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

關燈
甯坤要我給他畫一張畫,要有昆明的特點。

    我想了一些時候,畫了一幅:右上角畫了一片倒挂着的濃綠的仙人掌,末端開出一朵金黃色的花;左下畫了幾朵青頭菌和牛肝菌。

    題了這樣幾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門頭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懸空倒挂,尚能存活開花。

    于此可見仙人掌生命之頑強,亦可見昆明雨季空氣之濕潤。

    雨季則有青頭菌、牛肝菌,味極鮮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謂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後才有了具體感受的。

     我不記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長,從幾月到幾月,好像是相當長的。

    但是并不使人厭煩。

    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

    而且并不使人氣悶。

    我覺得昆明雨季氣壓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

    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

    草木的枝葉裡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态,顯示出過分的、近于誇張的旺盛。

     我的那張畫是寫實的。

    我确實親眼看見過倒挂着還能開花的仙人掌。

    舊日昆明人家門頭上用以辟邪的多是這樣一些東西:一面小鏡子,周圍畫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紮一個洞,用麻線穿了,挂在釘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極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園的周圍種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籬笆。

    ——種了仙人掌,豬羊便不敢進園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豬和羊怕紮。

     昆明菌子極多。

    雨季逛菜市場,随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來的時候,家家飯館賣炒牛肝菌,連西南聯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須多放蒜,否則容易使人暈倒。

    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

    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雞,味道鮮濃,無可方比。

    雞是名貴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貴得驚人。

    一盤紅燒雞的價錢和一碗黃焖雞不相上下,因為這東西在雲南并不難得。

    有一個笑話:有人從昆明坐火車到呈貢,在車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雞,他跳下去把雞撿了,緊趕兩步,還能爬上火車。

    這笑話用意在說明昆明到呈貢的火車之慢,但也說明雞随處可見。

    有一種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幹巴菌。

    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顔色深褐帶綠,有點像一堆半幹的牛糞或一個被踩破了的馬蜂窩。

    裡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淨,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麼好吃?!還有一種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雞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