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刻叢編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梁散騎常侍司空安成康王碑
故州民前廷尉卿彭城劉孝綽撰奉朝請呉興貝義淵正書在花林村【複齋碑録】
梁臨川靖惠王神道【二】
梁故假黃钺侍中大将軍揚州牧臨川靖惠王之神道雙阙各二十一字去城三十裡北城鄉【複齋碑録】
梁新渝寛侯神道
梁故侍中仁威将軍新渝寛侯之神道【複齋碑録】
梁呉平忠侯蕭公神道
反書頴字題雲梁故侍中撫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呉平忠侯蕭公神道在花林村【複齋碑録】
梁建安敏侯神道
梁故侍中左衛将軍建安敏侯之神道正書十五字在淳化鎮【複齋碑録】
梁故範府君神道
梁故昭逺将軍臨川王國侍郎範府君之神道正書十八字【複齋碑録】
梁故草堂法師之墓
篆書八字【複齋碑録】
梁鄱陽王神道
正書【諸道石刻録】
梁康王神道碑
篆書六字【諸道石刻録】
梁史府訚神道
梁故解節散騎常侍兖州刺史建昌縣開國侯史府訚之神道正書二十四字有武後時字恐武後時立【複齋碑録】
梁陶隐居墓志
梁昭明太子蕭統撰蕭綱書無立石年月【複齋碑録】
梁陶隐居法帖
在茅山玉晨觀
陳尼慧仙銘
碑首稱前安東谘議參軍而其下缺滅不見撰者姓名宣成三國常侍陳景哲書慧仙姓石氏谯人也為尼居慧福寺碑以天嘉元年立【集古録目】
隋景陽樓下井銘
隋?帝作文帝開皇九年炀帝以晉王為元帥伐陳滅之後主與張麗華自投于井帝為銘刻于石井欄以為戒【集古録目】
序雲開皇九年餘奉聖略孟春正月至于僞都叔寶衆叛逃形天地乃與愛姬張麗華等投于此井系之以銘于石檻之側者晉王廣也【集古後録】
隋平陳碑
薛道衡撰在上元縣石今亡【諸道石刻録】
唐再立後漢史公神道碑
晉永和八年立唐貞觀十四年十八代孫仲镆再立碑題雲後漢司空骠騎将軍史公神道碑【諸道石刻録】
唐太平觀主王逺知碑
唐道士江旻撰法主弟子徐碩書法主名逺知字德廣琅琊臨沂人有盛名于隋唐間太宗時建太平宮于茅山以處之碑以貞觀十六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華陽觀主王軌碑
唐江甯縣令于敬之撰王?宗書先生名軌字洪範義字道栖琅琊臨沂人為道士師主逺知茅山華陽言其所建也碑以幹封二年十一月立在茅山後有總章二年弟子李義亷題名【集古録目】
唐攝山明征君碑
唐高宗撰高正臣行書王知敬篆額上元三年四月立征君者梁明山賔也高宗朝其裔孫崇俨以方伎進故立此碑舊唐史言高宗自制文而書之非也蓋高宗撰文高正臣書耳【金石録】
唐立呉太極左仙公葛公碑
梁陶隐居撰陳升正書調露二年正月重建在句容縣【諸道石刻録】
唐王法主碑
唐鳳閣侍郎同鳳閣鸾台平章事劉祎之撰?州登仕郎齊懷壽書法主名逺知居茅山華陽宮追贈金紫光祿大夫諡曰升真碑以文明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句容令岑植德政碑
唐雍州録事叅軍張景毓撰業行寺僧翹微書植字德茂南陽棘陽人自潤州句容縣令召還縣人為立此碑以景龍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晉建安太守史憲神道碑
晉建安太守山隂侯史公神道碑從孫薿撰從孫處權正書景龍四年二月立在溧陽【複齋碑録】
唐崇元宮碑
唐左拾遺孫處?撰楊幽徑書崇?宮者宋文帝路淑媛所立唐景雲二年制使道士葉法善奉立冊投龍設齋碑以太極元年四月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水仙觀三宗先生碑
孫【缺】安撰周君儀書開元五年九月丁酉朔十日丙午立在溧陽【複齋碑録】
唐立梁貞白先生陶隐居碑
梁卲陵王蕭綸撰書不著名氏隐居名宏景字道明丹陽秫陵人齊末為宜都王侍讀棄官隐居句曲山中自号華陽隐居終于梁武帝時贈中散大夫諡曰貞白碑額曰解真貞白先生陶隐居碑碑在茅山【集古録目】
開元十二年九月三日建在茅山玉晨觀【複齋碑録】
唐溧陽縣城隍廟記
蔣日用撰正書無名氏開元十七年己巳三月三日癸巳建在舊縣城【複齋碑録】
唐景陽樓下井欄石并記
開元二十一年江甯縣丞王震重刻并為記八分書不著名氏其一潤州上元縣主簿張着撰無刻石年月及書人名氏【集古録目】
不着撰人名氏述隋滅陳叔寶與張麗華等投井事其後有銘以為戒又有唐江甯縣丞王震井記雲井在興嚴寺其石檻銘有序稱餘者晉王廣也其文字皆磨滅僅可識者其一二叔寶事前史書之甚詳不必見于此然録之以見炀帝躬自滅陳目見叔寶事又嘗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豈所謂下愚之不移者哉今其銘文隐隐尚可讀處有雲前車已傾負乘将沒者又可歎也【集古録】
陳後主叔寶辱井記雲江甯縣興嚴寺井石檻銘莫知誰作也歴序隋文帝命晉王廣伐陳後主自投井中令人取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人三人同束而上其末雲唐開元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前單公縣令左轉此縣丞太原王【已下缺 南豐集古録】
唐貞白先生碑隂
唐天台華峰白雲道士河内司馬道隐子微述并篆書開元二十三年四月立在玉晨觀【複齋碑録】
唐栖霞寺鐘銘
天寶三載【諸道石刻録】
唐明皇祠三清文
天寶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明皇投箓碑
禦制在崇禧觀天寶七年【諸道石刻録】
唐華陽洞唐?宗投上清箓碑
唐張景顧撰【諸道石刻録】
唐華陽頌?宗诏附
梁貞白先生陶宏景撰不著書人名氏唐天寶九年紫陽宮主列行矩等刻石【集古録目】
唐?宗尊号曰聖文神武皇帝可謂盛矣而其自稱曰上清弟子者何其陋哉【集古録】
唐?靖先生碑
唐秘書郎柳識撰大理司直張從申書李陽氷篆額?靖先生茅山道士李含光也碑以大厯四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張從申書李陽氷篆額唐世工書之士多故以書知名者難自非有以過人者不能也然而張從申以書得名于當時者何也從申每所書碑李陽氷多為之篆額時人必稱為二絶其為世所重如此餘以集録古文閱書既多故雖不能書而稍識字法從申所書棄者多矣而時録其一二者以名取之也夫非衆人之所稱任獨見以自信君子于是慎之故特録之以待知者【集古録】
紫陽碑乃張從申書李陽氷題歐文忠不喜從申書集古録屢言之殊不知從申乃效子敬書頗有東晉風尚唐人知書者多故見重于世今人反此歐陽公初不閑法書則從申之迹見棄宜矣【東觀餘論】
唐福興寺碑
唐許登撰張從申行書并篆額大厯五年六月一日壬辰建在江甯縣【複齋碑録】
唐立晉顔含大宗碑
含十四世孫唐撫州刺史顔真卿撰并書真卿罷撫州過含墓因叙含而下十五世子孫名字事迹立此碑以大厯六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晉顔含碑
晉江夏李闡撰傳含曽孫宋金紫光祿大夫顔延之撰銘十四世孫唐前撫州刺史真卿含字宏都琅琊臨沂人東晉初官至右光祿大夫西平侯諡曰靖此銘舊有刻石大厯七年四月真卿重建【集古録目】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