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大中集
關燈
小
中
大
見執轡者非其人兮,故駒跳而遠去。
不量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弧弓弛而不張兮,孰雲知其所至? 無傾危之患難兮,焉知賢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進富兮,節行張而不著。
賢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黨譽。
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棄彭鹹之娛樂兮,滅巧倕之繩墨。
菎蕗雜於黀蒸兮,機蓬矢以射革。
駕蹇驢而無策兮,又何路之能極? 以直鍼而為釣兮,又何魚之能得? 伯牙之絕弦兮,無鍾子期而聽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類者相似。
飛鳥號其群兮,鹿鳴求其友。
故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
虎嘯而谷風至兮,龍舉而景雲往。
音聲之相和兮,言物類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異形兮,勢不可以相錯。
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託。
眾鳥皆有行列兮,鳳獨翔翔而無所薄。
經濁世而不得志兮,願側身巖穴而自託。
欲闔口而無言兮,嘗被君之厚德。
獨便悁而懷毒兮,愁鬱鬱之焉極? 念三年之積思兮,願壹見而陳辭。
不及君而騁說兮,世孰可為明之? 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
眾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謬諫 亂曰: 鸞皇孔鳳日以遠兮,畜鳧駕鵝。
雞鶩滿堂壇兮,鼁黽遊乎華池。
要褭奔亡兮,騰駕橐駝。
鉛刀進禦兮,遙棄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樹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甌登於明堂兮,周鼎潛乎深淵。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疏 諫起上林苑疏 臣聞謙遜靜慤,天表之應,應之以福。
驕溢靡麗,天表之應,應之以異。
今陛下累郎臺,恐其不高也,弋獵之處,恐其不廣也。
如天不爲變則三輔之地盡可以爲苑,何必盩厔、鄠、杜乎?奢侈越制,天為之變。
上林雖小,臣尚以為大也。
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從汧隴以東,商雒以西,厥壤肥饒。
漢興,去三河之地,止霸産以西,都涇渭之南,此所謂天下陸海之地,秦之所以虜西戎兼山東者也。
其山出玉石,金、銀、銅、鐵,豫章、檀、柘,異類之物,不可勝原,此百工所取給,萬民所仰足也。
又有秔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饒,土宜薑芋,水多鼃魚,貧者得以人給家足,無饑寒之憂。
故酆鎬之間,號為土膏,其賈畝一金。
今規以為苑,絕陂池水澤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損耗五穀,是其不可一也。
且盛荊棘之林,而長養麋鹿,廣狐兔之苑,大虎狼之墟,又壞人冢墓,發人室廬,令幼弱懷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
斥而營之,垣而囿之,騎馳東西,車騖南北,又有深溝大渠,夫一日之樂,不足以危無隄之輿,是其不可三也。
故務苑囿之大,不恤農時,非所以彊國富人也。
夫殷作九巿之宮而諸侯畔,靈王起章華之臺而楚民散,秦興阿房之殿而天下亂。
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盛意,犯隆指,罪當萬死,不勝大願,願陳泰階六符,以觀天變,不可不省。
應詔上書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交史足用。
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讀書,誦二十二萬言。
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
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爲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書 與公孫弘書 蓋聞爵祿不相責以禮,同類之遊不以遠近爲初。
是故東門先生居蓬戶空門之中,而魏公子一朝以百騎馳造之。
呂望未嘗與文王同席而坐,一朝讓以天下半,大丈夫相知何必以撫塵而遊?垂髮齊年,偃伏以日數哉。
從公孫弘借車馬書 朔當從甘泉,願借外廄之後乘。
木槿夕死而朝榮者,士亦不必長貧也。
公孫弘答東方朔書附 譬猶龍之未升,與魚龍爲伍。
及其升天,鱗不可覩。
與友人書 不
不量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弧弓弛而不張兮,孰雲知其所至? 無傾危之患難兮,焉知賢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進富兮,節行張而不著。
賢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黨譽。
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棄彭鹹之娛樂兮,滅巧倕之繩墨。
菎蕗雜於黀蒸兮,機蓬矢以射革。
駕蹇驢而無策兮,又何路之能極? 以直鍼而為釣兮,又何魚之能得? 伯牙之絕弦兮,無鍾子期而聽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類者相似。
飛鳥號其群兮,鹿鳴求其友。
故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
虎嘯而谷風至兮,龍舉而景雲往。
音聲之相和兮,言物類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異形兮,勢不可以相錯。
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託。
眾鳥皆有行列兮,鳳獨翔翔而無所薄。
經濁世而不得志兮,願側身巖穴而自託。
欲闔口而無言兮,嘗被君之厚德。
獨便悁而懷毒兮,愁鬱鬱之焉極? 念三年之積思兮,願壹見而陳辭。
不及君而騁說兮,世孰可為明之? 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
眾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謬諫 亂曰: 鸞皇孔鳳日以遠兮,畜鳧駕鵝。
雞鶩滿堂壇兮,鼁黽遊乎華池。
要褭奔亡兮,騰駕橐駝。
鉛刀進禦兮,遙棄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樹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甌登於明堂兮,周鼎潛乎深淵。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疏 諫起上林苑疏 臣聞謙遜靜慤,天表之應,應之以福。
驕溢靡麗,天表之應,應之以異。
今陛下累郎臺,恐其不高也,弋獵之處,恐其不廣也。
如天不爲變則三輔之地盡可以爲苑,何必盩厔、鄠、杜乎?奢侈越制,天為之變。
上林雖小,臣尚以為大也。
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從汧隴以東,商雒以西,厥壤肥饒。
漢興,去三河之地,止霸産以西,都涇渭之南,此所謂天下陸海之地,秦之所以虜西戎兼山東者也。
其山出玉石,金、銀、銅、鐵,豫章、檀、柘,異類之物,不可勝原,此百工所取給,萬民所仰足也。
又有秔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饒,土宜薑芋,水多鼃魚,貧者得以人給家足,無饑寒之憂。
故酆鎬之間,號為土膏,其賈畝一金。
今規以為苑,絕陂池水澤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損耗五穀,是其不可一也。
且盛荊棘之林,而長養麋鹿,廣狐兔之苑,大虎狼之墟,又壞人冢墓,發人室廬,令幼弱懷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
斥而營之,垣而囿之,騎馳東西,車騖南北,又有深溝大渠,夫一日之樂,不足以危無隄之輿,是其不可三也。
故務苑囿之大,不恤農時,非所以彊國富人也。
夫殷作九巿之宮而諸侯畔,靈王起章華之臺而楚民散,秦興阿房之殿而天下亂。
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盛意,犯隆指,罪當萬死,不勝大願,願陳泰階六符,以觀天變,不可不省。
應詔上書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交史足用。
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讀書,誦二十二萬言。
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
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爲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書 與公孫弘書 蓋聞爵祿不相責以禮,同類之遊不以遠近爲初。
是故東門先生居蓬戶空門之中,而魏公子一朝以百騎馳造之。
呂望未嘗與文王同席而坐,一朝讓以天下半,大丈夫相知何必以撫塵而遊?垂髮齊年,偃伏以日數哉。
從公孫弘借車馬書 朔當從甘泉,願借外廄之後乘。
木槿夕死而朝榮者,士亦不必長貧也。
公孫弘答東方朔書附 譬猶龍之未升,與魚龍爲伍。
及其升天,鱗不可覩。
與友人書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