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孝宗敬皇帝寶訓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呂本謹校南京禮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陳治本南京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臣朱錦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呂胤昌謹閱
敬天
○弘治元年五月丁醜内閣大學士劉吉等言天人感應之際其理甚微其機甚著蓋災異之來有因人事差失而感召者亦有人事未形而其幾先見天出災異以為之朕兆者惟在人君察識而審圖之修德以禳除之語雲天心仁愛人君又雲妖不勝德此之謂也洪惟
皇上即位未及一年
聖心純正天理渾然
聖政日新人欲罔開且又孝餋
兩宮撫愛諸弟和睦
皇後肅清宮禁宜乎和氣緻祥而無異也夫何近日
天壽山雨雹損壞各
陵明樓香殿獸角海馬飛仙等件清甯宮後夜間有火塊起落二次皆非常之變也考之載籍雨雹者陰脅陽之象又曰人君惡聞其過抑賢用邪則雹雨俱信讒則雹下毀瓦又曰火者南方揚光輝為明者也王者南面向明而治若賢佞分别官人有序率由舊章敬重功勳殊别嫡庶則火得其性矣若乃信道不笃或耀虗僞讒夫昌邪勝正則火失其性矣火失其性而妖見勢所必至然以今日人事驗之讒邪屏迹異端斥逐冗官沙汰貢獻停止賞罰不濫用度節省在廷文武群臣亦皆知畏法無敢放肆者于前災異皆無其應若以
陛下今日之心行今日之政長久而不變二三年間天道不感應陰陽不和順者未之有也臣等所深慮者但恐人事未見先有其幾天出災異以告
陛下欲
陛下察識而審圖之脩德以禳除之耳伏願繼今以後常加脩省深思遠慮防微杜漸如于決斷政事必問
祖宗成憲何如合乎成憲者行之不合乎成憲勿行何也不合成憲者恐有附下罔上之私故不可行也于待左右及用人必先論其心行何如忠實純良者任之矯僞作聰明者勿任何也矯僞作聰明者恐啟後日辯言亂政之漸故不可任也于聽言納谏之際必詳究其言之所為何如果出于為公而無他故者從之或不出于公而颠倒是非者勿從何也颠倒是非者即系讒言或以賢為不肖以不肖為賢足以惑亂
聖聽故不可從也凡此皆防微杜漸之實以至于凡有以書畫玩器犬馬聲色投間抵隙阿谀順從取悅
聖心者一切屏逐勿令親近則
聖心日益高明天心日益和順而未然之災患異常之妖孽豈有不消弭者哉伏乞
聖明留意
上曰朕不德布政不均谪見于
天惟冀君臣同心各脩厥職庶災異可弭卿等所言法
祖宗慎用人遠讒佞誠切時斃當即體而行之卿等亦宜同加敬慎庶幾天意可回也
○弘治二年七月癸亥早朝畢
上敕谕禮部曰近日京城雨水為災南京又奏大風雷雨水之異朕當檢身饬行祗謹天戒爾文武百官其各加修省勉圖報稱政事有缺失當舉行改正者皆斟酌□當以聞
○弘治三年十月乙醜兵部尚書馬文升奉犧牲所大祀牛羊豕每牲各混同一處糞穢不除互相抵觸皮毛傷損太常寺官又乏提督之嚴其豕多抽分所得飼餋無方往往瘦小不能稱
聖天子敬
天地事
祖宗之誠孝乞敕所司預買送餋備用
上命太常寺堂上官嚴督官軍加意飼餋毋怠
○弘治六年四月辛酉
上以去冬無雪至于是月不雨敕谕文武群臣曰朕以涼德缵承
祖宗鴻業宵旰靡甯圖為治理乃者
天道弗順自去冬迄今亢旱踰時田苗枯稿民庶驚惶朕甚憂懼已嘗齋心露禱及遣官祭天下神祗而連日狂風屢作雨澤少降揆厥所由豈朕與爾文武群臣交脩之道猶有所未至耶自今事關朕躬者朕當究循而行之爾等與朕共理天事休戚惟均亦各宜痛加脩省革其背公狥私之斃警其因循怠惰之習固其廉慎不渝之節凡軍民利病時政得失有可以興革爾文武群臣并科道仍條奏來聞務臻實效毋事虗文用佐朕之不逮庶人事脩而
天意可回故谕
○十二月丙戌禮部尚書倪嶽等奏明年正月初七日大祀
天地前期三日以孟春享
太廟值大祀齋戒之始宜免行飲福受胙禮
上曰廟享固重事而祀
天尤重今既值郊齋暫免飲福受胙庶為得禮其如議行之
○弘治八年四月戊寅太常寺以
郊廟山川社稷壇及先師孔子廟祭服樂器俱歲久敝懷乞命所司脩治之
上曰禮莫大于祀天而樂廢壞不稱心甚怏然其祀
天中和樂特令禦用監制造其餘祭服樂器皆令工部造辦如式用副朕敬神之意
○弘治十六年正月乙亥内閣大學士劉徤等言今日早太監陳寬等傳示
聖意以
郊祀重事欲待二月另擇吉日親行大禮臣等仰見
皇上敬
天之誠純笃如此
上帝監臨必加顯佑伏惟
聖躬至重必須倍臻康泰乃可親事從權改蔔于禮亦宜
上從之乃以二月十一日舉行
郊祀禮雲
○十二月辛醜吏科給事中許天鍚奏
皇上嗣大曆服以來恭默體道兢虔事
天每當
郊祀之期殚緻精明之德又恪遵成憲誓戒百官頃年以來文武官員自受戒之後往往放肆惰慢溷渎精禋臣實懼之今王春在迩大禮将興乞敕禮部嚴加禁約違者罪之仍行南京諸司一體齋戒約禮部覆奏從之
法祖
○弘治元年五月丁卯南京刑科給事中周纮等言
皇明祖訓乃
太祖高皇帝贻謀家法誠國家萬世之成規伏望
陛下常在心目若首章之要曰人之奸良固為難識知其良而不能用知其奸而不能去則誤國自此始持守之要曰朝堂決政衆論稱善即當施行或燕閑之際一人之言尤加審察故權謀與決皆出于已慎國政之要曰廣耳目不遍聽所以防壅蔽而通下情
陛下試思所以察奸良謹持守慎國政者果不違于
祖訓欤宮中府中裁處萬幾一以
祖訓而省察焉則
陛下之心即
高皇帝之心
陛下之法即
皇高帝之法而天下無難處之事矣且君臣上下分雖相懸而元首肱股一體無間今常參者舊例之朝儀面奏者有司之細事其得奉清閑侍左右委托腹心運籌帷帷不過近習便佞而已伏聞我
祖宗列聖延見臣僚無間朝夕或于大诰首著君臣同遊之篇或于燕飲命賦醉學士之歌或召對便殿從容賜坐或同遊内苑相與賦詩真有都俞籲咈氣象所以百二十年來天下治安民享其福伏望
陛下萬幾之暇命内閣府部大臣及文學近侍等臣以時請對更畨上直凡政治之得失軍民之利病從容咨訪面與裁決則不惟君臣上下情意交孚無偏聽壅蔽之患而群臣心術邪正才識短長舉不能逃睿鑒之下矣
上納之
○弘治三年八月丁亥禮部覆奏南京守備官請增
奉先殿每日供獻品物謂
德懿熙仁四廟品物定自
太祖
高廟品物定自
太宗豊儉适宜莫敢增損若謂朝廷盡祀先之禮欲其豊盛雖竭天下之奉亦何所不可緻而其中牲口雜羞不過雞鵝羔餅其儉約如此蓋欲以儉德示
聖子神孫俾萬世守之以為家法臣下豈敢擅議增減但南京光祿寺所支生料數少恐為廚役之累乞量為增給
上以為然令間日增鵝一雞二
○十二月戊辰禮科給事中王綸言人君一身萬化之原餋之不可不周保之不可不至
皇明祖訓有曰凡吾平日持身之道無優伶近狎之失無酣歌夜飲之歡正宮無自縱之權妃嫔無寵恣之專此我
太祖正心保身之道伏望
皇上遠宗帝王近守家法則精神内固而萬壽無疆矣自古人君未有不以勤而興以逸而廢者
皇明祖訓有曰察情觀變慮患防危如履淵冰心膽為之不甯晚朝畢而入晨星存而出此我
太祖勤身勵行之道伏望
皇上丙枕不寐平旦有為視朝不至于太遲裁處不專于左右則内無失德外無失政而庶績鹹熙矣下禮部議
上從之
○弘治六年閏五月乙卯禮科左給事中夏昂奏迩者
皇上昧爽臨朝早決幾務凡臣下言事即今所司看詳次第舉行又節省光祿寺供用等物皆勤儉之盛德但一日二日萬幾惟常接于目而不忘斯有警于心而不替竊觀我
聖祖嘗取古帝王嘉言善行書寘殿庑伏望
皇上以
聖祖為法命翰林儒臣曆考前代帝王以至我
祖宗勤儉德政或為銘為箴或為說為文或直錄其事務在明白書之屏間寘之便殿以警于朝夕
上納之
○弘治十五年十二月己酉
上以
祖宗制度散見不一無所會稡乃命儒臣以
皇明祖訓及諸司職掌□諸書因革損益之大者會粹成編名曰大明會典欲梓行天下親制文序其首曰朕惟自古帝王君臨天下必有一代之典以成四海之治雖其間損益沿革未免或異要之不越乎一天理之所寓也純乎天理則垂之萬世而無弊雜以人為雖施之一時而有違蓋有不可易言者唐虞之時堯舜至聖始因事制法凡儀文度數之間天理之當然無乎不在故積之而博厚發之而高明巍然煥然不可尚已三王之聖禹湯文武視堯舜固不能無間而典制寝備純乎是理則同是以雍熙泰和之盛同歸于治非後世之所能及也自秦而下世之稱治者曰漢曰唐曰宋其間賢君屢作亦号小康但典制之行因陋就簡雜以人為而未盡天理故宋儒歐陽氏謂其治出于二其不能古若也夫豈無所自哉洪惟我
太祖高皇帝以至聖之德驅胡元而有天下凡一政之舉一令之行必集群儒而議之遵古法酌時宜或損或益燦然天理之敷布
神谟聖斷高出千古即近代積習之陋一洗而盡焉我
太宗文皇帝
仁宗昭皇帝
宣宗章皇帝
英宗睿皇帝
憲宗純皇帝
聖聖相承先後一心雖因時損益而率由是道百有餘年之太平端有在矣朕祗承天序即位以來蚤夜孜孜仰紹
先烈而累朝典制散見疊出未會于一乃敕儒臣發中秘所藏諸司職掌等諸書參以有司之籍冊凡事關禮度者悉分館編輯之百司庶府以序而列官各領其屬而事皆歸于職名曰大明會典輯成來進總一百八十卷朕間閱之提綱挈領分條析目如日月之麗天而群星随布我
聖祖
神宗百有餘年之典制斟酌古今足法萬世者會稡無遺特命工锓梓以頒示中外俾自是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