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貳師營。
'‘去鎮關河靜,歸看日月明。
' 又《憶山中舊遊》:‘樹深雲不散,溪靜鹭忘飛。
更憶東岩趣,殘陽破翠微。
' 皇甫冉《和袁郎中破賊後經剡上太尉》:‘節比全疏勒,功當雪會稽。
旌旗回剡嶺,士馬躍靈溪。
' 又《送王司直》:‘人心勝潮水,相送過浔陽。
' 又《遊法華寺》:‘群峰争彩翠,百谷會風煙。
' 又《送權五兄弟》:‘淮海風濤起,江關幽思長[300]。
同悲鵲繞樹,獨作雁随陽。
山暝雲和雪,汀寒月照霜。
' 又《寄李補阙》:‘微官同侍蒼龍阙,直谏偏推白馬生。
' 又《送王相公使範陽》:‘遮虜關山靜,防秋鼓角雄。
' 嚴維《九日宴相裡使君江亭》:‘漁浦浪花搖素壁,西陵樹色入秋窗。
' 又《夏日送皇甫拾遺歸朝》:‘三伏軒車動,堯心急谏官。
名通内籍貴,立近禦冰寒。
' 又《獻歲喜皇甫侍禦至》:‘湖上新正見故人,羹藜飯稻當羞貧。
明朝别後門還掩,修竹千竿一老身。
' 又《和皇甫大夫夏日遊法華寺》:‘初地華嚴會,王家少長行。
到宮龍節駐[301],禮塔雁行成。
' 又《張侍禦孩子三月》:‘五毛驚鳳彩,千裡象骢威。
' 張南史《送李使君貶柳州》:‘竹符辭漢守,桂酒奠湘君。
' 李嘉祐《少年行》:‘白馬撼金珂,紛紛侍從多。
身居骠騎幕,家住滹沱河。
' 又《自蘇台至望亭驿人家盡空寄舍弟》:‘南浦菰蔣覆白蘋,東吳黎庶逐黃巾。
野棠自發空流水,江燕初歸不見人。
' 薛業《客舍寄柳博士》:‘去年燕巢主人屋,今年花發路傍枝。
年年為客不歸去,舊國存亡那得知。
' 徐凝《京都還汴口作》:‘亂後見淮水,歸心忽超遙。
' 又《觀競渡》:‘乍疑鲸噴浪,忽似鹢淩風。
呀呷汀洲動,喧阗裡巷空。
' 朱長文《宿僧房》:‘夜靜忽知身似夢[302],更聞寒雨灑芭蕉。
' 楊衡《答崔錢二補阙》:‘賢人處霄漢,荒澤自耕耘。
'又:‘隴首降時雨,雷聲出夏雲。
' 楊淩:‘南國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 鄭昈《落花》[303]:‘早春見花枝,朝朝恨發遲。
又看花落盡,卻憶未開時。
以此方人世,彌令感盛衰。
始知山簡達,頻向習家池。
' 李嘉祐《江上曲》:‘可憐應是陽台女,對坐鸬鹚嬌不語。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中雨。
' 立意總評 評曰:前無古人,獨生我思。
驅江、鮑、何、柳為後輩,于其間或偶然中者,豈非神會而得也?其例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又:‘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臨河濯長纓,念别怅悠悠[304]。
'‘畫作秦王女,乘鸾向煙霧。
'鮑照[305]:‘剉檗染黃絲,棼亂不可治。
'吳均[306]:‘鹓雛若上天,寄聲向明月。
'又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又:‘門有車馬客,駕言發故鄉。
念君久不歸,濡迹滞江湘。
'柳恽:‘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送歸客,潇湘逢故人'之例是也。
詩人意立變化,無有倚傍,得之者懸解其間。
若論降格,更須評之。
如潘嶽《悼亡詩》:‘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思之極也。
雖有依倚,吾無恨焉。
如‘明月入绮窗,仿佛想蕙質',斯不及矣[307]。
-------------------
'‘去鎮關河靜,歸看日月明。
' 又《憶山中舊遊》:‘樹深雲不散,溪靜鹭忘飛。
更憶東岩趣,殘陽破翠微。
' 皇甫冉《和袁郎中破賊後經剡上太尉》:‘節比全疏勒,功當雪會稽。
旌旗回剡嶺,士馬躍靈溪。
' 又《送王司直》:‘人心勝潮水,相送過浔陽。
' 又《遊法華寺》:‘群峰争彩翠,百谷會風煙。
' 又《送權五兄弟》:‘淮海風濤起,江關幽思長[300]。
同悲鵲繞樹,獨作雁随陽。
山暝雲和雪,汀寒月照霜。
' 又《寄李補阙》:‘微官同侍蒼龍阙,直谏偏推白馬生。
' 又《送王相公使範陽》:‘遮虜關山靜,防秋鼓角雄。
' 嚴維《九日宴相裡使君江亭》:‘漁浦浪花搖素壁,西陵樹色入秋窗。
' 又《夏日送皇甫拾遺歸朝》:‘三伏軒車動,堯心急谏官。
名通内籍貴,立近禦冰寒。
' 又《獻歲喜皇甫侍禦至》:‘湖上新正見故人,羹藜飯稻當羞貧。
明朝别後門還掩,修竹千竿一老身。
' 又《和皇甫大夫夏日遊法華寺》:‘初地華嚴會,王家少長行。
到宮龍節駐[301],禮塔雁行成。
' 又《張侍禦孩子三月》:‘五毛驚鳳彩,千裡象骢威。
' 張南史《送李使君貶柳州》:‘竹符辭漢守,桂酒奠湘君。
' 李嘉祐《少年行》:‘白馬撼金珂,紛紛侍從多。
身居骠騎幕,家住滹沱河。
' 又《自蘇台至望亭驿人家盡空寄舍弟》:‘南浦菰蔣覆白蘋,東吳黎庶逐黃巾。
野棠自發空流水,江燕初歸不見人。
' 薛業《客舍寄柳博士》:‘去年燕巢主人屋,今年花發路傍枝。
年年為客不歸去,舊國存亡那得知。
' 徐凝《京都還汴口作》:‘亂後見淮水,歸心忽超遙。
' 又《觀競渡》:‘乍疑鲸噴浪,忽似鹢淩風。
呀呷汀洲動,喧阗裡巷空。
' 朱長文《宿僧房》:‘夜靜忽知身似夢[302],更聞寒雨灑芭蕉。
' 楊衡《答崔錢二補阙》:‘賢人處霄漢,荒澤自耕耘。
'又:‘隴首降時雨,雷聲出夏雲。
' 楊淩:‘南國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 鄭昈《落花》[303]:‘早春見花枝,朝朝恨發遲。
又看花落盡,卻憶未開時。
以此方人世,彌令感盛衰。
始知山簡達,頻向習家池。
' 李嘉祐《江上曲》:‘可憐應是陽台女,對坐鸬鹚嬌不語。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中雨。
' 立意總評 評曰:前無古人,獨生我思。
驅江、鮑、何、柳為後輩,于其間或偶然中者,豈非神會而得也?其例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又:‘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臨河濯長纓,念别怅悠悠[304]。
'‘畫作秦王女,乘鸾向煙霧。
'鮑照[305]:‘剉檗染黃絲,棼亂不可治。
'吳均[306]:‘鹓雛若上天,寄聲向明月。
'又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又:‘門有車馬客,駕言發故鄉。
念君久不歸,濡迹滞江湘。
'柳恽:‘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送歸客,潇湘逢故人'之例是也。
詩人意立變化,無有倚傍,得之者懸解其間。
若論降格,更須評之。
如潘嶽《悼亡詩》:‘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思之極也。
雖有依倚,吾無恨焉。
如‘明月入绮窗,仿佛想蕙質',斯不及矣[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