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源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介焉安其業,所樂非窮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長相從。
【劉龔,劉向之孫。
不懼饑寒,達天安命,陶公人品,不在季次原憲下,而概以晉人視之,何耶。
所樂非窮通,本莊子。
】 詠荊轲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聊。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淩厲越萬裡,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英氣勃發,情見乎詞。
】 讀山海經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撫疏。
衆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觀物觀我,純乎元氣。
】 拟挽歌詞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峣。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複朝。
千年不複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即所謂“萬歲更相送,聖賢莫能度”也。
音調彌響,哀思彌深。
】 謝混 遊西池 悟彼蟋蟀唱,信此勞者歌。
有來豈不疾,良遊常蹉跎。
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
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飛霞。
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
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褰裳順蘭沚,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歲月,遲暮獨如何。
無為牽所思,南榮戒其多。
【《韓詩》雲:伐木廢,朋友之道缺。
勞者歌其事,詩人伐木,自苦其事,故以為文。
《莊子》:“庚桑楚謂南榮曰:‘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
’】 吳隐之 酌貪泉詩 《晉書》:“隐之為廣州刺史。
未至州十裡,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
隐之酌而飲之,因賦此詩。
及在州,清操愈厲。
” 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廬山諸道人 遊石門詩 石門在精舍南十餘裡,一名障山。
基連大嶺,體絕衆阜,辟三泉之會,并立而開流,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為名。
此雖廬山之一隅,實斯地之奇觀,皆傳之于舊俗,而未睹者衆。
将由懸濑險峻,人獸迹絕,徑回曲阜,路阻行難,故罕經焉。
釋法師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詠山水,遂杖錫而遊。
于時交徒同趣三十餘人,鹹拂衣晨征,怅然增興。
雖林壑幽邃,而開塗競進,雖乘危履石,并以所悅為安。
既至,則援木尋葛,曆險窮崖,猿臂相引,僅乃造極,于是擁勝倚岩,詳觀其下,始知七嶺之美,蘊奇于此,雙阙對峙其前,重岩映帶其後,巒阜周回以為障,崇岩四營而開宇。
其中則有石台、石池,宮館之象,觞類之形,緻可樂也。
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淵鏡淨于天池;文石發彩,煥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為神麗,亦已備矣。
斯日也,衆情奔悅,矚覽無厭。
遊觀未久,而天氣屢變。
霄霧塵集,則萬象隐形;流光回照,則衆山倒影;開辟之際,狀有靈焉,而不可測也。
乃其将登,則翔禽拂翮,鳴猿厲響。
歸雲回駕,想羽人之來儀;哀聲相和,若玄音之有寄。
雖仿佛猶聞,而神以之暢;雖樂不期歡,而欣以永日。
當其沖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尋之,夫崖谷之間,會物無主,應不以情而開興,引人緻深若此,豈不以虛明朗其照,閑邃笃其情耶?并三複其談,猶昧然未盡。
俄而太陽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覽,達恒物之大情。
其為神趣,豈山水而已哉!于是徘徊崇嶺,流目四矚,九江如帶,丘阜成垤。
因此而推,形有巨細,智亦宜然,乃喟然歎宇宙雖遐,古今一契。
靈鹫邈矣,荒途日隔,不有哲人,風迹雖存,應深悟遠,慨然長懷。
各欣一遇之同歡,感良辰之難再,情發于中,遂共詠之雲耳。
超興非有本,理感興自生。
忽聞石門遊,奇唱發幽情。
褰裳思雲駕,望崖想曾城。
馳步乘長岩,不覺質有輕。
矯首登雲阙,眇若淩太清。
端居運虛輪,轉彼玄中經。
神仙同物化,未若兩俱冥。
【一序奇情深理,發而為文,無禅習氣,亦無文士氣,詩複清灑不滓。
】 惠遠 廬山東林雜詩 崇岩吐清氣,幽岫栖神迹。
希聲奏群籁,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遊,徑然忘所适。
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高僧詩,自有一種清奧之氣。
唐時詩僧以引用内典為長,便染成
人事固以拙,聊得長相從。
【劉龔,劉向之孫。
不懼饑寒,達天安命,陶公人品,不在季次原憲下,而概以晉人視之,何耶。
所樂非窮通,本莊子。
】 詠荊轲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聊。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淩厲越萬裡,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英氣勃發,情見乎詞。
】 讀山海經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撫疏。
衆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觀物觀我,純乎元氣。
】 拟挽歌詞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峣。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複朝。
千年不複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即所謂“萬歲更相送,聖賢莫能度”也。
音調彌響,哀思彌深。
】 謝混 遊西池 悟彼蟋蟀唱,信此勞者歌。
有來豈不疾,良遊常蹉跎。
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
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飛霞。
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
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褰裳順蘭沚,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歲月,遲暮獨如何。
無為牽所思,南榮戒其多。
【《韓詩》雲:伐木廢,朋友之道缺。
勞者歌其事,詩人伐木,自苦其事,故以為文。
《莊子》:“庚桑楚謂南榮曰:‘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
’】 吳隐之 酌貪泉詩 《晉書》:“隐之為廣州刺史。
未至州十裡,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
隐之酌而飲之,因賦此詩。
及在州,清操愈厲。
” 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廬山諸道人 遊石門詩 石門在精舍南十餘裡,一名障山。
基連大嶺,體絕衆阜,辟三泉之會,并立而開流,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為名。
此雖廬山之一隅,實斯地之奇觀,皆傳之于舊俗,而未睹者衆。
将由懸濑險峻,人獸迹絕,徑回曲阜,路阻行難,故罕經焉。
釋法師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詠山水,遂杖錫而遊。
于時交徒同趣三十餘人,鹹拂衣晨征,怅然增興。
雖林壑幽邃,而開塗競進,雖乘危履石,并以所悅為安。
既至,則援木尋葛,曆險窮崖,猿臂相引,僅乃造極,于是擁勝倚岩,詳觀其下,始知七嶺之美,蘊奇于此,雙阙對峙其前,重岩映帶其後,巒阜周回以為障,崇岩四營而開宇。
其中則有石台、石池,宮館之象,觞類之形,緻可樂也。
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淵鏡淨于天池;文石發彩,煥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為神麗,亦已備矣。
斯日也,衆情奔悅,矚覽無厭。
遊觀未久,而天氣屢變。
霄霧塵集,則萬象隐形;流光回照,則衆山倒影;開辟之際,狀有靈焉,而不可測也。
乃其将登,則翔禽拂翮,鳴猿厲響。
歸雲回駕,想羽人之來儀;哀聲相和,若玄音之有寄。
雖仿佛猶聞,而神以之暢;雖樂不期歡,而欣以永日。
當其沖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尋之,夫崖谷之間,會物無主,應不以情而開興,引人緻深若此,豈不以虛明朗其照,閑邃笃其情耶?并三複其談,猶昧然未盡。
俄而太陽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覽,達恒物之大情。
其為神趣,豈山水而已哉!于是徘徊崇嶺,流目四矚,九江如帶,丘阜成垤。
因此而推,形有巨細,智亦宜然,乃喟然歎宇宙雖遐,古今一契。
靈鹫邈矣,荒途日隔,不有哲人,風迹雖存,應深悟遠,慨然長懷。
各欣一遇之同歡,感良辰之難再,情發于中,遂共詠之雲耳。
超興非有本,理感興自生。
忽聞石門遊,奇唱發幽情。
褰裳思雲駕,望崖想曾城。
馳步乘長岩,不覺質有輕。
矯首登雲阙,眇若淩太清。
端居運虛輪,轉彼玄中經。
神仙同物化,未若兩俱冥。
【一序奇情深理,發而為文,無禅習氣,亦無文士氣,詩複清灑不滓。
】 惠遠 廬山東林雜詩 崇岩吐清氣,幽岫栖神迹。
希聲奏群籁,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遊,徑然忘所适。
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高僧詩,自有一種清奧之氣。
唐時詩僧以引用内典為長,便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