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光下行走
關燈
小
中
大
”雲雲,更是說的含混而籠統,遠遠達不到法律所要求的精準。
這條法律所定義的“傳銷”還是上個世紀的事。
20年間這病毒幾經變異,早已不複當年的面目,現在絕大多數團夥都不提供任何商品和服務,隻是單純的欺詐和拉人頭(活躍在廣西等地的“純資本運作”就是明證),在我看來,“傳銷”二字本身就是個錯誤,而且早已過時——既然沒有“銷”,又談何“傳銷”?把“詐騙”稱為“傳銷”,這本身就在誤導民衆和混淆概念。
我也反對把此罪名列入“擾亂市場秩序罪”或“非法經營罪”,因為它擾亂的不僅是市場秩序,更是基本的公序良俗;它不僅騙錢,而且害人,亂人心智、壞人健康、毀人家庭,如 (五) 按:這是《中國,少了一味藥》的序言。
這本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像是天真可笑的堂吉诃德,徒勞無功地與風車搏鬥,一日比一日沮喪,一日比一日絕望。
時至今日,這本書的問世依然是遙遙無期。
我隻有先把序言發上來。
這是我的原稿,如果編輯大人可以高擡貴手,給這本沒什麼安全問題的書一條生路,你們就會發現他删掉了多少。
在陽光下行走(代序)(一)2009年末,我混進了江西上饒的一個傳銷團夥,在其中生活了23天。
那是一個未曾經曆的世界,就像《西遊記》中的盤絲洞和獅駝國,或者是愛麗絲穿過兔子洞到達的那個古怪去處,每件事都很荒謬,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生于文革,長于大陸,自以為對人間荒謬略有所知,到了上饒才知道,原來我的經驗不過是豹之一斑,荒謬的年代從未真正終結,它就在我們身邊。
在那黑暗的23天,我看到善良的好人被騙子愚弄,過着悲慘的生活;我看到人們離鄉背井,為一個謊言虛耗時光;看到被踐踏的倫理和情感,每個人都在欺騙自己的親人;我看到病體孱弱的老人、營養不良的青年,他們經過了邪惡的教育,越發乖張和貧窮,對社會抱着深深的敵意;我看到家破人亡的慘劇,也看到洗腦的嚴重後果。
我始終在問自己:為什麼一個愚蠢的把戲竟能欺騙如此多的人?為什麼傳銷者竟敢明目張膽地行騙?為什麼傳銷一打不絕、再打不絕、總打不絕,甚至連“政府打擊”本身都成為行騙的借口?最後我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一片适合傳銷的土地,這就是一個适合傳銷的國家。
所有傳銷者都有相同的特點:缺乏常識,沒有起碼的辨别能力;急功近利,除了錢什麼都不在乎;他們無知、輕信、狂熱、固執,隻盯着不切實際的目标,卻看不見近在眉睫的事實。
這是傳銷者的肖像,也是大多數中國人的肖像。
傳銷是社會之病,其病竈卻深埋于我們的制度和文化之中,在每個人的肌膚之中,隻要有合适的土壤,它就會悄悄滋長。
23天中我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現在我把它寫成一本書,書中沒什麼過人的見識,隻有一些平常的人、平常的事,和一些人人都該知道的家常話。
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常在自己的書裡寫一句話:供内服用。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劑苦藥,可以在人們心中植下清醒的抗體,幫助他們抵禦傳銷病毒。
這邪惡的瘟疫肆虐已久,世間苦無良藥,但願我能夠為此做點什麼。
(二)傳銷不算什麼新鮮事,每個中國人都聽過,很多人都有切膚之痛,電視、報紙連篇累牍地報道,人們聽多了,見慣了,就把它當成一隻爛蘋果,既不問它為什麼腐爛,也不在乎它爛到什麼程度,輕揮手就把它丢到腳下,任它在那裡徹底爛透。
這是當代中國一個公開的秘密,就在每個人眼皮底下,卻從來沒人願意真正睜眼看看。
傳銷者不了解傳銷,因為他們格式化的腦袋已經無力辨别;普通人也不了解,因為他們離得太遠,而且根本就不在乎;連那些神通廣大的媒體人也缺乏真正的了解,他們報道傳銷、拍攝傳銷,卻永遠忽視傳銷,從來沒有把它當成一個真正的問題。
沒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傳銷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怎樣洗腦?洗腦又是怎樣實現的?為什麼傳銷者竟會為了一個愚蠢的謊言如此狂熱?根據可信的統計,到2010年,中國大陸的傳銷者已經接近或超過一千萬,這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這些人大多都是受害者,最終将一無所獲,兩手空空。
他們經過了長期的邪惡教育,都患有程度不同的“善遲鈍症”:人格扭曲、藐視道德、仇恨社會。
接下來将是一個無比艱難的困局:在不遠的将來,就在我們身邊,将有1000萬個赤貧而且走投無路的人。
1000萬雙怨毒的眼,1000萬雙顫抖的手,1000萬個陳勝吳廣。
2009年2月28日修訂的《刑法》中新增了“組織、領導傳銷罪”,把“傳銷”定義為“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财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活動。
這個定語很長,讀起來也很枯燥,是迄今為止對“傳銷”最權威的定義,但遠遠談不上準确,“一定順序”雲雲,更是說的含混而籠統,遠遠達不到法律所要求的精準。
這條法律所定義的“傳銷”還是上個世紀的事。
20年間這病毒幾經變異,早已不複當年的面目,現在絕大多數團夥都不提供任何商品和服務,隻是單純的欺詐和拉人頭(活躍在廣西等地的“純資本運作”就是明證),在我看來,“傳銷”二字本身就是個錯誤,而且早已過時——既然沒有“銷”,又談何“傳銷”?把“詐騙”稱為“傳銷”,這本身就在誤導民衆和混淆概念。
我也反對把此罪名列入“擾亂市場秩序罪”或“非法經營罪”,因為它擾亂的不僅是市場秩序,更是基本的公序良俗;它不僅騙錢,而且害人,亂人心智、壞人健康、毀人家庭,如1960年安徽鳳陽的武店公社有個醫生叫王善生,那時正是大饑荒時期,許多人患有浮腫、閉經和子宮下垂,公社幹部找王醫生來治療,他看了看,說治不了,因為“少了一味藥。
” 那味藥就是糧食。
50年後,有一種社會之病久治不愈,原因也是少了一味藥,這味藥就是常識。
18世紀時托瑪斯.潘恩寫過一本小冊子,名字就叫《常識》,這本書的重要性堪比1776年的《獨立宣言》,它并不深刻,卻把許多人從夢中搖醒。
誇張點說,正是這本書造就了美國兩百多年的繁榮昌盛。
而在當下中國,在傳銷肆虐的當下,人們最缺的也正是這個:常識。
人,投入3800元,兩年回報380萬;投入36800,回報1500萬……,為了證明這不是天上掉餡餅,他們還會虛構出許多有名有姓的發财故事,把馬雲、黃光裕這樣的企業家也指認為傳銷英雄。
這本來隻是個單純的金錢騙局,但在傳銷者口中,它還同時是一個國家培養人才的搖籃,成才之後,國家會扶持他們做官,扶持他們經商,甚至會安排他們免費出國深造。
這些話是如此難以置信,但是他們每個人都信以為真。
除了謊言,傳銷團夥還有一套完整的洗腦程序:先創造出一個真空環境,禁止成員接觸任何外界信息;然後營造出溫馨的家庭氛圍,所謂“行業就是一個大家庭”,使成員放松警惕、消除顧慮;還有宗教般的儀式、軍事化的管制,使人無條件服從,并能從中體會到宗教般的神聖與狂熱;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這些謊言要講上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在全國各地,在大江南北,在每個城市的黑暗角落中,這些荒謬的理論和言語不斷地重複、重複、再重複。
我說過,人是虛弱的動物,而語言的暴力就是最大的暴力,這是與世隔絕的黑暗洞窟,當狼牙棒高高舉起,再堅硬的腦袋也隻是一堆血肉之泥。
他們制造愚蠢。
于是,一個白癡誕生了,兩個白癡誕生了,一千萬個白癡誕生了……他們鼓吹仇恨。
于是,一個反社會的暴徒走出來,兩個反社會的暴徒走出來,一千萬個反社會的暴徒走出來……(五)1960年安徽鳳陽的武店公社有個醫生叫王善生,那時正是大饑荒時期,許多人患有浮腫、閉經和子宮下垂,公社幹部找王醫生來治療,他看了看,說治不了,因為“少了一味藥。
”那味藥就是糧食。
50年後,有一種社會之病久治不愈,原因也是少了一味藥,這味藥就是常識。
18世紀時托瑪斯.潘恩寫過一本小冊子,名字就叫《常識》,這本書的重要性堪比1776年的《獨立宣言》,它并不深刻,卻把許多人從夢中搖醒。
誇張點說,正是這本書造就了美國兩百多年的繁榮昌盛。
而在當下中國,在傳銷肆虐的當下,人們最缺的也正是這個:常識。
常識并不總是令人激動,但它不可或缺。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說出一些常識,更希望它能夠喚起整個社會對傳銷的重視,不要假裝它不存在,也不要假裝看不見,正視現實,從我們的制度和文化中檢讨其成因,分析其現狀,然後采取合理而富于人性化的措施,挽救失足者,懲治作惡者。
傳銷者做的是壞事,可他們大多數都不是壞人。
他們需要的是仁慈的幫助,而不是殘酷的懲罰。
需要懲罰的是這邪惡的騙局本身,更是形成和助長這邪惡騙局的制度。
我希望看到希望。
這希望很簡單:讓常識在陽光下行走,讓貧弱者從苦難中脫身,讓邪惡遠離每一顆善良的心。
2010年9月,廣州 常識并不總是令人激動,但它不可或缺。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說出一些常識,更希望它能夠喚起整個社會對傳銷的重視,不要假裝它不存在,也不要假裝看不見,正視現實,從我們的制度和文化中檢讨其成因,分析其現狀,然後采取合理而富于人性化的措施,挽救失足者,懲治作惡者。
傳銷者做的是壞事,可他們大多數都不是壞人。
他們需要的是仁慈的幫助,而不是殘酷的懲罰。
需要懲罰的是這邪惡的騙局本身,更是形成和助長這邪惡騙局的制度。
我希望看到希望。
這希望很簡單:讓常識在陽光下行走,讓貧弱者從苦難中脫身,讓邪惡遠離每一顆善良的心。
這條法律所定義的“傳銷”還是上個世紀的事。
20年間這病毒幾經變異,早已不複當年的面目,現在絕大多數團夥都不提供任何商品和服務,隻是單純的欺詐和拉人頭(活躍在廣西等地的“純資本運作”就是明證),在我看來,“傳銷”二字本身就是個錯誤,而且早已過時——既然沒有“銷”,又談何“傳銷”?把“詐騙”稱為“傳銷”,這本身就在誤導民衆和混淆概念。
我也反對把此罪名列入“擾亂市場秩序罪”或“非法經營罪”,因為它擾亂的不僅是市場秩序,更是基本的公序良俗;它不僅騙錢,而且害人,亂人心智、壞人健康、毀人家庭,如 (五) 按:這是《中國,少了一味藥》的序言。
這本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像是天真可笑的堂吉诃德,徒勞無功地與風車搏鬥,一日比一日沮喪,一日比一日絕望。
時至今日,這本書的問世依然是遙遙無期。
我隻有先把序言發上來。
這是我的原稿,如果編輯大人可以高擡貴手,給這本沒什麼安全問題的書一條生路,你們就會發現他删掉了多少。
在陽光下行走(代序)(一)2009年末,我混進了江西上饒的一個傳銷團夥,在其中生活了23天。
那是一個未曾經曆的世界,就像《西遊記》中的盤絲洞和獅駝國,或者是愛麗絲穿過兔子洞到達的那個古怪去處,每件事都很荒謬,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生于文革,長于大陸,自以為對人間荒謬略有所知,到了上饒才知道,原來我的經驗不過是豹之一斑,荒謬的年代從未真正終結,它就在我們身邊。
在那黑暗的23天,我看到善良的好人被騙子愚弄,過着悲慘的生活;我看到人們離鄉背井,為一個謊言虛耗時光;看到被踐踏的倫理和情感,每個人都在欺騙自己的親人;我看到病體孱弱的老人、營養不良的青年,他們經過了邪惡的教育,越發乖張和貧窮,對社會抱着深深的敵意;我看到家破人亡的慘劇,也看到洗腦的嚴重後果。
我始終在問自己:為什麼一個愚蠢的把戲竟能欺騙如此多的人?為什麼傳銷者竟敢明目張膽地行騙?為什麼傳銷一打不絕、再打不絕、總打不絕,甚至連“政府打擊”本身都成為行騙的借口?最後我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一片适合傳銷的土地,這就是一個适合傳銷的國家。
所有傳銷者都有相同的特點:缺乏常識,沒有起碼的辨别能力;急功近利,除了錢什麼都不在乎;他們無知、輕信、狂熱、固執,隻盯着不切實際的目标,卻看不見近在眉睫的事實。
這是傳銷者的肖像,也是大多數中國人的肖像。
傳銷是社會之病,其病竈卻深埋于我們的制度和文化之中,在每個人的肌膚之中,隻要有合适的土壤,它就會悄悄滋長。
23天中我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現在我把它寫成一本書,書中沒什麼過人的見識,隻有一些平常的人、平常的事,和一些人人都該知道的家常話。
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常在自己的書裡寫一句話:供内服用。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劑苦藥,可以在人們心中植下清醒的抗體,幫助他們抵禦傳銷病毒。
這邪惡的瘟疫肆虐已久,世間苦無良藥,但願我能夠為此做點什麼。
(二)傳銷不算什麼新鮮事,每個中國人都聽過,很多人都有切膚之痛,電視、報紙連篇累牍地報道,人們聽多了,見慣了,就把它當成一隻爛蘋果,既不問它為什麼腐爛,也不在乎它爛到什麼程度,輕揮手就把它丢到腳下,任它在那裡徹底爛透。
這是當代中國一個公開的秘密,就在每個人眼皮底下,卻從來沒人願意真正睜眼看看。
傳銷者不了解傳銷,因為他們格式化的腦袋已經無力辨别;普通人也不了解,因為他們離得太遠,而且根本就不在乎;連那些神通廣大的媒體人也缺乏真正的了解,他們報道傳銷、拍攝傳銷,卻永遠忽視傳銷,從來沒有把它當成一個真正的問題。
沒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傳銷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怎樣洗腦?洗腦又是怎樣實現的?為什麼傳銷者竟會為了一個愚蠢的謊言如此狂熱?根據可信的統計,到2010年,中國大陸的傳銷者已經接近或超過一千萬,這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這些人大多都是受害者,最終将一無所獲,兩手空空。
他們經過了長期的邪惡教育,都患有程度不同的“善遲鈍症”:人格扭曲、藐視道德、仇恨社會。
接下來将是一個無比艱難的困局:在不遠的将來,就在我們身邊,将有1000萬個赤貧而且走投無路的人。
1000萬雙怨毒的眼,1000萬雙顫抖的手,1000萬個陳勝吳廣。
2009年2月28日修訂的《刑法》中新增了“組織、領導傳銷罪”,把“傳銷”定義為“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财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活動。
這個定語很長,讀起來也很枯燥,是迄今為止對“傳銷”最權威的定義,但遠遠談不上準确,“一定順序”雲雲,更是說的含混而籠統,遠遠達不到法律所要求的精準。
這條法律所定義的“傳銷”還是上個世紀的事。
20年間這病毒幾經變異,早已不複當年的面目,現在絕大多數團夥都不提供任何商品和服務,隻是單純的欺詐和拉人頭(活躍在廣西等地的“純資本運作”就是明證),在我看來,“傳銷”二字本身就是個錯誤,而且早已過時——既然沒有“銷”,又談何“傳銷”?把“詐騙”稱為“傳銷”,這本身就在誤導民衆和混淆概念。
我也反對把此罪名列入“擾亂市場秩序罪”或“非法經營罪”,因為它擾亂的不僅是市場秩序,更是基本的公序良俗;它不僅騙錢,而且害人,亂人心智、壞人健康、毀人家庭,如1960年安徽鳳陽的武店公社有個醫生叫王善生,那時正是大饑荒時期,許多人患有浮腫、閉經和子宮下垂,公社幹部找王醫生來治療,他看了看,說治不了,因為“少了一味藥。
” 那味藥就是糧食。
50年後,有一種社會之病久治不愈,原因也是少了一味藥,這味藥就是常識。
18世紀時托瑪斯.潘恩寫過一本小冊子,名字就叫《常識》,這本書的重要性堪比1776年的《獨立宣言》,它并不深刻,卻把許多人從夢中搖醒。
誇張點說,正是這本書造就了美國兩百多年的繁榮昌盛。
而在當下中國,在傳銷肆虐的當下,人們最缺的也正是這個:常識。
人,投入3800元,兩年回報380萬;投入36800,回報1500萬……,為了證明這不是天上掉餡餅,他們還會虛構出許多有名有姓的發财故事,把馬雲、黃光裕這樣的企業家也指認為傳銷英雄。
這本來隻是個單純的金錢騙局,但在傳銷者口中,它還同時是一個國家培養人才的搖籃,成才之後,國家會扶持他們做官,扶持他們經商,甚至會安排他們免費出國深造。
這些話是如此難以置信,但是他們每個人都信以為真。
除了謊言,傳銷團夥還有一套完整的洗腦程序:先創造出一個真空環境,禁止成員接觸任何外界信息;然後營造出溫馨的家庭氛圍,所謂“行業就是一個大家庭”,使成員放松警惕、消除顧慮;還有宗教般的儀式、軍事化的管制,使人無條件服從,并能從中體會到宗教般的神聖與狂熱;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這些謊言要講上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在全國各地,在大江南北,在每個城市的黑暗角落中,這些荒謬的理論和言語不斷地重複、重複、再重複。
我說過,人是虛弱的動物,而語言的暴力就是最大的暴力,這是與世隔絕的黑暗洞窟,當狼牙棒高高舉起,再堅硬的腦袋也隻是一堆血肉之泥。
他們制造愚蠢。
于是,一個白癡誕生了,兩個白癡誕生了,一千萬個白癡誕生了……他們鼓吹仇恨。
于是,一個反社會的暴徒走出來,兩個反社會的暴徒走出來,一千萬個反社會的暴徒走出來……(五)1960年安徽鳳陽的武店公社有個醫生叫王善生,那時正是大饑荒時期,許多人患有浮腫、閉經和子宮下垂,公社幹部找王醫生來治療,他看了看,說治不了,因為“少了一味藥。
”那味藥就是糧食。
50年後,有一種社會之病久治不愈,原因也是少了一味藥,這味藥就是常識。
18世紀時托瑪斯.潘恩寫過一本小冊子,名字就叫《常識》,這本書的重要性堪比1776年的《獨立宣言》,它并不深刻,卻把許多人從夢中搖醒。
誇張點說,正是這本書造就了美國兩百多年的繁榮昌盛。
而在當下中國,在傳銷肆虐的當下,人們最缺的也正是這個:常識。
常識并不總是令人激動,但它不可或缺。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說出一些常識,更希望它能夠喚起整個社會對傳銷的重視,不要假裝它不存在,也不要假裝看不見,正視現實,從我們的制度和文化中檢讨其成因,分析其現狀,然後采取合理而富于人性化的措施,挽救失足者,懲治作惡者。
傳銷者做的是壞事,可他們大多數都不是壞人。
他們需要的是仁慈的幫助,而不是殘酷的懲罰。
需要懲罰的是這邪惡的騙局本身,更是形成和助長這邪惡騙局的制度。
我希望看到希望。
這希望很簡單:讓常識在陽光下行走,讓貧弱者從苦難中脫身,讓邪惡遠離每一顆善良的心。
2010年9月,廣州 常識并不總是令人激動,但它不可或缺。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說出一些常識,更希望它能夠喚起整個社會對傳銷的重視,不要假裝它不存在,也不要假裝看不見,正視現實,從我們的制度和文化中檢讨其成因,分析其現狀,然後采取合理而富于人性化的措施,挽救失足者,懲治作惡者。
傳銷者做的是壞事,可他們大多數都不是壞人。
他們需要的是仁慈的幫助,而不是殘酷的懲罰。
需要懲罰的是這邪惡的騙局本身,更是形成和助長這邪惡騙局的制度。
我希望看到希望。
這希望很簡單:讓常識在陽光下行走,讓貧弱者從苦難中脫身,讓邪惡遠離每一顆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