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李賀三題
關燈
小
中
大
字單音、單體,故易凝重而難跳脫。
既怪奇便當跳脫、生動,故李賀詩五言不及七言(故老杜寫激昂慷慨時多用七言,“字向紙上皆軒昂”)。
《神弦曲》,祭神之詩,與《九歌》同。
《九歌》能給人美的印象,而李賀詩給人印象隻是“怪”。
字法、句法、章法皆怪,連音都怪。
且其一句多可分為二短句,顯得特别結實、緊。
怪,給人刺激,刺激之結果是緊張。
《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有高遠之緻,所寫者大也。
而若“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九歌·少司命》)。
所寫小,而亦高遠。
李賀《神弦曲》便無此高遠之緻,隻是一種刺激而已。
神奇、刺激、驚吓之感情,最不易持久。
寫神成鬼了,便因無高遠之緻。
說“畫弦素管”,不說朱弦玉管,便怪。
“淺繁”音不高而緊張。
“花裙”句蓋說舞女,非說神。
“桂葉刷風桂墜子,青狸哭血寒狐死”二句,不是凄涼,也是刺激,有點恐怖。
“古壁彩虬金帖尾,雨工騎入秋潭水”二句說壁畫,也是刺激;“雨工”,鬼工。
此種詩隻是給人一種刺激,無意義;且此詩章法亦不完備,章法上無結尾。
《九歌》則有始有終。
李賀所走之路為别人所不走,故尚值得一研究。
人若思想瘋狂、心理病态,則其人精神不健全。
李賀詩有時怪,讀時可不必管。
一人詩必有一人作風,而有時能打破平常作風,寫出一特别境界,對此當注意之。
如老杜贈太白詩便飄逸;太白贈工部詩則沉着,亦與平常作風不同。
“江西派”陳簡齋五言詩有時似晚唐。
李賀詩有時不怪。
此種現象當注意,有意思,而且好。
如賀之《塞下曲》:“帳北天應盡,河聲出塞流。
”真有盛唐味,不怪而好。
至如“博羅老仙持出洞,千歲石床啼鬼工”(《羅浮山人與葛篇》),則怪而不好。
二長吉之幻想 李長吉賀,鬼才(奇),與太白仙才并稱“二李”,合李義山為“三李”。
李義山頗受長吉影響,故其詩多有奇異而不可解者。
奇——新,奇非壞,出奇制勝,未可厚非。
但既曰新,便有舊。
陶淵明詩不新不舊,長吉詩一看新,看過數遍,不及陶詩味厚。
博羅老仙持出洞,千歲石床啼鬼工。
(《羅浮山人與葛篇》) 他人絕無此等句,此為長吉之幻想。
詩人之幻想頗關緊要,無一詩人而無幻想者。
《離騷》上天入地,鞭箠鸾鳳,此屈原之幻想也。
老杜雖似寫實派詩人,其實其幻想頗多。
如其《送侄勤落第歸》之“樹攪離思花冥冥”即有幻想。
[115]魯迅是寫實派,《彷徨》尤其寫實,而此書以《離騷》中“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句置于書之前面而能得調和。
但詩人的幻想非與實際的人生聯合起來不可,如能聯合才能成為永不磨滅的幻想,否則是空洞,是空中樓閣,Castlesinair。
德國歌德(Goethe)《浮士德》中之妖魔雖是其幻想,乃其人生哲學、人生經驗;但丁(Dante)《神曲》遊地獄、上天堂,亦其人生哲學、人生經驗,故能成為偉大的作品。
幻想與實際人生的關系如下圖: 詩必須空想與實際合二為一,否則不會親切有味。
故幻想必須使之與經驗合二為一,經驗若能成為智慧則益佳。
老杜40歲以後詩無長進,雖有經驗然未成為智慧。
如: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闱。
(《送韓十四江東觐省》) 要說言中有物,不能說不沉痛,而實不能算好詩。
“少陵自有連城璧,争奈微之識珷玞。
”(元遺山[116]《論詩絕句》)微之以為少陵排律好,元好問以為不然。
若前所舉二句亦“珷玞”,非老杜好詩,有經驗,無智慧。
又如: 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
(《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一) “浮雲”二句好,人非認以前一類即認此等句,有物外之言。
然此皆不能真得老杜精神。
後沈歸愚、王漁洋等雖不捉摸老杜之“我已無家”等句,而捉摸其“浮雲”二句,此亦不成。
差以毫厘,謬以千裡。
實當注意其“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此真老杜的好詩。
末二句真是老杜。
無論寫什麼絕摔不到,與魏武“老骥伏枥”之靜者不同。
杜此詩雖非智慧,然已在經驗外另有東西、有力,是活着。
長吉詩幻想雖豐富,但偶見奇麗而無常味,必得根植于泥土中(實際人生),所開幻想之花才能永久美麗。
出于淤泥而不染才可貴,豆芽菜根本不在泥土中,可憐淡而無味。
極美麗的花朵其肥料是極污穢之物。
近代青年不肯實際踏上人生之路,不肯親曆民間生活,而在大都
既怪奇便當跳脫、生動,故李賀詩五言不及七言(故老杜寫激昂慷慨時多用七言,“字向紙上皆軒昂”)。
《神弦曲》,祭神之詩,與《九歌》同。
《九歌》能給人美的印象,而李賀詩給人印象隻是“怪”。
字法、句法、章法皆怪,連音都怪。
且其一句多可分為二短句,顯得特别結實、緊。
怪,給人刺激,刺激之結果是緊張。
《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有高遠之緻,所寫者大也。
而若“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九歌·少司命》)。
所寫小,而亦高遠。
李賀《神弦曲》便無此高遠之緻,隻是一種刺激而已。
神奇、刺激、驚吓之感情,最不易持久。
寫神成鬼了,便因無高遠之緻。
說“畫弦素管”,不說朱弦玉管,便怪。
“淺繁”音不高而緊張。
“花裙”句蓋說舞女,非說神。
“桂葉刷風桂墜子,青狸哭血寒狐死”二句,不是凄涼,也是刺激,有點恐怖。
“古壁彩虬金帖尾,雨工騎入秋潭水”二句說壁畫,也是刺激;“雨工”,鬼工。
此種詩隻是給人一種刺激,無意義;且此詩章法亦不完備,章法上無結尾。
《九歌》則有始有終。
李賀所走之路為别人所不走,故尚值得一研究。
人若思想瘋狂、心理病态,則其人精神不健全。
李賀詩有時怪,讀時可不必管。
一人詩必有一人作風,而有時能打破平常作風,寫出一特别境界,對此當注意之。
如老杜贈太白詩便飄逸;太白贈工部詩則沉着,亦與平常作風不同。
“江西派”陳簡齋五言詩有時似晚唐。
李賀詩有時不怪。
此種現象當注意,有意思,而且好。
如賀之《塞下曲》:“帳北天應盡,河聲出塞流。
”真有盛唐味,不怪而好。
至如“博羅老仙持出洞,千歲石床啼鬼工”(《羅浮山人與葛篇》),則怪而不好。
二長吉之幻想 李長吉賀,鬼才(奇),與太白仙才并稱“二李”,合李義山為“三李”。
李義山頗受長吉影響,故其詩多有奇異而不可解者。
奇——新,奇非壞,出奇制勝,未可厚非。
但既曰新,便有舊。
陶淵明詩不新不舊,長吉詩一看新,看過數遍,不及陶詩味厚。
博羅老仙持出洞,千歲石床啼鬼工。
(《羅浮山人與葛篇》) 他人絕無此等句,此為長吉之幻想。
詩人之幻想頗關緊要,無一詩人而無幻想者。
《離騷》上天入地,鞭箠鸾鳳,此屈原之幻想也。
老杜雖似寫實派詩人,其實其幻想頗多。
如其《送侄勤落第歸》之“樹攪離思花冥冥”即有幻想。
[115]魯迅是寫實派,《彷徨》尤其寫實,而此書以《離騷》中“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句置于書之前面而能得調和。
但詩人的幻想非與實際的人生聯合起來不可,如能聯合才能成為永不磨滅的幻想,否則是空洞,是空中樓閣,Castlesinair。
德國歌德(Goethe)《浮士德》中之妖魔雖是其幻想,乃其人生哲學、人生經驗;但丁(Dante)《神曲》遊地獄、上天堂,亦其人生哲學、人生經驗,故能成為偉大的作品。
幻想與實際人生的關系如下圖: 詩必須空想與實際合二為一,否則不會親切有味。
故幻想必須使之與經驗合二為一,經驗若能成為智慧則益佳。
老杜40歲以後詩無長進,雖有經驗然未成為智慧。
如: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闱。
(《送韓十四江東觐省》) 要說言中有物,不能說不沉痛,而實不能算好詩。
“少陵自有連城璧,争奈微之識珷玞。
”(元遺山[116]《論詩絕句》)微之以為少陵排律好,元好問以為不然。
若前所舉二句亦“珷玞”,非老杜好詩,有經驗,無智慧。
又如: 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
(《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一) “浮雲”二句好,人非認以前一類即認此等句,有物外之言。
然此皆不能真得老杜精神。
後沈歸愚、王漁洋等雖不捉摸老杜之“我已無家”等句,而捉摸其“浮雲”二句,此亦不成。
差以毫厘,謬以千裡。
實當注意其“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此真老杜的好詩。
末二句真是老杜。
無論寫什麼絕摔不到,與魏武“老骥伏枥”之靜者不同。
杜此詩雖非智慧,然已在經驗外另有東西、有力,是活着。
長吉詩幻想雖豐富,但偶見奇麗而無常味,必得根植于泥土中(實際人生),所開幻想之花才能永久美麗。
出于淤泥而不染才可貴,豆芽菜根本不在泥土中,可憐淡而無味。
極美麗的花朵其肥料是極污穢之物。
近代青年不肯實際踏上人生之路,不肯親曆民間生活,而在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