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卷三十九

關燈
紛紛矣 上太皇太後書 程子自任之重隐然有堯舜其君之意殆與伊訓說命之篇後先光映者也 論經筵第一劄子 總在本原上着意發為議論故純正宏闊絶無偏駮 論經筵第二劄子 匡輔翼贊之道略盡是篇 易傳序 言理精要包舉全易 春秋傳序 先聖作經之意後人以揣摩穿鑿之見求之則滋晦矣三複此文始知先儒為學精慎如此 答朱長文書 言貴立誠文以載道此能闡發其旨覺善誘之心殷然無已 顔子所好何學論 備舉學聖工夫語語自親曆中得來故無一切影響之言 明道先生墓表 在伊川言之無溢辭在明道當之無媿色 楊時 論王安石邪說疏 安石學術深為宋世之害龜山得統程門辭而辟之其功偉矣 答陳瑩中書 疏解精奧足以發揮易理使學者渙如氷釋 範育 正蒙序 正蒙一書廣大精微無所不有學者欲探溯道源此其津筏乎 王安石 範鎮加修撰制 詞指鄭重 高旦可着作佐郎制 語有典據 德妃沈氏侄孫獻卿可試大理評事制 婉惬可誦 磨勘轉官制 得古人考課遺意 王伯恭轉官制 莊重得體制 甘昭吉入内副都知制 古人言正於羣仆侍禦之臣此猶得其義 崔峄刑部侍郎緻仕制 遒古之篇贊勉交備 上時政疏 詞極嚴勁氣則浩瀚 論館職劄子 以窮理知人為本立言有要 禮論 論禮原於性能條暢其說而文亦具有古隽之氣 周公論 論雖翻新而不入於深刻辨難之文此為雅則 三聖人論 聖各詣其極非必有意矯世而文勢組舞自奕奕動人 上田正言書 書意從昌黎诤臣論得來筆自伉爽 ?州學記 論議卻自醇正文章極其疎古 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 守法者吏即有治人無治法之義文亦筆筆入古 慈谿縣學記 此與?州學記皆借一州一邑發揮大議闳闊重厚之文 複讐解 極意論駁自成一家之言 給事中孔公墓志銘 叙述清疏善於裁制 廣西轉運使蘇君墓志銘 叙次中能備輕重淺深之法文亦抑揚盡緻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情辭相稱 王深甫墓志銘 通篇純發議論格調自異而文思倍加沉郁 王安國 後周書序 借周書發論識意矯矯迥别庸音 蘇洵 上仁宗皇帝書 反覆數千言於天下事了然心目自爾快切明透 上富相公書 左萦右拂極文章之勝入正意處隐躍不露更覺深婉 修禮書狀 思深慮遠故能為此嚴正之論 春秋論 持論最得要領用筆更沉着精鸷具此識力始可以論斷古今 明論 辭義精核處自鑿鑿不磨 管仲論 正意全責仲不能舉賢自代獨見其大而行文極有法度 辨奸 識見明到要從學問中得來非億中也 用間 通篇皆說間不足恃而始終不脫卻間字開阖縱橫文之能事備矣 六國 稔悉情勢步步深入歸到大意如千鈞一發壁壘皆新 張益州畫像記 不屑屑述益州治狀措詞高渾而精采光芒溢於毫楮 上韓昭文論山陵書 忠告之情直諒之言 餘靖 正瑞論 涉筆開爽可以正緯書之妄 姚璹論 論史官職守能中事理不徒資掌故備蒐考也 聖祖仁皇帝禦制文第三集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