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乘羯亂進攻反失利 弑趙主易位又遭囚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趙太子石世,年甫十一,由張豺等擁他即位,尊世母劉氏為太後。
劉氏臨朝稱制,進張豺為丞相,豺面辭不受,情願讓與彭城王遵,義陽王鑒。
他恐二王不服,所以有此推薦。
劉氏乃命遵為左丞相,鑒為右丞相。
豺又與太尉張舉,謀殺司空李農,舉素與農善,遣人密告,農出奔廣宗。
豺使舉統領宿衛精兵,往圍李農,一面授張離為鎮軍大将軍,監中外諸軍事,兼司隸校尉,作為己副。
邺中群盜四起,疊相劫掠,豺與離不能禁遏,隻好緊守宮門,得過且過。
彭城王遵,往詣關右,途次聞喪,乃屯次河内。
可巧冠軍大将軍姚弋仲,車騎大将軍蒲洪,安西将軍劉甯,征虜将軍石闵等,平亂班師,即前回梁犢之亂。
與遵相遇,當下同聲說遵道:“殿下年長且賢,先帝嘗欲立殿下為嗣,至晚年昏耄,乃為張豺所誤,今女主臨朝,奸臣用事,衆心未服,京内空虛,殿下若聲讨張豺,鼓行東進,哪有不倒戈開門,歡迎殿下哩?”遵欣然相從,即從河内舉兵,還指邺都。
洛州刺史劉國等,并引兵往會,傳檄至邺。
張豺大懼,飛召張舉還軍。
舉未及歸,遵已将到,急得豺形色倉皇,不能不調兵出禦。
偏都中耆舊羯士,互相告語道:“天子兒來奔喪,我輩正當出迎,奈何反随張豺拒守哩?”于是相率逾城,陸續迎遵。
豺雖嚴令禁止,濫加殺戮,終不能止。
繼聞鎮軍大将軍張離,亦率龍騰軍二千,斬關出迎,越吓得手足無措。
适宮中有旨傳召,隻好應命趨入。
劉太後向豺泣語道:“先帝梓宮未殡,便遇外禍,今上幼沖,國事盡托将軍,将軍将如何弭亂?現欲加遵重官,未知能撤兵免禍否?”這叫做一廂情願,豺支吾半晌,說不出一句話兒,唯有唯唯聽命。
劉太後乃遣使谕遵,命為丞相,領大司馬大都督,統轄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并加黃钺九錫,增封十郡。
遵不受命,謝絕來使,且進至安陽亭,邺中恟懼。
張豺一籌莫展,沒奈何硬着頭皮,引衆往迎。
遵面加叱責,令左右将豺拘住,當即貫甲耀兵,自太武門馳入,直登太武前殿,擗踴盡哀,退至東閣,命兵士牽出張豺,至平樂市中枭首,并夷三族。
且假傳太後令雲:“嗣子幼沖,為先帝私恩所授,但皇業至重,非幼子所能承受,今當令彭城王遵,入嗣大位,勉紹洪基”雲雲。
遵僞讓至三,朝臣依次勸進,乃禦殿稱尊,照例大赦。
廢石世為谯王,食邑萬戶,降劉太後為太妃。
未幾将劉氏母子,一并鸩死。
可憐十一歲的小皇帝,在位隻三十三日,冤冤枉枉的送了性命,就是如花似玉的劉太後,享受了數載尊榮,也落得香消玉殒,一命嗚呼。
富貴原似春夢。
遵遂立生母鄭氏為太後,妻張氏為皇後,故燕王斌子衍為皇太子,義陽王鑒為侍中太傅,沛王沖為太保,樂平王苞為大司馬,汝陰王琨為大将軍,武興公闵都督中外諸軍事,兼輔國大将軍,錄尚書事,下诏罷廣宗圍,召還張舉。
李農亦入都謝罪,仍複原官。
遵嗣位僅及七日,邺中暴風拔樹,雷雨大作,下雹如盂,水火俱下,毀去太武輝華殿,及宮中府庫,所有阊阖諸門觀閣,亦盡成灰燼。
乘輿服飾,大半被焚,火焰燭天,兼旬乃滅。
已而,天複雨血,遍及邺城,時沛王石沖鎮薊,聞遵殺世自立,召語僚佐道:“世受先帝遺命,嗣立為君,遵敢擅加廢弑,罪大惡極,孤當親自往讨,可饬内外戒嚴,克日啟行。
”于是留甯北将軍沐堅,居守幽州,率衆五萬,由薊南下,一面傳檄燕趙,所至雲集。
及抵常山,有衆十餘萬,進次苑鄉,遇有中使自邺都到來,傳示赦書。
沖忽變初志,顧語左右道:“遵亦我弟,既得定位,我何必再加殘害?況死不可追,生宜相顧,得休便休,不如歸去罷了。
”道言甫畢,部将陳暹閃出道:“彭城篡弑自尊,實負大罪,王欲北旆,臣願南轅,俟平定京師,擒住罪首,然後奉迎大駕,入靖皇宮。
”說着,即率部下兵自去。
這是石沖的催命鬼。
沖見遇前進,倒也不敢中止,隻好麾兵随行。
途中複接遵使王擢,赍到遵書,勸令罷兵。
沖搖首不答,擢乃歸報。
遵假石闵黃钺金钲,令與司空李農等,統率精兵十萬,出拒石沖。
兩軍共至平棘,便即交鋒,也是沖命數該絕,不幸碰着逆風,被石闵等順風痛擊,殺得七颠八倒,大敗棄逃。
沖策馬還走,至元氏縣,馬蹄忽蹶,緻為闵軍追及,生生擒住。
餘衆一半潰散,一半乞降。
闵向遵報捷。
遵下诏賜沖自盡,沖當然畢命。
闵恐降兵變亂,掘坑誘入,全數活埋,共死三萬餘名,如此暴虐,怎得善終?乃班師還邺。
遵因石沖已平,不複加慮,獨闵入内白遵道:“蒲洪是現今人傑,今領雍州刺史,鎮守關中,恐将來秦雍二州,非國家所得複有,還請早圖為是!”遵信闵言,遂撤去蒲洪官職,洪因此挾嫌;自領部曲,徑歸枋頭,且遣使降晉。
晉征西大将軍桓溫,已探得趙亂消息,出屯安陸,經營北方。
趙揚州刺史王浃,舉壽春城歸晉。
晉命西中郎将陳逵,往戍壽春。
還有征北大将軍褚裒,也想借此揚威,上表晉廷,請即伐趙,當日戒嚴,直指泗口。
朝議謂:“裒任重責大,不應深入,但宜先遣偏師,為漸進計。
”這議案傳到京口,裒不以為然,申表固請。
略謂:“前遣先鋒督護王頤之等,徑詣彭城,遍示威信,繼遣督護麋嶷,進軍下邳,守賊不戰自潰,已由嶷安據城池,今宜速
劉氏臨朝稱制,進張豺為丞相,豺面辭不受,情願讓與彭城王遵,義陽王鑒。
他恐二王不服,所以有此推薦。
劉氏乃命遵為左丞相,鑒為右丞相。
豺又與太尉張舉,謀殺司空李農,舉素與農善,遣人密告,農出奔廣宗。
豺使舉統領宿衛精兵,往圍李農,一面授張離為鎮軍大将軍,監中外諸軍事,兼司隸校尉,作為己副。
邺中群盜四起,疊相劫掠,豺與離不能禁遏,隻好緊守宮門,得過且過。
彭城王遵,往詣關右,途次聞喪,乃屯次河内。
可巧冠軍大将軍姚弋仲,車騎大将軍蒲洪,安西将軍劉甯,征虜将軍石闵等,平亂班師,即前回梁犢之亂。
與遵相遇,當下同聲說遵道:“殿下年長且賢,先帝嘗欲立殿下為嗣,至晚年昏耄,乃為張豺所誤,今女主臨朝,奸臣用事,衆心未服,京内空虛,殿下若聲讨張豺,鼓行東進,哪有不倒戈開門,歡迎殿下哩?”遵欣然相從,即從河内舉兵,還指邺都。
洛州刺史劉國等,并引兵往會,傳檄至邺。
張豺大懼,飛召張舉還軍。
舉未及歸,遵已将到,急得豺形色倉皇,不能不調兵出禦。
偏都中耆舊羯士,互相告語道:“天子兒來奔喪,我輩正當出迎,奈何反随張豺拒守哩?”于是相率逾城,陸續迎遵。
豺雖嚴令禁止,濫加殺戮,終不能止。
繼聞鎮軍大将軍張離,亦率龍騰軍二千,斬關出迎,越吓得手足無措。
适宮中有旨傳召,隻好應命趨入。
劉太後向豺泣語道:“先帝梓宮未殡,便遇外禍,今上幼沖,國事盡托将軍,将軍将如何弭亂?現欲加遵重官,未知能撤兵免禍否?”這叫做一廂情願,豺支吾半晌,說不出一句話兒,唯有唯唯聽命。
劉太後乃遣使谕遵,命為丞相,領大司馬大都督,統轄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并加黃钺九錫,增封十郡。
遵不受命,謝絕來使,且進至安陽亭,邺中恟懼。
張豺一籌莫展,沒奈何硬着頭皮,引衆往迎。
遵面加叱責,令左右将豺拘住,當即貫甲耀兵,自太武門馳入,直登太武前殿,擗踴盡哀,退至東閣,命兵士牽出張豺,至平樂市中枭首,并夷三族。
且假傳太後令雲:“嗣子幼沖,為先帝私恩所授,但皇業至重,非幼子所能承受,今當令彭城王遵,入嗣大位,勉紹洪基”雲雲。
遵僞讓至三,朝臣依次勸進,乃禦殿稱尊,照例大赦。
廢石世為谯王,食邑萬戶,降劉太後為太妃。
未幾将劉氏母子,一并鸩死。
可憐十一歲的小皇帝,在位隻三十三日,冤冤枉枉的送了性命,就是如花似玉的劉太後,享受了數載尊榮,也落得香消玉殒,一命嗚呼。
富貴原似春夢。
遵遂立生母鄭氏為太後,妻張氏為皇後,故燕王斌子衍為皇太子,義陽王鑒為侍中太傅,沛王沖為太保,樂平王苞為大司馬,汝陰王琨為大将軍,武興公闵都督中外諸軍事,兼輔國大将軍,錄尚書事,下诏罷廣宗圍,召還張舉。
李農亦入都謝罪,仍複原官。
遵嗣位僅及七日,邺中暴風拔樹,雷雨大作,下雹如盂,水火俱下,毀去太武輝華殿,及宮中府庫,所有阊阖諸門觀閣,亦盡成灰燼。
乘輿服飾,大半被焚,火焰燭天,兼旬乃滅。
已而,天複雨血,遍及邺城,時沛王石沖鎮薊,聞遵殺世自立,召語僚佐道:“世受先帝遺命,嗣立為君,遵敢擅加廢弑,罪大惡極,孤當親自往讨,可饬内外戒嚴,克日啟行。
”于是留甯北将軍沐堅,居守幽州,率衆五萬,由薊南下,一面傳檄燕趙,所至雲集。
及抵常山,有衆十餘萬,進次苑鄉,遇有中使自邺都到來,傳示赦書。
沖忽變初志,顧語左右道:“遵亦我弟,既得定位,我何必再加殘害?況死不可追,生宜相顧,得休便休,不如歸去罷了。
”道言甫畢,部将陳暹閃出道:“彭城篡弑自尊,實負大罪,王欲北旆,臣願南轅,俟平定京師,擒住罪首,然後奉迎大駕,入靖皇宮。
”說着,即率部下兵自去。
這是石沖的催命鬼。
沖見遇前進,倒也不敢中止,隻好麾兵随行。
途中複接遵使王擢,赍到遵書,勸令罷兵。
沖搖首不答,擢乃歸報。
遵假石闵黃钺金钲,令與司空李農等,統率精兵十萬,出拒石沖。
兩軍共至平棘,便即交鋒,也是沖命數該絕,不幸碰着逆風,被石闵等順風痛擊,殺得七颠八倒,大敗棄逃。
沖策馬還走,至元氏縣,馬蹄忽蹶,緻為闵軍追及,生生擒住。
餘衆一半潰散,一半乞降。
闵向遵報捷。
遵下诏賜沖自盡,沖當然畢命。
闵恐降兵變亂,掘坑誘入,全數活埋,共死三萬餘名,如此暴虐,怎得善終?乃班師還邺。
遵因石沖已平,不複加慮,獨闵入内白遵道:“蒲洪是現今人傑,今領雍州刺史,鎮守關中,恐将來秦雍二州,非國家所得複有,還請早圖為是!”遵信闵言,遂撤去蒲洪官職,洪因此挾嫌;自領部曲,徑歸枋頭,且遣使降晉。
晉征西大将軍桓溫,已探得趙亂消息,出屯安陸,經營北方。
趙揚州刺史王浃,舉壽春城歸晉。
晉命西中郎将陳逵,往戍壽春。
還有征北大将軍褚裒,也想借此揚威,上表晉廷,請即伐趙,當日戒嚴,直指泗口。
朝議謂:“裒任重責大,不應深入,但宜先遣偏師,為漸進計。
”這議案傳到京口,裒不以為然,申表固請。
略謂:“前遣先鋒督護王頤之等,徑詣彭城,遍示威信,繼遣督護麋嶷,進軍下邳,守賊不戰自潰,已由嶷安據城池,今宜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