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六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中國群盜列傳(有總論)
崇祯建元,王嘉胤以饑民創亂,李自成附之,而白水王二、邊盜苗美等往往合潰兵以應;令此時有汲黯發河内之粟、秀實定郭暖之軍,則解甲歸農、賣刀買犢,匪異人任也。
奈何應變乖方,蔓延莫制!嘉胤擒斬之後,分顯道神、活地草等為三十六營;而混天星侵轶商、雒,過天星盤據汧、隴,獨行狼屠毒漢南,蠍子塊焚掠河西:中原版圖,蹂躏盡矣!比之苞蘖不剪、流為臃腫,疥癬不治、結為大疽,以至匠石辍斧而躊蹰、扁鵲望色而郤走;嗟乎,豈不晚哉!乃群盜之最可恨者,窮則乞降,勝即複逞;此則投誠,彼即負固。
以故羅汝才之入巴蜀也,八部投戈;李自成之困崤函也,九軍歸命。
及乎孫傳庭盩厔之戰,擒闖王以獻俘;劉良佐、左良玉義門之戰,破賊兵二十餘萬:此何異李固之入荊州、度向之臨艾縣。
而乃摧陷雖多、廓清難奏者,則以分阃之事權不一,前門拒虎而後門進狼;行間之款附非真,豺聲已改而鷹眼不化也。
至于十五年之後,袁時中既滅、老回回併營,而弱者半降于官軍、強者悉隸于闖砦,究至公私塗炭、宗社淪胥;論者鹹謂自成之罪上通于天,而予未嘗不歎息痛恨于群盜也!譬猶蠹木,獻忠啄之、自成殊之,實群盜鑽穴之;譬猶逐鹿,獻忠犄之、自成攫之,實群盜聚踣之:則群盜之罪,可末減自成也哉?嗟乎!秦祚之亡,亦受四方蠶食;隋社之滅,皆因劇賊鸱張。
思宗志在瓦全而禍同冰解,總由彼蠅蛆攢溷而蜂虿肆毒也。
悲夫! 崇祯元年,延安饑。
十一月,府榖民王嘉胤倡亂,饑民附之。
白水盜王二等複合徒衆,劫掠蒲州、韓城間。
時承平久,猝被兵,人無固志。
巡撫陝西都禦史胡廷宴庸而耄,惡聞盜,杖各縣報者;曰:『此饑氓,徐自定耳』。
于是有司不以聞。
盜偵知之,益怒,劫宜君縣獄;北合嘉胤五、六千人,聚延慶之黃龍山。
二年正月壬戌,撫治鄖陽都禦史梁應澤以漢南盜告急請兵,撫标止步兵三百人。
陝西巡撫胡廷宴、延綏巡撫嶽和聲各報洛川、淳化、三水、略陽、清水、成縣、韓城、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綏德、葭、耀、靜甯、潼關、陽平關、金鎖關等處流賊恣掠;給事中薛國觀上言:『賊之熾也,由喬應甲撫秦,置盜劫不問,實釀其禍。
今弭盜之方,在整饬吏治,有「先事提防」之法、有「臨事剪滅」之法、有「後事懲戒」之法』。
上是之。
己巳,固原逃兵掠泾陽、富平,執遊擊李英。
二月,陝西備兵商洛道劉應遇率毛兵入漢中,合川兵敗賊略陽;守備黃元極擊賊,馬蹶被殺,猶手刃賊不置。
賊走漢陰,應遇遣兵追斬五百餘,誅渠魁數十人。
餘走蜀,其匿漢陰山中者并自殺;漢南盜平。
三月丙子,流盜掠真甯、甯州、安化、三水。
四月甲午,固原賊犯耀州,督糧參政洪承疇合官兵、鄉勇萬餘人圍賊于雲陽,幾覆之;賊乘夜雷雨潰圍走淳化,入神道嶺。
劉應遇以千人偪漢中賊于五丁峽,甯羌知州陳元瓒失防,盜遁。
巡按陝西禦史吳煥言:『秦寇慘掠,古所罕有。
撫臣胡廷宴誤于積弛,束手無措,則舉而委之邊兵;至延綏撫臣嶽和聲諱言邊兵為盜,又委之内地。
總之,兩撫欺飾釀患,緻奸民、悍卒相煽不已,而西安、延安諸邑皆被盜矣。
盜發于白水之七月,則邊賊少而土賊多;今年報盜皆騎銳,動至七、八千人:則兩撫之推诿隐諱,實釀之也』。
十一月,京師戒嚴。
山西巡撫都禦史耿如杞以兵入衛,譁于涿,大掠良鄉;如杞逮,論死。
西兵皆沿邊勁卒,潰而失次竄走,剽掠山東。
大盜混天王等掠延川、米脂、青澗等縣,起總兵杜文煥剿之。
三年正月,陝西邊盜王子順、苗美連逃兵掠綏德,衆三、四千,南國韓城。
總督楊鶴、巡撫劉廣生提兵赴援,斬首三千級,賊遁;複犯清澗,官兵追逐之。
賊走西川,官兵追擊,降三百餘人,餘大奔。
苗美叔苗登霧嘯聚于安定,總兵杜文煥擊敗之。
先是,萬曆時,朝廷念西軍勞苦,預給三月糧;以為常。
崇祯二年秦大旱,粟騰貴,軍饷告匮;延綏巡撫楊鶴、甘肅巡撫梅之煥分道勤王,兩軍複以稽饷而譁,其潰卒畏捕誅,亡命山榖間,倡饑民為亂。
時東事益急,廷議核兵饷,各邊鎮鹹釐汰,裁饷至數千萬;乘障兵,鹹噪而下。
又以給事中劉懋清裁定驿站,即給郵乘傳有額,毋濫用縣官錢;歲省費無算,謂蘇民力也。
而河北遊民向藉食驿糈,用是益無賴;歲不登,無所得食,所在潰兵煽之,而全陝無甯土矣。
命洪承疇以都禦史巡撫延綏。
王嘉胤陷府榖,他賊入山西犯襄陵、吉洲、太平、曲沃。
四月,賊王之順、苗美陷蒲縣。
山西自河曲至蒲津千五百裡俱鄰陝,河最狹;賊自神木渡河陷蒲,已分三部東犯趙城、洪洞、汾、霍而掠石樓、宋和、吉、隰,賊首自号「橫天一字王」。
五月,賊破金鎖關,殺都司王廉。
六月,王嘉胤陷黃甫川、清水二營,遂據府榖;洪承疇與杜文煥圍之,賊夜劫營,官兵擊敗之。
延安知府張辇、都司艾穆蹙賊于延川,賊求撫,王子順、張述聖,姬三兒等俱降。
王嘉胤等掠延安、慶陽,城堡多陷。
總督楊鶴主撫,不以聞;與陝撫劉廣生遣官持牌四出招賊,賊魁黃虎、小紅狼,一丈青、龍江水、掠地虎、郝小泉等俱給牒免死,安置延綏、河西,但不焚殺,其淫掠如故,民罹毒益甚:有司莫敢告,而寇患成于此矣。
兵科給事中劉懋上言:『秦之流賊,非流自他省,即延慶之兵丁、土賊也。
邊賊倚土寇為鄉導、土寇倚邊賊為羽翼,六、七年來,韓、蒲被掠,其數不多;至近年,荒旱頻仍,愚民影附,流劫泾原、富、耀之間,賊勢始大。
當事以不練之兵,剿之不克,又議撫之。
其剿也,所斬獲皆饑民也,而真賊飽掠以去矣;其撫也,非不稱降,聚衆無食,仍出劫掠,名降而實非降也。
且今年麥苗盡枯,鬥粟金三錢,營卒乏食三十餘月;即慈母不能保其子,彼官且奈兵民何哉!且迩來貪酷成風,民有三金,不能供納賦之一金。
至于捕一盜,而破十數人之家;完一贖,而傾人百金之産:奈何民不驅為盜乎!若營兵曠伍,半役于司道、半折于武弁;所餘老弱,既不堪戰,又不練習。
當責督、撫清汰操練,以備實用也』。
山西流賊破蒲州、潞安,官兵敗沒。
七月,禦史黃道直言『盜起于饑,請發饷銀易米,一從保德州河路、一從洛宜陸路赈饑民;庶收拾人心,解散黨附』。
不報。
八月,王嘉胤勾西人入犯,佯乞降;仍奪路走黃甫川,複引西人入掠。
洪承疇、杜文煥從孤山進擊,大破之,賊奔潰。
十月,王嘉胤陷清水營,殺遊擊李顯宗,複陷府榖。
大盜李老柴于鄜、雒間糾三千餘人,攻合水;甯夏總兵賀虎臣擊賊于盤榖,斬六百餘級,又敗之甯州。
十一月,山西總兵王國梁追賊于河曲,發西洋砲砲炸,兵自亂;賊乘之,大潰,遂陷河曲。
十二月己巳,盜神一元破甯塞據之,殺參将陳三槐;圍靖邊,副使李右梓固守。
賊勾西人四千騎,益圍靖邊三日夜,遂陷柳樹澗、保安等城。
四年五月,神一元陷保安,副總兵張應昌擊敗之;神一元死,弟一魁領其衆。
癸未,山西賊犯平陽。
庚寅,王嘉胤渡河掠菜園溝,副總兵曹文诏擊郤之。
己亥,命禦史吳甡賫金赈陝西饑荒,招撫流賊;谕曰:『陝西屢報饑荒,小民失業,甚者迫而從賊,自罹鋒刃;誰非赤子,颠連若斯!今特發十萬金,命禦史前去,酌彼災處,次第赈給。
仍曉谕愚民,即或脅從、僅入賊黨,若肯歸正,即為良民;嘉與維新,一體收卹』。
上召輔臣、九卿、科道及各省監司于文華殿,上問山西按察使杜喬林流寇之事,對曰:『寇在平陽或在河曲,近聞漸已渡河。
河曲尚阻,須大創之;但兵寡饷乏耳』。
上曰:『前言寇平,何尚阻也』?對曰:『山、陝隔河,倏去倏來,故河曲獨被困』。
問河曲之陷,曰:『賊未嘗攻,大抵饑民為之内應。
今不早圖,有誤國事』!上問陝西參政劉嘉遇以流寇,對曰:『流寇,因兵饷不足,故難剿耳。
且寇見官兵即散,退複嘯聚』。
上曰:『寇亦吾赤子也,宜招撫之』!又問近寇所在,對曰:『一在延安、一在宜川』。
上凝思久之,命退。
甯武總兵孫顯祖言:『聞喜稷山賊二十餘萬,日剿日益;官兵不過二千,奔逐不支。
乞發京營或調邊騎夾剿』!命下所督便宜專制;總督張宗衡以兵饷并乏,竟不行。
二月壬子,總兵賀虎臣、杜文煥合軍圍保安,神一魁勾西人千餘騎突圍出,複糾賊數萬劫甯夏;都指揮王英兵潰,諸道将棄城南奔。
戊午,一魁至慶陽東關,遊擊伍維藩擊斬五百餘人。
戊辰,賊圍慶陽,總督楊鶴在邠、幹,不即援。
宜君賊趙和尚等南犯泾陽、三原、韓城、澄城,各賊分犯,不知其數。
壬申,神一魁陷合水。
三月丁醜,張應昌等援慶陽,賊圍解。
時議招一魁,散其黨。
癸未,賊帥孫繼業、茹成名等六十餘人來降,總督楊鶴受之。
設禦座于固原城樓上,賊跪拜,呼萬歲;因宣聖谕,令設誓各解散,或歸伍、或歸農。
自此,群盜視總督如兒戲矣。
甲午,陝盜劉五、可天飛據鐵角城,混天飛、獨行狼等聚蘆保嶺,衆各萬餘,分犯平涼、固原、耀州、泾陽、三原;盜混天猴薄甯州,分犯環縣。
賊陷武安、走平涼,詐稱官兵,襲陷華亭。
時大盜王老虎圍莊浪,曹文诏、王性善西剿,諸賊乘虛四犯。
楊鶴給降人牒,令各還鄉,簡其豪千餘人以參将吳弘器領之,駐甯塞;而宜君、雒川盜又蜂起矣。
副總兵曹文诏擊賊于粟園,大敗之。
四月己未,神一魁降于楊鶴,鶴責數其罪,俱伏謝。
一魁有戰騎五千,鶴侈其事,上言乞賜一、二萬金赈濟,又止巡撫練國事北征。
宜、雒賊亦求撫于國事,從之;其脅從饑民各給牒回籍,首領置軍中。
首臣劾宣大總督魏雲中、陝西總督楊鶴恇怯玩寇,上切責雲中等平盜自贖。
時言官交論鶴,鶴疏引咎。
曹文诏等克河曲,斬賊一千五百餘級,獲兵械,馬騾數千。
丁卯,延綏巡撫洪承疇令守備賀人龍勞降者酒,降者入謝,伏兵斬三百二十人。
庚午,賊陷始興。
禦史吳甡西行至延長,寇聚城下,谕以禍福;委同知趙鶴年分赈,賊各解散。
遊賊聞之,皆回受赈,撫賊七千有奇。
降盜不沾泥擁衆脅糧賞,複攻米脂;總兵王承恩、侯拱極率三千人至葭州,洪承疇、張應昌亦至,賊分兩營以待。
連戰,賊始遁;追至西川,斬三百餘級,賊溺死無算。
官兵屯西川雙湖峪,其間窯寨六十有四皆險絕,盡為賊薮;承疇乃令在在設防堵截。
不沾泥懼,率百騎逃關山嶺;都司馬科等追之,盡殲其騎;不沾泥乃降,手殺賊目雙翅虎,縛獻柴金龍以自贖。
五月乙亥,王承恩擊宜川賊,敗之;賊闖王虎金翅鵬乞降——金翅鵬,即王子順姪成功也,餘賊走宜君,其衆二萬。
陝西都司曹變蛟追甯塞遺賊于唐毛山,賊大潰;四戰皆捷,先後斬一千四百餘級,而甯塞之逸賊稍殺矣。
禦史吳甡至榆林鎮,以晉兵遏籴,鬥米銀六錢,草根木皮俱盡,人至相食;甡因奏:『榆林為西北雄鎮,宿将勁兵出焉,非他鎮比。
雜販牟利,商民欣赴,初無賴于晉;若以防河為名而絕秦人之命,恐謀國不在此也』。
延安賊趙四兒以萬餘人掠韓城、郃陽、靈州,參将張全昌以五百人戰三日,斬三百餘級;賊走鄜州,複進擊,斬六百餘級。
時榆林連旱四年,延安饑民甚衆;西安大旱,巡撫練國事更請發帑赈濟,不報。
趙四兒尋降。
初,洪承疇撫盜王子順等駐榆林,巡按禦史李應期誅之。
上謂賊勢蹶甚,招撫為非,殺之良是;命吳甡核奏。
丁酉,延綏、榆林大雨,始有禾。
庚子,盜滿天星降于楊鶴,鶴選其骁勇置營中,散其黨萬二千人,即命其魁分勒回籍;未數月,皆畔去。
壬寅,賊萬人自合水、保安逃出,攻中部;降丁内應,城陷。
六月癸卯,曹文诏擊斬王嘉胤于陽城。
其黨複推王自用為首,号曰紫金梁;其黨自相名目,有老回回、八金剛、闖王、闖将、八大王、掃地王、闖塌天、破甲錐、邢紅狼、亂世王、混天王、顯道神、鄉裡人、活地草等,分為三十六營。
辛酉,鄜州賊混天猴張孟金謀襲靖邊;張應昌邀之于真水川敗之,追斬四百餘級。
癸亥,混天猴、獨行狼等萬餘人自甘泉犯合水,洪承疇率兵追擊,敗之甘泉山中;混天猴等乞降。
七月,賊首上天龍、馬老虎、獨行狼複掠鄜州,列三營于太平原;楊鶴、王承恩擊破之,上天龍等以二千人降。
給事中孟國祥、曹履泰各奏撫賊欺飾之弊;癸未,逮總督陝西三邊都禦史楊鶴,下刑部獄,論戍之。
丁亥,曹文诏等諸将擊賊,連敗之;賊奔東北。
是役也,合督、撫四鎮之兵窮追半月,先後數十戰;賊敗,潛遁山榖,延安、慶陽千裡内暫安焉。
甲午,賊趙四兒六千餘人東渡山西,總督洪承疇等兵從之;賊入沁水縣。
縣東北有窦莊,故張忠烈公铨裡居也;先是,铨父尚書五典謂海内将亂,築牆為堡甚堅。
至是,賊犯窦莊。
五典已沒,铨子道濬、道澤俱官京師,惟铨妻霍氏守舍;衆議棄堡去,霍氏語其少子道澄曰:『避賊而出,家不保。
出而遇賊,身更不免。
等死耳,死于家,不猶愈死于野乎?且我守堅,賊必不得志』。
躬率僮僕為守禦。
賊至,環攻之;堡中矢石并發,賊傷甚衆,越四日乃退。
其避山榖者,多遇賊淫殺;惟張氏宗族得全,冀北兵備王肇生表其堡曰「夫人城」。
辛醜,陝西賊陷中部,王承恩擊斬千七百級。
八月癸卯,總兵賀虎臣擊斬慶陽賊劉六,斬其餘黨五百餘人;西路漸平。
先是,巡撫陝西禦史李應期言「秦賊旋撫旋叛」,上命禦史吳甡确查報聞;甡上言:『延、慶地亘數千裡,土瘠民窮;連歲旱荒,盜賊蜂起。
西路則神一元破甯塞、安邊,攻保安;一元死,弟一魁繼之,又破合水、圍慶陽。
總督楊鶴招撫四千有奇,餘黨郝臨庵、劉六等衆不下數萬,掠環縣、真甯間:此保安、合水之流孽也。
延安四載奇荒,邊軍始亂,出掠米脂、綏德、青澗,脅從甚衆,幾于無民;流劫延南。
點燈子衆号數萬,自山西回黃龍山,西安北界數州縣被毒甚慘:此延北邊賊流毒西安者也。
近官軍南剿,賊望風潛逃;相繼招安,滿天星等降于榆林,餘賊遂從而北。
其降賊雖散原籍,仍複劫掠;于是有「官賊」之謠,而人緻恨于招撫之失事矣。
點燈子衆五、六千在青澗,旋撫旋叛;慶陽郝臨菴、劉六等亦曾受撫,今攻陷中部者,皆其衆也。
又降賊獨頭虎見大兵之來,已出韓城,潼關道臣朝其俊猶追赆錢九十萬;賊複橫索,一一給之惟謹:要挾重資之說,有自來矣。
為今之計,集兵合剿,殲其渠而餘衆自破,明賞罰而士氣自鼓;秦事猶可為也』。
山西賊陷隰州、蒲州,命許鼎臣巡撫山西。
洪承疇駐慶陽,報乏饷矣;承疇兵大敗趙四兒于山西桑落鎮。
九月,山西賊入河北,犯濟原。
神一魁複叛,據甯塞,劫守将吳弘器、範禮;官兵攻圍之,其黨黃友才斬一魁以獻。
盜獨頭虎、滿天星、一丈青、上天猴等五部恣掠宜、雒,副總兵趙大胤在韓城,去賊營二十裡,不敢出戰。
土人強之出,報斬五十級;驗之,則率婦女首也。
給事中魏呈潤劾大胤,落職。
壬辰,命洪承疇總督陝西三邊、張福臻巡撫延綏。
黃友才複叛而遁,追斬千一百級。
洪承疇擊敗趙四兒,擒之——即點燈子也,起青澗、綏德,奔突延、西間,往來秦、晉,沿河郡縣多苦之;
奈何應變乖方,蔓延莫制!嘉胤擒斬之後,分顯道神、活地草等為三十六營;而混天星侵轶商、雒,過天星盤據汧、隴,獨行狼屠毒漢南,蠍子塊焚掠河西:中原版圖,蹂躏盡矣!比之苞蘖不剪、流為臃腫,疥癬不治、結為大疽,以至匠石辍斧而躊蹰、扁鵲望色而郤走;嗟乎,豈不晚哉!乃群盜之最可恨者,窮則乞降,勝即複逞;此則投誠,彼即負固。
以故羅汝才之入巴蜀也,八部投戈;李自成之困崤函也,九軍歸命。
及乎孫傳庭盩厔之戰,擒闖王以獻俘;劉良佐、左良玉義門之戰,破賊兵二十餘萬:此何異李固之入荊州、度向之臨艾縣。
而乃摧陷雖多、廓清難奏者,則以分阃之事權不一,前門拒虎而後門進狼;行間之款附非真,豺聲已改而鷹眼不化也。
至于十五年之後,袁時中既滅、老回回併營,而弱者半降于官軍、強者悉隸于闖砦,究至公私塗炭、宗社淪胥;論者鹹謂自成之罪上通于天,而予未嘗不歎息痛恨于群盜也!譬猶蠹木,獻忠啄之、自成殊之,實群盜鑽穴之;譬猶逐鹿,獻忠犄之、自成攫之,實群盜聚踣之:則群盜之罪,可末減自成也哉?嗟乎!秦祚之亡,亦受四方蠶食;隋社之滅,皆因劇賊鸱張。
思宗志在瓦全而禍同冰解,總由彼蠅蛆攢溷而蜂虿肆毒也。
悲夫! 崇祯元年,延安饑。
十一月,府榖民王嘉胤倡亂,饑民附之。
白水盜王二等複合徒衆,劫掠蒲州、韓城間。
時承平久,猝被兵,人無固志。
巡撫陝西都禦史胡廷宴庸而耄,惡聞盜,杖各縣報者;曰:『此饑氓,徐自定耳』。
于是有司不以聞。
盜偵知之,益怒,劫宜君縣獄;北合嘉胤五、六千人,聚延慶之黃龍山。
二年正月壬戌,撫治鄖陽都禦史梁應澤以漢南盜告急請兵,撫标止步兵三百人。
陝西巡撫胡廷宴、延綏巡撫嶽和聲各報洛川、淳化、三水、略陽、清水、成縣、韓城、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綏德、葭、耀、靜甯、潼關、陽平關、金鎖關等處流賊恣掠;給事中薛國觀上言:『賊之熾也,由喬應甲撫秦,置盜劫不問,實釀其禍。
今弭盜之方,在整饬吏治,有「先事提防」之法、有「臨事剪滅」之法、有「後事懲戒」之法』。
上是之。
己巳,固原逃兵掠泾陽、富平,執遊擊李英。
二月,陝西備兵商洛道劉應遇率毛兵入漢中,合川兵敗賊略陽;守備黃元極擊賊,馬蹶被殺,猶手刃賊不置。
賊走漢陰,應遇遣兵追斬五百餘,誅渠魁數十人。
餘走蜀,其匿漢陰山中者并自殺;漢南盜平。
三月丙子,流盜掠真甯、甯州、安化、三水。
四月甲午,固原賊犯耀州,督糧參政洪承疇合官兵、鄉勇萬餘人圍賊于雲陽,幾覆之;賊乘夜雷雨潰圍走淳化,入神道嶺。
劉應遇以千人偪漢中賊于五丁峽,甯羌知州陳元瓒失防,盜遁。
巡按陝西禦史吳煥言:『秦寇慘掠,古所罕有。
撫臣胡廷宴誤于積弛,束手無措,則舉而委之邊兵;至延綏撫臣嶽和聲諱言邊兵為盜,又委之内地。
總之,兩撫欺飾釀患,緻奸民、悍卒相煽不已,而西安、延安諸邑皆被盜矣。
盜發于白水之七月,則邊賊少而土賊多;今年報盜皆騎銳,動至七、八千人:則兩撫之推诿隐諱,實釀之也』。
十一月,京師戒嚴。
山西巡撫都禦史耿如杞以兵入衛,譁于涿,大掠良鄉;如杞逮,論死。
西兵皆沿邊勁卒,潰而失次竄走,剽掠山東。
大盜混天王等掠延川、米脂、青澗等縣,起總兵杜文煥剿之。
三年正月,陝西邊盜王子順、苗美連逃兵掠綏德,衆三、四千,南國韓城。
總督楊鶴、巡撫劉廣生提兵赴援,斬首三千級,賊遁;複犯清澗,官兵追逐之。
賊走西川,官兵追擊,降三百餘人,餘大奔。
苗美叔苗登霧嘯聚于安定,總兵杜文煥擊敗之。
先是,萬曆時,朝廷念西軍勞苦,預給三月糧;以為常。
崇祯二年秦大旱,粟騰貴,軍饷告匮;延綏巡撫楊鶴、甘肅巡撫梅之煥分道勤王,兩軍複以稽饷而譁,其潰卒畏捕誅,亡命山榖間,倡饑民為亂。
時東事益急,廷議核兵饷,各邊鎮鹹釐汰,裁饷至數千萬;乘障兵,鹹噪而下。
又以給事中劉懋清裁定驿站,即給郵乘傳有額,毋濫用縣官錢;歲省費無算,謂蘇民力也。
而河北遊民向藉食驿糈,用是益無賴;歲不登,無所得食,所在潰兵煽之,而全陝無甯土矣。
命洪承疇以都禦史巡撫延綏。
王嘉胤陷府榖,他賊入山西犯襄陵、吉洲、太平、曲沃。
四月,賊王之順、苗美陷蒲縣。
山西自河曲至蒲津千五百裡俱鄰陝,河最狹;賊自神木渡河陷蒲,已分三部東犯趙城、洪洞、汾、霍而掠石樓、宋和、吉、隰,賊首自号「橫天一字王」。
五月,賊破金鎖關,殺都司王廉。
六月,王嘉胤陷黃甫川、清水二營,遂據府榖;洪承疇與杜文煥圍之,賊夜劫營,官兵擊敗之。
延安知府張辇、都司艾穆蹙賊于延川,賊求撫,王子順、張述聖,姬三兒等俱降。
王嘉胤等掠延安、慶陽,城堡多陷。
總督楊鶴主撫,不以聞;與陝撫劉廣生遣官持牌四出招賊,賊魁黃虎、小紅狼,一丈青、龍江水、掠地虎、郝小泉等俱給牒免死,安置延綏、河西,但不焚殺,其淫掠如故,民罹毒益甚:有司莫敢告,而寇患成于此矣。
兵科給事中劉懋上言:『秦之流賊,非流自他省,即延慶之兵丁、土賊也。
邊賊倚土寇為鄉導、土寇倚邊賊為羽翼,六、七年來,韓、蒲被掠,其數不多;至近年,荒旱頻仍,愚民影附,流劫泾原、富、耀之間,賊勢始大。
當事以不練之兵,剿之不克,又議撫之。
其剿也,所斬獲皆饑民也,而真賊飽掠以去矣;其撫也,非不稱降,聚衆無食,仍出劫掠,名降而實非降也。
且今年麥苗盡枯,鬥粟金三錢,營卒乏食三十餘月;即慈母不能保其子,彼官且奈兵民何哉!且迩來貪酷成風,民有三金,不能供納賦之一金。
至于捕一盜,而破十數人之家;完一贖,而傾人百金之産:奈何民不驅為盜乎!若營兵曠伍,半役于司道、半折于武弁;所餘老弱,既不堪戰,又不練習。
當責督、撫清汰操練,以備實用也』。
山西流賊破蒲州、潞安,官兵敗沒。
七月,禦史黃道直言『盜起于饑,請發饷銀易米,一從保德州河路、一從洛宜陸路赈饑民;庶收拾人心,解散黨附』。
不報。
八月,王嘉胤勾西人入犯,佯乞降;仍奪路走黃甫川,複引西人入掠。
洪承疇、杜文煥從孤山進擊,大破之,賊奔潰。
十月,王嘉胤陷清水營,殺遊擊李顯宗,複陷府榖。
大盜李老柴于鄜、雒間糾三千餘人,攻合水;甯夏總兵賀虎臣擊賊于盤榖,斬六百餘級,又敗之甯州。
十一月,山西總兵王國梁追賊于河曲,發西洋砲砲炸,兵自亂;賊乘之,大潰,遂陷河曲。
十二月己巳,盜神一元破甯塞據之,殺參将陳三槐;圍靖邊,副使李右梓固守。
賊勾西人四千騎,益圍靖邊三日夜,遂陷柳樹澗、保安等城。
四年五月,神一元陷保安,副總兵張應昌擊敗之;神一元死,弟一魁領其衆。
癸未,山西賊犯平陽。
庚寅,王嘉胤渡河掠菜園溝,副總兵曹文诏擊郤之。
己亥,命禦史吳甡賫金赈陝西饑荒,招撫流賊;谕曰:『陝西屢報饑荒,小民失業,甚者迫而從賊,自罹鋒刃;誰非赤子,颠連若斯!今特發十萬金,命禦史前去,酌彼災處,次第赈給。
仍曉谕愚民,即或脅從、僅入賊黨,若肯歸正,即為良民;嘉與維新,一體收卹』。
上召輔臣、九卿、科道及各省監司于文華殿,上問山西按察使杜喬林流寇之事,對曰:『寇在平陽或在河曲,近聞漸已渡河。
河曲尚阻,須大創之;但兵寡饷乏耳』。
上曰:『前言寇平,何尚阻也』?對曰:『山、陝隔河,倏去倏來,故河曲獨被困』。
問河曲之陷,曰:『賊未嘗攻,大抵饑民為之内應。
今不早圖,有誤國事』!上問陝西參政劉嘉遇以流寇,對曰:『流寇,因兵饷不足,故難剿耳。
且寇見官兵即散,退複嘯聚』。
上曰:『寇亦吾赤子也,宜招撫之』!又問近寇所在,對曰:『一在延安、一在宜川』。
上凝思久之,命退。
甯武總兵孫顯祖言:『聞喜稷山賊二十餘萬,日剿日益;官兵不過二千,奔逐不支。
乞發京營或調邊騎夾剿』!命下所督便宜專制;總督張宗衡以兵饷并乏,竟不行。
二月壬子,總兵賀虎臣、杜文煥合軍圍保安,神一魁勾西人千餘騎突圍出,複糾賊數萬劫甯夏;都指揮王英兵潰,諸道将棄城南奔。
戊午,一魁至慶陽東關,遊擊伍維藩擊斬五百餘人。
戊辰,賊圍慶陽,總督楊鶴在邠、幹,不即援。
宜君賊趙和尚等南犯泾陽、三原、韓城、澄城,各賊分犯,不知其數。
壬申,神一魁陷合水。
三月丁醜,張應昌等援慶陽,賊圍解。
時議招一魁,散其黨。
癸未,賊帥孫繼業、茹成名等六十餘人來降,總督楊鶴受之。
設禦座于固原城樓上,賊跪拜,呼萬歲;因宣聖谕,令設誓各解散,或歸伍、或歸農。
自此,群盜視總督如兒戲矣。
甲午,陝盜劉五、可天飛據鐵角城,混天飛、獨行狼等聚蘆保嶺,衆各萬餘,分犯平涼、固原、耀州、泾陽、三原;盜混天猴薄甯州,分犯環縣。
賊陷武安、走平涼,詐稱官兵,襲陷華亭。
時大盜王老虎圍莊浪,曹文诏、王性善西剿,諸賊乘虛四犯。
楊鶴給降人牒,令各還鄉,簡其豪千餘人以參将吳弘器領之,駐甯塞;而宜君、雒川盜又蜂起矣。
副總兵曹文诏擊賊于粟園,大敗之。
四月己未,神一魁降于楊鶴,鶴責數其罪,俱伏謝。
一魁有戰騎五千,鶴侈其事,上言乞賜一、二萬金赈濟,又止巡撫練國事北征。
宜、雒賊亦求撫于國事,從之;其脅從饑民各給牒回籍,首領置軍中。
首臣劾宣大總督魏雲中、陝西總督楊鶴恇怯玩寇,上切責雲中等平盜自贖。
時言官交論鶴,鶴疏引咎。
曹文诏等克河曲,斬賊一千五百餘級,獲兵械,馬騾數千。
丁卯,延綏巡撫洪承疇令守備賀人龍勞降者酒,降者入謝,伏兵斬三百二十人。
庚午,賊陷始興。
禦史吳甡西行至延長,寇聚城下,谕以禍福;委同知趙鶴年分赈,賊各解散。
遊賊聞之,皆回受赈,撫賊七千有奇。
降盜不沾泥擁衆脅糧賞,複攻米脂;總兵王承恩、侯拱極率三千人至葭州,洪承疇、張應昌亦至,賊分兩營以待。
連戰,賊始遁;追至西川,斬三百餘級,賊溺死無算。
官兵屯西川雙湖峪,其間窯寨六十有四皆險絕,盡為賊薮;承疇乃令在在設防堵截。
不沾泥懼,率百騎逃關山嶺;都司馬科等追之,盡殲其騎;不沾泥乃降,手殺賊目雙翅虎,縛獻柴金龍以自贖。
五月乙亥,王承恩擊宜川賊,敗之;賊闖王虎金翅鵬乞降——金翅鵬,即王子順姪成功也,餘賊走宜君,其衆二萬。
陝西都司曹變蛟追甯塞遺賊于唐毛山,賊大潰;四戰皆捷,先後斬一千四百餘級,而甯塞之逸賊稍殺矣。
禦史吳甡至榆林鎮,以晉兵遏籴,鬥米銀六錢,草根木皮俱盡,人至相食;甡因奏:『榆林為西北雄鎮,宿将勁兵出焉,非他鎮比。
雜販牟利,商民欣赴,初無賴于晉;若以防河為名而絕秦人之命,恐謀國不在此也』。
延安賊趙四兒以萬餘人掠韓城、郃陽、靈州,參将張全昌以五百人戰三日,斬三百餘級;賊走鄜州,複進擊,斬六百餘級。
時榆林連旱四年,延安饑民甚衆;西安大旱,巡撫練國事更請發帑赈濟,不報。
趙四兒尋降。
初,洪承疇撫盜王子順等駐榆林,巡按禦史李應期誅之。
上謂賊勢蹶甚,招撫為非,殺之良是;命吳甡核奏。
丁酉,延綏、榆林大雨,始有禾。
庚子,盜滿天星降于楊鶴,鶴選其骁勇置營中,散其黨萬二千人,即命其魁分勒回籍;未數月,皆畔去。
壬寅,賊萬人自合水、保安逃出,攻中部;降丁内應,城陷。
六月癸卯,曹文诏擊斬王嘉胤于陽城。
其黨複推王自用為首,号曰紫金梁;其黨自相名目,有老回回、八金剛、闖王、闖将、八大王、掃地王、闖塌天、破甲錐、邢紅狼、亂世王、混天王、顯道神、鄉裡人、活地草等,分為三十六營。
辛酉,鄜州賊混天猴張孟金謀襲靖邊;張應昌邀之于真水川敗之,追斬四百餘級。
癸亥,混天猴、獨行狼等萬餘人自甘泉犯合水,洪承疇率兵追擊,敗之甘泉山中;混天猴等乞降。
七月,賊首上天龍、馬老虎、獨行狼複掠鄜州,列三營于太平原;楊鶴、王承恩擊破之,上天龍等以二千人降。
給事中孟國祥、曹履泰各奏撫賊欺飾之弊;癸未,逮總督陝西三邊都禦史楊鶴,下刑部獄,論戍之。
丁亥,曹文诏等諸将擊賊,連敗之;賊奔東北。
是役也,合督、撫四鎮之兵窮追半月,先後數十戰;賊敗,潛遁山榖,延安、慶陽千裡内暫安焉。
甲午,賊趙四兒六千餘人東渡山西,總督洪承疇等兵從之;賊入沁水縣。
縣東北有窦莊,故張忠烈公铨裡居也;先是,铨父尚書五典謂海内将亂,築牆為堡甚堅。
至是,賊犯窦莊。
五典已沒,铨子道濬、道澤俱官京師,惟铨妻霍氏守舍;衆議棄堡去,霍氏語其少子道澄曰:『避賊而出,家不保。
出而遇賊,身更不免。
等死耳,死于家,不猶愈死于野乎?且我守堅,賊必不得志』。
躬率僮僕為守禦。
賊至,環攻之;堡中矢石并發,賊傷甚衆,越四日乃退。
其避山榖者,多遇賊淫殺;惟張氏宗族得全,冀北兵備王肇生表其堡曰「夫人城」。
辛醜,陝西賊陷中部,王承恩擊斬千七百級。
八月癸卯,總兵賀虎臣擊斬慶陽賊劉六,斬其餘黨五百餘人;西路漸平。
先是,巡撫陝西禦史李應期言「秦賊旋撫旋叛」,上命禦史吳甡确查報聞;甡上言:『延、慶地亘數千裡,土瘠民窮;連歲旱荒,盜賊蜂起。
西路則神一元破甯塞、安邊,攻保安;一元死,弟一魁繼之,又破合水、圍慶陽。
總督楊鶴招撫四千有奇,餘黨郝臨庵、劉六等衆不下數萬,掠環縣、真甯間:此保安、合水之流孽也。
延安四載奇荒,邊軍始亂,出掠米脂、綏德、青澗,脅從甚衆,幾于無民;流劫延南。
點燈子衆号數萬,自山西回黃龍山,西安北界數州縣被毒甚慘:此延北邊賊流毒西安者也。
近官軍南剿,賊望風潛逃;相繼招安,滿天星等降于榆林,餘賊遂從而北。
其降賊雖散原籍,仍複劫掠;于是有「官賊」之謠,而人緻恨于招撫之失事矣。
點燈子衆五、六千在青澗,旋撫旋叛;慶陽郝臨菴、劉六等亦曾受撫,今攻陷中部者,皆其衆也。
又降賊獨頭虎見大兵之來,已出韓城,潼關道臣朝其俊猶追赆錢九十萬;賊複橫索,一一給之惟謹:要挾重資之說,有自來矣。
為今之計,集兵合剿,殲其渠而餘衆自破,明賞罰而士氣自鼓;秦事猶可為也』。
山西賊陷隰州、蒲州,命許鼎臣巡撫山西。
洪承疇駐慶陽,報乏饷矣;承疇兵大敗趙四兒于山西桑落鎮。
九月,山西賊入河北,犯濟原。
神一魁複叛,據甯塞,劫守将吳弘器、範禮;官兵攻圍之,其黨黃友才斬一魁以獻。
盜獨頭虎、滿天星、一丈青、上天猴等五部恣掠宜、雒,副總兵趙大胤在韓城,去賊營二十裡,不敢出戰。
土人強之出,報斬五十級;驗之,則率婦女首也。
給事中魏呈潤劾大胤,落職。
壬辰,命洪承疇總督陝西三邊、張福臻巡撫延綏。
黃友才複叛而遁,追斬千一百級。
洪承疇擊敗趙四兒,擒之——即點燈子也,起青澗、綏德,奔突延、西間,往來秦、晉,沿河郡縣多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