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關燈
小
中
大
禦制序
夫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斯文之來尚矣故日月星辰之文於天山川草木之文於地登龍於章升玉於藻莫不因其質之美而文之以益其盛焉二典三谟商書周诰之為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傳心之要道也是故藴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發之為文章者聖賢之所以為聖也摛華靡於篇章鬭一字之奇巧者雕蟲之技虛車之飾之所以為譏也徒修其内而文不能見於外者亦大雅君子之所弗尚也故孔子於斯道之隆替未嘗不寓之於斯文之盛衰文所以載道豈虛語哉三代以降左氏傳屈氏離騷太史公書賈氏治安董氏賢良三筞紹上古之淳風繼大雅之元音雖其德未臻於盛要皆其積有源其流有光堪以垂世而行遠魏晉之後變淳樸為绮靡化元聲為冗薄而文之衰極矣至唐韓昌黎乃起衰式靡天下複歸於正同時若柳宗元其後若歐陽三蘇曾子固諸人代繼其蹤又有周程張朱諸大儒繼起遠接曆聖之傳明道以覺世而斯文之盛遂如日月之經天山川之緯地豈非以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而斯道之存端賴斯文之盛以流播於天地間乎吾師梁邨蔡先生守道君子也常為吾言天地性命之奧道心人心危微之判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周程張朱之心傳而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必克已複禮以全其天命之本然民胞物與以盡其功用之極緻斯不愧於天之所賦而成其為人矣若風雲月露以為文者藝也然道德盛於中而英華見於外斯亦君子之所不廢也因出平生所為文示餘餘披讀之餘而歎先生之實為有用之儒也先生講學鳌峯教人以忠信孝悌仁義發明濂洛關閩淵源有自也及立朝而豐采議論嘉言谠議足以為千百世治世之良?則又國家棟梁之任也今觀其文則溯源於六經闡發周程張朱之理而運以韓柳歐蘇之法度如金聲玉振於有虞之廷也如卿雲麗日昭映霄漢而為中天之瑞也如江淮河濟支流衆派之終歸於大海也所謂藴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發之為文章者吾於先生見之抑又有說焉先生之文固足以繼昌黎之蹤而抗歐蘇矣然先儒以為昌黎因文以見道今先生教人必先之以格緻誠正之功天人危微之判而後繼之以文焉先生自修固可知矣吾以為先生體道以為文并非因文以見道請以質之先生與天下後世以為何如也
【謹案是序不載於】
【樂善堂文集定本而此集實以冠首後題雍正八年八月今據以恭錄雲】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七
二希堂文集 别集類六【國朝】
提要
【臣】等謹案二希堂文集十二卷
國朝蔡世遠撰世遠字聞之漳浦人康熙己醜進士官至禮部侍郎諡文勤是編乃其所作雜文冠以耕籍賦
聖主親詣太學頌青海平定詩序日月合璧五星連
珠頌河清頌
樂善堂文抄序共六篇不入卷數志榮遇也其餘序四卷記一卷傳一卷論說書共二卷墓表志銘行狀共一卷祝文祭文共一卷雜着一卷目録之後有其門人甯化雷鋐附跋稱其堂所以名二希者世遠嘗自作記言學問未敢望朱文公庶幾其真希元乎事業未敢望諸葛武侯庶幾其範希文乎其務以古賢自期見於是矣前有雍正庚戌
皇上在藩邸時
親制序一篇稱其講學鳌峯教人以忠信孝弟仁義發明濂洛關閩淵源有自也及立朝而風采議論嘉言谠議足以為千百世治世之良規則又國家棟梁之任也今觀其文溯源于六經闡發周程張朱之理而運以韓柳歐蘇之法度所謂藴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發之為文章者吾於先生見之煌煌
天語載在簡端
睿鑒品題昭示中外非惟一時之
恩遇實亦千古之定論矣迨我
皇上龍飛禦極於甘盤舊學
笃念彌深乾隆己卯
論正文體舉世遠之文為标準癸巳
诏編纂四庫全書世遠着作又蒙
褒録
絲綸宣示均字而不名寵禮儒臣於斯為極今讀其集大抵理醇詞正具有本原仰見遭際
聖時契合非偶其上邀
知遇固不僅在文字間矣乾隆四十六年閏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陸費墀
夫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斯文之來尚矣故日月星辰之文於天山川草木之文於地登龍於章升玉於藻莫不因其質之美而文之以益其盛焉二典三谟商書周诰之為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傳心之要道也是故藴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發之為文章者聖賢之所以為聖也摛華靡於篇章鬭一字之奇巧者雕蟲之技虛車之飾之所以為譏也徒修其内而文不能見於外者亦大雅君子之所弗尚也故孔子於斯道之隆替未嘗不寓之於斯文之盛衰文所以載道豈虛語哉三代以降左氏傳屈氏離騷太史公書賈氏治安董氏賢良三筞紹上古之淳風繼大雅之元音雖其德未臻於盛要皆其積有源其流有光堪以垂世而行遠魏晉之後變淳樸為绮靡化元聲為冗薄而文之衰極矣至唐韓昌黎乃起衰式靡天下複歸於正同時若柳宗元其後若歐陽三蘇曾子固諸人代繼其蹤又有周程張朱諸大儒繼起遠接曆聖之傳明道以覺世而斯文之盛遂如日月之經天山川之緯地豈非以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而斯道之存端賴斯文之盛以流播於天地間乎吾師梁邨蔡先生守道君子也常為吾言天地性命之奧道心人心危微之判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周程張朱之心傳而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必克已複禮以全其天命之本然民胞物與以盡其功用之極緻斯不愧於天之所賦而成其為人矣若風雲月露以為文者藝也然道德盛於中而英華見於外斯亦君子之所不廢也因出平生所為文示餘餘披讀之餘而歎先生之實為有用之儒也先生講學鳌峯教人以忠信孝悌仁義發明濂洛關閩淵源有自也及立朝而豐采議論嘉言谠議足以為千百世治世之良?則又國家棟梁之任也今觀其文則溯源於六經闡發周程張朱之理而運以韓柳歐蘇之法度如金聲玉振於有虞之廷也如卿雲麗日昭映霄漢而為中天之瑞也如江淮河濟支流衆派之終歸於大海也所謂藴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發之為文章者吾於先生見之抑又有說焉先生之文固足以繼昌黎之蹤而抗歐蘇矣然先儒以為昌黎因文以見道今先生教人必先之以格緻誠正之功天人危微之判而後繼之以文焉先生自修固可知矣吾以為先生體道以為文并非因文以見道請以質之先生與天下後世以為何如也
【謹案是序不載於】
【樂善堂文集定本而此集實以冠首後題雍正八年八月今據以恭錄雲】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七
二希堂文集 别集類六【國朝】
提要
【臣】等謹案二希堂文集十二卷
國朝蔡世遠撰世遠字聞之漳浦人康熙己醜進士官至禮部侍郎諡文勤是編乃其所作雜文冠以耕籍賦
聖主親詣太學頌青海平定詩序日月合璧五星連
珠頌河清頌
樂善堂文抄序共六篇不入卷數志榮遇也其餘序四卷記一卷傳一卷論說書共二卷墓表志銘行狀共一卷祝文祭文共一卷雜着一卷目録之後有其門人甯化雷鋐附跋稱其堂所以名二希者世遠嘗自作記言學問未敢望朱文公庶幾其真希元乎事業未敢望諸葛武侯庶幾其範希文乎其務以古賢自期見於是矣前有雍正庚戌
皇上在藩邸時
親制序一篇稱其講學鳌峯教人以忠信孝弟仁義發明濂洛關閩淵源有自也及立朝而風采議論嘉言谠議足以為千百世治世之良規則又國家棟梁之任也今觀其文溯源于六經闡發周程張朱之理而運以韓柳歐蘇之法度所謂藴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發之為文章者吾於先生見之煌煌
天語載在簡端
睿鑒品題昭示中外非惟一時之
恩遇實亦千古之定論矣迨我
皇上龍飛禦極於甘盤舊學
笃念彌深乾隆己卯
論正文體舉世遠之文為标準癸巳
诏編纂四庫全書世遠着作又蒙
褒録
絲綸宣示均字而不名寵禮儒臣於斯為極今讀其集大抵理醇詞正具有本原仰見遭際
聖時契合非偶其上邀
知遇固不僅在文字間矣乾隆四十六年閏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陸費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