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慶之詞話

關燈
雲:“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

    馀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阕長亭暮。

    王孫去。

    萋萋無數。

    南北東西路。

    ”乃草詞爾,但終篇無草字。

    原注雲溪友議據明刊本删。

     晏叔原 晏叔原見蒲傳正,言先公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

    傳正雲:“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

    ”晏曰:“公謂年少為何語。

    ”傳正曰:“豈不謂其所歡乎。

    ”晏曰:“因公之言,遂曉樂天詩兩句雲:‘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

    ’”傳正笑而悟,然如此語意,自高雅耳。

    詩眼 晁無咎朱希真 凡作詩詞,要當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

    如晁無咎作中秋洞仙歌詞,其首雲:“青煙幕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卧桂影。

    ”固已佳矣,其後雲:“待都案原無都字,據苕溪漁隐叢話後集卷三十九引文增補。

    将許多明,付與金樽,投曉共流霞傾盡。

    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若此可謂善救首尾者也。

    至朱希真作中秋念奴嬌,則不知出此。

    其首雲:“插天翠柳,案原作巘,據苕溪漁隐叢話後集卷三十九引文改。

    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

    照我藤床涼似水,飛入瑤台銀阙。

    ”亦已佳矣,其後雲:“洗盡凡心,滿身清露,冷浸蕭蕭發。

    明朝塵世,記取休與人說。

    ”此兩句全無意味,收拾得不佳,遂并全篇其氣索然矣。

    漁隐 柳耆卿 柳三變字景莊,一名永,字耆卿。

    喜作小詞,然薄于操行。

    當時有薦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詞柳三變乎。

    ”曰:“然。

    ”上曰:“且去填詞。

    ”由是不得志。

    日與狷子從遊娼館酒樓間,無複檢率。

    自稱雲:“奉聖旨填詞柳三變。

    ”嗚呼,小有才而無德以将之,亦士君子之所宜戒也。

    柳之樂章,人多稱之,然大概非羁旅窮愁之詞,則閨門淫媟之語,若以歐陽案原無陽字,據苕溪漁隐叢話後集卷三十九引文增補。

    永叔、晏叔原、蘇子瞻、黃魯直、張子野、秦少遊輩較之,萬萬相遼。

    彼其所以傳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曉故也。

    皇祐中,老人星現,永應制撰詞,意望厚恩。

    無何,始用漸字,終篇有“太液波翻”之語,其間“宸遊鳳辇何處”,與仁廟挽詞暗合,遂緻忤旨,士大夫惜之。

    餘謂柳作此詞,借使不忤旨,亦無佳處,如“嫩菊黃深,拒霜紅淺”,竹籬茅舍間,何處無此景物。

    方之李谪仙、夏英公等應制詞,殆不啻天冠地履也。

    世傳永嘗作輪台子早行詞,頗自以為得意。

    其後張子野見之雲:“既言匆匆策馬登途,滿目淡煙哀草,則已辨色矣,而後又言楚天闊,望中未曉,何也。

    柳何語意颠倒如此。

    ”藝苑雌黃 王逐客 古樂府詩雲:“今世褦襶子,觸熱過人家。

    ”褦襶,集韻解之雲不曉事。

    餘素畏熱,乃知人觸熱來人家,其謂不曉事,宜矣。

    嘗愛王逐客作夏詞送将歸,不用浮瓜沈李等事,而天然有塵外涼思。

    其詞雲:“百尺清泉聲陸續,潇灑碧梧翠竹。

    面千步回廊,重重簾幕,小枕欹寒玉。

    試展鲛绡看畫軸。

    見一片,潇湘凝綠。

    待玉漏穿花,銀河垂地,月上欄杆曲。

    ”此語非觸熱者之所知也。

    苕溪漁隐曰:“予嘗愛李太白夏日山中詩‘脫巾挂石壁,露頂灑松風’,其清涼可想也。

    ”漫叟詩話 李景舒信道 李景有曲雲:“手卷真珠上玉鈎”,或改為珠簾。

    舒信道有曲雲:“十年馬上春如夢”,或改雲如春夢,非所謂遇知音。

    漫叟 章質夫 章質夫詠楊花詞,東坡和之。

    晁叔用以為東坡如毛嫱西施,淨洗卻面,與天下婦人鬥好,質夫豈可比,是則然矣。

    餘以為質夫詞中,所謂“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亦可謂曲盡楊花妙處。

    東坡所和雖高,恐未能及。

    詩人議論不公如此耳。

     舊詞 舊詞高雅,非近世所及。

    如撲蝴蝶一詞,不知誰作,非惟藻麗可喜,其腔調亦自婉美。

    詞雲:“煙條雨葉,綠遍江南岸。

    思歸倦客,尋芳來較晚。

    岫邊紅日初斜,陌上飛花正滿,凄涼數聲羌管。

    怨春短。

    玉人應在,明月樓中畫眉懶。

    蠻箋錦字,多時魚雁斷。

    恨随去水東流,事與行雲共遠,羅衾舊得猶暖。

    ”漁隐 僧惠洪 予谪海外,上元,椰子林中漁火三四而已。

    中夜聞猿聲凄動,作詞曰:“凝祥宴罷聞歌吹。

    畫毂走,香塵起。

    冠壓花枝馳萬騎。

    馬行燈鬧,鳳樓簾卷,陸海鳌山對。

    當年曾看天顔醉。

    禦杯舉,歡聲沸。

    時節雖同悲樂異。

    海風吹夢,嶺猿啼月,一枕思歸淚。

    ”又有懷京師詩雲:“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