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刻叢編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宋 陳思 撰
兩浙東路
越州
【大都督紹興府春秋為越國之都秦屬會稽郡漢因之東漢置會稽郡乃自呉縣徙治山隂晉宋齊梁陳皆因之宋兼置東楊州尋廢梁複置東楊州隋平陳郡廢改州曰呉州大業初置越州尋廢置會稽郡陞為鎭東軍皇朝因之統縣八 會稽 山隂 崠縣 諸曁 餘姚 上虞蕭山 新昌】
秦會稽山刻石
史記秦始皇本紀雲上會稽祭大雨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越絶書雲始皇以三十七年東遊會稽以正月甲戌到越留舍都亭取錢塘浙江岑石石長四尺南北面廣六尺西南廣尺六寸刻文立于越東山上其道九曲去越二十一裡水經雲秦始皇登稽山刻石記功尚在山側孫暢之述征記雲丞相李斯所篆也梁書竟陵王子良為會稽太守範雲為主簿雲以山上有始皇刻石三句一韻多作兩句讀之并不得韻又其字皆大篆人多不詳雲夜取史記讀之明日登山讀之如流張守節雲會稽山刻李斯書其字四寸畫如小指圓镌今文字整頓是小篆字予嘗上會稽東山自秦望之山巅并黃茅無樹木其山側有三石筍中有水一?别無他石石筍并無字複自小迳别至一山俗名鵝鼻山山頂有石如屋大中間揷一碑于其中文皆為風雨所剝隐約就碑可見缺畫如禹廟沒字碑之類不知此果岑石欤非始皇之力不能揷于石中此山絶險罕有至者得一采藥者引之至耳非為碑也或雲大篆或雲小篆皆不可考【姚寛叢語】
禹廟窆石銘
漢窆石銘永建元年五月【金石録】
禹廟窆石遺字直寶文閣王順伯【複齋金石録】
定為漢刻舊經雲禹葬于會稽取此石為窆【會稽志】
漢曹娥孝女碑
漢度尚所立邯鄲淳文【諸道石刻録】
在會稽縣東南二十七裡按後漢書雲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為立碑會稽典録雲尚弟子邯鄲淳字子禮時甫弱冠而有異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會朗見尚尚與之飲宴而子禮方下督酒尚問朗碑文成朗辭不才因試使子禮為之操筆而成無所?定朗嗟歎不暇遂毀其草其後蔡邕又題八字曰黃絹幼婦外孫韲臼其碑歲久字多訛缺至景德中重立【會稽志】
漢石經遺字
在州治蓬萊閣【諸道石刻録】
晉黃庭經
凡三本無書人名氏前二本大約相類題雲永和十二年山隂縣寫石在越州後一本其後不完不知石所在【集古目録】
齊桐栢山金庭館碑
南齊征虜将軍南清太守司徒左長史揚州行事沈約造揚州刺史骠騎記室倪珪之書據記稱永泰中定居桐栢嶺因地名建館曰金庭宮命置道士十人而已為之首蓋道士自叙之言非約所撰其謂造之者疑如後世所立碑之類爾碑以永元三年立【集古録目】在剡縣東南七十二裡本觀内齊永元三年正月七日立【訪碑録】
隋禹廟碑
隋史陵正書大業二年五月立其文字磨滅十五六而其末隐隐可辨雲會稽郡【阙】 史陵書筆法精妙不減歐虞接張懷瓘書斷雲褚遂良嘗師史陵蓋當時名筆也今此碑磨滅而僅存世之藏書者皆未嘗有非餘収録之富則遂不複見于世矣【金石録】
唐虞世南碑
貞觀二年閏二月五日立在會稽縣南二十裡【訪碑録】
唐龍泉寺碑
唐虞世南撰布衣董彛書沙門好直篆額大周天授二年立太和六年再建在餘姚【諸道石刻録】
周密州司馬康遂成墓志
行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君諱遂成字筠會稽山隂人仕至密州司馬長壽二年四月二十日卒以三年正月二十四日與夫人栁氏同歸?于籬渚山之舊茔【新增】
唐賀知章二告
一延和元年八月
一開元四年八月政和辛夘摹勒上石【複齋碑録】
唐龍瑞宮記
唐賀知章撰并正書開元二年立【諸道石刻録】
唐高行先生徐師道碑
唐姚奕撰序賀知章銘子峤之書開元十一年四月立【金石録】
唐香嚴寺碑
唐銀青光祿大夫康希銑撰趙州刺史東海徐峤之書香嚴寺者本梁賈恩舊宅其妻舍充梵宇舊名同惠神龍中請而着焉碑以開元十一年六月立【新增】
唐秦望山法華寺碑
唐李邕撰并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康公夫人許氏墓志
唐王壽撰褚庭誨正書天寶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立【複齋碑録】
唐宇文颢山隂述
唐窦公衡撰杜陵史懷則分書并篆額天寶十三載甲午夏四月立在山隂【複齋碑録】
懷則與惟則同時必其晜弟也惟則以八分著名懷則之書蓋不減惟則而初不見稱當時者豈非其位不顯乎以此知士負其藝能或以垂名于不朽或遂湮沒而無聞者蓋亦有幸有不幸也若懷則之書非見録于餘則遂泯沒于後矣【金石録】
唐法華寺?俨律師碑
唐前秘書省正字萬齊融撰武部郎中徐浩書律師姓徐氏諸暨人居越州法華寺碑以天寶十五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唐休光寺法眞師行業贊
唐王燧撰洪元睿集王羲之行書天寶十五年立在餘姚【諸道石刻録】
唐龍泉寺常住田碑
唐萬齊融撰範的書【諸道石刻録】
唐徐浩先茔題記
唐徐浩正書大厯九年十月
唐題寶林寺詩
唐會稽公徐浩撰并書【集古録目】
唐谒禹廟詩
唐徐浩撰并書【訪碑録】
唐台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