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中 山
關燈
小
中
大
○魏文侯欲殘中山
魏文侯欲殘中山。
唱莊談謂趙襄子曰:“魏并中山,必無趙矣。
公何不請公子傾以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複立也。
” ○犀首立五王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後持。
齊謂趙、魏曰:“寡人羞與中山并為王,願與大國伐之,以廢其王。
”中山聞之,大恐。
召張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齊謂趙、魏曰,羞與寡人并為王,而欲伐寡人。
恐亡其國,不在索王。
非子莫能吾救。
”登對曰:“君為臣多車重币,臣請見田嬰。
”中山之君遣之齊。
見嬰子曰:“臣聞君欲廢中山之王,将與趙、魏伐之,過矣。
以中山之小,而三國伐之,中山雖益廢王,猶且聽也。
且中山恐,必為趙、魏廢其王而務附焉。
是君為逵、魏驅羊也,非齊之利也。
豈若中山廢其王而事齊哉?” 田嬰曰:“奈何?”張登曰:“今君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中山必喜而絕趙、魏。
趙、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為君難其王,則中山必恐,為君廢王事齊。
彼患亡其國,是君廢其王而亡其國,賢于為趙、魏驅羊也。
”田嬰曰:“諾。
”張醜曰:“不可。
臣聞之,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秦。
今五國相與王也,負海不與焉。
此是欲皆為為王,而憂在負海。
今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是奪五國而益負海也。
緻中山而塞四國,四國寒心。
必先與之王而國外秦之,是君臨中山而失四國也。
且張登之為人也,善以微計薦中山之君久矣,難信以為利。
” 田嬰不聽。
果召中山君而許之王。
張登因謂趙、魏曰:“齊欲伐河東。
何以知之?齊羞與中山之為王甚矣,今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是欲用其兵也。
豈若令大國先與之王,以止其遇哉?”趙、魏許諾,果與中山王而親之。
中山果絕齊而從趙、魏。
○中山與燕趙為王 中山與燕、趙為王,齊比關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萬乘之國也,中山千乘之國也,何侔名于我?”欲割平邑以賂燕、趙,出兵以攻中山。
藍諸君患之。
張登謂藍諸君曰:“公何患于齊?”藍諸君曰:“齊強,萬乘之國,恥其中山侔名,不憚割地以賂燕、趙,出兵以攻中山。
燕、趙好位而貪地,吾恐其不吾據也。
大者危國次者廢王,奈何吾弗患也?”張登曰:“請令燕、趙國輔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
公欲之乎?”藍諸君曰:“此所欲也。
”曰:“請以公為齊王而登試說公。
可乃行之。
”藍諸君曰:“願聞其說。
” 登曰:“王之所以不憚割地以賂燕、趙,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實欲廢中山之王也。
王曰:‘然。
’然則王之為費且危。
夫割地以賂燕、趙,是強敵也;出兵以攻中山者,首難也。
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
王如用臣之道,地不虧而兵不用,中山可廢也。
王必曰:‘子之道奈何?’”藍諸君曰:“然則子之道奈何?”張登曰:“王發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閉關不通使者,為中山之獨與燕、趙為王,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
王苟即着玉趾以見寡人,請亦佐君。
’中山恐燕、趙之不己據也,今齊之辭雲‘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趙,與王相見。
燕、趙聞之,怒絕之,王亦絕之,是中山孤,孤何得無廢。
以此說齊王,齊王聽乎?”藍諸君曰:“是則必聽矣,此所以廢之,何在其所存之矣。
”張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
齊以是辭來,因言告燕、趙而無往,以積厚于燕、趙。
燕、趙必曰:‘齊之欲割平邑以賂我者,非欲廢中山之王也;徒欲以離我于中山,而己秦之也。
’雖百平邑,燕、趙必不受也。
”藍諸君曰:“善。
” ○司馬憙使趙 司馬憙使趙,為己求相中山。
公孫弘陰知之。
中山君出,司馬憙禦,公孫弘參乘。
弘曰:“為人臣,招大國之威,以為己求相,于君何如?”君曰:“吾食其肉,不以分人。
”司馬憙頓首于轼曰:“臣自知死至矣!”君曰:“何也?”“臣抵罪。
”君曰:“行,吾知之矣。
”居頃之,趙使來,為司馬憙求相。
中山君大疑公孫弘,公孫弘走出。
○司馬憙三相中山 司馬憙三相中山及,陰簡難之。
田簡謂司馬憙曰:“趙使者來屬耳,獨不可語陰簡之美乎?趙必請之,君與之,即公無内難矣。
君弗與趙,公因勸君立之以為正妻。
陰簡之德公,無所窮矣。
”果令趙請,君府與。
司馬憙曰:“君弗與趙,趙王必大怒;大怒則君必危矣。
然則立以為妻,固無請人之妻不得而怨人者也。
” ○陰姬與江姬争為後 陰姬與江姬争為後。
司馬憙謂陰姬公曰:“事成,則有土子民;不成則恐無身。
與其成之,何不見臣乎?”陰姬公稽首曰:“誠如君言,事何可豫道者。
”司馬憙即奏書中山王曰:“臣聞弱趙強中山。
”中山悅而見之曰:“願聞弱趙強中山之說。
”司馬憙曰:“臣願之趙,觀其地形險阻,人民貧富,君臣賢不肖,商敵為資,未可豫陳也。
”中山王遣之。
見趙王曰:“臣聞趙,天下善為音,佳麗人之所出也。
今者,臣來至境,入都邑觀人民謠俗,容貌顔色,殊無佳麗好美者。
以臣所行多矣,周流無所不同,未嘗見人如中山陰姬者也。
不知者,特以為神,力言不能及也。
其容貌顔色,國已過絕人矣。
若乃其眉目準權衡,犀覺偃月,彼乃帝王之後,非諸侯之姬也。
”趙王意移,大悅曰:“吾願請之,何如?”
唱莊談謂趙襄子曰:“魏并中山,必無趙矣。
公何不請公子傾以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複立也。
” ○犀首立五王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後持。
齊謂趙、魏曰:“寡人羞與中山并為王,願與大國伐之,以廢其王。
”中山聞之,大恐。
召張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齊謂趙、魏曰,羞與寡人并為王,而欲伐寡人。
恐亡其國,不在索王。
非子莫能吾救。
”登對曰:“君為臣多車重币,臣請見田嬰。
”中山之君遣之齊。
見嬰子曰:“臣聞君欲廢中山之王,将與趙、魏伐之,過矣。
以中山之小,而三國伐之,中山雖益廢王,猶且聽也。
且中山恐,必為趙、魏廢其王而務附焉。
是君為逵、魏驅羊也,非齊之利也。
豈若中山廢其王而事齊哉?” 田嬰曰:“奈何?”張登曰:“今君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中山必喜而絕趙、魏。
趙、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為君難其王,則中山必恐,為君廢王事齊。
彼患亡其國,是君廢其王而亡其國,賢于為趙、魏驅羊也。
”田嬰曰:“諾。
”張醜曰:“不可。
臣聞之,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秦。
今五國相與王也,負海不與焉。
此是欲皆為為王,而憂在負海。
今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是奪五國而益負海也。
緻中山而塞四國,四國寒心。
必先與之王而國外秦之,是君臨中山而失四國也。
且張登之為人也,善以微計薦中山之君久矣,難信以為利。
” 田嬰不聽。
果召中山君而許之王。
張登因謂趙、魏曰:“齊欲伐河東。
何以知之?齊羞與中山之為王甚矣,今召中山,與之遇而許之王,是欲用其兵也。
豈若令大國先與之王,以止其遇哉?”趙、魏許諾,果與中山王而親之。
中山果絕齊而從趙、魏。
○中山與燕趙為王 中山與燕、趙為王,齊比關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萬乘之國也,中山千乘之國也,何侔名于我?”欲割平邑以賂燕、趙,出兵以攻中山。
藍諸君患之。
張登謂藍諸君曰:“公何患于齊?”藍諸君曰:“齊強,萬乘之國,恥其中山侔名,不憚割地以賂燕、趙,出兵以攻中山。
燕、趙好位而貪地,吾恐其不吾據也。
大者危國次者廢王,奈何吾弗患也?”張登曰:“請令燕、趙國輔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
公欲之乎?”藍諸君曰:“此所欲也。
”曰:“請以公為齊王而登試說公。
可乃行之。
”藍諸君曰:“願聞其說。
” 登曰:“王之所以不憚割地以賂燕、趙,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實欲廢中山之王也。
王曰:‘然。
’然則王之為費且危。
夫割地以賂燕、趙,是強敵也;出兵以攻中山者,首難也。
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
王如用臣之道,地不虧而兵不用,中山可廢也。
王必曰:‘子之道奈何?’”藍諸君曰:“然則子之道奈何?”張登曰:“王發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閉關不通使者,為中山之獨與燕、趙為王,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
王苟即着玉趾以見寡人,請亦佐君。
’中山恐燕、趙之不己據也,今齊之辭雲‘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趙,與王相見。
燕、趙聞之,怒絕之,王亦絕之,是中山孤,孤何得無廢。
以此說齊王,齊王聽乎?”藍諸君曰:“是則必聽矣,此所以廢之,何在其所存之矣。
”張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
齊以是辭來,因言告燕、趙而無往,以積厚于燕、趙。
燕、趙必曰:‘齊之欲割平邑以賂我者,非欲廢中山之王也;徒欲以離我于中山,而己秦之也。
’雖百平邑,燕、趙必不受也。
”藍諸君曰:“善。
” ○司馬憙使趙 司馬憙使趙,為己求相中山。
公孫弘陰知之。
中山君出,司馬憙禦,公孫弘參乘。
弘曰:“為人臣,招大國之威,以為己求相,于君何如?”君曰:“吾食其肉,不以分人。
”司馬憙頓首于轼曰:“臣自知死至矣!”君曰:“何也?”“臣抵罪。
”君曰:“行,吾知之矣。
”居頃之,趙使來,為司馬憙求相。
中山君大疑公孫弘,公孫弘走出。
○司馬憙三相中山 司馬憙三相中山及,陰簡難之。
田簡謂司馬憙曰:“趙使者來屬耳,獨不可語陰簡之美乎?趙必請之,君與之,即公無内難矣。
君弗與趙,公因勸君立之以為正妻。
陰簡之德公,無所窮矣。
”果令趙請,君府與。
司馬憙曰:“君弗與趙,趙王必大怒;大怒則君必危矣。
然則立以為妻,固無請人之妻不得而怨人者也。
” ○陰姬與江姬争為後 陰姬與江姬争為後。
司馬憙謂陰姬公曰:“事成,則有土子民;不成則恐無身。
與其成之,何不見臣乎?”陰姬公稽首曰:“誠如君言,事何可豫道者。
”司馬憙即奏書中山王曰:“臣聞弱趙強中山。
”中山悅而見之曰:“願聞弱趙強中山之說。
”司馬憙曰:“臣願之趙,觀其地形險阻,人民貧富,君臣賢不肖,商敵為資,未可豫陳也。
”中山王遣之。
見趙王曰:“臣聞趙,天下善為音,佳麗人之所出也。
今者,臣來至境,入都邑觀人民謠俗,容貌顔色,殊無佳麗好美者。
以臣所行多矣,周流無所不同,未嘗見人如中山陰姬者也。
不知者,特以為神,力言不能及也。
其容貌顔色,國已過絕人矣。
若乃其眉目準權衡,犀覺偃月,彼乃帝王之後,非諸侯之姬也。
”趙王意移,大悅曰:“吾願請之,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