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刻叢編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國重道術之士字雅鎭南陽葉縣人碑以開元五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餘集古所録李邕書頗多最後得此碑于蔡君谟君谟善論書為餘言邕之所書此最為佳也【集古録】李邕旣為撰碑而難于書法善追其魂而書之世号追魂碑其間用字多差誤是時夜艾鐘鳴李公書未畢而覺碑因存而不易續以碑示邕邕笑曰初以為夢今果然耶【葉法善傳】
追魂碑紹興十四年大雷碎其石【諸道石刻録】
唐贈歙州刺史葉慧明碑
唐松陽令李邕撰國子監太學生韓擇木八分書慧明字道昭南陽人隐居學道?宗時子法善以道術顯為鴻胪卿追贈慧明歙州刺史碑以開元五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唐吏隐山記
唐李陽冰篆在缙雲【複齋碑録】
唐李陽冰殘碑凡數百字雖首尾不完文字缺滅而厯厯可讀其間多述山水景物其最後曰名之曰吏隐山又曰時唐百二十九載以歲次推之則天寶五載也【集古録目】
唐淳和觀鐘銘
唐郭階撰郭陽正書乾元二年正月十五日建【複齋碑録】
唐城隍廟記
唐缙雲令李陽冰撰并篆書陽冰禱廟而雨因移建于山上碑以乾元二年八月立在缙雲縣【集古録目】陽冰為缙雲令遭旱禱雨約以七日不雨将焚其祠旣而雨遂徙廟于西山陽冰所記雲城隍神祀典無之呉越有爾然今非止呉越天下皆有而縣則少也【集古録】
唐重修文宣王廟記
唐缙雲令李陽冰撰并篆陽冰為缙雲令重修孔子廟像碑以上元二年七月刻在缙雲縣【集古録目】
唐忘歸台銘
無刻石年月在缙雲縣【集古録目】
唐李陽冰撰并書此銘及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并在缙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三石皆活歲久漸生刻處幾合故細爾然時有數字筆畫特偉勁者乃眞迹也【集古録】
集古録雲此銘乃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并在缙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石皆活歲久稍生刻處幾合故細爾恐無是理若果爾更加以歲月則遂無複有字矣此數碑皆陽冰在肅宗朝所書是時年尚少故字畫差疎瘦至大厯以後諸碑皆暮年所篆筆法愈淳勁理應如此也【金石録】
唐李氏窪樽銘
唐李陽冰撰并篆無刻石年月在缙雲【複齋碑録】
唐阮客舊居詩
唐缙雲令李陽冰撰并篆書阮客隐者也碑無刻石年月缙雲【集古録目】
詩雲阮客身何在仙雲洞口橫人間不到處今日此中行阮客者不見其名氏蓋缙雲之隐者也彼以遁俗為高而終以無名于後世可謂獲其志矣然聖人有所不取也陽冰欲稱其人而不顯其名字何哉豈阮客見稱于當時而陽氷不慮于後世耶夫士固有顯聞于一時而泯沒于後世者矣顧其道如何也陽冰篆字世傳多矣此磨滅而僅存尤可惜也【集古録】集古録以為陽冰作今驗其姓名乃缙雲令李防非陽冰也其字畫亦不工蓋陽冰肅宗上元中嘗令缙雲其篆字石刻尚多有存者故歐陽公亦誤以此詩為陽冰作爾【金石録】
唐石門洞記
唐李陽冰篆在青田【諸道石刻録】
唐石門山瀑布記并詩
唐窦公衡記并裴士淹詩并八分書後有謝靈運丘希範詩并希範六代侄丹和詩大厯中陳恒贊書【諸道石刻録】
唐石門山記
唐刺史李季貞纂篆書建中四年十一月立【複齋碑録】
唐仙都山銘
唐李敬仲撰王光行書篆額貞元三年冬十月甲申樹【複齋碑録】
唐仙都山銘
唐張莺撰正書無姓名篆額貞元三年冬十月十日題【複齋碑録】
唐孔子廟碑
唐韓愈撰任廸行書太和三年建【金石録】
唐麗陽廟記
唐張磻撰張道衡正書任漢藩篆額大中九年五月戊申朔二十日丁夘建【複齋碑録】
唐仙都山黃帝祠堂碑
唐袁隲撰雲遊子正書篆額鹹通八年立【複齋碑録】
衢州
【自隋以前地裡與婺州同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析婺州之信安置衢州以州西三衢山為名天寶元年曰信安郡皇朝因之今縣五西安 江山 龍遊 常山 開化】
唐西楚霸王祠堂記
唐賀蘭進明撰賀蘭誠行書姚韓卿篆額天寶十三年十月八日建
唐徐偃王廟碑
唐徐安貞撰張宙正書大厯八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徐偃王廟碑隂記
唐張宙撰并八分書大厯八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韋公镌信安郡王登石橋詩記
詩嗣江王偉撰記嚴绶撰韋薦書并篆額貞元三年正月九日刺史韋光輔建
唐徐偃王廟記
唐于臯谟撰正書無姓名貞元十年秋八月立【複齋碑録】
唐徐偃王新廟碑銘
唐邵令【阙】撰姚贊分書順宗永貞元年十一月建【複齋碑録】
唐遊石橋記并詩
唐刺史陸庶撰次男綜正書元和元年三月十日刻【複齋碑録】
唐遊石橋序并詩
序謝良弼撰詩劉迥李防卿李深謝劇羊滔撰元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唐徐偃王廟碑
唐韓愈撰元錫正書元和十年十二月立【複齋碑録】
唐東武樓碑
唐崔耿撰正書無姓名會昌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東武樓碑隂詩
東武樓新成崔耿作會昌二年九月镌【複齋碑録】
寶刻叢編巻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