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沈安若的青春紀念簿

關燈
你合适。

    我有義務在卸任前推薦我覺得适合的人加入。

    ” “你至少應該征求我本人的同意。

    你不覺得嗎?” “你沒收到消息嗎?我給你留了信,可能是沒交到你手裡?”江浩洋又露出他那很迷惑人的溫和笑容,“别人都争取不到的機會,你卻不要。

    你是淡泊呢,懶惰呢,還是膽怯呢?” “你不用對我用激将法,我才不上當。

    還有,我也不領你的情。

    ”沈安若覺得怒氣上湧,很努力地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鎮定。

    她看見江浩洋又開始微笑,索性轉身走掉。

     最後沈安若還是進入了學生會。

    晚上她回宿舍跟大家說起這事時,211的姑娘們一緻認為,沈安若即使不為自己,也該代表大家去參選,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入選概率大。

    優秀而美麗的工商2班211宿舍的姑娘們,怎麼能在學生會裡沒有地位呢?連孫冰冰都放下失落心情鼓勵她:“沈安若,你若進了學生會,等明年我想進時,就有人替我說話了。

    ” 她們正式上任那天有辭舊迎新聚餐會,酒喝過、場面話說過後,領導們便退席了,隻留了新老交替中的學生會全體成員。

    他們新人坐一桌,與各位師兄師姐也都熟識,間或便來來往往的敬酒。

    後來上任學生會主席江浩洋學長端一杯啤酒過來,依舊是充滿親和魅力的微笑,還沒走近,安若身邊的鄒佳佳就小聲說:“浩洋學長真有型啊。

    ” 沈安若垂下頭,以免自己會忍不住翻白眼。

    聽得江浩洋用又磁又潤的聲音說:“我敬各位學弟學妹一杯,加油,好好幹。

    ”突然就冒出一個壞心的念頭。

    待那杯酒喝完,大家提議要集體回敬學長一杯時,安若擡頭朝江浩洋嫣然一笑:“江學長是我們院的榮耀,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大家當然要一個個單獨敬他。

    我先來吧,師兄,我幹了,您随意。

    ”沈安若仰頭便喝光那杯啤酒,因為心裡有一點緊張,險些把自己嗆到。

    江浩洋定定地看了她一會兒,臉上浮起笑意,一擡手也全喝光了。

    新生最愛起哄湊熱鬧,不過也總有叛徒,兩個一起敬,當然是小女生們,心疼江浩洋喝太多。

    饒是如此,江浩洋仍被連灌了七八杯,那杯子有二兩半,喝到最後一杯時他直搖頭,分了幾口才吞下。

    沈安若在心裡暗笑,有做了壞事的刺激感,擡頭時,卻見已經走遠的江浩洋正回頭看她,于是朝他吐了吐舌頭,做個鬼臉。

     大學生活比高中舒坦N倍,學習并不累,學生會的工作也不算太多,沈安若過得遊刃有餘。

    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将至,晚上總混在宿舍看小說的沈安若也不得不抱了課本去占座上晚自習。

    某日正看書看得專心,面前突然傳來聲音:“同學,可以擠一擠嗎?”那聲音很熟,一擡頭,竟是江浩洋。

     沈安若環視教室一眼,的确沒有空座位了,大多數人自己占了一張桌子,偶爾兩人一桌的,多半是情侶,或者暧昧期男女。

    她抿着唇瞪着江浩洋,對方說:“每個教室都沒座位了,真的。

    難得找見一個熟人。

    ”沈安若想回一句難道我們倆很熟嗎,想想又不妥,嘟着嘴,很不情願地把自己的東西都推到一邊,騰出半張桌子給他。

     江浩洋看書很安靜,連翻書頁的聲音都很輕。

    沈安若斜瞥一眼,竟是考研書。

    看不出來他要考研,他明明每天下午都在球場打球。

    過了一會兒,安若學得無聊,便抽出閑書看,才看了幾分鐘,手裡的書便被抽走了。

     “《沒有月亮的晚上》?咦,這是哪一科教材?你們還考通俗文學?” “還給我。

    ”沈安若一把搶回來。

     “年輕女孩子看這種消極文學多影響身心健康,不如讀一讀《女訓》。

    ” 沈安若又被氣到,狠狠瞪他一眼,見他沒反應,于是挖苦說:“學長你怎麼知道這本書消極,啊我知道啦,是你某任女朋友……”還沒說完,就見江浩洋用食指靠在嘴上發出“噓”聲,讓她小聲,又指指旁邊正學習的同學。

    自習室裡其實沒那麼安靜,總有小情侶在唧唧喳喳打情罵俏,也有人小聲地認真讨論問題,但被他示意,沈安若仍覺得十分尴尬,于是不再理他,換了微積分課本開始做題。

    過了一會兒,她又要換書時,見江浩洋遞過早已準備好的紙條,上面寫着:“學不下去了?出去吧,我請你吃東西。

    ” 沈安若也不知道那天怎麼就真的跟了他出去。

    他們去吃的油炸冰淇淋,江浩洋冷得直抖:“現在是冬天好不好,為什麼會有人賣冰淇淋?這麼冷熱交加,你這麼貪吃,将來胃準出毛病。

    ”後來沈安若的胃真的很不好,不要說冬天,就連夏天,都幾乎不怎麼敢吃冰淇淋。

     遇見江浩洋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他總是神出鬼沒。

    直到放假前,也就見過他三四回。

    不過一起上過自習,又一起吃過冰淇淋後,他們似乎相熟了很多,見面就像朋友一樣打招呼。

     轉眼第二學期也過了兩個月,大四學生紛紛返校,開始寫論文,找工作,每人把自己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