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刻叢編卷三

關燈
宋 陳思 撰 京西南路 襄州 【春秋以來楚境秦南郡之北界二漢屬南陽南郡魏置襄陽郡晉因之兼置荊州東晉置雍州宋文帝割荊州置雍州後梁蕭詧都此西魏改曰襄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複置襄陽郡唐武徳四年曰襄州天寳元年曰襄陽郡後為山南東道節度今縣六 襄陽 鄧城 谷城 宜城 中廬 南障】 漢南陽太守秦君碑【互見鄧州】 在宜城【阙】 在今【阙】  之故【阙】  都也按漢紀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趙慈反殺南陽太守秦颉郦道元注水經雲秦颉郡人以江夏都尉出為南陽太守卒于南陽還塟宜城餘昔從事總幕奉饟荊楚道出古郡于荒煙落日吊所謂秦君冡者有碑巋然剝蝕殆盡徘徊其下親視臨搨僅得數十百字而止其額十大字曰漢故南陽太守秦君之碑其名字除拜俱不可攷天下碑録載秦君之碑有二一在宜城一在南陽惟碑首存歐趙二録止得碑首俱南陽本也餘歴走邊郵四懷南陽之機探古索隠無所不到訪南陽之石無有矣惜哉【集古後録】 漢荊州從事苑君碑 漢故荊州從事苑君之碑篆額碑雲君諱鎮字仲弓南陽人也碑殘缺不見立石年月【複齋碑録】 漢築陽侯相景豹碑 在谷城西一裡文字磨滅【訪碑録】 漢侍中王逸碑 在宜城南三裡【訪碑録】 漢山陽太守碑 在谷城縣北二十裡【訪碑録】 漢司徒掾梁君碑 在谷城西四裡建安二十七年立文字磨滅【訪碑録】司徒掾梁君碑篆額惟存録碑二字碑録雲襄州谷城有司徒掾梁君碑建安二十七年立此黃初前一年也豈吳人尚用漢歴乎否則誤字也梁君名休字元堅為郡五官掾歴郎中光祿主【缺一字】辟司徒府掾拜新都令有年月而缺其所終太守趙君相與諡之曰貞文子銘詩以三言為文【續】 漢郭先生碑 不見書撰人名氏碑在襄州谷城縣界中其辭雲先生諱輔字輔成又雲年五十有二遇疾而終其文字古質蓋漢碑也其用鄉防字與漢婁夀碑同【集古録】書不著書撰人名氏書字甚古蓋漢碑也先生名輔字甫成荊州人碑在谷城縣【集古録】 集古録以為漢碑按後魏郦道元水經具載此碑雲碑無年号不知何代人然則歐陽公何所據遂以為漢人乎餘以字畫騐之疑魏晉時人所為既無歳月可考姑附于漢碑之末【金石録】 郭先生之碑額郭君名輔無歳月時代歐陽公以為漢碑趙以為魏晉字畫今碑有兩昭字晉人所諱疑此是魏刻【釋】 魏襄陽太守劉府君碑 魏故襄陽太守虎威将軍平都亭侯劉府君碑其字甚偉髙貴鄉公正元三年四月二十日辛醜建【複齋碑録】 魏劉熹學生冡碑并隂 在今谷城縣界中餘為幹徳令時嘗以公事過谷城見數荒冡在草間傍有古碑傾側半埋土中問其村人為何人冡皆不能道而碑文磨滅不暇讀而去後數年在河北始集録古文思向所見谷城碑疑為漢碑求之又數年乃獲按襄州圗經雲學生冡在縣東北水經雲魏濟南劉熹字徳怡博學好古立碑載生徒百餘人其不終業而卒者于此号學生冡今碑雖殘缺而熹與生徒名字往往尚可見蓋餘昔所見乃學生冡而碑魏時碑也熹谷城令也【集古録】 書文字磨滅不完其間有稱大魏者又曰濟南劉熹字徳怡而最後有學生名百餘人并列其所授諸經襄州圗經曰熹常為谷城令學者多徃從之其受業未終而沒者悉之謂之學生冡此碑是也在谷城縣學生冡傍【集古録目】 魏學生塜碑在今襄州之谷城按鮑至南雍州記谷城谷伯綏之國其東北有學生冢冢有碑據郦道元水經注乃濟南劉熹字徳怡魏時宰縣雅好博古教學立碑載生徒不終業而卒者乾道初元春三月餘督饟谷城撫得此墨本凡授尚書者二人授禮記者七人授孝經儀禮者各一人授左傳者六人授易者四人授詩者十七人各書州裡姓氏字之而不名祭酒一人故吏二人生三十有八人童八人書姓字書名而不書裡邑孔子作春秋視賢否為襃貶或以名或以字或書爵邑或不書豈亦春秋之法乎【集古後録】 晉杜預碑 在襄陽縣東九裡岘山下【訪碑録】 梁檀溪寺禅房碑 梁信威主簿劉之序記室參軍鮑烱銘前輔國郡都曹參軍許璠書檀溪寺者東晉人張殷以宅所立鹹安中沙門道安重建宋元嘉二十五年有西域浮屠又建禅房于池水之東其地逼隘梁天監四年勑别給池西之地移而立之碑于天監十一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梁三絶碑 劉孝儀文蕭子雲書普通三年立【諸道石刻録】 梁重立羊祜堕淚碑 梁大同中以舊碑殘缺再書而刻之碑隂具載其事今附于次【金石錄】 晉故使持節侍中太傅钜平城侯羊公之碑篆額正書無姓名字畫亦類劉靈書年月同下碑【複齋碑録】羊公堕淚碑不著書撰人名氏襄陽耆舊傳為李與初撰也梁大同十年雍州刺史以故碑阙落命别駕從事史劉伯推模立此本故碑一丈一尺開元間故碑尚無蓋李翰林有頭剝落生莓苔之句今不存矣【集古後録】 梁改堕淚碑 劉之遴撰劉靈正書大同十年九月【金石録】 梁平等刹下碑 梁興業寺碑 庾元威撰【二碑諸道石刻録】 周刺史豆盧公徳政碑 在襄陽縣東三裡【訪碑録】 周襄州司馬陳府君徳政碑 在襄陽縣西五裡【訪碑録】 後周故儀同陳毅志 保定五年癸未十二月辛邜朔十九日己酉立【複齋碑録】 後周常樂寺浮圗碑 周保定四年立記室曹胡達撰其辭雲襄州刺史王秉字孝直建常樂寺塔七層其碑文作在開元寺塔院其文字書畫無過人者特以後周時碑文少見于世故存之【南豐集古録】 大周钜魏君之神道字 在鄧城縣南十二裡張相公墓前【訪碑録】 隋興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