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九十
關燈
小
中
大
痘疹門
方
胡荽酒【《陳氏痘疹》,下同】治穢氣,使痘疹出快。
胡荽一把 右以好酒二盞,煎一兩沸,令乳母每含一兩口,噴兒遍身,勻噴頭面。
房中須燒胡荽香,能辟除穢氣,使痘疹出快。
煎過胡荽懸挂房門上最妙。
薛己曰:愚按前方,最宜用之。
若痘疹已出,而飲食少思,宜用棗焚之。
兒聞棗香,尤能開胃氣,進飲食,解毒氣。
若因飲食停滞,未及消導,遂用此法,恐反助其邪以生濕熱,則成痘毒也。
甘露飲子治積熱,及痘後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齒龂宣腫。
生地黃炒麥門冬去心焙熟地黃黃芩炒天門冬去心石斛枳殼麸炒枇杷葉去毛茵陳甘草炙,各等分一方加犀角。
右每服三錢,水煎。
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
薛己曰:愚按前方涼血解毒,除濕清熱,寒中之劑,治者審之。
托裡散治痘毒,元氣虛弱,或行克伐,不能潰散,用之未成自消,已成自潰。
人參黃芪炒,各二錢當歸酒洗白朮炒陳皮熟地黃茯苓芍藥炒,各一錢半甘草炙,五分 右,三五錢,水煎服。
托裡消毒散治痘毒,氣血虛弱,不能起發,腐潰收斂,或發寒熱,肌肉不生。
人參黃芪炒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炒白朮炒陳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連翹白芷各七分甘草五分 右每服三五錢,水煎服。
八正散治下焦積熱火,小便不通,或小便淋漓,脈證俱實者。
大黃酒炒車前子炒瞿麥扁蓄山栀炒木通甘草各一錢滑石煅,二錢 右每二錢,水煎服。
涼膈散治上焦實熱煩渴,面目赤熱,頭昏咽燥,咽痛口瘡,便溺赤濇,狂言谵妄,睡卧不安。
大黃(石蔔)硝甘草各二兩連翹一兩栀子薄荷葉各二錢 右為末,每服一錢,竹葉蜜些少煎服。
解毒防風湯治痘瘡毒氣熾盛。
防風地骨皮黃芪白芍藥炒荊芥牛蒡子 右每服四錢,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下。
人參理中湯治中氣虛熱。
人參白朮炒甘草炙,各等分 右每服一錢,姜棗水煎服;為末,姜汁糊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亦可。
補中益氣湯治中氣不足,因睡發熱,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諸證。
黃芪炙人參白朮炒甘草炙陳皮當歸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二分 右姜棗水煎。
瀉黃散治脾胃實熱。
藿香葉甘草各七錢五分山栀仁一兩石膏五錢防風二兩 右用蜜酒微炒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炒陳皮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姜棗水煎。
四君子湯治脾虛飲食不化,或洩瀉嘔吐。
人參白茯苓白朮甘草炙,各五分 右水煎服。
《幼科全書》曰:治痘疹氣虛,此為要藥。
四物湯治肝脾血虛發熱,日晡益甚,或煩躁不寐。
當歸酒洗熟地黃各二錢白芍藥炒,一錢川芎五分 右作二劑,水煎服。
《幼科全書》曰:治痘疹血虛,此為要藥。
桔梗湯治欬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
桔梗炒貝母當歸酒浸瓜蒌枳殼麸炒薏苡仁桑白皮炒百合蒸各一錢五分五味子炒甜葶苈炒地骨皮知母炒黃芪炒甘草節杏仁防己各五分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蟾蜍丸治無辜疳證,一服虛熱退,二服煩渴止,三服瀉痢愈。
蟾蜍一枚,夏月溝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身多(疒畾)者 右取糞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卻将蟾蜍跌死,投與蛆食一晝夜,用布袋盛蛆,置急流中一宿取出,瓦上焙幹為末,入麝香一字,粳米飯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甚效。
人參敗毒散治傷風時氣,寒熱欬嗽。
人參茯苓甘草炒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生姜薄荷水煎。
《幼科全書》曰:治痘出腰痛,兼治疫疠。
或加升麻、葛根、竹瀝。
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毒,未成内消,已成即潰,此消毒排膿止痛之聖藥也。
若膿出而腫痛不止,元氣虛也,當用托裡散之類。
穿山甲白芷防風沒藥甘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花粉貝母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二錢 右每服二三錢,酒水各半煎。
神效當歸膏治痘毒浸淫,或湯火等瘡,不問已潰未潰。
當歸黃蠟生地黃各一兩麻油六兩 右先将當歸、地黃入油煎黑,去滓入蠟镕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
蛇蛻散治痘毒目瞖。
蛇蛻二錢,為末瓜蒌仁五錢,研爛 一方去瓜蒌,用天花粉。
右用羊肝一片,批開入藥末二錢,線紮緊,用米泔煮熟,頻與兒食或乳母食。
荊芥甘草防風湯解痘毒。
荊芥甘草防風各等分 右每服一錢,水煎。
防風芍藥甘草湯解痘毒。
防風芍藥甘草各等分 右每服一錢,水煎。
麻黃甘草湯治表實痘毒熾盛。
麻黃五分生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
輕粉散治出痘眼内生瞖。
真輕粉黃丹各等分 右研,左眼有瞖,吹入右耳;右眼有瞖,吹入左耳。
更以菉豆皮、谷精草、白菊花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幹柿一枚,米泔一盞,煎幹,将柿去核食之,不拘時候,日三枚。
禹太和蟢蜘方治痘瘡黑陷垂死者。
壁間蟢蜘如黃豆大者一枚 右搗爛,若一歲兒用雄黃一厘,二歲者用二厘,十歲者一錢,再同蜘蛛研勻,用好燒酒一杯調和,徐徐服之。
餘意此方,即同前十二味與十一味異功散之相類也。
若因陽氣虛寒,不能榮運周身,以緻四肢逆冷,腹脹唇青,其色黑陷者,宜用燒酒。
若因元氣虛乏,或色淡白,隐隐見于肌膚,而不能起發者,宜用陳酒亦可,不可拘滞于燒酒也。
若小兒未周歲者,宜酌量與服之,亦不拘于杯許也。
又有一等氣血俱虛者,或色淡紅而不光澤,又不起發,或驚悸咬牙,用紫草與紅花,以陳煮酒
胡荽一把 右以好酒二盞,煎一兩沸,令乳母每含一兩口,噴兒遍身,勻噴頭面。
房中須燒胡荽香,能辟除穢氣,使痘疹出快。
煎過胡荽懸挂房門上最妙。
薛己曰:愚按前方,最宜用之。
若痘疹已出,而飲食少思,宜用棗焚之。
兒聞棗香,尤能開胃氣,進飲食,解毒氣。
若因飲食停滞,未及消導,遂用此法,恐反助其邪以生濕熱,則成痘毒也。
甘露飲子治積熱,及痘後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齒龂宣腫。
生地黃炒麥門冬去心焙熟地黃黃芩炒天門冬去心石斛枳殼麸炒枇杷葉去毛茵陳甘草炙,各等分一方加犀角。
右每服三錢,水煎。
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
薛己曰:愚按前方涼血解毒,除濕清熱,寒中之劑,治者審之。
托裡散治痘毒,元氣虛弱,或行克伐,不能潰散,用之未成自消,已成自潰。
人參黃芪炒,各二錢當歸酒洗白朮炒陳皮熟地黃茯苓芍藥炒,各一錢半甘草炙,五分 右,三五錢,水煎服。
托裡消毒散治痘毒,氣血虛弱,不能起發,腐潰收斂,或發寒熱,肌肉不生。
人參黃芪炒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炒白朮炒陳皮茯苓各一錢金銀花連翹白芷各七分甘草五分 右每服三五錢,水煎服。
八正散治下焦積熱火,小便不通,或小便淋漓,脈證俱實者。
大黃酒炒車前子炒瞿麥扁蓄山栀炒木通甘草各一錢滑石煅,二錢 右每二錢,水煎服。
涼膈散治上焦實熱煩渴,面目赤熱,頭昏咽燥,咽痛口瘡,便溺赤濇,狂言谵妄,睡卧不安。
大黃(石蔔)硝甘草各二兩連翹一兩栀子薄荷葉各二錢 右為末,每服一錢,竹葉蜜些少煎服。
解毒防風湯治痘瘡毒氣熾盛。
防風地骨皮黃芪白芍藥炒荊芥牛蒡子 右每服四錢,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下。
人參理中湯治中氣虛熱。
人參白朮炒甘草炙,各等分 右每服一錢,姜棗水煎服;為末,姜汁糊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亦可。
補中益氣湯治中氣不足,因睡發熱,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諸證。
黃芪炙人參白朮炒甘草炙陳皮當歸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二分 右姜棗水煎。
瀉黃散治脾胃實熱。
藿香葉甘草各七錢五分山栀仁一兩石膏五錢防風二兩 右用蜜酒微炒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炒陳皮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姜棗水煎。
四君子湯治脾虛飲食不化,或洩瀉嘔吐。
人參白茯苓白朮甘草炙,各五分 右水煎服。
《幼科全書》曰:治痘疹氣虛,此為要藥。
四物湯治肝脾血虛發熱,日晡益甚,或煩躁不寐。
當歸酒洗熟地黃各二錢白芍藥炒,一錢川芎五分 右作二劑,水煎服。
《幼科全書》曰:治痘疹血虛,此為要藥。
桔梗湯治欬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
桔梗炒貝母當歸酒浸瓜蒌枳殼麸炒薏苡仁桑白皮炒百合蒸各一錢五分五味子炒甜葶苈炒地骨皮知母炒黃芪炒甘草節杏仁防己各五分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蟾蜍丸治無辜疳證,一服虛熱退,二服煩渴止,三服瀉痢愈。
蟾蜍一枚,夏月溝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身多(疒畾)者 右取糞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卻将蟾蜍跌死,投與蛆食一晝夜,用布袋盛蛆,置急流中一宿取出,瓦上焙幹為末,入麝香一字,粳米飯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甚效。
人參敗毒散治傷風時氣,寒熱欬嗽。
人參茯苓甘草炒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生姜薄荷水煎。
《幼科全書》曰:治痘出腰痛,兼治疫疠。
或加升麻、葛根、竹瀝。
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毒,未成内消,已成即潰,此消毒排膿止痛之聖藥也。
若膿出而腫痛不止,元氣虛也,當用托裡散之類。
穿山甲白芷防風沒藥甘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花粉貝母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二錢 右每服二三錢,酒水各半煎。
神效當歸膏治痘毒浸淫,或湯火等瘡,不問已潰未潰。
當歸黃蠟生地黃各一兩麻油六兩 右先将當歸、地黃入油煎黑,去滓入蠟镕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
蛇蛻散治痘毒目瞖。
蛇蛻二錢,為末瓜蒌仁五錢,研爛 一方去瓜蒌,用天花粉。
右用羊肝一片,批開入藥末二錢,線紮緊,用米泔煮熟,頻與兒食或乳母食。
荊芥甘草防風湯解痘毒。
荊芥甘草防風各等分 右每服一錢,水煎。
防風芍藥甘草湯解痘毒。
防風芍藥甘草各等分 右每服一錢,水煎。
麻黃甘草湯治表實痘毒熾盛。
麻黃五分生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
輕粉散治出痘眼内生瞖。
真輕粉黃丹各等分 右研,左眼有瞖,吹入右耳;右眼有瞖,吹入左耳。
更以菉豆皮、谷精草、白菊花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幹柿一枚,米泔一盞,煎幹,将柿去核食之,不拘時候,日三枚。
禹太和蟢蜘方治痘瘡黑陷垂死者。
壁間蟢蜘如黃豆大者一枚 右搗爛,若一歲兒用雄黃一厘,二歲者用二厘,十歲者一錢,再同蜘蛛研勻,用好燒酒一杯調和,徐徐服之。
餘意此方,即同前十二味與十一味異功散之相類也。
若因陽氣虛寒,不能榮運周身,以緻四肢逆冷,腹脹唇青,其色黑陷者,宜用燒酒。
若因元氣虛乏,或色淡白,隐隐見于肌膚,而不能起發者,宜用陳酒亦可,不可拘滞于燒酒也。
若小兒未周歲者,宜酌量與服之,亦不拘于杯許也。
又有一等氣血俱虛者,或色淡紅而不光澤,又不起發,或驚悸咬牙,用紫草與紅花,以陳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