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貞觀
關燈
小
中
大
子幼。
記不起從前杯酒。
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輪他覆雨翻雲手。
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
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彀?比似紅顔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
隻絕塞苦寒難受。
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
置此劄,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
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窳,試看杜陵消瘦,會不減夜郎亻孱愁。
薄命長辭知己别,問人生到此凄涼否?千萬恨,從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醜。
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薄柳。
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
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觀頓首。
二詞容若見之,為泣下數行,曰:“河梁生别之時,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
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當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囑也。
”餘曰:《人壽幾何?請以五載為期。
》悉之太傳,亦蒙見許,而漢槎果以辛酉入關矣。
附書志感,兼志痛雲。
○〔本事〕 康熙初,吳漢槎兆骞谪戍甯古塔,其友顧貞觀華峰館於納蘭太傅家,寄吳《金縷曲》雲雲,太傳之子成容若見之,泣曰:“河梁生别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
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當以身任之。
”華峰曰:“人壽幾何?公子乃以十載為期耶?”太傳聞之,竟為道地,而漢槎生入玉門關矣。
顧生名永者詠其事雲:“金欄僅使無良友,關塞終當老健兒。
”說華峰之救吳季子也,太傳方宴客,手巨觥謂曰:“若飲滿,為救漢槎。
”華峰素不飲,至是一吸而盡。
太傳笑曰:“餘直戲耳。
即不飲,餘豈不救漢槎耶?雖然,何其壯也!”嗚呼!公子能文,良朋愛友,太傳憐才,真一時佳話。
(袁枚《随園詩話》)容若寄梁汾《金縷曲》有雲:“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
”蓋指此也。
漢槎既入關,過容若所,見齋壁大書“顧梁汾為吳漢槎屈膝處”,不禁大恸雲。
昔人交誼之重如此!(梁令娴《藝術館詞選》) 【評】譚獻曰:使人增朋友之重,可以興矣!(《箧中詞》一)陳廷焯曰:華峰《軸新郎》兩關,隻如家常說話,而痛快淋漓,宛轉反覆,兩人心迹,一一如見,雖非正聲,亦千秋絕調也!又曰:二詞純以性情結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甯告戒,無一字從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白雨齋詞話》卷三) 右顧貞觀詞六首,錄自《彈指詞》。
【集評】杜诏曰:彈指與竹坨、迦陵将名。
迦陵之詞,橫放傑出,大都出自蘇、辛,卒非詞家本色。
竹坨神明乎姜、史,刻削隽永,本朝作者雖多,草有過焉者。
若彈指則極情之緻,出入南北兩宋,而奄有衆長,詞之集大成者也。
(《彈指詞序》)陳廷焯曰:顧華峰詞,全以情勝,是高人一著處。
至其用筆,亦甚圓朗,然不悟沈郁之妙,終非上乘。
(《白雨齋詞話》卷三)
記不起從前杯酒。
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輪他覆雨翻雲手。
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
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彀?比似紅顔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
隻絕塞苦寒難受。
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
置此劄,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
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窳,試看杜陵消瘦,會不減夜郎亻孱愁。
薄命長辭知己别,問人生到此凄涼否?千萬恨,從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醜。
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薄柳。
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
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觀頓首。
二詞容若見之,為泣下數行,曰:“河梁生别之時,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
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當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囑也。
”餘曰:《人壽幾何?請以五載為期。
》悉之太傳,亦蒙見許,而漢槎果以辛酉入關矣。
附書志感,兼志痛雲。
○〔本事〕 康熙初,吳漢槎兆骞谪戍甯古塔,其友顧貞觀華峰館於納蘭太傅家,寄吳《金縷曲》雲雲,太傳之子成容若見之,泣曰:“河梁生别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
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當以身任之。
”華峰曰:“人壽幾何?公子乃以十載為期耶?”太傳聞之,竟為道地,而漢槎生入玉門關矣。
顧生名永者詠其事雲:“金欄僅使無良友,關塞終當老健兒。
”說華峰之救吳季子也,太傳方宴客,手巨觥謂曰:“若飲滿,為救漢槎。
”華峰素不飲,至是一吸而盡。
太傳笑曰:“餘直戲耳。
即不飲,餘豈不救漢槎耶?雖然,何其壯也!”嗚呼!公子能文,良朋愛友,太傳憐才,真一時佳話。
(袁枚《随園詩話》)容若寄梁汾《金縷曲》有雲:“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
”蓋指此也。
漢槎既入關,過容若所,見齋壁大書“顧梁汾為吳漢槎屈膝處”,不禁大恸雲。
昔人交誼之重如此!(梁令娴《藝術館詞選》) 【評】譚獻曰:使人增朋友之重,可以興矣!(《箧中詞》一)陳廷焯曰:華峰《軸新郎》兩關,隻如家常說話,而痛快淋漓,宛轉反覆,兩人心迹,一一如見,雖非正聲,亦千秋絕調也!又曰:二詞純以性情結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甯告戒,無一字從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白雨齋詞話》卷三) 右顧貞觀詞六首,錄自《彈指詞》。
【集評】杜诏曰:彈指與竹坨、迦陵将名。
迦陵之詞,橫放傑出,大都出自蘇、辛,卒非詞家本色。
竹坨神明乎姜、史,刻削隽永,本朝作者雖多,草有過焉者。
若彈指則極情之緻,出入南北兩宋,而奄有衆長,詞之集大成者也。
(《彈指詞序》)陳廷焯曰:顧華峰詞,全以情勝,是高人一著處。
至其用筆,亦甚圓朗,然不悟沈郁之妙,終非上乘。
(《白雨齋詞話》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