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青谿漫稿卷十 明 倪嶽 撰 大學講章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 這是大學經文孔子說大人之學其明德新民工夫都有個先後次第孔子意思說明德是人心同得於天的道理自古大人既自明其明德又要使天下之人都有以明其明德不為私欲昏蔽這個工夫卻先從治國起蓋天下之本在於一國國便似今京都地方一般天下人所視效處必先使一國的人明其明德方可由近而遠以及天下所以說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一國之本在於一家家是家庭之内又一國所視效處若要使一國的人都明其明德必先将一家親屬教訓他明其明德方可由親而疏以及一國所以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一家之本又在於身若要整齊一家必須先從己身上做工夫使一身所行無一件不合理方才做得一家凖則而家可齊所以說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一身之主又在於心若要修饬一身必須先從己心上做工夫使一心所存無一毫不端正方才做得一身的主宰而身可修所以說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上念頭發動處便是意誠是真實不欺若要正心必先從心上動念處用工夫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好惡都是真實無一毫虛假如此念頭方才不差則心可得而正所以說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心中虛靈知覺處便是知緻是推到那極處若要誠意必先從心中知覺用工夫将那自家心上知覺處務推到至極無一件道理不通貫透徹如此知識方才不雜則意可得而誠所以說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然緻知的工夫卻又全在格物上格是至物是事物天下事事物物都有個當然的道理這道理務要窮究到那至極處方才自家的知識無有不盡所以說緻知在格物大抵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五件是明明德的條目齊家治國平天下三件是新民的條目聖賢相傳為學次第莫備於此故孔子於大學之首言之臣嘗論這八條目皆以正心為主從天下國家推到修身上無不統於一心從誠意推到緻知格物上無不由於一心而帝王之治天下尤以正心為急心正則衆欲不能攻天下可得而治漢儒董仲舒嘗說人君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而四方遠近莫敢不一於正即此意也伏惟皇上懋隆聖賢之學講明正心之功日就月将純一不已則理無不明身無不修由是以睦九族以和萬邦而治平之效端可以比隆於古帝王矣宗社臣民不勝幸甚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這是大學第六章曾子解孔子經文中誠意的道理誠是實意是心上所發的念頭毋是禁止之辭曾子說孔子經文中所言誠意這兩字如何做工夫蓋人的常性莫不有善而無惡故其本心莫不好善而惡惡隻因被這私欲把心來蒙蔽了雖知善而不肯着實為善雖知惡而不肯着實去惡這便是欺瞞了自家的心所以誠意工夫隻要禁止了這自欺之弊務使心上念頭發出來好善惡惡無一毫不着實才能盡修身頭一件工夫故曰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慊是快足的意思曾子又說臭穢的東西是人人着實憎惡的人若惡惡之心由中及外無一毫之不惡便如惡這惡臭一般務要決去了他美好的顔色是人人着實喜好的人若好善之心由中及外無一毫之不好便如好這好色一般務要必得於已這等呵好善惡惡方才都着實為已不是虛假為人私欲盡浄天理俱存心中豈不快然滿足故曰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慎是謹慎獨是己所獨知的去處指心上說曾子又說這好善惡惡的心實與不實他人如何得知隻是自家心裡知道所以君子於這心上念頭發動處務要仔細審察若是惡惡便要着實惡決定去了這惡若是好善便要着實好必求得了這善這等用工才是不自欺才到得誠意地位所以又說故君子必慎其獨也臣嘗考之大學八條目中誠意是第一件切要的事蓋意誠則心可正身可修由是推之家齊國治而天下平矣所以唐虞三代之君修己治人都從這誠意上來如克勤克儉者處已之誠惟和惟一者用人之誠好問好察者聽言之誠惟欽惟恤者用刑之誠凡此一念之發表裡如一一事之行始終無間其意之誠如此所以治隆俗美而臻於雍熙泰和之盛也降及後世如漢武帝之施仁義而怒汲黯之對唐太宗之喜谏诤而悔魏徵之言皆其意有不誠所以推之天下卒不能比隆上古之治然則誠意之功實萬世帝王為治之本伏惟聖明留意 論語講章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這是論語中記孔子贊帝堯聖德與其治功如天的意思巍巍是高大之貌則是凖則比并的意思蕩蕩是廣遠之貌無能名是不能指言稱贊的意思孔子欲贊帝堯之為君而首以大哉為言以見自古人君惟堯之德至大而無以加有非其他聖人所能及如何見得帝堯之德至大處蓋天之為天巍巍高大無物可以比并惟有帝堯與之為凖正以帝堯之德巍巍高大與天一般即史臣說其仁如天是也天之大能使萬物各遂其生然其蕩蕩廣遠處萬物不能以言語而形容之帝堯之德能使萬民各得其所然其蕩蕩廣遠處也與天一般萬民不能以言語而稱贊之即史臣說帝力何有於我是也天之大如此堯德之大也如此故說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成功是已成的事業煥是光明之貌文章是政績中有文采可見的指禮樂法度而言孔子又說堯之大德如天固人所難名而堯之治功如天乃人所共見故指其功業而言如九族既睦便是他齊家的成功百姓昭明便是他治國的成功黎民於變時雍便是他平天下的成功堯之成功巍然高大如此可見與天之高大一般指其文章而言如制器尚象而天道以正頒曆授時而人事以修垂衣裳作鹹池而禮樂以備堯之文章煥然光明如此又可見與日月星辰之光明一般蓋天之德不可得而窺即其四時生成之功日月星辰之文而天德亦可得而窺矣聖人之德不可得而名即其成功之高大文章之光明而聖德亦可得而名矣此帝堯之聖所以與天為一而孔子尊稱之辭至於如此也臣惟自古帝王之德莫盛於堯而孔子贊堯之辭莫大於此且又切切以天為言蓋天以至仁之德發育乎萬物堯以至仁之德覆被乎萬民天與帝堯脗合而無間而萬世人君繼天出治者皆當取以為法也仰惟皇上嗣祖宗之尊位繼帝堯之大統蓋必德協上天心潛往聖誦堯之言而使發号施令罔有不臧行堯之行而使出入起居罔有不敬聖德既與堯而為一則治功亦與天而無二将見雍熙之治端有在於今日而帝典所書不得專美於前古矣臣等不勝顒望之至 顔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已而由仁乎哉顔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顔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是論語第十二篇孔子答顔淵問仁的事顔淵是孔子的弟子名回一日以為仁之道問於孔子孔子答他說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