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刻叢編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十五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李北海端州石室記樂史所謂嵩台在髙要縣北五裡李邕有記即此記也按南越志髙要有石室自生風煙南北二門狀如人巧人以為神仙都因名嵩台焉記無書人名氏歐陽公疑為張庭珪書【集古後録】
唐石室題名
唐端州司馬李紳長慶四年遊石室題名【集古録目】端州石室李紳題名雲長慶四年二月自戶部侍郎貶官至此嗟夫黨議之興君子窮也初紳為翰林學士與李德裕元稹号三俊李逢吉中傷元稹擯德裕引相牛僧孺立黨相軋又用八闗十六子之計必于陷紳防穆宗上賔逢吉言于新天子曰紳嘗不利于陛遂自戶部貶端州司馬牛李之憾益甚缙紳之禍四十年不解嗟夫餘念之悲恨數日【集古後録】
唐石室題名
魏元忠書【諸道石刻録】
新州
【古百越之地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晉屬蒼梧郡穆帝分立新甯郡宋齊因之梁立新州隋平陳郡廢大業初州廢屬信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立新州天寳元年曰新昌郡後改曰新興五代為南漢所有今縣一 新興】
唐新興縣令光燕客清德碑
唐閻朝隐撰王麟行書景龍二年戊申九月十七日建【複齋碑録】
康州
【古百越地秦屬南海郡二漢吳晉屬蒼梧郡穆帝分立晉康郡宋以後因之梁又立開陽平原羅陽等郡隋平陳郡俱廢屬端龍二州大業初屬信安永熈二郡唐武德四年立龍州六年立康州天寳元年康州曰晉康郡龍州曰開陽郡五代為南漢所有皇朝開寳五年廢康州入端州尋獲立六年廢龍州入晉康郡今縣二 端溪 泷水】
唐新修龍母廟樓碑
唐李景休撰郭齊正書太和六年正月一日記【複齋碑録】
英州
【古越地戰國屬楚秦屬南海郡二漢屬桂陽郡吳屬始興郡晉宋以後因之梁又立衡州及陽山郡隋平陳郡廢後改州曰涯州開皇二十年州廢屬廣州唐因之五代時南漢立英州今縣二直陽 滄光】
唐南岩亭記并到難篇
唐李蕃撰不著書人名氏浈陽縣南山岩上有石室縣令侯着因之以立亭故以為名
唐果業寺開洞谷記
唐元傑撰不著書人名氏浈陽果業寺之東有石洞谷嘗有方士學道于其中其石座丹竈猶存歲乆荒廢無複有迹傑與寺僧智防複開其路以元和十一年立此記【集古録目】廣南西路
靜江府
【都督府古百越之地戰國屬楚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零陵蒼梧二郡吳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晉因之宋明帝改為始建國齊複曰始安郡梁兼立桂州隋平陳郡廢大業初州廢複為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立桂州天寳元年曰始安郡唐末陞靜江軍節度為楚馬氏所有後入南漢今縣十 臨桂 興安靈川 陽朔 茘浦 永福 修仁 義甯理定古縣】
唐平蠻頌
唐韓雲卿撰韓秀實分書李陽冰篆額大厯十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按西原蠻在唐為邊患乆矣自肅宗至德以來百餘年間諸蠻更相雄長乍服乍叛攻桂管十八州所至焚廬?掠士女元道州所謂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髙極望不見人煙蓋實録也今此碑所序大厯十一年賊帥潘長安僞稱南安王誘脅夷蠻連跨州邑南距雕題交趾西控昆明夜郎北泊黔巫衡湘毒如彼其廣天子命隴西縣男昌巙持節招讨擒獲元惡并其将卒八十四人生獻阙下其俘虜二十餘萬并給耕牛種糧令還舊居勳烈如此之着其列傳俱阙而不書歐趙集古金石之文又偶不得此碑入錄鄉非事着于碑而碑録于餘其遂無聞矣【集古録後】
唐新步虛詞十九首
茅山?靜先生門人朝議郎守太府卿韋渠牟撰貞元十七年立字畫清勁【諸道石刻録】
唐新開隐山六洞記
唐都防禦判官侍禦史内供奉吳武陵撰防禦衙推韓方明八分書并篆額李渤遊于州之西山其溪谷潭洞皆人所未嘗至者遂名之曰隐山搆亭榭于其上以寳厯元年八月立此記【集古録目】
唐隐山六洞記
唐韋宗卿撰李方古書寳厯元年【諸道石刻録】
唐杜鵑花詩二首
唐張濬及嶺南節度使劉宗唱和杜鵑花詩二首前監察禦史張岩書幹甯元年刻【集古録目】
唐新修堯舜二祠祭器記
唐趙觀又撰顔起正書并篆額幹甯五年八月十五日建【複齋碑録】
?元綸言
【諸道石刻錄】
容州
【都督府古百越之地秦屬象郡漢屬南越後及東漢屬合浦郡晉宋以後因之隋為合浦永平二郡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立銅州貞觀八年改為容州天寳元年曰普甯郡五代為南漢所有陞為甯逺軍節度皇朝開寳五年廢繡禺順三州入焉今縣三 晉甯 北流陸川】
唐景星寺碑
唐容州都督盧藏用撰并分書篆額開元四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元結德政碑
唐大厯中立【諸道石刻録】
梧州
【古百越之地秦屬桂林郡 立蒼梧郡東漢建安八年 此十
五年徙治番禺晉宋 梧郡隋平陳郡廢屬封州 唐武德四
年平蕭銑立梧 曰蒼梧郡五代為楚馬氏所有後入南漢今縣一缺蒼梧】
唐水泉銘
唐大厯間容州刺史元結撰貞元十二年正月十六日章武重修并書【複齋碑録】
栁州
【古百越之地秦以後北裡與象州同唐平蕭銑立昆州是年改曰南昆州貞觀八年又以地當栁星更名天寳元年曰龍城郡五代為南漢所有今縣三 馬平 洛容 栁城】
唐栁州山水記
唐栁宗元撰元和十年立【諸道石刻錄】
唐重複大雲寺記
唐栁宗元撰正書無名篆額憲宗時立【複齋碑録】
唐羅池廟碑
唐吏部侍郎韓愈撰中書舎人沈傳師書栁州刺史栁宗元死而為神州人立廟于羅池碑以長慶元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唐栁州并銘
唐栁宗元撰沈傳師書長慶三年立字畫頗不工疑後人僞為然以子厚集本校之不同者數字此本為善又恐工人摸刻不甚精好爾【金石録】
寳刻叢編卷十九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寶刻叢編>
欽定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