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疊山全集校注卷六

關燈
附錄 宋史列傳 疊山先生行實 李夫人傳 烈女葵英傳 世系表 謝枋得年譜崔骥原作熊飛節錄 文節先生謝公神道碑關中李源道 憫忠寺新建謝文節公祠碑吳錫麒 原刻謝疊山先生文集序劉儶 重刻謝文節公文集序梁承雲 跋海鹽張元濟 上疊山先生書胡一桂 贽謝疊山先生啟王炎午 讀疊山先生北行詩跋李養吾 祭疊山先生文李仲栗 祭疊山老師文周嶽 褒崇忠節疏李奎 禦風行送武夷道人謝疊山豐城陳傑 贈疊山先生毛靖可 贈疊山先生葉愛梅 贈疊山先生遊古意 和疊山老師韻有序二首建安天應其一 和疊山老師韻建安天應其二 和疊山老師韻有序蔡正孫 送疊山先生北行二首陳達翁其一 送疊山先生北行陳達翁其二 送疊山先生北行邵武張子惠 送疊山先生北行王濟淵 謝疊山先生有絕粒示兒詩,用其語節為楚歌謝翺 哭廣信謝公謝翺 送疊山先生北行兼和韻玉山王奕 挽疊山先生歙縣洪光基 挽疊山先生趙澗邊 挽疊山先生華亭沈東 追挽謝疊山張孝忠二首選一南昌胡俨 疊山祠沈周 謝文節祠蔣士铨 謝疊山全集校注卷六 附錄 宋史列傳 謝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陽人也。

    為人豪爽,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

    性好直言,一與人論古今治亂國家事,必掀髯抵幾,跳躍自奮,以忠義自任。

    徐霖稱其「如驚鶴摩空,不可籠絷。

    」寶佑中,舉進士,對策極攻丞相董槐與宦官董宋臣。

    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

    除撫州司戶參軍,即棄去。

    明年複出試教官,中兼經科,除教授建甯府,未上。

    吳潛【按:「李源道譔《文節先生神道碑》作趙葵,誤。

    」】宣撫江東西,辟差幹辦公事。

    團結民兵以扞饒、信、撫,科降錢米以給之。

    枋得說鄧、傅二社諸大家,得民兵萬餘人,守信州。

    暨兵退,朝庭核諸軍費,幾至不免。

    景定五年,慧星出東方,枋得考試建康,摘似道政事為問,因言:「兵必至,國必亡。

    」漕使陸景忠銜之,上稿于似道,坐居鄉不法。

    起兵時冒破科降錢,妄讪謗,追兩官,谪居興國軍。

    【碑雲:因谪所之山,自命疊山。

    守令皆及門,執弟子禮。

    】鹹淳三年,赦,放歸。

    德佑元年,呂文煥導大元兵東下鄂黃蕲、安慶、九江,凡其親友部曲,皆誘下之,遂屯建康。

    枋得與呂師夔善,乃應诏上書,以族保師夔可信。

    乞分沿江諸屯兵,以師夔為鎮撫使,使之行成,且願身至江州見文煥與議。

    從之,使以沿江察訪使行,會文煥北歸,不及而返。

    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明年正月,師夔與武萬戶分定江東地,枋得以兵逆之,使前鋒呼曰:「謝提刑來!」呂兵馳至,射之,矢及馬前。

    枋得走入安仁,調淮士張孝忠逆戰團湖坪,矢盡,孝忠揮雙刀擊殺百餘人。

    前軍稍卻,後軍繞出孝忠後,衆驚潰。

    孝忠中流矢死。

    馬奔歸,枋得坐敵樓見之,曰:「馬歸,孝忠敗矣。

    」遂奔信州。

    師夔下安仁,進攻信州,不守。

    枋得乃變姓名,入建甯唐石山,轉茶坂,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東向而哭,人不識之,以為被病也。

    已而去,賣蔔建陽市中,有來蔔者,惟取米履而已。

    委以錢,悉謝不取。

    其後人稍稍識之,多延至其家,使為子弟論學。

    天下既定,遂居閩。

    【碑雲:信宋将悉捕公妻子弟侄,送建康獄。

    夫人李氏有容德,有廉帥者欲妻之。

    一夕,自經死。

    弟君烈,君澤并三侄及一女二婢,皆死獄中。

    惟二子熙之、定之,移獄廣陵,得釋。

    又有兄君禹在九江亦不屈,斬于市。

    按公之全家植立名義,本傳俱阙載「按」以下「阙」。

    】至元二十三年集賢學士程文海薦宋臣二十二人【碑雲:薦三十人。

    】以枋得為首,辭不起。

    【碑雲:枋得在舉中被征,丁内艱辭。

    】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召之,執手相勉勞。

    枋得曰:「上有堯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

    丞相義之,不強也。

    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參政,【(碑雲:江浙行省左丞)】管如德将旨如江南求人才,尚書留夢炎以枋得薦。

    枋得遺書夢炎曰:「江南無人才,求一瑕呂饴甥。

    程嬰,杵臼厮養,卒不可得也。

    纣之亡也,以八百國之精兵,而不敢抗二子之正論,武王、太公凜凜無所容,急以興滅繼絕謝天下,殷之後遂與周并立。

    使三監淮夷不叛,武庚必不死,殷命必不黜。

    夫女真之待二帝亦慘矣!而我宋今年遣使祈請,明年遣使問安。

    王倫一市井無賴狎邪小人,謂梓宮可還,太後可歸。

    終則二事皆符其言。

    今一王倫且無之,則江南無人才要見也。

    今吾年六十餘矣,所欠一死耳,豈複有他志哉!」終不行。

    郭少師從瀛國公入朝,既而南歸,與枋得道時事,曰:「大元本無意江南,屢遣使使頓兵,令毋深入,特還歲币即議和,無枉害生靈也。

    張晏然上書乞斂兵從和,上即可之。

    兵交二年,無一介行李之事,乃挈數百年宗社而降。

    因相與恸哭。

    」 福建行省參政魏天佑見時方以求才為急,欲薦枋得為功,使其友趙孟逵來言。

    枋得罵曰:「天佑仕閩,無毫發推廣德意,反起銀冶害民,顧以我輩飾奸耶?」及見天佑,又傲岸不為禮,與之言,坐而不對。

    天佑怒,強之而北。

    枋得即日食蔬果。

    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師,問謝太後攢所及瀛國公所在,再拜恸哭。

    已而疾,遷憫忠寺,見壁間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猶爾,吾豈不汝若哉!」留夢炎使醫持藥雜米飲之。

    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吾生耶!」擲之于地,終不食而死。

    伯父徽明以特奏恩為富陽尉,攝縣事。

    時天基節上壽,元兵奄至,徽明出兵戰死,二子君恩、君錫趨進抱公屍,亦死。

     疊山先生行實 謝公枋得,字君直,号疊山,信州弋陽人。

    登宋寶佑丙辰第。

    甲子,校文江東,發策十問,诋時政,安置興國軍。

    乙亥,除江東提刑,累遷至江東制置使。

    吐軍攻饒,拒戰安仁,敗。

    宋德佑元年冬十一月,任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又敗。

    棄家入閩。

    丙子二年春正月,元兵入信,镂銀榜根捕,執枋得之妻李氏、二子一女,送江淮行省,拘于建康獄。

    母夫人以老疾得免,李氏不屈死于獄中。

    惟二子熙之、定之得還。

    元至元戊子二十五年夏四月,召宋故臣謝枋得,力辭不至。

    時帝訪求南人有才者甚急。

    禦史程文海承旨,留夢炎交章薦之,尋有書上程雪樓,留忠齋。

    秋九月,參政魏天佑執枋得北去。

    先是枋得由建陽唐石山轉入蒼山等處,朝遷暮徙崎岖山谷間,竟得脫。

    至元甲申,黃華[山名,在福建建瓯縣東北、殆宋遺民最後鬥争之地]平,大赦,枋得乃出,得還自寓于茶坂,設蔔肆于建陽驿橋,榜曰:「依齋易卦」,小兒賤卒亦知其為謝侍郎也。

    至是天佑朝京,将載後軍,遣建甯總管撒的迷失,徉召枋得入城蔔易,逼以北行,以死自誓。

    知不可免,即不食,有《與魏容齋書》。

    己醜二十六年夏四月,宋故臣江西招谕使知信州謝枋得至燕,死之。

     初,參政魏天佑逼枋得之北行也,與之言,坐而不對,或嫚言無禮。

    天佑初甚容忍,久不能堪。

    乃讓曰:「封疆之臣,當死封疆。

    安仁之敗,何不死?」枋得曰:「程嬰,公孫杵臼二人,皆忠于趙,一存孤,一死節;一死于十五年之前,一死于十五年之後。

    萬世之下,皆不失為忠臣。

    王莽篡漢十四年,龔勝乃餓死,亦不失為忠臣。

    司馬子長雲:『死有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韓退之雲:『蓋棺事始定。

    』參政豈足知此。

    」天佑曰:「強辭!」枋得曰:「昔張儀語蘇秦舍人雲:『當蘇君時,儀何敢言?』今日乃參政之時,枋得百口不能自辯,複何言!」枋得不食二十餘日,不死,乃複食。

    将行,士友餞詩盈幾。

    張子惠【全集卷六中已據清厲鹗輯《宋詩紀事》考證改為陳達翁。

    】詩雲:「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一文錢。

    」枋得會其意,甚稱之。

    遂卧眠轎中而去。

    渡采石,複不食,自是隻茹少疏果積【從「眠轎」至「積」共十九字,據(叢刊本)增入。

    】數月困殆。

    四月初一日至燕京,初五日死于憫忠寺。

    子定之護骸骨歸,葬于信州。

    枋得平生無書不讀,為文章高邁奇絕,汪洋演迤,自成一家,學者師尊之。

    所著有:《詩傳注疏》、《易說十三卦取象》、易、書、詩、三傳及《注解四書》、雜着、詩文六十四卷,批評《陸宣公奏議》,編次秘籍新書,選定《文章軌範》,并《唐詩解》行于世。

     李夫人傳 謝枋得妻李氏,乃饒州安仁李梅山之女也。

    适謝氏,色美而慧,通女訓諸書,事舅姑、奉祭、待賓皆有禮。

    枋得起兵守安仁,兵敗,逃入閩中。

    武萬戶以枋得豪傑,恐其煽變,購捕之,根及其家人。

    李氏攜二子匿貴溪山荊棘中,采草本而食。

    至元十四年冬,信兵迹至山,令曰:「苟不獲李氏,屠而墟。

    」李聞之,曰:「豈可以我故累人,吾出,事塞矣。

    」遂就俘。

    明年、徙囚建康。

    或指李言曰:「明當沒入矣。

    」李聞之,撫二子凄然而泣。

    左右曰:「雖沒入,将不失為官人妻,何泣也?」李曰:「吾豈可嫁二夫耶。

    」顧謂二子曰:「若幸生還,善事吾姑,吾不得終養矣。

    」是夕,解裙帶自經獄中,死。

    母桂氏尤賢達,自枋得逋播,婦與孫幽遠方,處之泰然,無一怨語。

    人問之,曰:「義所當然也!」人稱為賢母雲。

    【(宋史)】 烈女葵英傳 謝氏葵英,弋陽人。

    枋得女,适安仁通判周铨為妻,早寡無子。

    聞母李氏死于獄,父死于燕,阖門盡節,遂盡鬻奁赀以造橋。

    橋成,投水死。

    鄉人嘉之,名其橋為「孝烈」。

    至今存焉。

    【(江西通志)】 世系表 疊山公【祖居會稽,曆三十三世。

    遷閩,徙居邵武烏洲,至四十四世。

    】高祖通靈【任弋陽令,遂家于弋之玉亭鄉。

    】曾祖彥安【通靈長子,生一鹗。

    】曾叔祖彥光【通靈幼子,生一龍。

    】祖一鹗【墓俱在縣南,二十都,洪山。

    】叔祖一龍伯徽明【富陽尉攝縣事,與元兵戰死。

    】叔與成【例贈承事郎。

    】考應琇【浔州佥判。

    忤奸臣董槐,被寃劾死。

    】妣桂氏【封碩人。

    元人捕家屬時,以老疾得免。

    享年九十有三。

    】君直【諱枋得,号疊山,生宋寶慶二年丙戌二月二十四日亥時。

    寶佑三年乙卯鄉薦。

    四年丙辰科登文天祥榜二甲第一名,仕至江東提刑江西招谕使一日至燕,初五日終于憫忠寺,壽六十四。

    八月,子定之扶柩還。

    明年九月,葬于縣南玉亭鄉之龔源,谥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