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壬、癸之際,士大夫留滞京邸,貧無所歸。

    如臯冒鶴亭(廣生)自命遺老,飲酒結社,相約以不受民國官職為高。

    其名刺猶署前清四品京堂。

    俄而授海關監督,冒不知所可,委屈就職。

    其行也,某君于車站言曰:吾輩來送遺老出山耳。

     冒賦詩四首見意,中有四句雲:“文章那有黃金賣,時輩多将白眼看。

    餓死也知俄頃事,一身容易一家難。

    ” 一日,俞憲士語其家屬,以生計問題将來當作何收束。

     其妾曰:除非少應酬、不請客耳。

    若長治久安,唯有不肉食,最為節省。

     俞仿冒詩解之曰:“清油自比豬油賤,胖子休同瘦子看。

    吃素也知俄頃事,一家容易一身難。

    ” 時李梅盒同寓滬上,寫畫為生,工于作客,而不一作主人。

     一日,為某作書,得重酬,忽折柬宴客于某園。

    俞複和詩嘲之曰:“鬻書漸有垂青意,請客都将吃白看。

    上館也知俄頃事,在家容易出家難。

    ” 李梅盒同年(瑞清),江西臨川人。

    其封翁蘭生觀察(必昌),初官武陵知縣,故梅盒曾以武陵籍中式。

    後改歸原籍,成進士。

    初,邑人餘蓉初先生(祚馨)以女妻之,既再續再卒,皆餘女,遂不複娶。

    其夫人字梅,故以“梅癡”自号。

    精書善畫,豪于飲啖,同人戲以李北海呼之,謂其一日嘗食百蟹也。

    辛亥之變,江甯官吏皆引咎去,需次者悉為逃亡,城中一總督、一上元縣尹而已。

    梅盒在圍城中,總督強起攝布政使。

    時司庫猶有銀七十萬,張勳勒兵,時時要索。

    梅盒堅不與,即總督亦無如何也。

    後江甯事平,卒以銀交省議會而去,識者難之。

    厥後避地滬渎,服羽人服,廢吟止酒,間一畫松贻所知。

     朱古微侍郎奇之詩曰:“骨折心摧淚亦乾,世人祗作等閑看。

    猶聞下筆風雷起,便與臨觞醒醉難。

    着想何人到青史,收身百計遜黃冠。

    尋仙采藥誠非妄,期汝行吟創大還。

    ” 亦可以觇其品誼矣。

    侍郎以詞名天下,人罕見其詩,固一作者。

     寶應成芙卿先生(孺),初名蓉鏡,晚字心巢,東南大儒。

    光緒初元,湖南設校經堂,先生來主講席,布袍大袖,善氣迎人,年已望七矣。

    先生淹貫漢宋,教人一以誠笃求實踐,日課必及《近思錄》、《朱子全書》,同堂諸生未數數然也。

    餘時年少氣盛,先生嘗手書見規。

    及還江南,賦詩留别,次年即歸道山。

    哲人其萎,吾将安放,錄此亦吉光片羽也。

     詩曰: “岣蝼峰巅雲樹蒼,洞庭春色老鲈堂。

     百年事業裴行儉,五字詩歌陳孔璋。

     載酒問奇有周趙,辦香私淑在湖湘。

     潭州此别成千古,風雪蕭蕭欲斷腸。

    ” “風帆咫尺即天涯,落日河梁動客懷。

     座撤臯比謝衡麓,手攜詩卷渡江淮。

     還鄉愧谒胡安定,絕學誰傳吳畏齋。

     杯酒論文如昨夢,湘城回首白雲隈。

    ” 先生子兆摩,以舉人官直隸靈壽,不畏強禦,死事甚烈,贈太仆,予谧恭恪,國史有傳。

     庚辰歲,餘肄業湘水校經堂。

    武岡鄧彌之先生(輔綸)因事到長沙,引餘為忘年交,過從談詠無虛夕。

    是時中秋,同步月天心閣,先生既和陶,見示五古一章。

    越日,複袖詩過餘曰:此效君為初唐體也。

     其詩曰:“瓊宮隐隐搗璇杵,銀漢迢迢橫繡戶。

    圓景由來遍大千,秋光況複盈三五。

    三五秋光接太清,晚霞猶傍日邊明。

    萬裡寒空動奇色,三邊日色連秋聲。

    秋聲又逐邊聲起,天涯望望悲行子。

    未聞碧落回星楂,已見妖氛成海市。

    星楂眄斷無消息,海市塵昏轉愁逼。

    燕塞新增戌堠屯,珲春又報兵船塞。

    兵船戍堠遙相望,八千子弟初乘障。

    (晉撫曾沅伯緻書曹鏡初有雲:近奉旨督辦山海關邊防,奏調劉連捷一軍五千人,并列某、戴某于安徽、湖北兩軍中挑取二千人,歸某節制,勉強湊成七八千人雲。

    )中朝行人氣凄恻,外部夷酋語恣橫。

    (曾劫剛星使書雲:至俄,見外部大人語冷而橫。

    )凄恻行人行路難,可憐鐵甲關山寒。

    直沽列營壯畿輔,玉門出師鏖樓蘭。

    樓蘭塵戰何時極,伊犁石田那可得?诏募霆軍一萬人,烏集星奔捷于賊。

    前月東南大星墜,天赤雨沙籲足異。

    城頭望月一歎嗟,壞雲如山月為閟。

    久之與月相吐吞,欲吐不吐光缊缊。

    一點珠胎破老蚌,半彎塊彩留纖痕。

    珠胎塊彩偏饒态,推出銀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