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刻叢編卷十九

關燈
儲伯陽行書貞元十四年正月立【金石錄】 唐論土洲記往複書 唐段文昌撰房式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七年十一月【金石錄】 唐土洲耆老思舊記 唐段文昌撰王?同正書貞元十五年記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建【複齋碑錄】 唐修仙都觀記 唐段文昌撰李師複正書太和七年正月五日立【複齋碑錄】 唐題仙都觀詩 唐南卓張次宗作太和八年五月十八日【複齋碑錄】 唐仙都觀修齋靈感記 唐段成式撰李騰書鹹通四年五月十七日立【複齋碑錄】 唐扶風公創造仙都觀天尊殿石像記 唐蹇宗儒撰尹翃正書并題額鹹通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記【複齋碑錄】 唐仙都觀老君石像記 唐馮涯撰尹翃正書鹹通五年七月五日記【複齋碑錄】 唐仙都觀新建南樓記 唐栁骈撰楊珪書鹹通三年四月記幹符三年七月建【複齋碑録】 唐仙都觀黃箓齋祥瑞诏 中和二年【諸道石刻錄】 前蜀仙都觀石函取經記 杜光庭撰正書天複七年四月【複齋碑錄】 後蜀重刻盧潘平聲詩 泰政五年十月三日楊仁煦以舊本重刻【複齋碑錄】 萬州 【春秋戰國為巴地秦二漢屬巴郡建安中分屬巴東郡晉宋齊皆因之後周立安鄉南都二郡兼立南州後改安鄉曰萬州南都曰懷德隋州郡并廢屬巴東郡唐武德二年立南浦州八年州廢屬防州九年複立曰浦州貞觀八年曰萬州天寳九年曰南浦郡前蜀後蜀因之今縣二南浦 武甯】 漢真道冢地碑 真道冢地碑延熹七年真道以錢八千從真教兄弟市此地廣二十二丈其文戒約後世作冢取上方隅但得宿山居留不得争訟舎地怖之以天帝誅疾勸之以勉崇孝道戒之以不得違犯先人之約字劄紊碎不能盡述【續】 唐永刺史冉仁才碑 唐張昌齡序李崇真行書弟子恂書名龍朔三年二月十二日立【複齊碑録】 唐岑先生銘 唐嚴浚撰正書無姓名乾元三年四月【金石録】 唐大雲寺岑公石洞志 唐段文昌撰元和八年十月立在大雲寺【複齋碑録】 涪州 【春秋戰國為巴地秦二漢屬巴郡建安二十一年蜀分立涪陵郡晉因之後廢而複立隋開皇初又廢屬渝州唐武德元年祈置涪州天寳元年曰涪陵郡前蜀後蜀因之今縣三涪陵  樂溫武龍】 漢廣漢綿竹令王君神道 建甯元年十月造縣令字作苓漢人淳質文字相近者多假借用之如縣令字人所常用而尚假借何也【金石録】廣漢綿竹令王君神道九字微雜篆體綿字作曰下木畧與縣字相混故趙氏誤作廣漢縣令而謂其借苓為令也歐陽公博收并蓄顧弗深考姓名字畫多有誤讀者德父治郡之餘專意金石刻辨證亦甚精确獨此碑為可笑爾【釋】 漢劉讓閣道題 劉讓所題十六字相傳雲在蜀中閣道建甯者靈帝年号漢碑書犍為之犍皆作楗【釋】 建甯元年十月上旬工楗為武陽劉讓題十六字作一行金石録誤以此合之廣漢王君神道 唐相思寺彌勒石像記 光化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後齋碑録】 恭州 【古巴子之都戰國為秦所并立巴郡二漢因之初平六年分巴為二郡以江州為永甯郡建安六年複為巴郡蜀晉宋齊因之梁兼立楚州西魏後周因之隋開皇初郡廢改州曰渝州大業初州廢為巴郡唐武德元年曰渝州天寳元年曰南平郡蜀王氏孟氏皆因之皇朝崇甯元年更名今縣三 三巴 江津 壁山】 晉夜郎太守母稚碑并隂 晉故甯逺将軍綏蠻防軍夜郎太守母府君之神碑額二十字君諱稚字君孫隆安三年嵗運己亥十月十五日主簿張熊等立 碑隂司馬行談指令巴西陳【碑缺】防軍事行夜郎令巴西楊玉等題名【複齋碑録】 晉義熈靈石社日記 石以二月社日立先鑒傳銘于圮必泰今大篡既正皇晉中興西宼有獨盡之勢闗洛有可乗之兆年豐氣和物甯其極曠代防微複着于今輙抑奉時仰協人防飛旍命旅廓甯岷夏矣義熈三年二月八日戊申社日記【複齋碑録】 唐渝州遊仙觀杜法師功德碑 唐韓太沖撰王義臨書法師諱隐居字貞幹垂拱三年立【複齋碑録】 唐張萱靈石碑 天寳十五載正月【下上碑并諸道石刻録】 唐王升靈石碑 乾元三年二月 唐郭英幹靈石碑 廣德二年二月 唐楊冕靈石頌 大厯四年正月 唐李全靈石詩 大厯十年正月 唐任超靈石碑 建中四年正月 唐賀若公靈石碑 溫從撰太和七年二月 唐陳君從靈石銘 陳憲撰防昌四年 唐牟崇厚靈石銘 張孟撰大順元年二月 唐張武題記 景福元年三月二日 唐牟知猷靈石詩 景福元年三月十日 梁山軍 【皇朝開寳三年以石氏屯田務立縣一 梁山】 漢都鄉孝子嚴舉碑 都鄉孝子嚴舉碑崇七尺其二分之下橫有裂文近歲出梁山軍所傳者皆至裂文止石理皴剝文意間斷不知其尚有阙遺也予再得之始是全碑嚴舉姓名甚分明其碑有文有頌又有辭曰十六句蓋嚴舉之父仕至郡守三女無男以舉為後舉能和顔奉親送終盡孝母氏年老事繼若真德刑州裡官表門闾弟子共為立碑又有數行載邑官甄表之因颛稱其為父行喪服制逾禮延熹之七年也【續】 漢嚴舉碑隂 碑雲丞廣漢屬國王杜字文拒右尉楗為南安周位字恵照三十六人題名多稱弟子者【複齋碑錄】 漢谒者北屯司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 漢交阯都尉沈君神道 交阯都尉沈君二神道其上各刻朱雀其形相向知此蓋是一人猶王稚子阙盡書其所厯官也其下又刻蛇虎首所畫甚工此字及馮煥王稚子阙皆是八分書張懷瓘所謂作威投防騰氣揚波者也【釋】 雲安軍 【開寳六年以防州雲安縣置軍縣一 雲安】 漢鄭子真宅舎殘碑 鄭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