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不甚相遠(一)
關燈
小
中
大
記得與西洋四十歲以上的男女談及未來的戰争,他們真誠地搖頭蹙額,慨歎這未來不幸的命運。使聽者也感到戰事的慘酷。當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的大戰期間,他們正當青年,哪一個不曾因保衛國家受過許多困苦,憂怖;又哪一家沒有自己的親人,戚友的死傷。饑餓、疾病、驚吓,他們都分嘗到種種的人生苦味。他們對再一次大戰的魔影雖是真心憎惡與懇切地懷憂,若以一個國家公民的資格問他們自己,那未來的暗影果有一天把他們的國土遮蔽了,他們将持何等的态度?反戰呢,還是重行投入火焰中去?他們長歎一聲,大概是說;
“那隻是付諸命運罷了,或者靠上帝的保佑!”
這類人與他們的口氣,我遇到不止一次。他們不是青年,不是有周密思想的知識分子,自然也不是鄉野的農夫,工廠中的勞人,他們是屬于中間階級的職業者;是在上次歐戰中打過滾身的健兒。年光迅逝,經驗在握,他們縱不為下一代想,為他們自己打算,對于再一次世界戰争的魔影感着恐怖,興起悲慨。結論呢,是無所歸宿,付之無可如何,“聽天由命!”
我相信這倒是他們的真實态度。他們無野心,無政治上的确定主張,對人生無精銳的解剖力。但他們是國家的良民,一個民族中的多數。他們要吃飯,安居,要人生起碼的權利;當然,他們在每個時機中都能為國家盡力效忠。然而世變太快,命運不佳(如他們所說的命運),他們幸從第一次大戰時把生命存留下來,不到老年,又得預備向血泊中投入。他們曾目睹過多少活健有為的青年,在那一次惡夢裡把生命賤價拍賣。一天便有千萬人攙入泥土。白骨蔽過平原,血流合唱葬曲,那景象,想想已盡夠顫栗!但現在又給他們下一代的青年掘成墓穴,正在促迫,引導他們陷入,為的什麼?他們真答複不出。
隻是心理上的痙攣已使他們聞此疑問愈增痛感,更不必說将來戰争的危險、恐怖,比他們身經過的更加幾倍。
“那隻是付諸命運罷了,或者靠上帝的保佑!”
這類人與他們的口氣,我遇到不止一次。他們不是青年,不是有周密思想的知識分子,自然也不是鄉野的農夫,工廠中的勞人,他們是屬于中間階級的職業者;是在上次歐戰中打過滾身的健兒。年光迅逝,經驗在握,他們縱不為下一代想,為他們自己打算,對于再一次世界戰争的魔影感着恐怖,興起悲慨。結論呢,是無所歸宿,付之無可如何,“聽天由命!”
我相信這倒是他們的真實态度。他們無野心,無政治上的确定主張,對人生無精銳的解剖力。但他們是國家的良民,一個民族中的多數。他們要吃飯,安居,要人生起碼的權利;當然,他們在每個時機中都能為國家盡力效忠。然而世變太快,命運不佳(如他們所說的命運),他們幸從第一次大戰時把生命存留下來,不到老年,又得預備向血泊中投入。他們曾目睹過多少活健有為的青年,在那一次惡夢裡把生命賤價拍賣。一天便有千萬人攙入泥土。白骨蔽過平原,血流合唱葬曲,那景象,想想已盡夠顫栗!但現在又給他們下一代的青年掘成墓穴,正在促迫,引導他們陷入,為的什麼?他們真答複不出。
隻是心理上的痙攣已使他們聞此疑問愈增痛感,更不必說将來戰争的危險、恐怖,比他們身經過的更加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