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七言絕句
關燈
小
中
大
吐芽。
睡美不知連夜雨,曉看紅濕滿山花。
〈右春〉 夏 簾外雲山雨乍晴,北窗筠簟午風淸。
靑苔滿院人無事,臥聽流鶯一兩聲。
〈右夏〉 秋 茅簷坐對菊花樽,盡日看山不閉門。
莫道詩人生理薄,秋來芋栗滿西園。
〈右秋〉 冬 孤村歲暮斷人跫,谷口悲泉凍石矼。
深室擁爐開小甕,任敎風雪打寒窗。
〈右冬〉 奉和長溪黃府院君〈廷彧〉見寄一絶 其一 寒潭皎月能留印,亂岫靑霞欲建標。
正愛團團叢桂樹,不關人作小山招。
附元韻 亂代飄零餘到此,海山專壑爾淸標。
澗邊碧草俱書帶,莫遣騷人浪賦招。
幽居漫興〈四首〉 其一 老去扶吾有短筇,林居無日不從容。
淸晨步到澗邊石,落日坐看波底峯。
其二 池岸才容人往還,兩池分蘸一邊山。
靑荷葉小不掩水,時見魚兒蒲葦間。
其三 引水作潭聊自娛,平地波濤遽如許。
飛湍落石風雨喧,隔岸人家不聞語。
其四 當日溪流深尺餘,兩岸狹窄才容車。
今朝化作滄浪水,已有水禽來捕魚。
僧軸中,有先人手書絶句,敬次韻,題卷尾 先子文章曾瑞世,小生才薄忝家風。
白頭逬淚看遺墨,更忍題詩一紙中。
郊居秋興,呈府伯沈令公〈悅·二首〉 其一 數椽茆屋一床書,生理蕭然不願餘。
無限世間榮辱事,獨臨秋水看遊魚。
其二 荷葉彫殘柳葉黃,郊居物色近重陽。
無人送酒添秋興,奈此寒花擁鼻香。
種松,示諸生 愛爾靑蒼有異姿,殷勤為向澗邊移。
他年自緻雲霄上,儻記先生手種時。
畿伯月沙李公,枉過草堂,贈守僧信修詩曰:「爾居石洲之學舍,石洲新有能詩聲。
勤將首牋求我句,無乃山僧亦好名。
」餘亦戲次其韻。
山僧要得沙翁句,隻爲淸詩畫有聲。
不用強生分別想,世間何者是真名。
戲簡東隣 日照先生苜蓿盤,貧廚冷落未朝餐。
君家酒熟紬衾暖,肯念山齋特地寒。
李判官〈愼言〉遣子求詩,走筆以寄 今朝忽覺眼雙靑,為對兒郞想典刑。
見說江天雲霧裏,夜寒長候少微星。
〈李為天文學〉 銅雀妓 一自君王去上天,紅顏虛度艶陽年。
傷心欲望西陵樹,淚落平生歌舞筵。
病中,聞夜雨,有懷草堂,因敍平生〈二十四首〉 其一 不到書齋近二旬,忽驚時序已深春。
中宵臥聽催花雨,欲種山榴奈病身。
〈常擬緣水岸,列植山榴,今病未能果。
〉 其二 夜雨懸簷到曉鳴,病中幽思忽然生。
關心最是巖前竹,不聽蕭蕭打葉聲。
其三 萬古仇池小洞門,雙泉咽咽瀉雲根。
無端一夜千峯雨,臥想飛流觸石喧。
〈由草堂緣澗南行百步許,有小石門雙瀑,高才數尺,從亂石間,下落小潭,山勢環擁。
別作一區,餘嘗取杜甫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之句,名其地曰小有洞。
〉 其四 小澗潺潺日夜鳴,澄潭一畝向來平。
即今春水知何似,應有輕鰷作隊行。
其五 小屋初營澗水潯,新栽花木未成林。
殷勤種柳遮隣舍,嫩色如今深未深。
其六 櫻桃坡下井新開,汲取煎茶日幾回。
未將不食爲心測,但愛源頭活水來。
〈堂西緣岸植櫻桃,因名之曰櫻桃坡,下開小井,甘洌可食。
〉 其七 山下方塘上下連,踏泥初種陸池蓮。
長思去夏黃梅雨,夜夜靑蛙聒醉眠。
〈溪南山麓,古有水田基址,因地形作上下池。
〉 其八 溪邊小圃近風湍,聞說畦蔬尙怯寒。
何日雨晴山日暖,紫蔥靑韭助春盤。
其九 桐孫初自嶧陽移,庭畔才橫數尺枚。
早晩淸陰濃滿地,摘來靑葉坐題詩。
其十 東庭葡蔓狀離奇,為向虛簷引小枝。
不要滿盤堆馬乳,最憐蒼翠隔朝曦。
其十一 覓得桃花向水栽,今春更復幾枝開。
丁寧莫逐東流去,恐有漁舟入洞來。
其十二 索居偏覺故人稀,林壑寥寥草逕微。
賴有東隣能好事,每攜春酒款柴扉。
〈餘端居草堂,寂無來問者,唯東隣尹而性,每攜酒相訪,故雲。
〉 其十三 多慙蹇劣得虛名,千裡相從有宋生。
汲水採薪勤服役,問渠辛苦欲何成。
〈有宋生名希甲者,自湖外負笈來訪,執弟子禮甚恭,服賤任無惰色,蓋至誠也,方居守草堂,為十年計。
〉 其十四 北窗淸曉拳疏簾,重疊雲山露碧尖。
前夜似聞行雨過,朝來爽氣滿虛簷。
〈草堂啓北戶,正對天磨山。
〉 其十五 醉上危亭近碧峯,獨臨斜日撫孤松。
茫茫巨野呑滄海,可盪平生雲夢胸。
〈月出峯一脈,蜿蜒扶與,至堂之南數十步而止。
其上平廣可坐,薙草種松,名之曰盤桓亭。
〉 其十六 檻外蟠松一蓋靑,枝枝欲作老龍形。
微風故作冷然響,爽氣吹顏酒易醒。
其十七 佳菊分栽數十叢,淡黃微白與深紅。
傍人莫怪勤封植,會待淸霜九月中。
其十八 階上紅葵間白葵,隨緣開落獨多時。
傍人謾作尋常看,向日深誠隻自知。
其十九 少讀仙經慕伯陽,中年耽酒趁風光。
秪今老大身多病,萬事關心髮欲蒼。
其二十 素心元不在榮名,欲佐明君緻太平。
人莫我知斯已矣,白頭重覺負平生。
其二十一 讀破兵書五十家,少年豪氣向人誇。
晩知弓劍非吾事,歸去淸江釣淺沙。
其二十二 誤將鉛槧學題詩,身外浮名竟自欺。
六歲再煩西塞後,林泉無計脫塵羈。
〈餘於辛醜冬,以自衣隨遠接使,到義州。
今又以製述官,當往義州。
適有采薪之憂。
未及登途。
〉 其二十三 半生虛作曲岐行,至理元來在六經。
能使此心存此性,胸中風月有誰爭。
其二十四 邵氏當年弄此環,何曾把筆事朱丹。
欲知妙理無窮處,須向先天仔細看
睡美不知連夜雨,曉看紅濕滿山花。
〈右春〉 夏 簾外雲山雨乍晴,北窗筠簟午風淸。
靑苔滿院人無事,臥聽流鶯一兩聲。
〈右夏〉 秋 茅簷坐對菊花樽,盡日看山不閉門。
莫道詩人生理薄,秋來芋栗滿西園。
〈右秋〉 冬 孤村歲暮斷人跫,谷口悲泉凍石矼。
深室擁爐開小甕,任敎風雪打寒窗。
〈右冬〉 奉和長溪黃府院君〈廷彧〉見寄一絶 其一 寒潭皎月能留印,亂岫靑霞欲建標。
正愛團團叢桂樹,不關人作小山招。
附元韻 亂代飄零餘到此,海山專壑爾淸標。
澗邊碧草俱書帶,莫遣騷人浪賦招。
幽居漫興〈四首〉 其一 老去扶吾有短筇,林居無日不從容。
淸晨步到澗邊石,落日坐看波底峯。
其二 池岸才容人往還,兩池分蘸一邊山。
靑荷葉小不掩水,時見魚兒蒲葦間。
其三 引水作潭聊自娛,平地波濤遽如許。
飛湍落石風雨喧,隔岸人家不聞語。
其四 當日溪流深尺餘,兩岸狹窄才容車。
今朝化作滄浪水,已有水禽來捕魚。
僧軸中,有先人手書絶句,敬次韻,題卷尾 先子文章曾瑞世,小生才薄忝家風。
白頭逬淚看遺墨,更忍題詩一紙中。
郊居秋興,呈府伯沈令公〈悅·二首〉 其一 數椽茆屋一床書,生理蕭然不願餘。
無限世間榮辱事,獨臨秋水看遊魚。
其二 荷葉彫殘柳葉黃,郊居物色近重陽。
無人送酒添秋興,奈此寒花擁鼻香。
種松,示諸生 愛爾靑蒼有異姿,殷勤為向澗邊移。
他年自緻雲霄上,儻記先生手種時。
畿伯月沙李公,枉過草堂,贈守僧信修詩曰:「爾居石洲之學舍,石洲新有能詩聲。
勤將首牋求我句,無乃山僧亦好名。
」餘亦戲次其韻。
山僧要得沙翁句,隻爲淸詩畫有聲。
不用強生分別想,世間何者是真名。
戲簡東隣 日照先生苜蓿盤,貧廚冷落未朝餐。
君家酒熟紬衾暖,肯念山齋特地寒。
李判官〈愼言〉遣子求詩,走筆以寄 今朝忽覺眼雙靑,為對兒郞想典刑。
見說江天雲霧裏,夜寒長候少微星。
〈李為天文學〉 銅雀妓 一自君王去上天,紅顏虛度艶陽年。
傷心欲望西陵樹,淚落平生歌舞筵。
病中,聞夜雨,有懷草堂,因敍平生〈二十四首〉 其一 不到書齋近二旬,忽驚時序已深春。
中宵臥聽催花雨,欲種山榴奈病身。
〈常擬緣水岸,列植山榴,今病未能果。
〉 其二 夜雨懸簷到曉鳴,病中幽思忽然生。
關心最是巖前竹,不聽蕭蕭打葉聲。
其三 萬古仇池小洞門,雙泉咽咽瀉雲根。
無端一夜千峯雨,臥想飛流觸石喧。
〈由草堂緣澗南行百步許,有小石門雙瀑,高才數尺,從亂石間,下落小潭,山勢環擁。
別作一區,餘嘗取杜甫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之句,名其地曰小有洞。
〉 其四 小澗潺潺日夜鳴,澄潭一畝向來平。
即今春水知何似,應有輕鰷作隊行。
其五 小屋初營澗水潯,新栽花木未成林。
殷勤種柳遮隣舍,嫩色如今深未深。
其六 櫻桃坡下井新開,汲取煎茶日幾回。
未將不食爲心測,但愛源頭活水來。
〈堂西緣岸植櫻桃,因名之曰櫻桃坡,下開小井,甘洌可食。
〉 其七 山下方塘上下連,踏泥初種陸池蓮。
長思去夏黃梅雨,夜夜靑蛙聒醉眠。
〈溪南山麓,古有水田基址,因地形作上下池。
〉 其八 溪邊小圃近風湍,聞說畦蔬尙怯寒。
何日雨晴山日暖,紫蔥靑韭助春盤。
其九 桐孫初自嶧陽移,庭畔才橫數尺枚。
早晩淸陰濃滿地,摘來靑葉坐題詩。
其十 東庭葡蔓狀離奇,為向虛簷引小枝。
不要滿盤堆馬乳,最憐蒼翠隔朝曦。
其十一 覓得桃花向水栽,今春更復幾枝開。
丁寧莫逐東流去,恐有漁舟入洞來。
其十二 索居偏覺故人稀,林壑寥寥草逕微。
賴有東隣能好事,每攜春酒款柴扉。
〈餘端居草堂,寂無來問者,唯東隣尹而性,每攜酒相訪,故雲。
〉 其十三 多慙蹇劣得虛名,千裡相從有宋生。
汲水採薪勤服役,問渠辛苦欲何成。
〈有宋生名希甲者,自湖外負笈來訪,執弟子禮甚恭,服賤任無惰色,蓋至誠也,方居守草堂,為十年計。
〉 其十四 北窗淸曉拳疏簾,重疊雲山露碧尖。
前夜似聞行雨過,朝來爽氣滿虛簷。
〈草堂啓北戶,正對天磨山。
〉 其十五 醉上危亭近碧峯,獨臨斜日撫孤松。
茫茫巨野呑滄海,可盪平生雲夢胸。
〈月出峯一脈,蜿蜒扶與,至堂之南數十步而止。
其上平廣可坐,薙草種松,名之曰盤桓亭。
〉 其十六 檻外蟠松一蓋靑,枝枝欲作老龍形。
微風故作冷然響,爽氣吹顏酒易醒。
其十七 佳菊分栽數十叢,淡黃微白與深紅。
傍人莫怪勤封植,會待淸霜九月中。
其十八 階上紅葵間白葵,隨緣開落獨多時。
傍人謾作尋常看,向日深誠隻自知。
其十九 少讀仙經慕伯陽,中年耽酒趁風光。
秪今老大身多病,萬事關心髮欲蒼。
其二十 素心元不在榮名,欲佐明君緻太平。
人莫我知斯已矣,白頭重覺負平生。
其二十一 讀破兵書五十家,少年豪氣向人誇。
晩知弓劍非吾事,歸去淸江釣淺沙。
其二十二 誤將鉛槧學題詩,身外浮名竟自欺。
六歲再煩西塞後,林泉無計脫塵羈。
〈餘於辛醜冬,以自衣隨遠接使,到義州。
今又以製述官,當往義州。
適有采薪之憂。
未及登途。
〉 其二十三 半生虛作曲岐行,至理元來在六經。
能使此心存此性,胸中風月有誰爭。
其二十四 邵氏當年弄此環,何曾把筆事朱丹。
欲知妙理無窮處,須向先天仔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