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志狀類
關燈
小
中
大
○封知縣劉公墓志銘
不佞同年劉君時濟,用直言左遷,業已逾歲。
方意賜環之期非遠,而時濟必且旦夕還朝。
書至則封公以仲春違養矣,傷哉!封公諱宗伋,字子中,别号北岡先生,新城岱上裡人,家世力田,以孝友聞。
至其父钺,忼慨有豪士風,而其配王,又善綜壸政,赀業遂大振。
子三,長即封公。
公少習經藝,藻采烨然,命不配才,屢試遭踬,遂屏擲帖括,改學弢钤,辄精其業。
及步騎兩試,矢無虛發,觀者竊歎,謂當擅場。
比入闱條對,發纡胸臆,無避忌,遂棄弗收。
公才過李、蔡,志業不遂,撫膺傺侘,自傷數奇而已。
久之,聞房山中有異人焉,亟往咨詢,得煉養之真訣,乃栖息上方,尚羊名刹。
蒲榻茗椀,寂焉跏趺。
九還将滿,三山非遙。
同憶疇昔,仕宦之念,都如昨夢矣。
是時伯子時濟已遊膠序,先後柄文者鹹加激賞,試即高等。
公竊喜曰:「吾敝屣功名,獨餘報國一念尚未灰冷,幸哉有兒,足酬我志。
」乃斥赀治裝,遣子負笈,求師都門。
一時相與揚榷者,多藝林名匠。
無何時濟用恩選入貢,丙子列鄉書,丙戌成進士。
筮仕安陽,聲稱炳赫,裒然薦剡。
公信且疑。
一日,潛行邺封,遍詢田畯,盡得其治狀,乃色喜不自禁。
因馳至署,勞時濟曰:「而翁初不欲見若,今聞所聞而來,即去若矣。
其慎乃末路,以終令問。
」時濟長跽受教。
适征派歲額,盡厘豪貴之濫免者,以蘇民困。
因質之公,公曰:「吏職在安人,何憚強禦,厘之便。
」三載考最,上封公如子官,贈公配王氏為孺人。
壬辰,時濟以行卓荦,召拜兵科給事。
未幾,丁内艱。
乙未,起補吏垣署篆,守正危言,不避權要,封章屢上,骨鲠之聲,震動一時。
竟用抗疏彈劾,貶級外遷。
人問封公老矣,當不忍見其子遠竄。
及時濟過裡,谒公,公冁然笑曰:「汝以直谏谪,我得稱直臣父。
孺子榮我,不既多乎!」大都時濟出為循吏,入為直臣,雖其自樹,亦禀公教焉。
公為人剛直,中心恺悌,挫折強橫,提掖柔良。
不難倒箧,以周闾裡。
病者賴以起,貧者賴以婚葬。
王孺人先公卒,奉尊章孝,處妯娌和。
家固豐饒,而操作勤甚,常手挈兩甕水,立辦數十人餐,而夕制一襜褕。
偶行失足,竟至不救。
于時時濟年甫十二耳。
公生雲雲。
宗道曰:「嗟夫!今古賢父能成子名者固多,然揆諸恒情,厥初延塾師,市經籍,切切督子,大都為取科第計耳,及其子一入仕版,惟恐其慷慨激烈,賈尤失官。
故常人之情,與其家有斷胫剖心之貞臣,甯有諱樹數馬之醇士也。
而封公所見獨異。
居常用節烈訓子,老而觏其子左遷,乃不以憂而以賀,獨異。
居常用節烈訓子,老而觏其子左遷,乃不以憂而以賀,此豈複常情可測耶!蓋封公少治方内學,故深曙人臣之大義。
晚又精方外學,故能一顯晦、齊升沈,實由道力,非意氣湊泊也。
公善行甚多,此其最關世教者,故不佞特揭論之,而又為之銘。
銘曰:不得于儒,去而韬钤。
不得于武,去而神仙。
三變入道,蓬萊圓峤。
下視簪組,不滿一笑。
酬恩寸心,付之嗣人。
夕郎矯矯,名重披鱗。
泉紫山碧,環松繞柏。
神返洞天,蛻藏斯宅。
○陳處士墓表 蓋良鄉有隐君子陳壽堂公,其子二,曰獻文、獻策。
獻文者,為博士弟子有聲,竟弗第,為太學生雲。
予以計偕過良鄉,館長公家,稔知其質行長者,而慷慨好義。
不佞官詞林,則長公跽請曰:「公太史也,表幽闡微,夫非公職哉!維時先父母偕隐山中,義甚高,小子度無能顯先人,獨計得公一言,沒者且不朽。
」蓋一歲中請者屢焉,予度不可辭,乃告之曰:「子亦見夫繪者之貌人乎?豐幹玉立,風标秀舉,颀然美也。
然而不肖其人,觀者争嗤其弗工矣。
子毋亦令我免夫觀者之嗤焉,斯可矣。
」長公曰:「唯唯。
」遂退而述其兩尊人之行,僅百言,無溢美,無失辭。
甚矣君之善用孝,而諒我深也。
其言曰:先大人事大父母甚恭,苟可以緻尊人歡,竭蹶以趨之,不憚劬。
而友愛甚笃,兄弟相與嬉遊,至老絕無勃溪。
且急人之急,甚于己。
裡中骨有暴者、餐弗給者、壯弗克室者,亟揮橐中裝助之,曾無吝色
方意賜環之期非遠,而時濟必且旦夕還朝。
書至則封公以仲春違養矣,傷哉!封公諱宗伋,字子中,别号北岡先生,新城岱上裡人,家世力田,以孝友聞。
至其父钺,忼慨有豪士風,而其配王,又善綜壸政,赀業遂大振。
子三,長即封公。
公少習經藝,藻采烨然,命不配才,屢試遭踬,遂屏擲帖括,改學弢钤,辄精其業。
及步騎兩試,矢無虛發,觀者竊歎,謂當擅場。
比入闱條對,發纡胸臆,無避忌,遂棄弗收。
公才過李、蔡,志業不遂,撫膺傺侘,自傷數奇而已。
久之,聞房山中有異人焉,亟往咨詢,得煉養之真訣,乃栖息上方,尚羊名刹。
蒲榻茗椀,寂焉跏趺。
九還将滿,三山非遙。
同憶疇昔,仕宦之念,都如昨夢矣。
是時伯子時濟已遊膠序,先後柄文者鹹加激賞,試即高等。
公竊喜曰:「吾敝屣功名,獨餘報國一念尚未灰冷,幸哉有兒,足酬我志。
」乃斥赀治裝,遣子負笈,求師都門。
一時相與揚榷者,多藝林名匠。
無何時濟用恩選入貢,丙子列鄉書,丙戌成進士。
筮仕安陽,聲稱炳赫,裒然薦剡。
公信且疑。
一日,潛行邺封,遍詢田畯,盡得其治狀,乃色喜不自禁。
因馳至署,勞時濟曰:「而翁初不欲見若,今聞所聞而來,即去若矣。
其慎乃末路,以終令問。
」時濟長跽受教。
适征派歲額,盡厘豪貴之濫免者,以蘇民困。
因質之公,公曰:「吏職在安人,何憚強禦,厘之便。
」三載考最,上封公如子官,贈公配王氏為孺人。
壬辰,時濟以行卓荦,召拜兵科給事。
未幾,丁内艱。
乙未,起補吏垣署篆,守正危言,不避權要,封章屢上,骨鲠之聲,震動一時。
竟用抗疏彈劾,貶級外遷。
人問封公老矣,當不忍見其子遠竄。
及時濟過裡,谒公,公冁然笑曰:「汝以直谏谪,我得稱直臣父。
孺子榮我,不既多乎!」大都時濟出為循吏,入為直臣,雖其自樹,亦禀公教焉。
公為人剛直,中心恺悌,挫折強橫,提掖柔良。
不難倒箧,以周闾裡。
病者賴以起,貧者賴以婚葬。
王孺人先公卒,奉尊章孝,處妯娌和。
家固豐饒,而操作勤甚,常手挈兩甕水,立辦數十人餐,而夕制一襜褕。
偶行失足,竟至不救。
于時時濟年甫十二耳。
公生雲雲。
宗道曰:「嗟夫!今古賢父能成子名者固多,然揆諸恒情,厥初延塾師,市經籍,切切督子,大都為取科第計耳,及其子一入仕版,惟恐其慷慨激烈,賈尤失官。
故常人之情,與其家有斷胫剖心之貞臣,甯有諱樹數馬之醇士也。
而封公所見獨異。
居常用節烈訓子,老而觏其子左遷,乃不以憂而以賀,獨異。
居常用節烈訓子,老而觏其子左遷,乃不以憂而以賀,此豈複常情可測耶!蓋封公少治方内學,故深曙人臣之大義。
晚又精方外學,故能一顯晦、齊升沈,實由道力,非意氣湊泊也。
公善行甚多,此其最關世教者,故不佞特揭論之,而又為之銘。
銘曰:不得于儒,去而韬钤。
不得于武,去而神仙。
三變入道,蓬萊圓峤。
下視簪組,不滿一笑。
酬恩寸心,付之嗣人。
夕郎矯矯,名重披鱗。
泉紫山碧,環松繞柏。
神返洞天,蛻藏斯宅。
○陳處士墓表 蓋良鄉有隐君子陳壽堂公,其子二,曰獻文、獻策。
獻文者,為博士弟子有聲,竟弗第,為太學生雲。
予以計偕過良鄉,館長公家,稔知其質行長者,而慷慨好義。
不佞官詞林,則長公跽請曰:「公太史也,表幽闡微,夫非公職哉!維時先父母偕隐山中,義甚高,小子度無能顯先人,獨計得公一言,沒者且不朽。
」蓋一歲中請者屢焉,予度不可辭,乃告之曰:「子亦見夫繪者之貌人乎?豐幹玉立,風标秀舉,颀然美也。
然而不肖其人,觀者争嗤其弗工矣。
子毋亦令我免夫觀者之嗤焉,斯可矣。
」長公曰:「唯唯。
」遂退而述其兩尊人之行,僅百言,無溢美,無失辭。
甚矣君之善用孝,而諒我深也。
其言曰:先大人事大父母甚恭,苟可以緻尊人歡,竭蹶以趨之,不憚劬。
而友愛甚笃,兄弟相與嬉遊,至老絕無勃溪。
且急人之急,甚于己。
裡中骨有暴者、餐弗給者、壯弗克室者,亟揮橐中裝助之,曾無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