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卷十七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禦制文第四集卷十七目録 勅谕 谕大學士九卿等 谕大學士九卿等 谕戶部尚書孫渣齊 谕大學士九卿 谕大學士九卿等 谕大學士馬齊等 谕台灣衆民 谕宗人府 谕大學士馬齊等 谕大學士馬齊等 谕吏部 谕吏兵二部 谕浙閩總督滿保等 谕大學士等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禦制文第四集卷十七 勅谕 谕大學士九卿等 朕於河務留心最切經曆最深往年屢次閱河時精力尚強親乘小舟不避水險各處周覽凡水泉原委皆知之甚悉山東運河全賴衆泉蓄洩微山諸湖以濟漕運今山東多開稻田截湖水上流之泉以資灌溉上流既截湖水自然無所蓄瀦安能濟運水在地中如人身之有血氣血氣有餘方可用滲洩之藥若血氣不足正需滋養安可再加滲洩乎地方官未知水之源流一任民間放水灌田以為愛惜百姓不知漕運實因此而悞也若不許民間偷截泉水則湖水易足湖水既足自能濟運矣今不講究本原但見湖水日少河身日淺徒事開濬假使河身日深泉水不繼雖費百萬帑金終歸無用且古人所置南北諸閘更将何以處之古人置閘其遠 近踈密皆因地形高下水勢緩急以為蓄洩或一地二閘或一二十裡一閘确有一定丈尺不可更易分水龍王廟閘座尤關緊要當時宋禮用白英老人之策築戴村壩以遏汶水導之出鵝河口入南旺湖然後分流南北以分水口為水脊蓋山東登萊諸山之脈自關東來結為泰山是北幹分支之一在黃河之東而黃河之西山脈自終南太一南屆淮汝為中幹分支之一黃河行乎兩支之中故昔時河自天津入海以後漸徙而南至淮安入海而登州以上馬谷山以下從無黃河之迹者山脈限之也分水口之水脊又為泰山分支之分脊處白英積數十年精思确有所見定為此議宋禮從之因勢均導南得七分北得三分增修水閘以時啟閉漕運遂通此等膽識後人斷斷不敢實亦不能得水平如此之準也今此二閘最宜斟酌啟閉若淺於南則當閉北閘使分北之水亦歸於南淺於北則當閉南閘使分南之水亦歸於北湖泉并注南北合流雖有旱暵亦無慮矣豈若徒事開濬勞費而無功乎往年山東百姓欲開新河朕恐其下流泛濫降旨弗許今廵撫請開彭口新河此地一面為微山湖一面為峄縣諸山更從何處開鑿耶張鵬翮到山東将朕此旨詳谕廵撫申饬地方官令其相度泉源蓄積湖水俾漕運無悞特易易耳黃河關系最大自元至明歲有沖決未有安瀾二十餘年如今日者然圖治於己治保安於己安河工雖已告成尤當時加廵視不可踈忽今春多風而少雨恐秋間雨水必多地方官宜加意堤防張鵬翮去看山東運河由臨清起至韓莊閘韓莊閘離邳州不遠并去看邳州低窪之水曾否洩出太行堤曹縣至單縣亦當往看有賢能司官多帶兩員去地方有用着之處即留彼料理康熙六十年四月初十日 谕大學士九卿等 去冬雪大所以今春雨澤甚少大約冬雪多則春雨必少春雨少則秋霖必多此非有占驗而得知者也朕六十年來留心農事較量雨陽往往不爽且南方得雪有益於田土北方雖有大雪被風飄散於田土無益今歲山東得雨河南山西陝西未甚得雨備荒最為緊要不可不預為籌畫若直隸山東河南料理已屬非易至山西陝西其補救尤難古人雲三年耕則有一年之蓄九年耕則有三年之蓄言雖可聼行之不易如設立社倉原屬良法但前李光地張伯行曾經舉行終無成效至於各省積貯谷石雖俱報稱數千百萬實在存倉者無幾即出陳因新之法亦不為不善第春間僅有所出秋後并無所入州縣官侵蝕入已急則即以折銀掩飾此等積弊朕知之甚詳其報荒之真僞虛實朕亦無不洞悉如熱河所積谷石每年減價平粜秋收籴補還倉數目無多稽查頗易所以每有餘糧耳語雲大兵之後必有兇年昔征剿三逆時豐收足以供給并無一州一縣贻悞及平定以後亦間有歉收者雖然綢缪未雨不可不為預慮也迩來稍覺暵旱政事或有缺失應行改正之處爾等會同詳議具奏康熙六十年四月十九日 谕戶部尚書孫渣齊 朕覽京城所報米價殊屬騰貴将京通倉米石交與侍郎張伯行比時價減五分粜賣内務府莊頭所交谷石現在州縣收貯亦派滿漢賢能司官照此粜賣正值谷價騰貴之時恐有偷盜倉内米石者着提督等不時緝拿照此速行康熙六十年四月二十六日 谕大學士九卿 今年入春以來見天氣不調曾經再三面谕諸臣尚能記憶否地寒麥晩之處猶可望三四分收成山左河南山陝麥盡已無用矣屢次祈雨為日頗久若更展期祈禱反屬不敬不如停止至 天壇遣官祈雨之例朕非忘懷令朕躬違和不能行走所遣官員豈能如朕之誠敬徒邀遣官 天壇祈雨之虛名朕心何安目今所望惟秋禾耳康熙六十年五月初十日 谕大學士九卿等 朕禦極六十年自沖齡之時惟以黎庶為重故不惜身命勤勞至今今春朕之子弟暨六世孫與舉國官兵人民請行大慶典禮在朕固所應受衆亦鹹以為宜朕意以上則系 皇考賓天之年下則西陲用兵凡陣亡病故者功罪尚未明晰今年非好歲也幸彼時堅辭不受以今觀之若受慶典則私議朕之過者不可枚舉矣朕躬自四月違和五月初旬又複感寒遂覺病甚以緻面色消減或稍行動或多言語便不勝倦乏目今直隸山左河南山陝麥已無收民多逃散屢令大學士九卿議奏茫無頭緒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