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 數目門三十三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禦定骈字類編卷一百十 數目門三十三 兩 兩儀【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丨丨 晉書贽虞傳考歩丨丨則天地無所隐其情準正三辰則懸象無所容其謬 舊唐書樂章經緯丨丨文化洽削平方域武功成 宋史樂志見二弦下 程迥周易古占丨丨者乾坤之初盡也 小學绀珠丨丨天地 劉琨勸進表元德通于神明聖姿合于丨丨 王融上北伐圖疏見二曜下 阮籍詠懐詩混元生丨丨四象運衡玑 禇亮祭方丘樂章一徳惟甯丨丨泰三材保合四時邕韓愈寄崔立之詩歡華不滿眼咎責塞丨丨 韋承慶詩徒喜逢千載何階答丨丨】 兩天【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書其所居屋壁而塗之及剝落有文曰十年天子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遞代坐又曰一母生三天丨丨共五年説者以為婁太後生三天子自孝昭即位至武成傳位後主共五年焉】 兩日【宋書符瑞志見五八下 南史陳文帝紀梁太清初帝夣丨丨鬬一大一小大者光防墜地色正黃其大如鬥帝三分取一懐之 唐書懿宗紀幹符六年十一月丙辰丨丨并出而鬬 薛道衡老氏碑九鼎共海水同飛丨丨與洛川俱鬬 又宋史禮志幹德元年八月禮儀使陶谷言飨廟郊天丨丨行禮從祀官前七日皆合于尚書省受誓戒自來一日之内受兩處誓戒有虧防潔 王建當窗織詩草蟲促促機下啼丨丨催】 【成一疋半 羅隐出試後投所知詩此日蓬壺丨丨程當時消息甚分明 楊萬裡山居雪後詩青松根上蘭根下猶得三朝丨丨看】 兩月【漢書成帝紀有丨丨相承晨見東方注京房易傳雲君弱如婦為隂所乗則丨丨出 南史梁武帝紀太清二年春正月癸巳朔丨丨相承如鈎見于西方又詩三星在天疏小星箋雲心在東方三月時則心星始見在三月矣此箋雲三月之末四月之中者正以三月至于六月則有四月此詩惟有三章而卒章言在戶謂正中直戶必是六月昏也逆而差之則二章當五月首章當四月四月火見已乆不得謂之始見以詩人始作總舉天象不必章舉一月郤差次之使四月共當三章故毎章之箋皆舉丨丨也 又七月流火疏左傳張趯曰火星中而寒暑退服防雲火大火星也季冬十二月平旦正中在南方大寒退季夏六月黃昏火星中大暑退是火為寒暑之候事也知此丨丨昏旦火星中者月令季夏昏火星中六月既昏中以沖反之故十二月旦而中也 又宋史王全斌傳俄诏發蜀兵赴阙人給錢十千未行者加丨丨廪食全斌等不即奉命由是蜀軍憤怨人人思亂 小學绀珠見四維下 張籍送從弟删東歸詩雲水東南丨丨程貪歸慶節馬蹄輕羅隐送陸郎中赴阙詩幕下留連丨丨強爐邉侍史舊焚香 徐夤門外閑田數畆長有泉流因築直堤分為兩沼詩見十分下 陳陶種蘭詩見一月下 又明道雜志舊説宋莒公通小學好證人誤書坐此亦招怨如李獻臣三子名皆從累字長夀朋次複圭次徒刍也莒公曰朋象鳯羽之形非丨丨也】 兩珥【宋書五行志晉愍帝建武元年正月庚子白虹彌天三日并照日有重暈左右丨丨 齊書天文志建元元年六月甲申日南北丨丨西有抱黃白色宋史欽宗紀靖康元年二月丁未日有丨丨】兩霜【蕭綜悲落葉詩見五晨下】 兩星【宋書符瑞志見一星下 黃庭内景經注見九生下 雲笈七籖中台丨丨小闊晉張華為司空死其星開 鮑照白雪詩命娥外月際要媛丨丨間 白居易诏取永豐栁植禁苑感賦詩定知元象今春後栁宿光中添丨丨】 兩辰【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厯過也再失閏矣注文十一年三月甲子至今七十一嵗當有二十六閏今長厯推得二十四閏通計少再閏疏長厯推得二十四閏者釋例雲閏者防集數年餘日因宜以安之故閏月無中氣鬥建斜指丨丨之間也魯之司厯漸失其閏至此日食之月以儀審望知鬥建之在申鬥建在申乃是知周家九月也而其時厯稱十一月故知失閏也于是始覺其謬遂頓置兩閏以應天正以叙事期李谧明堂制度論見一隅下】 兩虹【周權夜泊呉江詩丨丨渴飲駕空來千尋橫截玻瓈碧】 兩火【晉書五行志恵帝永熙中河内溫縣有人如狂造書曰丨丨投地哀哉秋蘭歸形街郵終為人歎丨丨武帝諱蘭楊後字也 易林丨丨争明雖鬬不傷分離且忍全我弟凡 白居易祭小弟文每一念至腸熱骨酸如以丨丨刺灼心肝趙抃郡齋偶成詩見一刀下】 兩氣【宋史律厯志中盈朔虛分日月以防朔為正氣序以鬥建為中是故氣進而盈分存焉置中節丨丨之防以一月之全防三十減之每至中氣即一萬七千四十杪十二是為中盈分朔退而虛分列焉置一月之全防三十以朔防及餘減之餘一萬八千三百七是為朔虛分綜中盈朔虛分而閏餘章焉 正防聲者形氣相軋而成丨丨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兩極【晉書天文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謂之南極北極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丨丨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疆繞北極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隐謂之上規繞南極七十二度常隐不見謂之下規 宋史律厯志見二樞下】 兩曜【元史厯志中書令耶律楚材以大明暦後天乃損節氣之分減周天之秒去交終之率治月轉之餘課丨丨之後先調五行之出沒以正大明暦之失 梁元帝纂要日月謂之丨丨 法苑珠林善人廻向若羣流之歸溟壑大光攝受如丨丨之伴衆星 任昉為宣徳太後重敦勸梁王令四時等契丨丨齊明 徐容太常賦載丨丨以行空兮天之明兮九幽 張説東都酺宴詩見二天下 李白古風浮雲隔丨丨萬象昏隂霏陸遊春雨詩羲和挾丨丨疾走不可遮】 兩宿【宋書厯志見四旬下 又朱德潤出京口河氷阻舟二日方抵呂城詩連艘若膠綴丨丨冐霜霰】兩?【參同契見一斤下 金丹諸真?奧以身心分上下丨丨以神氣别冬夏二至】 兩亥【範成大東宮夀詩丨丨開基逺三丁景統長自注藝祖太宗元命皆在亥今太上主上殿下元命皆在丁】 兩坎【周易集解益卦六四虞翻曰坎為志三之上有丨丨象故以益志也】 兩陽【五代史司天考夫立天之道曰隂與陽隂陽各有數合則化成矣陽之防三十六隂之防二十四竒偶相命丨丨三隂同得七十二何則隂陽之數合七十二者化成之數也化成則謂之五行之數五行之得期數過之者謂之氣盈不及者謂之朔虛至于應變分用無所不通故以七十二為經術 素問帝曰陽明何謂也岐伯曰丨丨合明也注靈樞系日月論曰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丨丨合于前故曰陽明也】 兩隂【易?六四困防吝注獨逺于陽處丨丨之中闇莫之發故曰困防也 素問帝曰厥隂何也岐伯曰丨丨交盡也注靈樞系日月論曰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隂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隂丨丨交盡故曰厥隂也】兩閏【左傳疏見兩辰下】 兩旦【庾信歩陸逞碑日乃再中天成丨丨 又羽調曲居休氣而四塞在光華而丨丨 謝恵連秋懐詩頹魄不再圓傾羲無丨丨】 兩夜【南唐近事嚴續相公歌姬唐鎬給事通犀帶皆一代之尤物也唐有慕姬之色嚴有欲帶之心因丨丨相第有呼盧之防唐适預焉嚴命出妓解帶較勝于一擲舉座屏氣觀其得失六骰數廵唐彩大勝唐乃酌酒命美人歌一曲以别相君宴罷拉而偕去相君怅然遣之 杜甫村雨詩雨聲傳丨丨寒事飒髙秋 白居易仙遊寺獨宿詩此中留我宿丨丨不能廻】 兩旬【宋史食貨志靖康初汴河決口有至百歩者塞之工夫未訖幹涸月餘綱運不通南京及京師皆乏糧責都水使者陳求道等命提舉京師所陳良弼同措置越丨丨水複舊綱運沓至兩京糧乃足 沈佺期被彈詩三日唯一飯丨丨不再栉 杜甫種莴苣詩丨丨不甲坼空惜埋泥滓 獨孤及夏中詶于逖畢耀詩閉闗渉丨丨羁思浩無窮 李宗闵贈毛仙翁詩不知仙客占青春肌骨才教稱丨丨】 兩時【宋史兵志诏諸路教閱禁軍毋過丨丨九月内出教法格并圖象頒行之歩射執弓發矢運手舉足移歩及馬射馬使蕃槍馬上野戰格鬬歩用标排皆有法象凡千餘言使軍士誦習焉 齊已海棠花詩半月暄和留豔态丨丨風雨免傷摧】 兩朞【宋書禮志起居注晉武有二喪丨丨之中并不自祠亦近代前事也】 兩年【宋史度宗紀鹹淳二年三月乙巳诏郡守丨丨為任方别授官 權徳輿七夕詩見一水下 李德裕嶺外守嵗詩寒暄一夜隔客鬓丨丨催 王安石鄞縣西亭詩收功無路去無田竊食窮城度丨丨 黃庭堅送項使君季約詩丨丨案頭筆一字不容私 楊萬裡慶長叔招飲詩燕甯軒裡集羣仙薄宦歸來又丨丨又九日郡中送白菊詩一夜西風開瘦蕾丨丨南海作重陽】 兩春【嚴維餘姚隻役詩萬事無成新白首丨丨虛擲對滄流 白居易羅子詩有女名羅子生來才丨丨】兩載【崔璞防恩除替将還京洛詩丨丨求人瘼三春受代歸 盧琦望湖亭詩丨丨遊帝京雙鬓半垂白黃庚别徐敬菊詩契闊又丨丨光隂一擲梭】 兩世【南史袁湛傳陳郡謝重王胡之外孫也于諸舅敬禮多阙重子絢湛之甥也嘗于公坐慢湛湛正色謂曰汝便是丨丨無渭陽情絢有愧色 綦母潛祗園寺詩丨丨分明見餘生複幾哉】 兩紀【金史樂志丨丨踐祚萬方甯康 韓愈落齒詩傥常嵗一落自足支丨丨 呉思道和黃晉卿北山紀遊韻詩丨丨三人合相看一笑中】 兩嵗【梁昭明太子太簇正月啓梅花舒丨丨之裝柏葉泛三光之酒 曹松除夜詩見一宵下 蘇轼海防寺清心堂詩見一谿下】 兩朝【音潮漢書賈誼傳盜者剟寝戶之簾搴丨丨之器注丨丨髙祖恵帝廟也 齊書王儉傳贊文憲濟濟輔相之體稱述霸王綱維典禮期寄丨丨綢缪宮陛舊唐書韓?傳丨丨寵待加等 宋史趙普傳自輔弼丨丨周旋三紀茂岩廊之碩望分屏翰之劇權正直不回始終無玷謀猷可複風烈如生 元史順帝紀欽惟太皇太後承九廟之托啓丨丨之業親以大寳付之眇躬尚依擁佑之慈恪遵仁讓之訓爰極尊崇之典以昭報本之忱 王儉求解尚書表嘗總端右承管铨衡事渉丨丨嵗綿一紀 宋之問桂州三月三日詩丨丨賜顔色二紀陪歡宴 崔颢江畔老人詩見五世下杜甫蜀相詩見三顧下 苗發送孫德谕罷官往黔州詩中嵗分符典石城丨丨趨陛谒承明 皎然再入道場紀事詩自喜恩深陪侍從丨丨長在聖人前 又宋史宇文昌齡傳送使至雄州當宴從者不待揖而坐昌齡诮其使曰丨丨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後坐此禮渠可阙邪使者陽若不服而心悟其非卒成禮去 曹伯啓過白?河詩乆聼人間説白?丨丨曽此界中州 又宋史寜宗紀诏車駕五日一朝泰安宮百官月丨丨 又本音楊萬裡和仲良催看黃才叔秀才南園牡丹詩愁雨留花花已爛作晴猶喜丨丨寒】 兩代【王融永明樂丨丨分憲章一朝防書軌】 兩葉【舊唐書經籍志昔馬談作史記班彪作漢書皆丨丨而僅成劉歆作七畧王儉作七志逾二紀而方就 庾肩吾書品一字不遺丨丨傳妙按丨丨謂羲之獻之父子也 又新論見雙珠下 金人銘丨丨不去将用斧柯 白居易答防之詩與君相遇知何處丨丨浮萍大海中 許渾寄逺詩丨丨愁眉鎻不開獨含惆怅上層台 周昙哀公詩見一毛下 朱子詩丨丨行将用斧柯 王恽醉歌行溪風吹面縠紋生丨丨蘭舟铙鼔起 呉萊早秋偶作寄宋景濓詩西風吹梧桐一葉丨丨積 沈周題錢舜舉漁樂圖詩漁船丨丨天地間翻覺船寛浮世窄】 兩地【易系辭參天丨丨而倚數 隋書虞世基傳道藏往而知來功參天而丨丨 宋史禮志成與壝俱再則丨丨之羲也 梁元帝元覽賦課七分與六日推丨丨與參天 又宋史田敏傳先是丨丨供輸民多為契丹鄉導敏自魚台北悉驅南徙凡七百餘戶送定州又握竒經地方布風雲各在後沖之前天居兩端其次地中居間丨丨為北是也 何遜與胡興安夜别詩念此一筵笑分為丨丨愁 張碧蘭寄阮郎詩郎如洛陽花妾似武昌栁丨丨惜春風何時一攜手 沈佺期隴頭水詩愁見三秋水分為丨丨泉 儲光羲題虬上人房詩交情分丨丨釋子一為心 戴叔倫送郎士元詩交情分丨丨行色載孤舟 韓翃送客一歸襄陽二歸浔陽詩丨丨由來堪取興三賢他日幸留詩 嚴維丹陽送韋參軍詩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别心知丨丨秋權德輿和司門殷員外早秋省中書直夜詩早晚得為同舍侶知君丨丨結離憂 白居易酬嚴中丞晩眺】 【黔江詩江水三回曲愁人丨丨情 劉商随陽雁歌去住應多丨丨情東西動作經年别 章碣贈婺州蘇員外詩見一時下 徐?南都遇前嘉魚劉令言遊閩嶺詩丨丨山光成獨賞隔年鄉思暗相知 趙秉文和種竹詩丨丨平分風月破大家留得雪霜看 陳旅送張真人代祠武當龍虎兩山詩桂館祠官持羽節名山丨丨蹑丹梯】 兩塵【續仙傳丁約謂韋子威曰郎君得道尚隔丨丨子威問其故答曰儒謂之世釋謂之劫道謂之塵】兩山【周禮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勢丨丨之間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塗焉 左傳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疏此道在二殽之間南谷中谷深委曲丨丨相嵚故可以辟風雨 宋史顔太初傳所居在鳬繹丨丨之間号鳬繹處士 元史河源附錄又四五日水渾濁土人抱革囊騎過之聚落糾木幹象州傳髦革以濟僅容兩人自是丨丨峽束廣可一裡二裡或半裡其深叵測 易林丨丨萠使笮君防好皇女長婦多孫衆子水經注山海經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焉湖中有君山編山丨丨相次去數十裡廻峙相望孤影若浮 又益州記曰平鄉江東迳峨眉山在南安縣界去成都南千裡然秋日清澄望見丨丨相守如峨眉焉 又氐道縣有天彭山丨丨相對其形若阙謂之天彭門 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丨丨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隐者之所盤旋 李白西嶽雲台歌巨靈咆哮劈丨丨洪波噴箭射東海 李翺廣慶寺詩見一水下 王建寄舊山僧詩雪後每常同席卧花時未省丨丨居 王周金口歩詩丨丨鬬咽喉羣石矗牙齒 王安石遊鐘山詩見一水下 範成大雲安縣詩見一島下 方嶽梅花詩見一雪下 郦權八渡崖詩見一庵下】 兩嶺【水經滱水南過廣昌縣南又東南過中山上曲陽縣北注滱水又屈而東合丨丨溪水水出恒山北阜東北流曆丨丨間北嶺雖層陵雲舉猶不若南巒峭秀自水南歩逺峰石磴透迤沿途九裡曆睇諸山鹹為劣矣抑亦羊腸卭來之類者也 明一統志丨丨隘在太原府靜樂縣南六十裡】 兩嵚【張九齡赴使泷峽詩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丨丨】 兩崤【鄭世翼登北邙還望京洛詩三河分設險丨丨資巨防】 兩崦【髙啓詩是時秋髙鶴聲厲霜降丨丨才收柑】 兩峯【水經注見雙立下 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見千澗下 呉融送于員外歸隐藍田詩曾吟工部丨丨寒今日仙郎得挂冠 蘇轼次韻劉景文西湖席上詩二老長身屹丨丨常撞大呂應黃鐘 李獻能玉華洞詩軟腳山堂一壺酒莫涼閑對丨丨秋 黃鎮成送澗泉上人遊十方詩丨丨塔影天垂蓋千佛林光地布金 呉澄題閣皁山詩漢呉仙迹丨丨齊欲拾瑤華路恐迷 杜本秋興詩見雙澗下 又蘇轼王晉卿示詩欲奪海石詩從教四壁空未見丨丨蹙】 兩岩【韓愈贈别元協律詩丨丨雖雲牢水石互飛發貢奎題商侯畫山水圖詩東剼淩虛搆華侈撾鐘擊鼔丨丨間】 兩岑【李白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禦绾詩見一嶂下】 兩麓【朱子武陵精舍雜詠詩序屏下丨丨坡坨旁引還複相抱】 兩崖【易林三羝上山俱至隂安遂到南陽完其芝香丨丨相望未有枕牀 朱翌釣台賦忽丨丨之對峙摩萬仞之蒼穹 杜甫劒門詩丨丨崇墉倚刻畫城郭狀 又瞿塘懐古詩西南萬壑注勍敵丨丨開 常建張天師草堂詩見四氣下 又五度溪詩五度溪上花生根依丨丨 白居易初入峽有感詩見一葦下 張籍山中贈日南僧詩見雙峯下 雍陶峽中行見一葉下 李渉題招隐寺詩見一井下 皮日休銷夏灣詩太湖有曲處其門為丨丨 張飬浩逰香山詩一聲啼鴂百花落丨丨紅雨春淋漓 呉師道居庸闗詩百裡逹闗下丨丨忽中開 又德興開化道中詩丨丨蒼石間湍水激清瀉】 兩岸【宋書劉鐘傳循南走鐘與輔國将軍王仲德追之循先留别帥範宗民以精兵髙艦據南陵夾屯丨丨 陳書後主紀祯明二年夏四月戊申有羣鼠無數自蔡州岸入石頭度淮至于青塘丨丨數日死随流出江 宋史河渠志淳熈二年兩浙漕臣趙磻老言臨安府長安牐至許村廵檢司一帶漕河淺澀請出錢米發丨丨人戶出力開濬 水經注溱水又西南歴臯口太尉二山之間是曰真陽峽丨丨傑秀壁立虧天昔嘗鑿石架閤令丨丨相接以拒徐道覆 大業雜記龍舟下一重長秋内侍及乗舟水手以青絲大縧繩六條丨丨引進 皇甫松大隐賦見一牀下 庾信上益州上柱國趙王詩見一山下 陳子良入蜀詩水霧一邉起風林丨丨秋 陳子昻入峭峽安居谿詩煙沙分丨丨露島夾雙洲 王灣次北固山下詩見一帆下 王維桃源行漁舟逐水愛山春丨丨桃花夾去津 李白望天門山詩丨丨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邉來 王昌齡箜篌引盧谿郡南夜泊舟夜聞丨丨羌戎讴 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東南丨丨坼橫水注滄溟錢起歸雁詩防湘何事等間回水碧沙明丨丨苔 盧綸送樂平苗明府詩見一船下 張建封競渡歌丨丨羅衣破暈香銀钗照日如霜刃 白居易城上夜宴詩風月萬家河丨丨笙歌一曲郡西樓 劉禹錫竹枝詞丨丨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 李渉竹枝詞荊門灘急水潺潺丨丨猿啼煙滿山 劉兼中春登樓詩丨丨煙花春富貴一樓風月夜凄涼 王安石憶鐘陵詩秪應丨丨當時栁能到春來尚可憐 趙秉文扈跸萬甯宮詩花蕚夾城通禁籞曲江丨丨盡樓台 薩都拉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丨丨菰蒲雜雨聲】兩洞【唐書骠傳見七穴下 水經注泿水又東泾懐化縣入于海水有防魚裴淵廣州記曰防魚長二丈大數圍皮皆鑢物生子子小随母覓食驚則還母腹中南越志曰暮從臍入旦由口出腹裡丨丨腸貯水以飬子腸容二子兩則四焉】 兩陂【王安石初夏即事詩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丨丨】 兩塹【宋書索虜傳嗣又遣并州刺史伊樓防助鄭兵攻虎牢塞丨丨德祖随方抗拒頗殺虜而将士稍零落】 兩垞【貢師防題王維辋川圖詩丨丨矗岧岧重湖渺悠悠】 兩蹊【荊浩盡山水賦石分三面路看丨丨】 兩畔【儀禮既夕右齻左齻疏右齻左齻謂牙丨丨最長者 孟浩然渡楊子江詩桂檝中流望京江丨丨明 伊用昌題茶陵縣門詩茶陵一道好長街丨丨栽栁不栽槐】 兩堤【宋史河渠志李立之言北京南樂館陶宗城魏縣淺口永濟延安鎮瀛州景城鎮在大河丨丨之間乞相度遷于堤外于是用其説分立東西丨丨五十九埽 炀帝開河記見四散下 王褒别王都官詩河橋丨丨絶橫岐數路分 楊萬裡遊翟園詩見一巷下】 兩谷【晉書地理志營室流為并州分為衛國州不以衛水為号又不以恒山為稱而雲并者蓋以其在丨丨之間也 元史按紮爾傳嵗壬午元帥石天應守河中府屯中條山金候将軍率昆弟兵十餘萬夜襲河中天應遣偏禆呉權府率五百兵出東門伏丨丨闗谕之曰俟其半過即翼擊之俾腹背受敵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