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後燕錄

關燈
慕容垂 慕容垂字道明,皝第五子,小字阿六敦。

    母蘭淑儀。

    垂少有器度,長七尺七寸,手垂過膝。

    皝甚寵之,常曰:"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

    故名霸,字道業。

    因堕馬傷前二齒,慕容俊即王位,因改名□,外以慕容□為名,内惡而改之。

    尋以谶記之文,去夬,以垂為名。

    及俊僭稱尊号,封吳王。

     建熙十年以車騎大将軍敗桓溫于枋頭,威名大震,太傅上庸王評深忌之,垂遂出奔秦。

    苻堅聞垂至,大悅,郊迎,執手,禮之甚重。

    王猛惡垂雄略,勸堅殺之,堅不從。

    以為冠軍将軍,封賓都侯,曆京兆尹。

    苻堅敗于淮南,垂軍獨全,堅以千餘騎奔之。

    世子寶言于垂曰:"國家傾喪,皇綱廢弛,當隆中興之業,建少康之功。

    宜恭承皇天之意,因而取之。

    "垂曰:"彼悉心投命,若何害之。

    "乃以兵屬堅。

    垂至渑池,言于堅曰:"王師不利,北境之民,或因此輕重,請奉诏輯甯朔裔。

    且龍、邺舊都,陵廟所在,乞過展拜,以申罔極。

    堅許之。

    權翼谏曰:"垂爪牙名将,今之韓,白,且世豪東夏,志不為人下,頃以避禍歸誠,非慕德而至也。

    恐冠軍之号,不飽其志,列地百裡,未滿其心。

    且垂猶鷹也,饑則附人,飽便高揚,遇風塵之會,必有淩霄之志。

    "堅曰:"卿言是也,但朕已許之。

    匹夫猶重信,況萬乘之主乎。

    "翼曰:"陛下重小信而輕忽社稷,臣見往不見其還,關東之變,垂其首乎。

    "自涼馬台結草筏而渡,至安陽,修箋于長樂公丕,垂至,館之于邺西。

    會苻晖告丁零翟斌聚衆四千,謀逼洛陽。

    丕于是配垂兵三千,遺廣武将軍苻飛龍率氐騎一千為垂之副。

    丕戒飛龍曰:"垂為三軍之統,卿為垂謀之主。

    "苻晖告急,簡書相尋,垂方圖飛龍,停河内不進,悉誅氐兵,命左右殺飛龍,濟河焚橋,衆三萬,至洛陽。

    苻晖閉關門拒守,不與交通。

    翟斌率衆會垂,勸稱尊号。

    垂曰:"新興侯國之正統,孤之君也。

    若以諸軍之力,得平關東,當以大義喻秦,奉迎反正,誣上自尊,非孤心也。

    "乃自稱大将軍、燕王承制行事。

    翟斌為建義将軍,封河南王。

    弟德為範陽王。

    衆至二十萬,濟自石門,長驅攻邺。

     元年正月,朝群僚于清陽宮,以暐在長安,依晉愍帝在平陽,中宗稱王,改年建武故事,改秦建元為燕元元年,立太子寶為燕太子。

    攻拔邺郛,丕固守中城。

    垂塹而圍之。

    于魏郡肥鄉築新興以置辎重,進師攻邺,開其西奔之路。

    二年三月,丕棄邺奔并州,以魯陽王和為南中郎将,鎮邺。

    十三年,垂定都中山。

    建興元年正月,群僚勸垂正尊号。

    辛卯,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建興,立子寶為皇太子。

    十年五月,太子寶率衆八萬伐魏,範陽王德為之後繼,魏聞寶将至,徙于河西,寶臨河不敢濟,引師還,次于參合,俄而魏軍大至,三軍奔潰,寶與德等數千騎奔免。

    十一年三月,垂大衆出參合,太子寶出天門,垂至參合,見積骸如山,設祭吊之,死者父兄各皆号哭,軍哀恸,垂慚憤嘔血,因而寝疾,築燕昌城而還。

    寶等至雲中,聞垂疾,皆引歸,及垂子平城。

    夏四月,薨于上谷之俎陽,年七十二,谥武成皇帝。

    廟号世祖。

     慕容寶 慕容寶字道佑,垂第四子,元玺四年生于信都,少輕果,無志操,好人從己。

    段後谏垂曰:"太子資質雍容,柔而不斷,非濟世之雄。

    遼西、高陽陛下嗣之賢者,宜擇一樹之。

    "垂不納,謂曰:"汝謂我為晉獻公乎。

    " 建興十一年四月,僭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為永康元年。

    寶遣将軍趙王麟逼段後曰:"常謂主上不能嗣守大統,今竟能不宜早自裁,以全段氏。

    "後怒曰:"汝兄弟尚逼殺母,豈複能保守社稷吾豈惜死,念國滅不久。

    "遂自殺。

    八月,立妃段氏為皇後,濮陽公榮為皇太子。

    二年正月,魏使修和,寶不許。

    二月,魏攻中山,其夜,尚書慕容皓謀殺寶立趙王麟,寶與太子榮等萬騎就清河王會于薊,以開封公慕容詳守中山。

    五月詳遂僭稱尊号。

    九月,麟率衆入中山,殺詳。

    麟複僭尊号。

    中山饑,麟出據新市,與魏師戰于義台,敗績,南奔。

    魏入中山。

    寶遣禦史中丞兼鴻胪魯遂持節授司空範陽王德丞相、冀州牧,承制南夏,封公封侯牧守。

    三年二月,寶發龍城,以撫軍慕容滕為前軍,步騎三萬,将南伐,次于乙連,長上段速骨、宋赤眉因民之憚遠役,殺司空樂浪王宙。

    衆既幸亂,投仗奔走。

    寶馳還龍城,又與長樂王盛等南奔。

    尚書蘭汗殺速骨等十餘人,奉太子榮,承制大赦,遣印寶還于薊。

    寶欲北還,盛等鹹以汗忠款虛實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