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堂詩話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中來,白雲漲川谷。
玉案敕文字,世眼不可讀。
攝身淩青霄,松風吹我足。
」又雲:「舉袖露條脫,招我飯胡麻。
」既誤以斷岩為斷崖,與第二句相重。
赤文作敕文,落落作世眼,攝衣作攝身,皆淺近與前句大相遠。
當塗《太白集》本,元無此詩,因子中錄寄,郡守遂刻于後。
魚皆從蔡縧誤本,子中争之不從,僅能敕為赤而已。
辨杜詩閱殷闌韻 世言杜子美詩兩押閑字,不避家諱,故〈留夜宴〉詩「臨歡蔔夜閑」,七言詩「曾閃朱旗北鬥閑」。
雖俗傳孫觌杜詩押韻,亦用二字,其實非也。
卞圜杜詩本雲「留歡上夜關」,蓋有投轄之意。
蔔字似上字,關字似閑字,而不知者或改作夜閑,又不在韻,卞氏本妙不可言。
北鬥閑者,蓋《漢書》有「朱旗降天」。
今杜詩既雲「曾閃朱旗」,則是因「朱旗降天」,鬥色亦赤,本是殷字,于斤切,盛也。
殷字,于顔切,紅也。
故音雖不同,而字則一體。
是時宣祖正諱殷字,故改作閑,全無義理。
今既祧廟不諱,所謂「曾閃朱旗北鬥殷」,又何疑焉。
戲舉詩對 幹道七年秋,餘為禮部侍郎,一時長貳,每會食,多戲舉詩對。
或雲:「『薔薇刺刺花奴手。
』刺刺皆側聲,人謂難對。
」餘雲:「鴻雁行行鳥迹書。
」又雲:「『半夏禹餘糧。
』借雨為禹,涼為糧也。
宜以何對?」餘雲;「長春佛見笑。
」蓋藥名及花名也。
吏部張津子問侍郎因雲:「此雅對耳,更有通俗之句。
如往年胡邦衡多髯,初除吏部郎官,或以『胡铨髯吏部』為戲,莫能對者。
」是時姚憲令則以司農少卿兼權戶侍在坐,餘謂令則君嘗為浙憲,豈複遠使,欲借以趁對雲:「姚憲遠提刑。
」蓋借姚為遙也,坐皆大笑。
淳熙六年,吏部尚書兼侍講程大昌泰之講筵,退入部,同官問:「今日講何經?」泰之雲:「《尚書》。
」或又曰:「尚書講《尚書》,亦詩句也。
」屬餘對之,餘曰「行者留行者」,坐中複大笑。
紅绫白苎詩 唐薛能詩雲:「莫欺阙落殘牙齒,曾吃紅绫餅餤來。
」記新進士時事也。
王禹偁〈賀人及第詩〉雲:「利市襕衫拋白纻,風流名紙寫紅箋。
」餘嘗以二事為一聯雲:「襕衫拋白苎,餅餤吃紅绫。
」似是的對。
葉夢得《石林避暑錄話》載:「紅绫餅餤為盧延讓詩。
」 一麾出守 顔延年詩:「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後人誤用一麾出守事,以為起于杜牧之自雲:「獨把一麾江海去。
」實用旌麾之麾,未必本之顔詩。
後人因此二字,誤用顔詩耳。
記法慧寺門詩 紹興十年六月一日甲辰,左光祿大夫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監修國史秦桧劄子奏:「臣聞『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
』此伊尹相湯〈鹹有一德〉之言也。
臣昨見金國撻懶,有講和割地之議,故贊陛下取河南故疆。
既而兀朮箋其叔撻懶,監公佐之歸,和議已變,故贊陛下定吊民伐罪之計。
今兀朮變和議果矣。
臣請為陛下先至江上,谕諸路帥,同力招讨。
陛下相次勞軍,如漢高祖以馬上定天下,不甯厥居,為社稷宗廟決策于今日。
臣言如不可行,即乞罷免,以明孔聖『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之義,臣無任懇切之至。
」有旨依奏。
右張嵲代作,嵲原任司勳員外郎,五月除起居舍人,八月除中書舍人。
當時朝士,大書法慧寺門雲:「商湯為太甲,孔聖作周任。
」蓋誤以伊尹告太甲為相湯,而《論語》載孔子道周任之言,今直以為孔聖也。
辨歐陽公釋奠詩 《歐陽文忠公外集》,有〈早赴府學釋奠詩〉,蓋任留守推官,陪錢惟演行禮時也。
諸處本皆如此寫。
達雲:「省題詩集隻雲〈釋奠〉,卻注作國子監試題。
蓋惟演止是使相,詩中不應雲『行祠漢丞相』,且『俎豆兼三代』,及『首善自西京』,語皆有嫌。
專指漢事,非惟演也。
當從省題。
」餘答雲:「省題所印,如秋狝之類,乃官中試題。
至于釋奠,似太平易,況諸本元有早赴府學二字,書坊傅會剿之耳。
」其雲:「昔齒公卿日,嘗聞弦誦聲。
」豈舉業當用乎?所謂漢丞相,乃詩句偶然,如唐卿周士之類,何必拘泥。
且漢時釋奠,豈預丞相耶!今公《外集》第二卷,〈書懷感事寄梅聖俞〉雲:「丞相忽南遷,送之伊水頭。
」此惟演落平章事移鄧州時,亦呼丞相。
《外集》十四卷〈送河南戶曹楊子聰序〉雲:「居一歲,相國彭城公薦之。
」彭城,惟演所封郡,是又呼為相國。
按唐《白樂天集》第五十八卷,論節度使王锷除平章事雲:「伏以宰相者,人臣極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容輕授。
锷非清望,又無大功,深為不可。
」此是唐使相亦謂之宰相,故有系銜大敕之後者。
茲乃丞相、相國、宰相三者,在使相皆可稱呼之明證。
達号博洽,故着此以示後學。
王十李三 紹興二十七年,禦筵進士四百二十六人,溫州王十朋為之首。
其鄉人吳已正綴末。
特奏狀元則福州李三英,例賜出身,附名正奏之後。
已正有詩:「舉頭不忍看王十,回首猶欣見李三。
」 鸠芹詩 蜀人縷鸠為脍,配以芹菜。
或為詩雲:「本欲将芹補,那知弄巧成。
」
玉案敕文字,世眼不可讀。
攝身淩青霄,松風吹我足。
」又雲:「舉袖露條脫,招我飯胡麻。
」既誤以斷岩為斷崖,與第二句相重。
赤文作敕文,落落作世眼,攝衣作攝身,皆淺近與前句大相遠。
當塗《太白集》本,元無此詩,因子中錄寄,郡守遂刻于後。
魚皆從蔡縧誤本,子中争之不從,僅能敕為赤而已。
辨杜詩閱殷闌韻 世言杜子美詩兩押閑字,不避家諱,故〈留夜宴〉詩「臨歡蔔夜閑」,七言詩「曾閃朱旗北鬥閑」。
雖俗傳孫觌杜詩押韻,亦用二字,其實非也。
卞圜杜詩本雲「留歡上夜關」,蓋有投轄之意。
蔔字似上字,關字似閑字,而不知者或改作夜閑,又不在韻,卞氏本妙不可言。
北鬥閑者,蓋《漢書》有「朱旗降天」。
今杜詩既雲「曾閃朱旗」,則是因「朱旗降天」,鬥色亦赤,本是殷字,于斤切,盛也。
殷字,于顔切,紅也。
故音雖不同,而字則一體。
是時宣祖正諱殷字,故改作閑,全無義理。
今既祧廟不諱,所謂「曾閃朱旗北鬥殷」,又何疑焉。
戲舉詩對 幹道七年秋,餘為禮部侍郎,一時長貳,每會食,多戲舉詩對。
或雲:「『薔薇刺刺花奴手。
』刺刺皆側聲,人謂難對。
」餘雲:「鴻雁行行鳥迹書。
」又雲:「『半夏禹餘糧。
』借雨為禹,涼為糧也。
宜以何對?」餘雲;「長春佛見笑。
」蓋藥名及花名也。
吏部張津子問侍郎因雲:「此雅對耳,更有通俗之句。
如往年胡邦衡多髯,初除吏部郎官,或以『胡铨髯吏部』為戲,莫能對者。
」是時姚憲令則以司農少卿兼權戶侍在坐,餘謂令則君嘗為浙憲,豈複遠使,欲借以趁對雲:「姚憲遠提刑。
」蓋借姚為遙也,坐皆大笑。
淳熙六年,吏部尚書兼侍講程大昌泰之講筵,退入部,同官問:「今日講何經?」泰之雲:「《尚書》。
」或又曰:「尚書講《尚書》,亦詩句也。
」屬餘對之,餘曰「行者留行者」,坐中複大笑。
紅绫白苎詩 唐薛能詩雲:「莫欺阙落殘牙齒,曾吃紅绫餅餤來。
」記新進士時事也。
王禹偁〈賀人及第詩〉雲:「利市襕衫拋白纻,風流名紙寫紅箋。
」餘嘗以二事為一聯雲:「襕衫拋白苎,餅餤吃紅绫。
」似是的對。
葉夢得《石林避暑錄話》載:「紅绫餅餤為盧延讓詩。
」 一麾出守 顔延年詩:「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後人誤用一麾出守事,以為起于杜牧之自雲:「獨把一麾江海去。
」實用旌麾之麾,未必本之顔詩。
後人因此二字,誤用顔詩耳。
記法慧寺門詩 紹興十年六月一日甲辰,左光祿大夫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監修國史秦桧劄子奏:「臣聞『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
』此伊尹相湯〈鹹有一德〉之言也。
臣昨見金國撻懶,有講和割地之議,故贊陛下取河南故疆。
既而兀朮箋其叔撻懶,監公佐之歸,和議已變,故贊陛下定吊民伐罪之計。
今兀朮變和議果矣。
臣請為陛下先至江上,谕諸路帥,同力招讨。
陛下相次勞軍,如漢高祖以馬上定天下,不甯厥居,為社稷宗廟決策于今日。
臣言如不可行,即乞罷免,以明孔聖『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之義,臣無任懇切之至。
」有旨依奏。
右張嵲代作,嵲原任司勳員外郎,五月除起居舍人,八月除中書舍人。
當時朝士,大書法慧寺門雲:「商湯為太甲,孔聖作周任。
」蓋誤以伊尹告太甲為相湯,而《論語》載孔子道周任之言,今直以為孔聖也。
辨歐陽公釋奠詩 《歐陽文忠公外集》,有〈早赴府學釋奠詩〉,蓋任留守推官,陪錢惟演行禮時也。
諸處本皆如此寫。
達雲:「省題詩集隻雲〈釋奠〉,卻注作國子監試題。
蓋惟演止是使相,詩中不應雲『行祠漢丞相』,且『俎豆兼三代』,及『首善自西京』,語皆有嫌。
專指漢事,非惟演也。
當從省題。
」餘答雲:「省題所印,如秋狝之類,乃官中試題。
至于釋奠,似太平易,況諸本元有早赴府學二字,書坊傅會剿之耳。
」其雲:「昔齒公卿日,嘗聞弦誦聲。
」豈舉業當用乎?所謂漢丞相,乃詩句偶然,如唐卿周士之類,何必拘泥。
且漢時釋奠,豈預丞相耶!今公《外集》第二卷,〈書懷感事寄梅聖俞〉雲:「丞相忽南遷,送之伊水頭。
」此惟演落平章事移鄧州時,亦呼丞相。
《外集》十四卷〈送河南戶曹楊子聰序〉雲:「居一歲,相國彭城公薦之。
」彭城,惟演所封郡,是又呼為相國。
按唐《白樂天集》第五十八卷,論節度使王锷除平章事雲:「伏以宰相者,人臣極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容輕授。
锷非清望,又無大功,深為不可。
」此是唐使相亦謂之宰相,故有系銜大敕之後者。
茲乃丞相、相國、宰相三者,在使相皆可稱呼之明證。
達号博洽,故着此以示後學。
王十李三 紹興二十七年,禦筵進士四百二十六人,溫州王十朋為之首。
其鄉人吳已正綴末。
特奏狀元則福州李三英,例賜出身,附名正奏之後。
已正有詩:「舉頭不忍看王十,回首猶欣見李三。
」 鸠芹詩 蜀人縷鸠為脍,配以芹菜。
或為詩雲:「本欲将芹補,那知弄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