗟爾樂哉襄陽人,道扶白發抱幼孫。
遠迎劉侯兩一作望朱輪,劉侯年少氣甚淳。
詩書學問苦寒士,樽俎談笑多嘉賓。
往時邢一作台有善政,至今遺愛留其民。
誰能持我詩以往,為我先賀襄陽人。
【晁景迂集】 高郵《人物絕句》二首:高郵崔監富詩書,筆力雄豪與世疏。
不是魏公公道在,定垂白發老菰蒲。
崔監伯易高郵年少有王令,豪氣英才海内無。
當日談兵今可用,隻愁遺像是癯儒。
王令逢原。
【李莊簡公集】 《黎人》二首:褰惟靈冕更停輪,渺渺旌麾入瘴雲。
異境盡憑詩寫去,郡僚争喜得新聞。
桄榔林裡便為家,白首那曾識使華。
莫說蠻村與黎洞,郡人觀睹亦咨嗟。
【李公明詩】 《大安人至》:凍雨雜零雪,柴門不敢開。
持來一片紙,說自大安來。
元帥方歸沔,邊書又報階。
忍寒再三問,老弟幾時回。
【強祠部集】 離京兆日,獨裡人葉舜舉秘承,胡從道戶曹,遠餞至長樂坂。
兩經辟命住秦關,府罷東随相國還。
物态當時傾附後,人情今日有無間。
青門雨送歸行色,白酒風吹上别顔。
相見去留終不改,隻應同裡與南山。
【王安石詩】 《秋枝如殘人》:秋枝如殘人,顔色先憔悴。
此詩言盛衰消息之理,屈原既旅行吟澤畔,顔色憔悴。
杜周傳許商被酒殘人,注殘癃也。
微寒吹已空,性命一何脆。
李令伯表人命危淺甯當記疇昔,葩葉相妩媚。
陶詩灼灼妩媚花不久當如何歲行雖使然,好殺豈天意。
言天至秋雖肅殺,豈天意如物之意?反複此詩意必是舉朝争新法時所作。
衆人紛紛何足競,是非吾喜非吾病。
曾子固南軒記雲:吾之不足于義,或愛而譽之者過也。
吾之足于義,或惡而毀之者亦過也。
彼何預于我哉?蓋公與子固所論大抵皆爾。
頌聲交作莽豈賢,漢平帝贊,政自莽出,休征嘉應,頌聲并作,至乎變見民怨,莽亦不能文也。
四國流言旦猶聖。
《小雅》狼跋,周公攝政,遠則四國流言,近則王不知。
周大夫美其不失其聖也。
唯聖人能輕重人,不能铢兩為千鈞。
不逃一實乃知輕重不在彼,聖賢不恤毀譽,惟自修而已。
曾子固雲雲。
要知一作之美惡由吾身。
《後漢書》仁義豈有常,蹈之則為君子,背之則為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