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絕命詩
關燈
小
中
大
清初梁維樞仿《世說新語》撰《玉劍尊聞》十卷,卷七傷逝類下有一則雲:
“孫為藍玉題畫坐誅,臨刑口占曰,鼍鼓三聲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日本詩集《懷風藻》卷首錄大津皇子作四首,其臨終一絕雲:
十月三十一日上海《立報》載大佛君的《近人筆記中幾筆糊塗賬》,末一節雲:
“金烏臨西舍,鼓聲催短命。泉路無賓主,此夕誰家向。”二詩用意幾全相同。案藍玉被誅在洪武二十六年,即西曆一三九三年,大津皇子于朱鳥元年賜死,當唐中宗嗣聖三年,即西曆六六六年也。《懷風藻》有大津皇子小傳雲:
“皇子者淨禦原帝之長子也,狀貌魁梧,器宇峻遠,幼年好學,博覽而能屬文,及壯愛武,多力而能擊劍。性頗放蕩,不拘法度,降節禮士,由是人多附托。時有新羅僧行心解天文蔔筮,诏皇子曰,太子骨法不是人臣之相,以此久在下位,恐不全身。因進逆謀,迷此诖誤,遂圖不軌,嗚呼惜哉。蘊彼良才,不以忠孝保身,近此奸豎,卒以戮辱自終。古人慎交遊之意,因以深哉。時年二十四。”《日本書紀》雲:
“皇子大津及長辨有才學,尤愛文筆,詩賦之興自大津始也。”其後紀淑望在《古今和歌集》序中亦雲,“大津皇子始作詩賦。”《書記》成于養老四年,當唐玄宗開元八年,即西曆七二〇年,所言當有所據。《懷風藻》序題天平勝寶三年,當玄宗天寶十年,即西曆七五一年,則列大津第三,其上尚有大友皇子河島皇子二人,序中叙天智天皇時雲:
“本朝之文集者,《懷風藻》蓋其權輿乎,誠是片言隻字足比拱璧镒金也。雖紀淑望之博洽,稱大津皇子始作詞賦,而今《懷風藻》載大友皇子詩于大津上,然則大友先大津必矣。”《大日本史》亦雲:
“旋招文學之士,時開置醴之遊,當此之際,宸翰垂文,賢臣獻頌,雕章麗筆,非唯百篇,但時經亂離,悉從煨燼,言念湮滅,轸悼傷懷。”大友河島均天智天皇子,大友嗣位,會壬申亂作被害,天武天皇代之而立,大津則天武子也。林羅山文集載《懷風藻》跋雲:
“天皇(案弘文天皇,即大友皇子)崩時,大津皇子年僅十歲,天皇之言詩先大津可知矣。”這所說的話大抵是不錯的,天智時代詩賦或者已很發達,因為壬申之亂卻悉毀滅,一方面大津皇子或者也确有才華,可以當作那時代的首領亦未可知,雖然在《懷風藻》所錄的四首裡也看不出來。但是,臨終一絕總是很特别的東西。《懷風藻》一卷共詩百十六首,以侍宴從駕與燕集遊覽占大多數,臨終之作隻有一首,而這正是大津皇子的。釋清潭在《懷風藻新釋》中雲,雖是平平之語,卻哀哀之極。在此八十年間六十四人中,大津皇子即非首出的詩人,亦終是最有特色的一個了。他的辭世詩在七百年後不意又在南京出現,可謂奇絕。我們仔細思索,覺得可以想出一個解釋,這正如金聖歎臨刑的家信一樣,可以說是應有而未必實有的。這當然是屬于傳說部類,雖然其真實性與曆史有殊,其在文藝上的興味卻并無變動,往往反是有增而無減也。(七月)
附記
“近日某君記湖南名士葉德輝絕筆詩,謂葉在臨刑時索筆紙寫五言一絕,詩為慢擂三通鼓,西望夕陽斜,黃泉無客店,今夜宿誰家。此亦張冠李戴者欤。蓋葉以農運方興,稻粱粟麥黍稷,雜種出世;會場擴大,馬牛羊雞犬豕,六畜成群一聯賈禍,則為事實。至于上述詩有謂系金聖歎臨刑之口占,有謂系徐文長所作,雖不知究出何人手筆,但成在葉氏之前則可無疑,況此詩又并未見佳也。”此與孫詩甚相似,唯又說是葉大先生作,則又遲了五百年了。徐文長金聖歎二說未曾聽過,存記于此,以廣異聞。廿四年十一月三日記于北平。
“孫為藍玉題畫坐誅,臨刑口占曰,鼍鼓三聲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日本詩集《懷風藻》卷首錄大津皇子作四首,其臨終一絕雲:
十月三十一日上海《立報》載大佛君的《近人筆記中幾筆糊塗賬》,末一節雲:
“金烏臨西舍,鼓聲催短命。泉路無賓主,此夕誰家向。”二詩用意幾全相同。案藍玉被誅在洪武二十六年,即西曆一三九三年,大津皇子于朱鳥元年賜死,當唐中宗嗣聖三年,即西曆六六六年也。《懷風藻》有大津皇子小傳雲:
“皇子者淨禦原帝之長子也,狀貌魁梧,器宇峻遠,幼年好學,博覽而能屬文,及壯愛武,多力而能擊劍。性頗放蕩,不拘法度,降節禮士,由是人多附托。時有新羅僧行心解天文蔔筮,诏皇子曰,太子骨法不是人臣之相,以此久在下位,恐不全身。因進逆謀,迷此诖誤,遂圖不軌,嗚呼惜哉。蘊彼良才,不以忠孝保身,近此奸豎,卒以戮辱自終。古人慎交遊之意,因以深哉。時年二十四。”《日本書紀》雲:
“皇子大津及長辨有才學,尤愛文筆,詩賦之興自大津始也。”其後紀淑望在《古今和歌集》序中亦雲,“大津皇子始作詩賦。”《書記》成于養老四年,當唐玄宗開元八年,即西曆七二〇年,所言當有所據。《懷風藻》序題天平勝寶三年,當玄宗天寶十年,即西曆七五一年,則列大津第三,其上尚有大友皇子河島皇子二人,序中叙天智天皇時雲:
“本朝之文集者,《懷風藻》蓋其權輿乎,誠是片言隻字足比拱璧镒金也。雖紀淑望之博洽,稱大津皇子始作詞賦,而今《懷風藻》載大友皇子詩于大津上,然則大友先大津必矣。”《大日本史》亦雲:
“旋招文學之士,時開置醴之遊,當此之際,宸翰垂文,賢臣獻頌,雕章麗筆,非唯百篇,但時經亂離,悉從煨燼,言念湮滅,轸悼傷懷。”大友河島均天智天皇子,大友嗣位,會壬申亂作被害,天武天皇代之而立,大津則天武子也。林羅山文集載《懷風藻》跋雲:
“天皇(案弘文天皇,即大友皇子)崩時,大津皇子年僅十歲,天皇之言詩先大津可知矣。”這所說的話大抵是不錯的,天智時代詩賦或者已很發達,因為壬申之亂卻悉毀滅,一方面大津皇子或者也确有才華,可以當作那時代的首領亦未可知,雖然在《懷風藻》所錄的四首裡也看不出來。但是,臨終一絕總是很特别的東西。《懷風藻》一卷共詩百十六首,以侍宴從駕與燕集遊覽占大多數,臨終之作隻有一首,而這正是大津皇子的。釋清潭在《懷風藻新釋》中雲,雖是平平之語,卻哀哀之極。在此八十年間六十四人中,大津皇子即非首出的詩人,亦終是最有特色的一個了。他的辭世詩在七百年後不意又在南京出現,可謂奇絕。我們仔細思索,覺得可以想出一個解釋,這正如金聖歎臨刑的家信一樣,可以說是應有而未必實有的。這當然是屬于傳說部類,雖然其真實性與曆史有殊,其在文藝上的興味卻并無變動,往往反是有增而無減也。(七月)
附記
“近日某君記湖南名士葉德輝絕筆詩,謂葉在臨刑時索筆紙寫五言一絕,詩為慢擂三通鼓,西望夕陽斜,黃泉無客店,今夜宿誰家。此亦張冠李戴者欤。蓋葉以農運方興,稻粱粟麥黍稷,雜種出世;會場擴大,馬牛羊雞犬豕,六畜成群一聯賈禍,則為事實。至于上述詩有謂系金聖歎臨刑之口占,有謂系徐文長所作,雖不知究出何人手筆,但成在葉氏之前則可無疑,況此詩又并未見佳也。”此與孫詩甚相似,唯又說是葉大先生作,則又遲了五百年了。徐文長金聖歎二說未曾聽過,存記于此,以廣異聞。廿四年十一月三日記于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