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武陽集
關燈
小
中
大
風入,妝消粉汗滋。
菱歌惜不唱,須待暝歸時。
從軍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劒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裡。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雲起。
庭中竒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雲直上五雲間。
關山萬裡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氷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軍行萬裡出龍庭。
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詩 駕出圜丘 開年簡時日,上辛稱天吉。
平曉禁門開,隱隱乗輿出。
乗輿出九重,金根銜六龍。
章移千乘動,斾舉百神從。
黃麾引朱節,靈鼔應華鍾。
神歌已相續,神光復相燭。
風中颺紫煙,壇上埋蒼玉。
贈李若 初發清漳浦,春草正淒淒。
今留素滻曲,夏水已成蹊。
塵起星橋外,日落寳壇西。
庭空野煙合,巢深夕羽迷。
短歌雖製素,長吟當執珪。
寄語當窗婦,非關惜馬蹄。
贈別司馬幼之南聘 故交忽千裡,輶車蒞逺盟。
幽人重離别,握手送征行。
晩霞浮極浦,落景照長亭。
拂霧揚龍節,乘風遡鳥旌。
楚山百重映,吳江萬仭清。
夏雲樓閣起,秋濤帷葢生。
陸侯持寶劒,終子繫長纓。
前修亦何遠,君其朂令名。
贈劉儀同西聘 開卭昔柔逺,賔越盡招攜。
豈若馳天使,玉節撫遺棃。
五祠臨渭北,雙嶺帶崤西。
故關看金馬,餘壇聽寶雞。
垂絲被柳陌,落錦覆桃蹊。
分袪俄易慘,離思實難齎。
極野雲峯合,遙嶂日輪低。
塵暗前旌沒,風長後騎嘶。
灞陵行可望,函谷久無泥。
須君勞旋罷,春草共萋萋。
遊梁城 揚鑣歷汴浦,回扈入梁墟。
漢藩文雅地,清塵曖有餘。
賓遊多任俠,台苑盛簪裾。
歎息徐公劍,悲涼鄒子書。
亭臯落照盡,原野沍寒初。
鳥散空城夕,煙銷古樹疏。
東越嚴子陵,西蜀馬相如。
修名竊所慕,長謠獨課虛。
從駕經大慈照寺 (北齊時作。
) 玄風冠東戶,內範軼西陵。
大川開寶匣,福地下金繩。
繡栭髙可映,畫栱疉相承。
日馭非難假,雲師本易慿。
陽室疑停燧,隂軒類鑿氷。
逈題飛星沒,長楣宿露凝。
旌門曙光轉,輦道夕雲蒸。
山祗効靈物,水若薦休徵。
薄命叨恩紀,?軀竊自陵。
優遊徒可恃,周賚永難勝。
春夕經行留侯墓 少小期黃石,晚年遊赤松。
應成羽人去,何忽掩髙封。
疎蕪枕絶野,邐迤帶斜峯。
墳荒隧草沒,碑碎石苔濃。
狙秦懐猛氣,師漢挺柔容。
盛烈芳千祀,深泉閉九重。
夕風吟宰樹,遲光落下春。
遂令懐古客,揮淚獨無從。
上巳褉飲 山泉好風日,城市厭囂塵。
聊持一樽酒,共尋千裡春。
餘光下幽桂,夕吹舞青蘋。
何言出關後,重有入林人? 夜聞鄰妓 倡樓對三道,吹臺臨九重。
笙隨山上鶴,笛奏水中龍。
怨歌聲易斷,妙舞態難逢。
誰能暫留客?解佩一相從。
賦得珠簾 鑑帷明欲斂,照檻色將晨。
可憐疎復宻,隱映當窗人。
浮清帶遠吹,含光動細塵。
落花時屢拂,?侍玉階春。
彭城王挽歌 旭日禁門開,隱隱靈輿發。
纔看玉樓逈,稍視龍山沒。
猶陳五營騎,尚聚三河卒。
容衛儼未歸,空山照秋月。
樂平長公主挽歌 粧樓對馳道,吹臺臨景舍。
風入上春朝,月滿涼秋夜。
未言歌笑畢,已覺生容謝。
何時洛水湄,芝田解龍駕? 後園宴 常聞昆閬有神仙,雲冠羽佩得長年。
秋夕風動三珠樹,春朝濕露九芝田。
不如鄴城佳麗所,玉樓銀閣與天連。
太液囘波千丈映,上林花樹百枝然。
流風續洛渚,行雲在南楚。
可憐白水神,可念青樓女。
便妍不羞澁,妖艷工言語。
池苑正芳菲,得戲不知歸。
媚眼臨歌扇,嬌香出舞衣。
纎腰如欲斷,側髻似能飛。
南樓日已暮,長簷鳥應度。
竹殿遙聞鳳管聲,虹橋别有羊車路。
攜手傍花叢,徐步入房櫳。
欲眠衣先解,半醉臉逾紅。
日日相看轉難厭,千嬌萬態不知窮。
欲知妾心無劇已,明月流光滿帳中。
聽鳴蟬篇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
羣嘶玉樹裏,廻噪金門側。
長風送晩聲,清露其朝食。
晩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髙鳴獨見知。
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
流亂罷還續,酸傷合更離。
蹔聽别人心即斷,纔聞客子淚先垂。
故鄉已超忽,空庭正蕪沒。
一夕復一朝,坐見涼秋月。
河流帶地從來嶮,峭路幹天不可越。
紅塵早蔽陸生衣,明鏡空悲潘椽髮。
長安城裏帝王州,鳴鐘列鼎自相求。
西望漸臺臨太液,東瞻甲觀距龍樓。
說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懐寶劒遊。
學仙未成便尚主,尋源不見已封侯。
富貴功名本多豫,繁華輕薄盡無憂。
詎念嫖姚嗟木梗,誰憶田單倦土牛。
歸去來,青山下。
秋菊離離日堪把,獨焚枯魚宴林野。
終成獨校子雲書,何如還驅少遊馬。
附錄 本傳 盧思道,字子行,範陽人也。
祖陽烏,魏秘書監。
父道亮,隱居不仕。
思道聰爽俊辯,通脫不羈。
年十六,遇中山劉松,松為人作碑銘,以示思道。
思道讀之,多所不解,於是感激,閉戶讀書,師事河間邢子才。
後思道復為文,以示劉松,松又不能甚解。
思道乃喟然嘆曰:「學之有益,豈徒然哉!」因就魏收借異書,數年之間,才學兼著。
然不持操行,好輕侮人。
齊天保中,《魏史》未出,思道先已誦之,由是大被笞辱。
前後屢犯,因而不調。
其後左僕射楊遵彥薦之於朝,解褐司空行叅軍長,兼員外,散騎侍郎,直中書省。
文宣帝崩,當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擇其善者而用之。
魏收、陽休之、祖孝徵等不過得三首,唯思道獨得八首。
故時人稱為「八米盧郎」。
後漏洩省中語,出為丞相西閣祭酒,厯太子舍人、司徒錄事叅軍。
每居官,多被譴辱。
後以擅用庫錢,免歸於家。
嘗於薊北悵然感慨,為五言詩以見意,人以為工。
數年,復為京畿主簿,厯主客郎、給事黃門侍郎,待詔文林館。
周武帝平齊,授儀同三司,追赴長安,與同輩陽休之等數人作《聽蟬鳴篇》,思道所為,詞意清切,為時人所重。
新野庾信遍覽諸同作者,而深歎美之。
未幾,以母疾還鄉,遇同郡祖英伯及從兄昌期、宋護等舉兵作亂,思道預焉。
周遣柱國宇文神舉討平之,罪當法,已在死中。
神舉素聞其名,引出之,令作露布。
思道援筆立成,文無加點,神舉嘉而宥之。
後除掌教上士。
高祖為丞相,遷武陽太守,非其好也。
為《孤鴻賦》以寄其情。
開皇初,以母老,表請解職,優詔許之。
思道自恃才地,多所陵轢,由是官途淪滯。
既而又著《勞生論》,指切當時。
歲餘,被徵,奉詔郊勞陳使。
頃之,遭母憂,未幾,起為散騎侍郎,奏內史侍郎事。
于時議置六卿,將除大理。
思道上奏曰:「省有駕部,寺留大僕,省有刑部,寺除大理,斯則重畜產而賊刑名,誠為未可。
」又陳殿庭非杖罰之所,朝臣犯笞罪,請以贖論,上悉嘉納之。
是歲,卒于京師,時年五十二。
上甚惜之,遣使弔祭焉。
有集三十卷行時。
子赤松,于大業中官至河東長史。
菱歌惜不唱,須待暝歸時。
從軍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劒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裡。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雲起。
庭中竒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雲直上五雲間。
關山萬裡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氷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軍行萬裡出龍庭。
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詩 駕出圜丘 開年簡時日,上辛稱天吉。
平曉禁門開,隱隱乗輿出。
乗輿出九重,金根銜六龍。
章移千乘動,斾舉百神從。
黃麾引朱節,靈鼔應華鍾。
神歌已相續,神光復相燭。
風中颺紫煙,壇上埋蒼玉。
贈李若 初發清漳浦,春草正淒淒。
今留素滻曲,夏水已成蹊。
塵起星橋外,日落寳壇西。
庭空野煙合,巢深夕羽迷。
短歌雖製素,長吟當執珪。
寄語當窗婦,非關惜馬蹄。
贈別司馬幼之南聘 故交忽千裡,輶車蒞逺盟。
幽人重離别,握手送征行。
晩霞浮極浦,落景照長亭。
拂霧揚龍節,乘風遡鳥旌。
楚山百重映,吳江萬仭清。
夏雲樓閣起,秋濤帷葢生。
陸侯持寶劒,終子繫長纓。
前修亦何遠,君其朂令名。
贈劉儀同西聘 開卭昔柔逺,賔越盡招攜。
豈若馳天使,玉節撫遺棃。
五祠臨渭北,雙嶺帶崤西。
故關看金馬,餘壇聽寶雞。
垂絲被柳陌,落錦覆桃蹊。
分袪俄易慘,離思實難齎。
極野雲峯合,遙嶂日輪低。
塵暗前旌沒,風長後騎嘶。
灞陵行可望,函谷久無泥。
須君勞旋罷,春草共萋萋。
遊梁城 揚鑣歷汴浦,回扈入梁墟。
漢藩文雅地,清塵曖有餘。
賓遊多任俠,台苑盛簪裾。
歎息徐公劍,悲涼鄒子書。
亭臯落照盡,原野沍寒初。
鳥散空城夕,煙銷古樹疏。
東越嚴子陵,西蜀馬相如。
修名竊所慕,長謠獨課虛。
從駕經大慈照寺 (北齊時作。
) 玄風冠東戶,內範軼西陵。
大川開寶匣,福地下金繩。
繡栭髙可映,畫栱疉相承。
日馭非難假,雲師本易慿。
陽室疑停燧,隂軒類鑿氷。
逈題飛星沒,長楣宿露凝。
旌門曙光轉,輦道夕雲蒸。
山祗効靈物,水若薦休徵。
薄命叨恩紀,?軀竊自陵。
優遊徒可恃,周賚永難勝。
春夕經行留侯墓 少小期黃石,晚年遊赤松。
應成羽人去,何忽掩髙封。
疎蕪枕絶野,邐迤帶斜峯。
墳荒隧草沒,碑碎石苔濃。
狙秦懐猛氣,師漢挺柔容。
盛烈芳千祀,深泉閉九重。
夕風吟宰樹,遲光落下春。
遂令懐古客,揮淚獨無從。
上巳褉飲 山泉好風日,城市厭囂塵。
聊持一樽酒,共尋千裡春。
餘光下幽桂,夕吹舞青蘋。
何言出關後,重有入林人? 夜聞鄰妓 倡樓對三道,吹臺臨九重。
笙隨山上鶴,笛奏水中龍。
怨歌聲易斷,妙舞態難逢。
誰能暫留客?解佩一相從。
賦得珠簾 鑑帷明欲斂,照檻色將晨。
可憐疎復宻,隱映當窗人。
浮清帶遠吹,含光動細塵。
落花時屢拂,?侍玉階春。
彭城王挽歌 旭日禁門開,隱隱靈輿發。
纔看玉樓逈,稍視龍山沒。
猶陳五營騎,尚聚三河卒。
容衛儼未歸,空山照秋月。
樂平長公主挽歌 粧樓對馳道,吹臺臨景舍。
風入上春朝,月滿涼秋夜。
未言歌笑畢,已覺生容謝。
何時洛水湄,芝田解龍駕? 後園宴 常聞昆閬有神仙,雲冠羽佩得長年。
秋夕風動三珠樹,春朝濕露九芝田。
不如鄴城佳麗所,玉樓銀閣與天連。
太液囘波千丈映,上林花樹百枝然。
流風續洛渚,行雲在南楚。
可憐白水神,可念青樓女。
便妍不羞澁,妖艷工言語。
池苑正芳菲,得戲不知歸。
媚眼臨歌扇,嬌香出舞衣。
纎腰如欲斷,側髻似能飛。
南樓日已暮,長簷鳥應度。
竹殿遙聞鳳管聲,虹橋别有羊車路。
攜手傍花叢,徐步入房櫳。
欲眠衣先解,半醉臉逾紅。
日日相看轉難厭,千嬌萬態不知窮。
欲知妾心無劇已,明月流光滿帳中。
聽鳴蟬篇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
羣嘶玉樹裏,廻噪金門側。
長風送晩聲,清露其朝食。
晩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髙鳴獨見知。
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
流亂罷還續,酸傷合更離。
蹔聽别人心即斷,纔聞客子淚先垂。
故鄉已超忽,空庭正蕪沒。
一夕復一朝,坐見涼秋月。
河流帶地從來嶮,峭路幹天不可越。
紅塵早蔽陸生衣,明鏡空悲潘椽髮。
長安城裏帝王州,鳴鐘列鼎自相求。
西望漸臺臨太液,東瞻甲觀距龍樓。
說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懐寶劒遊。
學仙未成便尚主,尋源不見已封侯。
富貴功名本多豫,繁華輕薄盡無憂。
詎念嫖姚嗟木梗,誰憶田單倦土牛。
歸去來,青山下。
秋菊離離日堪把,獨焚枯魚宴林野。
終成獨校子雲書,何如還驅少遊馬。
附錄 本傳 盧思道,字子行,範陽人也。
祖陽烏,魏秘書監。
父道亮,隱居不仕。
思道聰爽俊辯,通脫不羈。
年十六,遇中山劉松,松為人作碑銘,以示思道。
思道讀之,多所不解,於是感激,閉戶讀書,師事河間邢子才。
後思道復為文,以示劉松,松又不能甚解。
思道乃喟然嘆曰:「學之有益,豈徒然哉!」因就魏收借異書,數年之間,才學兼著。
然不持操行,好輕侮人。
齊天保中,《魏史》未出,思道先已誦之,由是大被笞辱。
前後屢犯,因而不調。
其後左僕射楊遵彥薦之於朝,解褐司空行叅軍長,兼員外,散騎侍郎,直中書省。
文宣帝崩,當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擇其善者而用之。
魏收、陽休之、祖孝徵等不過得三首,唯思道獨得八首。
故時人稱為「八米盧郎」。
後漏洩省中語,出為丞相西閣祭酒,厯太子舍人、司徒錄事叅軍。
每居官,多被譴辱。
後以擅用庫錢,免歸於家。
嘗於薊北悵然感慨,為五言詩以見意,人以為工。
數年,復為京畿主簿,厯主客郎、給事黃門侍郎,待詔文林館。
周武帝平齊,授儀同三司,追赴長安,與同輩陽休之等數人作《聽蟬鳴篇》,思道所為,詞意清切,為時人所重。
新野庾信遍覽諸同作者,而深歎美之。
未幾,以母疾還鄉,遇同郡祖英伯及從兄昌期、宋護等舉兵作亂,思道預焉。
周遣柱國宇文神舉討平之,罪當法,已在死中。
神舉素聞其名,引出之,令作露布。
思道援筆立成,文無加點,神舉嘉而宥之。
後除掌教上士。
高祖為丞相,遷武陽太守,非其好也。
為《孤鴻賦》以寄其情。
開皇初,以母老,表請解職,優詔許之。
思道自恃才地,多所陵轢,由是官途淪滯。
既而又著《勞生論》,指切當時。
歲餘,被徵,奉詔郊勞陳使。
頃之,遭母憂,未幾,起為散騎侍郎,奏內史侍郎事。
于時議置六卿,將除大理。
思道上奏曰:「省有駕部,寺留大僕,省有刑部,寺除大理,斯則重畜產而賊刑名,誠為未可。
」又陳殿庭非杖罰之所,朝臣犯笞罪,請以贖論,上悉嘉納之。
是歲,卒于京師,時年五十二。
上甚惜之,遣使弔祭焉。
有集三十卷行時。
子赤松,于大業中官至河東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