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關燈
禮生,博士李慤引故事,見執政,以禮院雖系太常寺,從來博士自專,事無關白者。

    所以太常三卿初莅事,博士無參集之禮。

    今铢重罰禮生,有違典故。

    丞相以铢夙德,唯唯而已。

    铢曰:「吾老而不能退,一旦為後生所辱!」遂乞罷。

     勅:「鄉貢進士溫庭筠早随計吏,夙着雄名,徒負不羁之才,罕有适時之用。

    放騷人于湘浦,移賈誼于長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可随州随縣尉。

    」舍人裴坦之詞也。

    庭筠字飛卿,彥博之裔孫也,詞賦詩篇冠絕一時,與李商隐齊名,時号「溫李」。

    連舉進士,竟不中第。

    至是,谪為九品吏。

    進士紀唐夫歎庭筠之寃,贈之詩曰:「鳳凰诏下雖沾命,鹦鹉才高卻累身。

    」人多諷誦。

    上明主也,而庭筠反以才廢。

    制中自引騷人長沙之事,君子譏之。

    前一年,商隐以鹽鐵推官死。

    商隐字義山,文學宏博,牋表尤着于人間。

    自開成二年升進士第,至上十二年,竟不升于王庭,而庭筠亦恓恓不涉第□□□□者。

    豈以文學為極緻,已靳于此,遂于祿位有所愛耶?不可得而問矣。

     山南西道觀察使奏:「渠州犀牛見,差官押赴阙廷。

    」既至,上于便殿閱之,仍命月華門外宣示百僚。

    上慮傷物性命,便押赴本道,複放于渠州之野。

     上命左軍中尉王宗實治道,将幸華清宮,兩省供奉官拜疏極谏。

    上謂宰臣曰:「華清宮是祖宗舊宮,又朝元閣聖祖現真容地。

    朕一紀在位,未嘗瞻拜,深覺缺儀。

    今排比皆是軍司,不勞州縣,卿宜勉谕谏官,勿更論列。

    」宰臣奉旨而退,召兩省官宣谕;俄而谏表再入。

    上謂宰臣曰:「谏官疏極懇切,且言:『自穆宗巡幸之後,列聖未嘗出宮。

    居安慮危,乞留聖慮。

    』朕聞此語,決不為華清宮之幸矣!宣召兩省官,說我此意。

    」 十二年七月十四日,三更三點追朝,唯宰臣夏侯孜獨到衙。

    以禦史大夫李景讓為檢校吏部尚書,充劍南西川節度使。

    時中元休假,通事舍人無在館者。

    麻案既出,孜受麻畢,乃召當直中書舍人馮圖宣之,捧麻皆兩省胥吏。

    自此,始令通事舍人休澣亦在館俟命。

     上自不豫,宰輔侍臣無對見者。

    瘡甚,令中使往東都太仆卿裴诩宣索藥,中使往返五日。

    複命召醫瘡方士、院生對于寝殿,院言可療。

    既出,不複召矣。

    大漸,顧命内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以夔王當璧為讬。

    三内臣皆上素所厚者,泣而受命。

    時右軍中尉王茂玄心亦感上,左軍中尉王宗實素不同。

    歸長、公儒、居方患之,乃矯诏出宗實為淮南監軍使,宣化門受命,将由右銀台門出焉。

    左軍副使丌元實謂宗實曰:「聖人不豫踰月,中尉止隔門起居,今日除改,未可辨也,請一面聖人而出。

    」宗實始悟,卻入。

    即諸門,已踵故事,添人守捉矣。

    丌元實翼導宗實直至寝殿,上已晏駕,東首環泣。

    宗實叱居方等下,責以矯宣,皆捧足乞命。

    遣宣徽北院使齊元簡迎郓王于藩邸,即位,是為懿宗。

    歸長、公儒、居方皆誅死,籍沒其家。

     晁美人薨,上震悼久之。

    美人上在藩邸時承恩遇。

    實生郓王、萬壽公主焉。

    薨後,诏翰林學士蕭寘為志文,皆刻其事。

    及夔、昭以下五王居内院,而郓王獨還藩邸。

    大中末嗣位之後,人間切有拟議者。

    寘以此事言于公卿,方辨立長之順。

    郓王嗣位後,美人追崇為皇太後,太常杜宣猷獻谥曰元昭,配享宣宗廟室。

     缪荃孫跋 右《東觀奏記》三卷,唐裴庭裕撰。

    按庭裕一作廷裕,并有作延裕者,字膺餘,聞喜人,官右補阙。

    其名見《新書.宰相世系表》,所謂裴氏東眷者也。

    王定保《摭言》稱其「乾甯中,在内廷,文書敏捷,号下水船。

    」其事迹則無可考。

    其書專記宣宗一朝之政績,書中事實頗具首尾,《通鑒》采及三十二條,《考異》一條,在唐朝雜史中最稱翔實。

    世固有商維濬《稗海》本、《唐宋叢書》本、《小石山房》本,均脫自序,《小石山房》本卷上末又脫二葉,未為完善。

    昔年收得戈小蓮《半樹齋舊鈔》本,首有自序,字句亦較各刻本為妥,并以《唐語林》校過,粗為可讀。

    脫字三處尚無訂正之本,謹空如右。

    唐人雜史寥落如晨星,全書如《創業起居注》、《安祿山事迹》,輯佚如《牛羊日曆》、《廣陵妖亂志》,同此刊行,為讀《唐書》者之一助。

     光緒戊申冬月長至日,江陰缪荃孫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