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中丞肖岩劉公遺稿六卷
關燈
小
中
大
文稿
祭嶽父喻同峯文
賀榆川嶽老先生加秩序
金壇縣賦役志序
鄉約序
刻塞語序
同台祭沈母王氏之文
祭萬親母王氏之文
祭山東道監察禦史西涵房老先生之文
同台祭大封君廣西浔州府通判對山孫老先生之文
祭山東道監察禦史西涵房老先生之文
祭錦衣史母陳氏之文
福建癸酉科同年叙齒錄序
社倉記
汀州忠愛詞祭田記
○祭嶽父喻同峯文。
嗚呼!吾何忍于今日祭嶽父耶?丙子之夏,别吾于江渚之上,見嶽父躩跞之态,豫然孔嘉;臨别之談,亶焉不倦。
私心竊自喜,以為此壽征也。
已而抵京,宦羁都下,欲見無由。
然往來音問,歲不間月,或商确家務,或顧慮兒女。
中秋之夕,尚接手報,字畫筆迹,少壯不如。
吾私心又以為壽域無涯之征,即百歲可期也。
自秋徂冬,曾幾何時,而哀訃之音,忽焉報至。
向者江幹之别,遂成永訣;近者中秋之書,即為絕筆。
嗚呼痛哉!追惟嶽父,恩我愛我,視之猶子。
顧不肖行能寡薄,不能少盡猶父之報,以慰生前,而徒令嶽父抱遺憾于九原之下,我罪如何?自今以往,即有心事,誰與論之?即有家事,誰與畫之?糠糟之妻,早已棄帷;茕獨之身,渺焉莫測。
興言及此,有淚如雨。
嗚呼!望裡門兮天一方,盻靈車兮魂飛揚。
欲往從之無計兮,問之蒼蒼。
灑淚陳詞兮腸欲斷,臨風遣奠兮不勝哀傷。
尚飨! ○賀榆川嶽老先生加秩序 曩者不佞接雲中,而延安嶽君适宰馬邑。
不佞環視馬邑之墟,其地陿?〈阝尼〉,其累然者土城耳。
謂嶽君曰:茲地也,非漢王韓誘敵之沖哉?願頹垣未葺,脆堞不更,萬一引弓之國候星而動,将為亡韓屬矣。
乃得請于朝,易以磚石,新其雉堞。
嶽君慨然任之,鸠工庀材,未朞告成。
紫金桑幹之區,屹然稱雄鎮焉。
不佞嘉乃丕績,以卓異聞。
天子谂其才也,遂擢為涿州守。
無幾,而擢兵備昌平。
又無幾,而增秩之命下矣。
某輩謀所賀君者,征言于不佞。
不佞曷能有禆于君哉?聞之昔曰:津人操舟若神。
言習也。
夫天下事亦習之而已。
東西南北之壤,服食異适,謠俗異宜,茍不量地授才,而投之以其所甚拂,強之以其所未尚,如工人易器而操,猶然有龃龉之患。
矧窮邊之地,沙漠為鄰,屠耆當戶,日伺吾便,控弦鳴镝,日闖吾藩,吾不以素習之材當之,是未操斧而斵也,其傷多矣。
按昌平内拱都-城,外接居庸關,為國家一大庭戶,而天子所寄以為内外控制之臣者,乃向所稱馬邑之能吏也。
豈非以君生長于邊,且治邊邑,其耳目之閱曆者深,而機事之尚?試者熟耶?自古?斤弛之士患不便事,更事既久,精神益力。
當其有事也,固據鞍而盼,聞皷而馳,欲試其雄心于伊吾之北;而當其無事也,亦簡投醪之将,練超距之夫,廪有紅腐而器無鈍朽。
故批亢搗虛,我可得志于敵;而乘間抵瑕,敵靡能得志于我。
此無他,則習之之效也。
方今單于欵塞,關市不絕,邊陲無大兵革,而蠢爾小醜,時時繹騒,蟻穴易潰,蜂螫可虞,茲豈悠悠無事之時哉?嶽君以已試之猷,益毖而劼之。
都尉而下,靡所不咨;一障而上,靡所不繕。
俯渝河而思千锺一石之計,登神嶺而念皲瘃堕指之囏,不亡一矢,不遺一旋,而俾迤北之塞固于金城。
他日天子推毂而委節钺之寄者,其必在君矣,其必在君矣。
○金壇縣賦役志序 夫治國猶家也,善為家計者,必曰:吾有田若幹,該賦幾何,役幾何,書之于冊,而世守之。
計畝定稅,即貪豪者莫得妄取,貧懦者不至多輸。
何則?冊籍定而記載詳也。
夫縣亦然,黃冊有錄矣,實征有籍矣,非不備載而詳記之也。
顧弊書之飛灑無常,而裡甲之征斂無藝。
某也應加,而或以賄減;某也應減,而或以弊加。
或巧立名色,而以無為有,以剝小民之髓;或故違規則,而改重作輕,以肥豪戶之身。
闾閻細民,奉官府之令,而憚裡甲之威,任其所加,聽其所勒,而莫之能違。
而至于官府,亦不能察及于毫毛,以與小民蘇切身之疾痛。
此無他,賦役未明,而經制未定也。
嗚呼!民間疾苦,孰若賦與役哉?令于民最親也,治民者于此中調停焉,民瘼其有瘳乎?餘自履任至今,及二稔矣,諸民間疾苦,不能纖悉,而獨于賦役,竊尚?究心,頗頗得其梗槩。
大懼小民之愚,而豪民之橫,或至有法外之征也。
乃記其款目,逐項詳書,使之家喻戶曉。
先田地,次稅糧,次差役,或為定額,或為加額,何為至重,何為稍輕,俾觀者一覽可得。
即愚夫愚婦,亦可以按籍而輸之官,而末又附以已意,以示為政之大端雲。
嗟乎!茲集也,聊以為百姓之日用不知者刻耳。
若曰舊政之告新令忠也,則餘豈敢? ○鄉約序 國家禦戎之策,戰為上,守次之。
今戰固未易言矣,微已其守乎?然壁不堅則虜易乘,野不清則入有獲,是益其餌而誨之寇也。
然則守亦豈易言耶?國家形勢重雲谷,談者謂上谷山川雜沓,當以守為戰;而雲中則曠野平原,四面受敵,當以戰為守。
是矣!是矣!然戰可恃,上策也。
嗚呼!吾何忍于今日祭嶽父耶?丙子之夏,别吾于江渚之上,見嶽父躩跞之态,豫然孔嘉;臨别之談,亶焉不倦。
私心竊自喜,以為此壽征也。
已而抵京,宦羁都下,欲見無由。
然往來音問,歲不間月,或商确家務,或顧慮兒女。
中秋之夕,尚接手報,字畫筆迹,少壯不如。
吾私心又以為壽域無涯之征,即百歲可期也。
自秋徂冬,曾幾何時,而哀訃之音,忽焉報至。
向者江幹之别,遂成永訣;近者中秋之書,即為絕筆。
嗚呼痛哉!追惟嶽父,恩我愛我,視之猶子。
顧不肖行能寡薄,不能少盡猶父之報,以慰生前,而徒令嶽父抱遺憾于九原之下,我罪如何?自今以往,即有心事,誰與論之?即有家事,誰與畫之?糠糟之妻,早已棄帷;茕獨之身,渺焉莫測。
興言及此,有淚如雨。
嗚呼!望裡門兮天一方,盻靈車兮魂飛揚。
欲往從之無計兮,問之蒼蒼。
灑淚陳詞兮腸欲斷,臨風遣奠兮不勝哀傷。
尚飨! ○賀榆川嶽老先生加秩序 曩者不佞接雲中,而延安嶽君适宰馬邑。
不佞環視馬邑之墟,其地陿?〈阝尼〉,其累然者土城耳。
謂嶽君曰:茲地也,非漢王韓誘敵之沖哉?願頹垣未葺,脆堞不更,萬一引弓之國候星而動,将為亡韓屬矣。
乃得請于朝,易以磚石,新其雉堞。
嶽君慨然任之,鸠工庀材,未朞告成。
紫金桑幹之區,屹然稱雄鎮焉。
不佞嘉乃丕績,以卓異聞。
天子谂其才也,遂擢為涿州守。
無幾,而擢兵備昌平。
又無幾,而增秩之命下矣。
某輩謀所賀君者,征言于不佞。
不佞曷能有禆于君哉?聞之昔曰:津人操舟若神。
言習也。
夫天下事亦習之而已。
東西南北之壤,服食異适,謠俗異宜,茍不量地授才,而投之以其所甚拂,強之以其所未尚,如工人易器而操,猶然有龃龉之患。
矧窮邊之地,沙漠為鄰,屠耆當戶,日伺吾便,控弦鳴镝,日闖吾藩,吾不以素習之材當之,是未操斧而斵也,其傷多矣。
按昌平内拱都-城,外接居庸關,為國家一大庭戶,而天子所寄以為内外控制之臣者,乃向所稱馬邑之能吏也。
豈非以君生長于邊,且治邊邑,其耳目之閱曆者深,而機事之尚?試者熟耶?自古?斤弛之士患不便事,更事既久,精神益力。
當其有事也,固據鞍而盼,聞皷而馳,欲試其雄心于伊吾之北;而當其無事也,亦簡投醪之将,練超距之夫,廪有紅腐而器無鈍朽。
故批亢搗虛,我可得志于敵;而乘間抵瑕,敵靡能得志于我。
此無他,則習之之效也。
方今單于欵塞,關市不絕,邊陲無大兵革,而蠢爾小醜,時時繹騒,蟻穴易潰,蜂螫可虞,茲豈悠悠無事之時哉?嶽君以已試之猷,益毖而劼之。
都尉而下,靡所不咨;一障而上,靡所不繕。
俯渝河而思千锺一石之計,登神嶺而念皲瘃堕指之囏,不亡一矢,不遺一旋,而俾迤北之塞固于金城。
他日天子推毂而委節钺之寄者,其必在君矣,其必在君矣。
○金壇縣賦役志序 夫治國猶家也,善為家計者,必曰:吾有田若幹,該賦幾何,役幾何,書之于冊,而世守之。
計畝定稅,即貪豪者莫得妄取,貧懦者不至多輸。
何則?冊籍定而記載詳也。
夫縣亦然,黃冊有錄矣,實征有籍矣,非不備載而詳記之也。
顧弊書之飛灑無常,而裡甲之征斂無藝。
某也應加,而或以賄減;某也應減,而或以弊加。
或巧立名色,而以無為有,以剝小民之髓;或故違規則,而改重作輕,以肥豪戶之身。
闾閻細民,奉官府之令,而憚裡甲之威,任其所加,聽其所勒,而莫之能違。
而至于官府,亦不能察及于毫毛,以與小民蘇切身之疾痛。
此無他,賦役未明,而經制未定也。
嗚呼!民間疾苦,孰若賦與役哉?令于民最親也,治民者于此中調停焉,民瘼其有瘳乎?餘自履任至今,及二稔矣,諸民間疾苦,不能纖悉,而獨于賦役,竊尚?究心,頗頗得其梗槩。
大懼小民之愚,而豪民之橫,或至有法外之征也。
乃記其款目,逐項詳書,使之家喻戶曉。
先田地,次稅糧,次差役,或為定額,或為加額,何為至重,何為稍輕,俾觀者一覽可得。
即愚夫愚婦,亦可以按籍而輸之官,而末又附以已意,以示為政之大端雲。
嗟乎!茲集也,聊以為百姓之日用不知者刻耳。
若曰舊政之告新令忠也,則餘豈敢? ○鄉約序 國家禦戎之策,戰為上,守次之。
今戰固未易言矣,微已其守乎?然壁不堅則虜易乘,野不清則入有獲,是益其餌而誨之寇也。
然則守亦豈易言耶?國家形勢重雲谷,談者謂上谷山川雜沓,當以守為戰;而雲中則曠野平原,四面受敵,當以戰為守。
是矣!是矣!然戰可恃,上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