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鹿太保詞不多見,其在《花間集》中者約有二種風格,一為沉痛蒼涼之詞,一為秀美疏朗之詞,不惟人品之高,其詞格亦高。
由此可知雖處變亂之世,人格高尚者終有以自立。
詞雖小道,亦可表現之也。
(《栩莊漫記》) 臨江仙二首 金鎖重門荒苑靜,绮窗愁對秋空。
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聲斷已随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評〕故宮禾黍之思,令人黯然。
此詞比李後主浪淘詞更勝。
(楊慎)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似有神助,以此方之,可謂勍敵。
(湯顯祖) 周美成《西河詞》雲,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如說興亡,斜陽裡。
亦就是“煙月不知人事改”段變化出來。
(《草堂詩餘》) 哀悼感憤。
(《詞辨》) “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
”深情苦調,有黍離麥秀之悲。
(《白雨齋詞評》) 曰不知曰暗傷,無情有恨,各極其妙。
(《蒿廬詞話》) 鹿太保孟蜀遺臣,堅持雅操。
其《臨江仙》含思凄惋。
不減李重光“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之句。
(《餐櫻庑詞話》) 太白詩“隻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已開鹿詞先路。
此阕之妙,妙在以暗傷亡國托之藕花,無知之物,尚且泣露啼紅,與上句“煙月還照深宮”相襯而愈覺其悲惋。
其全詞布置之密,感喟之深,實出後主“晚涼天淨”一詞之上,知音當不河漢斯言。
(《栩莊漫記》) 其二 無賴曉莺驚夢斷,起來殘酒初醒。
映窗絲柳袅煙青。
翠簾慵卷,約砌杏花零。
一自玉郎遊冶去,蓮凋月慘儀形。
暮天微雨灑閑庭。
手挼裙帶,無語倚雲屏。
〔評〕“約砌杏花零”,“約”字雅煉。
殘紅受約于風,極婉款妍倩之緻。
(《織餘偶述》) 女冠子二首 鳳樓琪樹,惆怅劉郎一去。
正春深。
洞裡愁空結,人間信莫尋。
竹疏齋殿迥,松密醮壇陰。
倚雲低首望,可知心。
〔評〕“竹疏”“松密”二句,寫道院風光宛然。
(《栩莊漫記》) 其二 步虛壇上,绛節霓旌相向。
引真仙。
玉佩搖蟾影,金爐袅麝煙。
露濃霜簡濕,風緊羽衣偏。
欲留難得住,卻歸天。
〔注〕《吳苑記》:陳思王遊魚山,聞岩裡有誦經聲,清遠寥亮,因使解音者寫之,為神仙之聲,道士效之作步虛聲。
思越人一首 翠屏欹,銀燭背,漏殘清夜迢迢。
雙帶繡窠盤錦薦,淚侵花暗香銷。
珊瑚枕膩鴉鬟亂,玉纖慵整雲散。
苦是适來新夢見,離腸争不千斷。
〔校〕“苦”字毛本王本均作“若”。
〔評〕悼亡詩不過如此。
(湯顯祖) 《十國春秋》謂鹿太保“雙帶”二句,時人推為絕唱。
餘謂此詞雖凄麗,尚非《臨江仙》之比也。
(《栩莊漫記》) 虞美人一首 卷荷香澹浮煙渚,綠嫩擎新雨。
瑣窗疏透曉風清,象床珍簟冷光輕,水紋平。
九疑黛色屏斜掩,枕上眉心斂。
不堪相望病将成,钿昏檀粉淚縱橫,不勝情。
〔注〕《水經注》:九疑山羅岩九舉,各導一溪。
岫壑負阻,異嶺同勢。
遊者疑焉,故曰九疑。
《元和志》:山在延唐縣東南一百裡。
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九疑。
山有九峰:一曰朱明。
二曰石城。
三曰石樓,形如樓。
四曰娥皇,下有舜池,池旁春日百鳥生卵,取之則迷路。
五曰舜源,最高,上多紫蘭。
六曰女英,舜墓在此。
七曰箫韶,峰下即象耕種處。
八曰桂林,馬明生遇安期授金液神丹之處。
九曰杞林,周義山開石函,得經讀之得仙。
有九水。
七則歸流嶺北,二則翻注廣南。
〔校〕“瑣窗”句,“瑣”字吳本作“鎖”。
閻選八首 閻選,字裡未詳。
〔注〕閻選,故布衣也。
酷善小詞。
有《臨江仙》詞雲:“畫簾深殿,香霧冷風殘。
”又雲:“猿啼明月照空灘。
”時人目為閻處士。
(《十國春秋》) 〔評〕閻選詞惟《臨江仙》第二首有軒翥之意,餘尚未足與于作者也。
(王國維) 閻處士詞多側豔語,頗近溫尉一派,然意多平衍,蓋與毛文錫伯仲耳。
(《栩莊漫記》) 虞美人二首 粉融紅膩蓮房綻,臉動雙波慢。
小魚銜玉鬓钗橫,石榴裙染象紗輕,轉娉婷。
偷期錦浪荷深處,一夢雲兼雨。
臂留檀印齒痕香,深秋不寐漏聲長,盡思量。
〔校〕末句“盡(儘)”字,王本作“盡(盡)”。
晁本亦作“盡(盡)”。
小注雲:“盡(盡)”亦作“
由此可知雖處變亂之世,人格高尚者終有以自立。
詞雖小道,亦可表現之也。
(《栩莊漫記》) 臨江仙二首 金鎖重門荒苑靜,绮窗愁對秋空。
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聲斷已随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評〕故宮禾黍之思,令人黯然。
此詞比李後主浪淘詞更勝。
(楊慎)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似有神助,以此方之,可謂勍敵。
(湯顯祖) 周美成《西河詞》雲,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如說興亡,斜陽裡。
亦就是“煙月不知人事改”段變化出來。
(《草堂詩餘》) 哀悼感憤。
(《詞辨》) “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
”深情苦調,有黍離麥秀之悲。
(《白雨齋詞評》) 曰不知曰暗傷,無情有恨,各極其妙。
(《蒿廬詞話》) 鹿太保孟蜀遺臣,堅持雅操。
其《臨江仙》含思凄惋。
不減李重光“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之句。
(《餐櫻庑詞話》) 太白詩“隻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已開鹿詞先路。
此阕之妙,妙在以暗傷亡國托之藕花,無知之物,尚且泣露啼紅,與上句“煙月還照深宮”相襯而愈覺其悲惋。
其全詞布置之密,感喟之深,實出後主“晚涼天淨”一詞之上,知音當不河漢斯言。
(《栩莊漫記》) 其二 無賴曉莺驚夢斷,起來殘酒初醒。
映窗絲柳袅煙青。
翠簾慵卷,約砌杏花零。
一自玉郎遊冶去,蓮凋月慘儀形。
暮天微雨灑閑庭。
手挼裙帶,無語倚雲屏。
〔評〕“約砌杏花零”,“約”字雅煉。
殘紅受約于風,極婉款妍倩之緻。
(《織餘偶述》) 女冠子二首 鳳樓琪樹,惆怅劉郎一去。
正春深。
洞裡愁空結,人間信莫尋。
竹疏齋殿迥,松密醮壇陰。
倚雲低首望,可知心。
〔評〕“竹疏”“松密”二句,寫道院風光宛然。
(《栩莊漫記》) 其二 步虛壇上,绛節霓旌相向。
引真仙。
玉佩搖蟾影,金爐袅麝煙。
露濃霜簡濕,風緊羽衣偏。
欲留難得住,卻歸天。
〔注〕《吳苑記》:陳思王遊魚山,聞岩裡有誦經聲,清遠寥亮,因使解音者寫之,為神仙之聲,道士效之作步虛聲。
思越人一首 翠屏欹,銀燭背,漏殘清夜迢迢。
雙帶繡窠盤錦薦,淚侵花暗香銷。
珊瑚枕膩鴉鬟亂,玉纖慵整雲散。
苦是适來新夢見,離腸争不千斷。
〔校〕“苦”字毛本王本均作“若”。
〔評〕悼亡詩不過如此。
(湯顯祖) 《十國春秋》謂鹿太保“雙帶”二句,時人推為絕唱。
餘謂此詞雖凄麗,尚非《臨江仙》之比也。
(《栩莊漫記》) 虞美人一首 卷荷香澹浮煙渚,綠嫩擎新雨。
瑣窗疏透曉風清,象床珍簟冷光輕,水紋平。
九疑黛色屏斜掩,枕上眉心斂。
不堪相望病将成,钿昏檀粉淚縱橫,不勝情。
〔注〕《水經注》:九疑山羅岩九舉,各導一溪。
岫壑負阻,異嶺同勢。
遊者疑焉,故曰九疑。
《元和志》:山在延唐縣東南一百裡。
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九疑。
山有九峰:一曰朱明。
二曰石城。
三曰石樓,形如樓。
四曰娥皇,下有舜池,池旁春日百鳥生卵,取之則迷路。
五曰舜源,最高,上多紫蘭。
六曰女英,舜墓在此。
七曰箫韶,峰下即象耕種處。
八曰桂林,馬明生遇安期授金液神丹之處。
九曰杞林,周義山開石函,得經讀之得仙。
有九水。
七則歸流嶺北,二則翻注廣南。
〔校〕“瑣窗”句,“瑣”字吳本作“鎖”。
閻選八首 閻選,字裡未詳。
〔注〕閻選,故布衣也。
酷善小詞。
有《臨江仙》詞雲:“畫簾深殿,香霧冷風殘。
”又雲:“猿啼明月照空灘。
”時人目為閻處士。
(《十國春秋》) 〔評〕閻選詞惟《臨江仙》第二首有軒翥之意,餘尚未足與于作者也。
(王國維) 閻處士詞多側豔語,頗近溫尉一派,然意多平衍,蓋與毛文錫伯仲耳。
(《栩莊漫記》) 虞美人二首 粉融紅膩蓮房綻,臉動雙波慢。
小魚銜玉鬓钗橫,石榴裙染象紗輕,轉娉婷。
偷期錦浪荷深處,一夢雲兼雨。
臂留檀印齒痕香,深秋不寐漏聲長,盡思量。
〔校〕末句“盡(儘)”字,王本作“盡(盡)”。
晁本亦作“盡(盡)”。
小注雲:“盡(盡)”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