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一 金元總論
樂府亡而詞興,詞亡而曲作,大率假仙佛、裡巷、任俠及男女之詞,以舒其磊落不平之氣。
宋人大曲,為内廷赓歌揚拜之言,不足見民風之變。
雖《武林舊事》所記官本雜劇段數,多市井瑣屑,非盡廟堂雅奏;然其辭盡亡,無從校理。
今所存者,僅樂府緻語,散見諸家文集而已。
蘇轼、王珪諸作,敷揚華藻,豈可征民情風俗哉!自雜劇有十二科,而作者稱心發言,不複有冠帶之拘束。
論隐逸則岩栖谷汲,俨然巢許之風。
言神仙則霞佩雲裾,如骖鸾鶴之駕。
其他萬事萬物,一一可上氍毹。
餘嘗謂天下文字,惟曲最真,以無利祿之見,存于胸臆也。
今日流傳古劇,其最古者出于金元之間,而其結構,合唐之參軍、代面,宋之官劇、大曲而成,故金源一代始有劇詞可征。
第參軍、代面,以言語、動作為主。
官劇、大曲,雖兼歌舞,而全體亦複簡略。
若合諸曲以成全書,備紀一人之始末,則諸宮調詞,實為元明以來雜劇傳奇之鼻祖。
且金代院本,今皆不存,獨諸宮調詞,猶存規範。
未始非詞家之幸也。
餘今論次,首從金代雲。
二 諸雜院本 兩宋戲劇,均謂之雜劇,至金而有院本之名。
院本者,《太和正音譜》雲:“行院之本也。
”初不知行院為何語,後讀元刊《張千替殺妻》劇雲:“你是良人良人宅眷,不是小末小末行院。
”則行院者,大抵金元人謂倡伎所居,其所演唱之本,即謂之院本雲爾。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六章)餘按陶九成《辍耕錄》雲:“金有雜劇、院本、諸宮調,院本雜劇,其實一也。
國朝院本雜劇,始厘而二之。
”又按《太和正音譜》:“倡夫詞不入群賢樂府。
”則靜庵此說,足破數百年之疑。
今就《辍耕錄》所載,則皆為金人所作,其中名目詭谲,未必盡出文人,而九成概稱曰院本,所謂院本雜劇其實一也。
更就子目分析之,曰和曲院本者十有四種,其所著曲名,皆大曲、法曲,則和曲殆大曲、法曲之總名也。
曰上皇院本者十有四種,中如《金明池》、《萬歲山》、《錯入内》、《斷上皇》等,皆明示徽宗時事,則上皇者謂徽宗也。
曰題目院本者二十種,按題目即唐以來合生之别名。
(高承《事物紀原》卷九,引《唐書·武平一傳》:“平一上書,比來妖伎胡人于禦座之前,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質,詠歌舞踏,名曰合生。
始自王公,稍及闾巷。
”即合生之原起于唐中宗時也。
今人亦謂之唱題目。
)曰霸王院本者六種,疑演項羽之事。
曰諸雜大小院本者一百八十有九。
曰院幺者二十有一種。
曰諸雜院爨者一百有七種。
陶氏雲:“院本又謂之五花爨弄。
”則爨亦院本之異名也。
曰沖撞引首者一百有十種。
曰拴搐豔段者九十有二種。
案《夢粱錄》雲:“雜劇先做尋常熟事一段,名曰豔段,次做正雜劇。
”則引首與豔段,疑各相類。
豔段,《辍耕錄》又謂之焰段,曰:“焰段亦院本之意,但差簡耳。
取其如火焰,易明而易滅也。
”曰打略拴搐者八十有八種。
曰諸雜砌者三十種。
案《蘆浦筆記》謂“街市戲谑,有打砌打調之類”,疑雜砌亦滑稽戲之流。
然其目則頗多故事,則又似與打砌無涉。
今列其目如下。
(一)和曲院本 《月明法曲》、《郓王法曲》、《燒香法曲》、《送香法曲》、《上墳伊州》、《澆花新水》、《熙州駱駝》、《列良瀛府》、《病鄭逍遙樂》、《四皓逍遙樂》、《四酸逍遙樂》、《賀貼萬年歡》、《廪降黃龍》、《列女降黃龍》。
(二)上皇院本 《壺堂春》、《太湖石》、《金明池》、《戀鳌山》、《六變妝》、《萬歲山》、《打草陣》、《賞花燈》、《錯入内》、《問相思》、《探花街》、《斷上皇》、《打球會》、《春從天上來》。
(三)題目院本 《柳絮風》、《紅索冷》、《牆外道》、《共粉淚》、《楊柳枝》、《蔡消閑》、《方偷眼》、《呆太守》、《畫堂前》、《夢周公》、《梅花底》、《三笑圖》、《窄布衫》、《呆秀才》、《隔年期》、《賀方回》、《王安石》、《斷三行》、《競尋芳》、《雙打梨花院》。
(四)霸王院本 《悲怨霸王》、《範增霸王》、《草馬霸王》、《散楚霸王》、《三官霸王》、《補塑霸王》。
(五)諸雜大小院本 《喬托孤》、《旦判孤》、《計算孤》、《雙判孤》、《百戲孤》、《哨孤》、《燒棗孤》、《孝經孤》、《菜園孤》、《貨郎孤》、《合房酸》、《麻皮酸》、《花酒酸》、《狗皮酸》、《還魂酸》、《别離酸》、《三纏酸》、《谒食酸》、《三揲酸》、《哭貧酸》、《插撥酸》、《酸孤旦》、《毛詩旦》、《老孤遣旦》、《纏三旦》、《禾哨旦》、《哮賣旦》、《貧富旦》、《書櫃兒》、《紙欄兒》、《蔡奴兒》、《剁毛兒》、《喜牌兒》、《卦冊兒》、《繡箧兒》、《粥碗兒》、《似娘兒》、《卦鋪兒》、《師婆兒》、《教學兒》、《雞鴨兒》、《黃丸兒》、《棱角兒》、《田牛兒》、《小丸兒》、《醜奴兒》、《病襄王》、《馬明王》、《鬧學堂》、《鬧浴堂》、《寬布衫》、《泥布衫》、《趕湯瓶》、《紙湯瓶》、《鬧旗亭》、《芙蓉亭》、《壞食店》、《鬧酒店》、《壞粥店》、《莊周夢》、《花酒夢》、《蝴蝶夢》、《三出舍》、《三入舍》、《瑤池會》、《八仙會》、《蟠桃會》、《洗兒會》、《藏阄會》、《打五髒》、《蘭昌宮》、《廣寒宮》、《鬧結親》、《倦成親》、《強風情》、《大論情》、《三園子》、《紅娘子》、《太平還鄉》、《衣錦還鄉》、《四論藝》、《殿前四藝》、《競敲門》、《都子撞門》、《呆大郎》、《四酸擂》、《問前程》、《十樣錦》、《長慶館》、《癞将軍》、《兩相同》、《競花枝》、《五變妝》、《白牡丹》、《洪福無疆》、《赤壁鏖兵》、《窮相思》、《金壇谒宿》、《調雙漸》、《官吏不和》、《鬧巡鋪》、《判不由己》、《大勘力》、《同官不睦》、《鬧平康》、《趕門不上》、《賣花容》、《同官賀授》、《無鬼論》、《四酸諱偌》、《鬧闌》、《雙藥盤街》、《鬧文林》、《四國來朝》、《雙捉婿》、《酒色财氣》、《醫作媒》、《風流藥院》、《監法童》、《漁樵問話》、《鬥鹌鹑》、《杜甫遊春》、《鴛鴦簡》、《四酸提候》、《滿朝歡》、《月夜聞筝》、《鼓角将》、《鬧芙蓉城》、《雙鬥醫》、《張生煮海》、《賒饅頭》、《文房四寶》、《謝神天》、《陳橋兵變》、《雙揭榜》、《蒙啞質庫》、《雙福神》、《院公狗兒》、《告和來》、《佛印燒豬》、《酸賣徕》、《琴劍書箱》、《花前飲》、《五鬼聽琴》、《白雲庵》、《迓鼓二郎》、《壞道場》、《獨腳五郎》、《賣花聲》、《進奉伊州》、《錯上墳》、《醫五方》、《打五鋪》、《拷梅香》、《四道姑》、《隔簾聽》、《硬行蔡》、《義養娘》、《師姨》、《論秋蟬》、《劉盼盼》、《牆頭馬》、《刺董卓》、《鋸周村》、《四拍闆》、《大論談》、《牽龍舟》、《擊梧桐》、《渰藍橋》、《入桃園》、《雙防送》、《海棠春》、《香藥車》、《四方和》、《九頭頂》、《鬧元宵》、《趕村禾》、《眼藥孤》、《兩同心》、《更漏子》、《陰陽孤》、《提頭巾》、《三索債》、《防送哨》、《偌賣旦》、《是耶酸》、《怕水酸》、《回回梨花院》、《晉宣成道記》。
(六)院幺 《海棠軒》、《海棠園》、《海棠怨》、《海棠院》、《魯李王》、《慶七夕》、《再相逢》、《風流婿》、《王子端卷簾記》、《紫雲迷四季》、《張與孟夢楊妃》、《女狀元春桃記》、《粉牆梨花院》、《妮女梨花院》、《龐方溫道德經》、《大江東注》、《吳彥舉》、《不抽關》、《不掀簾》、《紅梨院》、《玎珰天賜暗姻緣》。
(七)諸雜院爨 《鬧夾棒六幺》、《鬧夾棒法曲》、《望瀛法曲》、《分拐法曲》、《送宣道人歡》、《逍遙樂打馬鋪》、《撦采延壽樂》、《諱老長壽仙》、《夜半樂打明皇》、《歡呼萬裡》、《山水日月》、《集賢賓打三教》、《打白雪歌》、《地水火風》、《夜深深三磕胞》、《佳景堪遊》、《琴棋書畫》、《喜遷莺剁草鞋》、《太公家教》、《十五郎》、《滕王閣鬧八妝》、《春夏秋冬》、《風花雪月》、《上小樓衮頭子》、《噴水胡僧》、《汀注論語》、《恨秋風鬼點偌》、《詩書禮樂》、《論語谒食》、《下角瓶大醫淡》、《再遊恩地》、《累受恩深》、《送羹湯放火子》、《擂鼓孝經》、《香茶酒果》、《船子和尚四不犯》、《徐演黃河》、《單兜望梅花》、《皇都好景》、《四偌大提猴》、《雙聲疊韻》、《上皇四軸畫》、《三偌一蔔》、《調猿挂鋪》、《倬刀饅頭》、《河轉迓鼓》、《背箱伊州》、《酒樓伊州》、《蓑衣百家詩》、《埋頭百家詩》、《偷酒牡丹香》、《雪詩打樊哙》、《抹面長壽仙》、《四偌賈诨》、《四偌祈雨》、《松竹龜鶴》、《王母祝壽》、《四偌抹紫粉》、《
宋人大曲,為内廷赓歌揚拜之言,不足見民風之變。
雖《武林舊事》所記官本雜劇段數,多市井瑣屑,非盡廟堂雅奏;然其辭盡亡,無從校理。
今所存者,僅樂府緻語,散見諸家文集而已。
蘇轼、王珪諸作,敷揚華藻,豈可征民情風俗哉!自雜劇有十二科,而作者稱心發言,不複有冠帶之拘束。
論隐逸則岩栖谷汲,俨然巢許之風。
言神仙則霞佩雲裾,如骖鸾鶴之駕。
其他萬事萬物,一一可上氍毹。
餘嘗謂天下文字,惟曲最真,以無利祿之見,存于胸臆也。
今日流傳古劇,其最古者出于金元之間,而其結構,合唐之參軍、代面,宋之官劇、大曲而成,故金源一代始有劇詞可征。
第參軍、代面,以言語、動作為主。
官劇、大曲,雖兼歌舞,而全體亦複簡略。
若合諸曲以成全書,備紀一人之始末,則諸宮調詞,實為元明以來雜劇傳奇之鼻祖。
且金代院本,今皆不存,獨諸宮調詞,猶存規範。
未始非詞家之幸也。
餘今論次,首從金代雲。
二 諸雜院本 兩宋戲劇,均謂之雜劇,至金而有院本之名。
院本者,《太和正音譜》雲:“行院之本也。
”初不知行院為何語,後讀元刊《張千替殺妻》劇雲:“你是良人良人宅眷,不是小末小末行院。
”則行院者,大抵金元人謂倡伎所居,其所演唱之本,即謂之院本雲爾。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六章)餘按陶九成《辍耕錄》雲:“金有雜劇、院本、諸宮調,院本雜劇,其實一也。
國朝院本雜劇,始厘而二之。
”又按《太和正音譜》:“倡夫詞不入群賢樂府。
”則靜庵此說,足破數百年之疑。
今就《辍耕錄》所載,則皆為金人所作,其中名目詭谲,未必盡出文人,而九成概稱曰院本,所謂院本雜劇其實一也。
更就子目分析之,曰和曲院本者十有四種,其所著曲名,皆大曲、法曲,則和曲殆大曲、法曲之總名也。
曰上皇院本者十有四種,中如《金明池》、《萬歲山》、《錯入内》、《斷上皇》等,皆明示徽宗時事,則上皇者謂徽宗也。
曰題目院本者二十種,按題目即唐以來合生之别名。
(高承《事物紀原》卷九,引《唐書·武平一傳》:“平一上書,比來妖伎胡人于禦座之前,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質,詠歌舞踏,名曰合生。
始自王公,稍及闾巷。
”即合生之原起于唐中宗時也。
今人亦謂之唱題目。
)曰霸王院本者六種,疑演項羽之事。
曰諸雜大小院本者一百八十有九。
曰院幺者二十有一種。
曰諸雜院爨者一百有七種。
陶氏雲:“院本又謂之五花爨弄。
”則爨亦院本之異名也。
曰沖撞引首者一百有十種。
曰拴搐豔段者九十有二種。
案《夢粱錄》雲:“雜劇先做尋常熟事一段,名曰豔段,次做正雜劇。
”則引首與豔段,疑各相類。
豔段,《辍耕錄》又謂之焰段,曰:“焰段亦院本之意,但差簡耳。
取其如火焰,易明而易滅也。
”曰打略拴搐者八十有八種。
曰諸雜砌者三十種。
案《蘆浦筆記》謂“街市戲谑,有打砌打調之類”,疑雜砌亦滑稽戲之流。
然其目則頗多故事,則又似與打砌無涉。
今列其目如下。
(一)和曲院本 《月明法曲》、《郓王法曲》、《燒香法曲》、《送香法曲》、《上墳伊州》、《澆花新水》、《熙州駱駝》、《列良瀛府》、《病鄭逍遙樂》、《四皓逍遙樂》、《四酸逍遙樂》、《賀貼萬年歡》、《廪降黃龍》、《列女降黃龍》。
(二)上皇院本 《壺堂春》、《太湖石》、《金明池》、《戀鳌山》、《六變妝》、《萬歲山》、《打草陣》、《賞花燈》、《錯入内》、《問相思》、《探花街》、《斷上皇》、《打球會》、《春從天上來》。
(三)題目院本 《柳絮風》、《紅索冷》、《牆外道》、《共粉淚》、《楊柳枝》、《蔡消閑》、《方偷眼》、《呆太守》、《畫堂前》、《夢周公》、《梅花底》、《三笑圖》、《窄布衫》、《呆秀才》、《隔年期》、《賀方回》、《王安石》、《斷三行》、《競尋芳》、《雙打梨花院》。
(四)霸王院本 《悲怨霸王》、《範增霸王》、《草馬霸王》、《散楚霸王》、《三官霸王》、《補塑霸王》。
(五)諸雜大小院本 《喬托孤》、《旦判孤》、《計算孤》、《雙判孤》、《百戲孤》、《哨孤》、《燒棗孤》、《孝經孤》、《菜園孤》、《貨郎孤》、《合房酸》、《麻皮酸》、《花酒酸》、《狗皮酸》、《還魂酸》、《别離酸》、《三纏酸》、《谒食酸》、《三揲酸》、《哭貧酸》、《插撥酸》、《酸孤旦》、《毛詩旦》、《老孤遣旦》、《纏三旦》、《禾哨旦》、《哮賣旦》、《貧富旦》、《書櫃兒》、《紙欄兒》、《蔡奴兒》、《剁毛兒》、《喜牌兒》、《卦冊兒》、《繡箧兒》、《粥碗兒》、《似娘兒》、《卦鋪兒》、《師婆兒》、《教學兒》、《雞鴨兒》、《黃丸兒》、《棱角兒》、《田牛兒》、《小丸兒》、《醜奴兒》、《病襄王》、《馬明王》、《鬧學堂》、《鬧浴堂》、《寬布衫》、《泥布衫》、《趕湯瓶》、《紙湯瓶》、《鬧旗亭》、《芙蓉亭》、《壞食店》、《鬧酒店》、《壞粥店》、《莊周夢》、《花酒夢》、《蝴蝶夢》、《三出舍》、《三入舍》、《瑤池會》、《八仙會》、《蟠桃會》、《洗兒會》、《藏阄會》、《打五髒》、《蘭昌宮》、《廣寒宮》、《鬧結親》、《倦成親》、《強風情》、《大論情》、《三園子》、《紅娘子》、《太平還鄉》、《衣錦還鄉》、《四論藝》、《殿前四藝》、《競敲門》、《都子撞門》、《呆大郎》、《四酸擂》、《問前程》、《十樣錦》、《長慶館》、《癞将軍》、《兩相同》、《競花枝》、《五變妝》、《白牡丹》、《洪福無疆》、《赤壁鏖兵》、《窮相思》、《金壇谒宿》、《調雙漸》、《官吏不和》、《鬧巡鋪》、《判不由己》、《大勘力》、《同官不睦》、《鬧平康》、《趕門不上》、《賣花容》、《同官賀授》、《無鬼論》、《四酸諱偌》、《鬧闌》、《雙藥盤街》、《鬧文林》、《四國來朝》、《雙捉婿》、《酒色财氣》、《醫作媒》、《風流藥院》、《監法童》、《漁樵問話》、《鬥鹌鹑》、《杜甫遊春》、《鴛鴦簡》、《四酸提候》、《滿朝歡》、《月夜聞筝》、《鼓角将》、《鬧芙蓉城》、《雙鬥醫》、《張生煮海》、《賒饅頭》、《文房四寶》、《謝神天》、《陳橋兵變》、《雙揭榜》、《蒙啞質庫》、《雙福神》、《院公狗兒》、《告和來》、《佛印燒豬》、《酸賣徕》、《琴劍書箱》、《花前飲》、《五鬼聽琴》、《白雲庵》、《迓鼓二郎》、《壞道場》、《獨腳五郎》、《賣花聲》、《進奉伊州》、《錯上墳》、《醫五方》、《打五鋪》、《拷梅香》、《四道姑》、《隔簾聽》、《硬行蔡》、《義養娘》、《師姨》、《論秋蟬》、《劉盼盼》、《牆頭馬》、《刺董卓》、《鋸周村》、《四拍闆》、《大論談》、《牽龍舟》、《擊梧桐》、《渰藍橋》、《入桃園》、《雙防送》、《海棠春》、《香藥車》、《四方和》、《九頭頂》、《鬧元宵》、《趕村禾》、《眼藥孤》、《兩同心》、《更漏子》、《陰陽孤》、《提頭巾》、《三索債》、《防送哨》、《偌賣旦》、《是耶酸》、《怕水酸》、《回回梨花院》、《晉宣成道記》。
(六)院幺 《海棠軒》、《海棠園》、《海棠怨》、《海棠院》、《魯李王》、《慶七夕》、《再相逢》、《風流婿》、《王子端卷簾記》、《紫雲迷四季》、《張與孟夢楊妃》、《女狀元春桃記》、《粉牆梨花院》、《妮女梨花院》、《龐方溫道德經》、《大江東注》、《吳彥舉》、《不抽關》、《不掀簾》、《紅梨院》、《玎珰天賜暗姻緣》。
(七)諸雜院爨 《鬧夾棒六幺》、《鬧夾棒法曲》、《望瀛法曲》、《分拐法曲》、《送宣道人歡》、《逍遙樂打馬鋪》、《撦采延壽樂》、《諱老長壽仙》、《夜半樂打明皇》、《歡呼萬裡》、《山水日月》、《集賢賓打三教》、《打白雪歌》、《地水火風》、《夜深深三磕胞》、《佳景堪遊》、《琴棋書畫》、《喜遷莺剁草鞋》、《太公家教》、《十五郎》、《滕王閣鬧八妝》、《春夏秋冬》、《風花雪月》、《上小樓衮頭子》、《噴水胡僧》、《汀注論語》、《恨秋風鬼點偌》、《詩書禮樂》、《論語谒食》、《下角瓶大醫淡》、《再遊恩地》、《累受恩深》、《送羹湯放火子》、《擂鼓孝經》、《香茶酒果》、《船子和尚四不犯》、《徐演黃河》、《單兜望梅花》、《皇都好景》、《四偌大提猴》、《雙聲疊韻》、《上皇四軸畫》、《三偌一蔔》、《調猿挂鋪》、《倬刀饅頭》、《河轉迓鼓》、《背箱伊州》、《酒樓伊州》、《蓑衣百家詩》、《埋頭百家詩》、《偷酒牡丹香》、《雪詩打樊哙》、《抹面長壽仙》、《四偌賈诨》、《四偌祈雨》、《松竹龜鶴》、《王母祝壽》、《四偌抹紫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