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卷三十一

關燈
直修潔較西漢諸儒之文别為一格 論經術疏 古人於經學守其師說如規矩權衡所以尊經也 班固 文帝紀贊 贊才二百餘字而文帝恭儉寛仁治功約略已盡固洵良史哉 武帝紀贊 曆叙武帝尊經好古制度禮文之事彬彬可觀矣結處義正辭勁可謂高文老筆 昭帝紀贊 論事措意極其整暇有舂容大雅之緻 成帝紀贊 叙述所聞用筆輕隽在論贊中又是一格 諸侯王表序 援引周秦論列漢世或詳或略極錯綜變化之緻纚纚千言讀之惟恐其盡 高惠高後文帝功臣表序 於論議中引用前人撰着以成文史漢中多有此體 外戚恩澤侯表序 建官惟賢位事惟能矧通侯之爵乎此序逐段用意特見文心 公孫弘蔔式兒寛傳贊 筆力矯健論次凡數十人絶不覺其煩重 司馬遷傳贊 立論雖駁史遷文之抑揚盡緻猶大類其筆法 公孫賀劉屈氂車千秋王欣楊敞蔡義陳萬年鄭弘等傳贊 鋪叙處如閑雲卷舒自成變态 循吏傳序 吏必本經術以廣教化始能嘉惠元元登風俗於淳古此循吏之所以可貴也 貨殖傳序 洞見本原語語鄭重有關世道昌黎原道大意多出於此 遊俠傳序 立言極其正大覺史遷之豔稱駮而不純矣 西域傳贊 每段論叙中斡旋一二語遂覺神采飛動 崔駰 誡窦憲書 忠告之意敦廹於中故見之書牍婉恻而周詳憲不知戒愚孰甚焉 樊準 勸興儒學疏 儒學之興莫甚於東漢至安帝時文教寖衰流風媮薄矣此可謂匡時之論 陳忠 論喪服疏 典質不飾嚴栗之色溢於簡冊 容谏疏 叙述古人雖爾繁稱遠引然用意深至彌覺欵曲 言中使疏 古穆之氣樸直之辭 翟酺 谏外戚疏 明而切簡而健自是灼見本原之論 虞诩 請複三郡疏 黝然有古光持論亦複精警 左雄 上順帝陳吏事疏 守長於民最親賢否關闾閻休戚疏中徵引極為典切 郎顗 上災異封事 造語精核故不厭其繁缛 劉梁 辨和同論 博考往籍斷以正義和同之介較若白黑矣 李固 災異策對 意愈婉而氣愈直谠論碩辭可刋金石 陳事疏 老成卓偉之言自爾伉正 援日南議 萬裡赴援既言其失又能策畫方略條論井然謀國之忠何其懇到也 皇甫規 舉賢良方正對策 披瀝直陳於對策中尤為奇特 陳蕃 谏封賞内寵疏 勁爽峭利之中自有沉摯深厚之氣 劉瑜 陳事書 條析當時之弊極盡情緻文亦波折古宕 劉陶 鑄錢議 因鑄冶而及農殖真知本之論 張敞 上王暢奏記 用刑不如行恩求奸未若禮賢洵為精義名言 傅爕 請誅中官疏 慷慨上書情最真至 蔡邕 上靈帝封事 湛深經術曉達時務封事之佳者 幽冀刺史久阙疏 言議勁正文氣纡徐 谏伐鮮卑議 引據多於論斷然具有精理碩畫 司空文烈侯楊公碑 言能舉其大者故筆力超渾 郭有道碑文 藻腴流利已開晉魏六朝之風然西京矩矱猶存也 文範先生陳仲弓銘 華而不缛故淵穆之氣浩乎無涯 鄭康成 詩譜序 論詩之正變獨為明審 孔融 肉刑議 義有根據語無泛設 告高密縣教 盛事佳文故自可傳 應劭 上漢儀疏 仿仲舒春秋決獄之義删定律令以為漢儀是有關系文字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 筆嚴霜雪氣激風霆不僅以辭采見長 為袁紹與公孫瓒書 立格修整遣言古茂當從呂相絶秦書得來 臧洪 報陳琳書 深情溢於簡牍故音節琅然 聖祖仁皇帝禦制文第三集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