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出 和鹞
關燈
小
中
大
〖青哥兒〗(副淨上)清明近,遊人鬧,好風光,大家歡笑。
風筝糊不到春郊,高高放去,又有一場脾燥。
我戚友先,到郊外遊春,教家人拿風筝去畫,此時還不見來。
你看放風筝的好不多!萬一來遲,天上放滿了,挨擠不上,卻怎麼處? (末持風筝上)催急既愁尊客惱,來遲又怕主人嗔。
大爺,風筝來了! (副淨看見,怒介)我教你拿去畫的,為甚麼教他寫起字來? (末)小人央韓相公畫。
他說沒有顔料。
故此題了一首詩。
(副淨)他做出來的事,就是惹厭的。
橫也是一首詩,豎也是一首詩,他就打死了人,少不得也把詩來償命!沒奈何,隻得将就放放罷了。
(放介)妙!妙!妙!你看,一放就放上去了。
如今着實放線,比别人家的,分外高些才妙。
(倒行放線介) 〖剔銀燈〗紙鸢兒,又輕又巧;才放手,上天去了!隻怕臭詩熏得天公惱,遣天兵,把詩人盡剿。
我将那代筆的名兒直報,念區區,生平不作孽,望乞恕饒。
(末随下) 〖一剪梅〗(小旦上)最是春光易得消,才過元宵,又過花朝。
(旦上)芳菲時至不相饒,才放山桃,又放庭蕉。
(小旦)妾身自從老爺去後,與二娘分作兩院而居,雖然眼界略窄了些,倒喜得耳根清淨。
(對旦介)我想春天日子最易得過,記得新年和你爹爹飲酒,被那老東西闖來,厮鬧一場,如今又不覺清明到了。
你不可虛負時光,勤勤做些針指,就是筆硯也不可荒疏。
如今春光明媚,你可随意做首詩來我看。
(旦)這等求母親命一個題,限一個韻。
(小旦想介) (内扯風筝,落下介) (小旦、旦驚介)呀!什麼東西,從天上掉下來! 〖啄木兒〗(合)如星隕,似雪飄,百尺遊絲旋又繞。
(拾看介)卻原來是半空中,線斷風筝,為甚的數行皂墨染雲濤?莫不是玉樓墜下修文的草,莫不是楚歌吹散軍人的稿,為甚的郢曲傳來萬丈高? (共讀前詩介) (小旦)我兒,這是才人憂憤之詞,偶然題在風筝上的。
你方才問我索題、索韻,不如就将這拾得的風筝為題,和他一首,寫在後面與我看。
(旦)别人家的詩,和他做什麼? (小旦)會做詩的,随眼看見都是題,随手拈來便是韻,你不見常有“和壁間韻”、“扇頭韻”的?不過是借他題目,寫我襟懷,又不與那做詩的人看見,這有何妨?隻是如今人和詩,闆闆的依那幾個字,沒有一毫生趣。
我如今另創一種和法,要從尾韻和起,和到首韻止,倒将轉來,叫做“回文韻”,你就照式和來。
(旦背手閑步,尋詩介) 〖前腔〗晴斜盼,手背抄,繞徑尋詩蓮步小。
隻因這拾風筝題目偏新,好教我和陽春,想路難超。
不知母親為甚麼緣故,見了風筝上的詩句,就生出這種和法來。
他不過龍蛇幾筆真連草,又不是“鴛鴦”兩字颠還倒,為甚的把織錦回文和法教? (淨沖上)南阮無心邀北阮,東施有意拉西施。
二小姐,大小姐說:“多時不見,請你過去談一談。
” (旦)這等你立一立,待我做完了詩,就同你去。
(捏
風筝糊不到春郊,高高放去,又有一場脾燥。
我戚友先,到郊外遊春,教家人拿風筝去畫,此時還不見來。
你看放風筝的好不多!萬一來遲,天上放滿了,挨擠不上,卻怎麼處? (末持風筝上)催急既愁尊客惱,來遲又怕主人嗔。
大爺,風筝來了! (副淨看見,怒介)我教你拿去畫的,為甚麼教他寫起字來? (末)小人央韓相公畫。
他說沒有顔料。
故此題了一首詩。
(副淨)他做出來的事,就是惹厭的。
橫也是一首詩,豎也是一首詩,他就打死了人,少不得也把詩來償命!沒奈何,隻得将就放放罷了。
(放介)妙!妙!妙!你看,一放就放上去了。
如今着實放線,比别人家的,分外高些才妙。
(倒行放線介) 〖剔銀燈〗紙鸢兒,又輕又巧;才放手,上天去了!隻怕臭詩熏得天公惱,遣天兵,把詩人盡剿。
我将那代筆的名兒直報,念區區,生平不作孽,望乞恕饒。
(末随下) 〖一剪梅〗(小旦上)最是春光易得消,才過元宵,又過花朝。
(旦上)芳菲時至不相饒,才放山桃,又放庭蕉。
(小旦)妾身自從老爺去後,與二娘分作兩院而居,雖然眼界略窄了些,倒喜得耳根清淨。
(對旦介)我想春天日子最易得過,記得新年和你爹爹飲酒,被那老東西闖來,厮鬧一場,如今又不覺清明到了。
你不可虛負時光,勤勤做些針指,就是筆硯也不可荒疏。
如今春光明媚,你可随意做首詩來我看。
(旦)這等求母親命一個題,限一個韻。
(小旦想介) (内扯風筝,落下介) (小旦、旦驚介)呀!什麼東西,從天上掉下來! 〖啄木兒〗(合)如星隕,似雪飄,百尺遊絲旋又繞。
(拾看介)卻原來是半空中,線斷風筝,為甚的數行皂墨染雲濤?莫不是玉樓墜下修文的草,莫不是楚歌吹散軍人的稿,為甚的郢曲傳來萬丈高? (共讀前詩介) (小旦)我兒,這是才人憂憤之詞,偶然題在風筝上的。
你方才問我索題、索韻,不如就将這拾得的風筝為題,和他一首,寫在後面與我看。
(旦)别人家的詩,和他做什麼? (小旦)會做詩的,随眼看見都是題,随手拈來便是韻,你不見常有“和壁間韻”、“扇頭韻”的?不過是借他題目,寫我襟懷,又不與那做詩的人看見,這有何妨?隻是如今人和詩,闆闆的依那幾個字,沒有一毫生趣。
我如今另創一種和法,要從尾韻和起,和到首韻止,倒将轉來,叫做“回文韻”,你就照式和來。
(旦背手閑步,尋詩介) 〖前腔〗晴斜盼,手背抄,繞徑尋詩蓮步小。
隻因這拾風筝題目偏新,好教我和陽春,想路難超。
不知母親為甚麼緣故,見了風筝上的詩句,就生出這種和法來。
他不過龍蛇幾筆真連草,又不是“鴛鴦”兩字颠還倒,為甚的把織錦回文和法教? (淨沖上)南阮無心邀北阮,東施有意拉西施。
二小姐,大小姐說:“多時不見,請你過去談一談。
” (旦)這等你立一立,待我做完了詩,就同你去。
(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