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刻叢編卷十

關燈
宋 陳思 撰 陜西永興軍路下 河中府 唐蒲州刺史裴寛徳政碑 唐趙良噐撰韓擇木分書開元二十四年【訪碑録】 唐贈文部郎中薛悌碑 唐國子司業蘇預撰武部郎中徐浩八分悌長盧人中宗時為雍州司兵叅軍坐魏元忠流死袁州天寳中子伯連為鹹甯令追贈悌文部郎中【集古録目】 唐薛悌碑天寳十三載二月【金石録】 唐?宗登逍遙詩 唐?宗禦制并分書太常卿姜皎書年月蒲州刺史王璵以詩刻石請禦書碑額袁一蒲州刺史顔真卿書答诏肅宗書以乾元元年立【集古録目】 唐王公城河中頌 陳翃傳盧耿正書上元元年十月【金石録】 唐萬泉令裴千鈞徳政碑 唐蕭嵩正書皇太子已下題 陜州 唐禹廟題名 唐陜州别駕崔頴等題名字為八分不著名氏開元二十五年刻【集古録目】 唐禹廟頌 唐龍門令呂延祚撰楚順八分書開元中刻于漢宗季方禹廟題名之上【續】 唐砥柱山名 唐魏征撰薛純書【諸道石刻録】 在硖石縣唐貞觀十二年太宗東巡臨幸于此今有魏徴所制碑銘【寰宇記】 唐獨孤府君頌德碑 唐硖石尉孟缺休撰桃林主簿盧元珪書 碑今缺府君名不可見其字曰思思下又缺一字河南洛陽人給事中元恺之子為陜州桃林令入為水部員外郎桃林人立此碑以頌德據唐書表元恺二子曰思荘思行而亦不著名此不知其為誰也碑以調露二年立【集古錄目】 府元府君德政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府君名思哲字知仁河南洛陽人以绛都夏縣令卒于官縣人右監門校尉陰神義等為立碑以頌德以調露二年立在夏縣【集古錄目】 周石柱銘 唐陜州刺史【碑缺】撰八分書不著名氏【缺】 柱者相傳以為周召分陜所立以别地【缺】 着所刻年月騐其字武後時【缺】 等題名【集古録目】 唐楊?琰碑 唐崔沔撰梁升卿八分書開元六年四月 唐萬回法師碑 唐徐堅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年閏五月【金石録】 唐立關龍逢碑 在靈寶縣西南七裡唐太宗東巡緻祭開元十三年立碑舎人呉鞏之詞【寰宇記】 唐刺史盧奂防事贊 唐?宗禦制禦書帝西幸遇陜府至奂防事題賛于其壁奂以刻石并謝表批答附于後 延州 【中都督延安府屬上郡漢初為翟國尋複為上郡後漢因之漢末羌胡缺    戶口流散郡縣廢焉後魏置東夏州西魏改曰延州置總管府隋置延安郡唐複為延州梁号忠義軍後唐改曰彰武皇朝陞延安府今縣七 膚施 延川 延長 門山 臨真敷政甘泉】 唐石像文并隂 唐延州别駕唐琰撰不著書人名氏顯慶中琰之祖季卿為延州刺史造石龛立三佛像開元中琰複為州别駕加以镌飾以開元二十七年立此碑并碑隂題名【集古錄目】 同州 【戰國時屬秦魏秦屬内史項羽分屬塞國漢高帝置河上郡景帝分為左内史武帝改為左馮翊東漢因之魏除左字但為馮翊郡晉及元魏皆因之兼置華州西魏改曰同州隋初郡廢大業州廢複置馮翊郡唐武徳元年曰同州天寳元曰馮翊郡梁曰忠武軍皇朝太平興國七年陞定國軍今縣六 馮翊澄城 朝邑 郃陽 白水 韓城】 後周河渎廟碑 後周車騎大将軍王褒撰車騎大将軍趙文淵奉勅書字為體初北齊天綂十六年周文帝請立四渎廟于華山郡使郡守楊子昕營建武帝朝晉公防東政廟在其封内又增修之而立此碑以天和二年十月立【集古錄目】 隋興國寺碑 李徳林文張孝征書開皇四年【訪碑錄】 唐無量壽佛大像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唐興國寺沙門道宗造無量夀佛大像未成而卒其徒智常成之貞觀十年同州刺史隴西郡王博又為立此碑【集古錄目】 唐三藏聖教序記 序唐太宗禦制記高宗禦制中書令禇遂良書永徽四年刻在永興今此本序記同為一石字畫并同而刻石在永興本後十年疑模本也龍朔三年六月立【集古錄目】 唐河渎紀瑞頌 唐崔禹錫撰王崇敬分書先天元年立【金石錄】 唐河侯新祠頌 唐奉崇撰王晏行書開元九年四月立碑雲河伯姓馮名夷字公子潼鄉華隂人也【金石録】 唐同州别駕崔禹傳 唐權倕撰黨撫八分書開元二十五年春【金石録】 唐洛祠志 行書無書撰人名氏天寳六年三月立【金石録】 唐鄭預注心經 正書無姓名天寳元年四月【金石録】 不著書人名氏疑預自書蓋開元天寳之間書體類此者數家如練石韓公井記洛祠志皆一體而皆不見名氏此經字體不減三記而注尤精勁【集古録目】 唐阿那寺碑 韓休撰僧閑秘書大歴二年立在澄城縣【訪碑録】 唐贈太常卿王仁忠碑 唐江夏太守李邕撰都水使者集賢殿學士史惟則八分書仁忠字揖初太原人位至左千牛衛将軍永防中以子崟贈太常卿碑以大歴三亡其姓名仕後魏至衛大将軍贈侍中司空碑以正光四年立【集古錄目】 邑義一千人造像記 正光五年四月【金石錄】 孟思文等造像碑 正光六年四月【金石録】 房雲淵等造像記 莊帝永安三年十月【金石錄】 斛斯疋碑 不著書撰人名字疋字貸敦河南洛陽人仕後魏至骠騎大将軍贈侍中司徒谥武昭碑以永熙二年立【集古錄目】 禦史台雙塔頌 永熙二年【金石錄】 大鴻胪卿鄭?伯碑 無立石年月【金石錄】 華州 漢?彰長斷碑 在華陰已斷裂惟存下一段故其姓名皆亡矣所可見者假除百石遷補任尉假印绶守廣平夏曲陽令斥彰長熹平二年秋七月寝疾不豫最後題熹平六年十月九日辛酉造【金石録】 斥彰長田君斷碑所存其下一段與趙氏所藏者同文雖半亡遺字一一明白碑雲其先高祖時以吏二千石自齊臨淄徙關中祖興先為執金吾弟防漁陽太守孫布光武中興雲雲史記高祖徙貴族齊田氏關中後漢傳朔方人田防引兵至單于庭迎盧芳入塞帝記建武七年盧芳所置朔方太守田防舉城降則斥彰蓋諸田之後碑雲二年七月卒而缺其年名未有立碑歲月始知物故在熹平年但斥彰非所終之官趙氏強名姑仍其舊碑中字劄妩媚甚類華租華山亭碑書之者好用奇字【續】 漢樊毅西嶽華山亭碑 書不著書撰人名氏據碑漢光和元年?農太守河南河南樊毅字仲徳初至郡親祠西嶽以其齋室逼窄使縣令朐忍先谠繕治之明年正月己夘而就立此碑【集古錄目】 漢樊毅修西嶽廟複民賦碑 書不著名氏漢?農太守樊毅上尚書表也毅使從事荀班華陰令先谠繕治嶽廟并複華下十裡民田租口筭以其事表上光和二年也碑久堙沒唐興元元年華隂令盧仿求得而為之記八分書于碑末在華嶽廟中【集古録目】 碑雲光和二年十二月庚午朔十三日壬午?農太守臣毅頓首死罪上尚書臣以去元年十一月到官其十二月奉祠西嶽華山省視廟舎及齋衣祭噐率皆久逺有垢臣以神嶽至尊宜加恭肅辄遣行事荀班與華隂令先谠以漸繕治成就之又曰谠言縣當孔道加奉尊嶽一歲四祠養牲百日或有請雨齋禱役費兼倍小民不堪有饑寒之窘乞差諸賦複華下十裡以内民租田口臣辄聽盡力宣奉诏書思惟惠利此碑粗完故錄其首尾臣毅者樊毅也【集古錄目】樊毅乞複華下民租田口筭狀此碑全載光和二年壬午奏牍别無他祠善毅到郡即遣官屬繕治廟宇縣令以地當孔道一歲四祠有養牲之費調發之勞故為華下十裡之内希匄恩恤雖不同孔廟卒史碑并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