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懷抱
關燈
小
中
大
當1945年的年底,我準備回國的時候,越南的民族革命運動如火如荼,一下子就達到高潮。
越南人和法國人從殖民地和宗主國的關系,一躍而為分庭抗體,短兵相接的狀況。
那時我的家仍在越南南部茶榮省,道路阻梗,咫尺天涯,我連回家告别的機會也不易得到。
從茶榮間關到西貢的熟人,個個都說消息很壞,住在鄉下的華僑的生命财産危在旦夕。
他們希望新恢複的中國領事館給他們以相當保護,可是領事館隻能循外交的途徑向法越雙方疏通,至于人家是否肯給華僑以便利,這權力是操在對立的團體中,領事館無法幹涉。
在這期間,我的家曾從茶榮省的省會搬到離城七公裡的多祿鎮。
法越雙方在城裡實行拉鋸戰。
雙方都以最殘酷的手段對付彼此的敵人及其附從。
我的鄰居有兩家人,一個曾做過縣知事,說得一口法文;另一個是我的房東,他們都是在親法的罪名下被犧牲了。
另一方面,越南的革命青年,有少數被法軍抓去,被綁在郊外的橋上,槍聲響處,整個屍身付之東流。
這些恐怖的情形,我卻蒙在鼓裡,一點也不知道。
直到一年後,我與家人團聚時,由他們的口述中,我才得知梗概,同時,我不禁替他們捏了一把汗。
我從西貢坐飛機到金邊,在金邊小住兩星期,即前往馬德望。
馬德望是越南和泰國交界的地方,當大戰期間,泰國借助日本人的力量,硬要越南政府把馬德望等四省割給泰國。
這段公案到戰後兩年間才得到圓滿的解決。
由馬德望坐火車到曼谷,沿途經過好多個“禁區”。
所謂“禁區”,是日本人幹的把戲。
日本人懷疑心很重,他們一面陰謀侵略中國及南洋各地,一面又怕人家報複。
為未雨綢缪計,他們強迫禁區裡——即鐵路線兩旁及重要的軍事據點附近——的人民全部搬走,免得對他們不利。
至于禁區裡的人民所受的痛苦,他們根本不理。
為着“禁區”的硬性措施,許多華僑曾遭遇不可補償的損失。
因為中等以下的華僑的全部财産都在他們的住宅或店鋪裡,住宅或店鋪一旦被強迫搬家,這等于全部财産打個九折八扣。
此外,當他們搬到新居的時候,由于環境的特殊,他們要相當時間後才能夠适應。
諸如此類的事情,無異生命财産的浪費。
在火車上,我認識了一位英國軍官,我跟他很談得來。
到了午飯時候,我們兩人合吃一隻燒雞。
我說我愛吃雞頭及雞皮,他說他不吃。
我又說我不吃胸脯肉,他說他最愛吃。
吃完飯後,我含笑地對他說道,這樣合作,永遠不會發生利益沖突的事情。
1946年1月4日,我安抵曼谷,蒙僑胞及當地政府的熱誠招待,使我感覺賓至如歸,省卻種種麻煩,但我的歸心似箭,對于眼前物質的享受一點也不感興趣,尤其是太太和小孩們陷于越南的火線裡,生死莫蔔,我更免不了要臨風灑淚,對月傷懷。
從此我知道一個人最快樂的就是心安理得。
假如心事重重,雖貴為一國的元首也是毫不相幹。
泰國是介乎越南、緬甸、馬來亞之間,在過去,它是英法兩國争奪市場的地方。
到了戰後,美國的政治經濟勢力也深入泰國。
因此,它的上流社會的人物會說英文和法文。
例如銮巴立與乃寬阿拜王,他們都是法國留學生,同時,又在英國住過相當時間,所以法文、英文都有根底。
可惜泰國的華校不大發達,有些華僑因長久受暹文及西文教育的緣故,對于中文反而生疏起來。
生疏引起誤會,而誤會正是人類的大敵。
野心家們看見華僑彼此之間常鬧意見,于是實施挑撥離間的手段,使華僑社會中起内讧,以便坐收漁人之利,這是很傷心的事情。
泰國華僑的生活狀況,照我的觀察,似乎優于越南。
就穿着而論,我看上流社會人士多着雪白的沙士堅,衣冠楚楚,不像越南華僑那麼随便。
他們的家庭收拾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客人進
越南人和法國人從殖民地和宗主國的關系,一躍而為分庭抗體,短兵相接的狀況。
那時我的家仍在越南南部茶榮省,道路阻梗,咫尺天涯,我連回家告别的機會也不易得到。
從茶榮間關到西貢的熟人,個個都說消息很壞,住在鄉下的華僑的生命财産危在旦夕。
他們希望新恢複的中國領事館給他們以相當保護,可是領事館隻能循外交的途徑向法越雙方疏通,至于人家是否肯給華僑以便利,這權力是操在對立的團體中,領事館無法幹涉。
在這期間,我的家曾從茶榮省的省會搬到離城七公裡的多祿鎮。
法越雙方在城裡實行拉鋸戰。
雙方都以最殘酷的手段對付彼此的敵人及其附從。
我的鄰居有兩家人,一個曾做過縣知事,說得一口法文;另一個是我的房東,他們都是在親法的罪名下被犧牲了。
另一方面,越南的革命青年,有少數被法軍抓去,被綁在郊外的橋上,槍聲響處,整個屍身付之東流。
這些恐怖的情形,我卻蒙在鼓裡,一點也不知道。
直到一年後,我與家人團聚時,由他們的口述中,我才得知梗概,同時,我不禁替他們捏了一把汗。
我從西貢坐飛機到金邊,在金邊小住兩星期,即前往馬德望。
馬德望是越南和泰國交界的地方,當大戰期間,泰國借助日本人的力量,硬要越南政府把馬德望等四省割給泰國。
這段公案到戰後兩年間才得到圓滿的解決。
由馬德望坐火車到曼谷,沿途經過好多個“禁區”。
所謂“禁區”,是日本人幹的把戲。
日本人懷疑心很重,他們一面陰謀侵略中國及南洋各地,一面又怕人家報複。
為未雨綢缪計,他們強迫禁區裡——即鐵路線兩旁及重要的軍事據點附近——的人民全部搬走,免得對他們不利。
至于禁區裡的人民所受的痛苦,他們根本不理。
為着“禁區”的硬性措施,許多華僑曾遭遇不可補償的損失。
因為中等以下的華僑的全部财産都在他們的住宅或店鋪裡,住宅或店鋪一旦被強迫搬家,這等于全部财産打個九折八扣。
此外,當他們搬到新居的時候,由于環境的特殊,他們要相當時間後才能夠适應。
諸如此類的事情,無異生命财産的浪費。
在火車上,我認識了一位英國軍官,我跟他很談得來。
到了午飯時候,我們兩人合吃一隻燒雞。
我說我愛吃雞頭及雞皮,他說他不吃。
我又說我不吃胸脯肉,他說他最愛吃。
吃完飯後,我含笑地對他說道,這樣合作,永遠不會發生利益沖突的事情。
1946年1月4日,我安抵曼谷,蒙僑胞及當地政府的熱誠招待,使我感覺賓至如歸,省卻種種麻煩,但我的歸心似箭,對于眼前物質的享受一點也不感興趣,尤其是太太和小孩們陷于越南的火線裡,生死莫蔔,我更免不了要臨風灑淚,對月傷懷。
從此我知道一個人最快樂的就是心安理得。
假如心事重重,雖貴為一國的元首也是毫不相幹。
泰國是介乎越南、緬甸、馬來亞之間,在過去,它是英法兩國争奪市場的地方。
到了戰後,美國的政治經濟勢力也深入泰國。
因此,它的上流社會的人物會說英文和法文。
例如銮巴立與乃寬阿拜王,他們都是法國留學生,同時,又在英國住過相當時間,所以法文、英文都有根底。
可惜泰國的華校不大發達,有些華僑因長久受暹文及西文教育的緣故,對于中文反而生疏起來。
生疏引起誤會,而誤會正是人類的大敵。
野心家們看見華僑彼此之間常鬧意見,于是實施挑撥離間的手段,使華僑社會中起内讧,以便坐收漁人之利,這是很傷心的事情。
泰國華僑的生活狀況,照我的觀察,似乎優于越南。
就穿着而論,我看上流社會人士多着雪白的沙士堅,衣冠楚楚,不像越南華僑那麼随便。
他們的家庭收拾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客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