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下。
其它文字皆古雅幽澀,而秘不示人。
又有楚藩裔道濟,字石濤。
工繪事,尤精分隸書;大江以南無出其右。
〔考異〕 『耷字雪個』。
本張庚「畫征錄」作朱耷。
蓋當時懼禍易名,故與世系字不合也。
統釩,甯藩瑞昌悼順王元孫鎮國中尉也。
國變後,撰有「崇祯遺诏事實」一卷。
其辨野史妄傳遺诏參錯字樣,聲淚俱下雲。
統钑字德祥,甯藩瑞昌王裔也。
性豪暴,裡中少年多歸之。
乙酉(一六四五),金聲桓、王得仁入江西,統钑棄家走廣信,号召諸客與金、王相角饒、信間。
金、王憚其威名,不敢戰。
丁亥(一六四七)冬,間行歸南昌,為偵卒所執。
見我巡撫章于天,不屈膝;诘之,厲聲曰:『我帝室藩王,豈為汝屈』!竟釋不殺。
戊子(一六四八),金、王反正,統钑募兵廣信應之。
其夏,我固山譚泰攻江西,統钑走甯州,督将鄧雲龍入援;見王師盛,謀納款。
而統钑執藩王禮,使雲龍戎服拜戲下;雲龍不能平,執之以獻,大罵而死。
又有統■〈金睿〉者,從魯監國攻福州,殁于陣。
統锜,甯藩石城王裔,太祖九世孫也。
放誕好大言,人目為朱九瘋子。
乙酉(一六四五),王師破南昌,崎岖渡江。
聞英山張福寰據三尖寨,潛至,不得通;授徒自給。
繼乃微言『我宗支也』;福寰知之,即善護焉。
戊子(一六四八)間,天堂、埭口山寨蜂起,福寰乃與國學生胡經文迎統锜入潛山。
明年春二月,奉之居飛旗寨,稱石城王;以永曆紀年,造作符印。
各寨谒見,以次拜官,自郡縣、監司、撫按、科道、部院、總鎮之屬鹹備。
他寨有未谒者,以兵降之。
其授部院職者,有傅夢弼、傅謙之、桂蟾、義堂和尚之屬。
于是,統锜撫有二十四寨。
因聯絡蕲、黃間四十八寨,其來谒者各授職有差,文職則周損、曹胤昌、王■〈火鼎〉、胡玉良等,武職則陳如密、李有實、常近樓、侯雲山、劉奉宇、陳元、蕭新等;凡千三百人來谒見雲。
其夏,王師會剿,諸寨相繼降破;秋八月,進克皖澗寨,傅夢弼等走馬園,惟統锜尚守飛旗不下。
冬十一月,王師進至湯池衙前,攻圍十日,縱火箭仰射,寨中大亂;我軍乘之以入,監軍王坤基、總兵儲伯仁、石際可、旗鼓汪托等被執,統锜從後關遁馬園。
大兵追至霍山界寶纛河,執傅夢弼、桂蟾、義堂、唐明勝等十餘人,統锜亡匿英山。
庚寅(一六五○)春正月,胡經文、胡良玉降;受我操江李日芄指,誘執統锜以歸,因遇害(詳見「張福寰傳」)。
盛澄字青潮,楚藩通城王裔,太祖十世孫也。
弘光時,授劍州知州;未赴,南都亡,避于太湖西山,易姓林氏。
西山人蔡永新任俠好事,與職方郎中王期升、禮部主事吳景亶等奉之起兵,稱通城王。
朝升攝内事;設六總,以永新及徐震海、許燮等分将之。
初,山中人或夢揭竿其地,上書「青潮」二字,而盛澄字适與之合;衆以為祥,故多應之者。
時長興縣人金有鑒、王士麟亦聚衆起義;盛澄檄至長興,有鑒等奉箋稱賀。
乃遣許燮将千人會之,攻克湖州,命景亶與故知府王士譽守焉;盛澄入長興。
已而中書舍人盧象觀、葛麟以所部至西山,與朝升合營,軍頗盛。
而期升性貪,多剽掠;鄉民引王師進攻,象觀等敗死,景亶亦棄湖州走。
王師間道襲長興,盛澄退屯湖中。
已奔衢州;衢州破,遇害(有鑒等另有傳)。
〔考異〕 『盛澄字青潮,楚藩通城王裔』。
「世表」無通城王,蓋通山王之訛;志之俟考。
『稱通城王』。
野史諸書有誤以盛澄為嗣通城王者;今以「忠烈紀實」、「行朝錄」、「所知錄」、「南疆逸史」考之,則知盛澄為宗室無疑。
蓋當日義兵擁立為号,非以祖宗之爵不足以資号召;紀事者無從别白,遂就傳聞着之篇耳。
疑諸書所載諸王類如此,實不皆襲封也。
盛濃字揚亭,楚藩裔。
弘光時。
為馬士英讦巡按禦史黃澍淩逼宗室,嚴旨逮問;士英因薦授池州推官。
澍之嗾左良玉兵犯阙,實盛濃為之也。
池州失,避至石埭。
乙酉(一六四五)七月,起兵複石埭,又複東流。
遂與貴池吳應箕合攻池州,不克;乃分兵複建德。
八月,遇王師于大嶺,戰頗利。
九月,兵大至,盛濃不能禦,退守甲子嶺。
未幾,建德、東流相繼潰,奔太湖依吳易;易敗,走浙東。
閩中授禦史,巡按廣信、饒州兼視學政。
疏請實行訓練兵卒,優诏允行。
已複屢疏請入觐,許之。
會聞汀州變,乃走廣東。
丁亥(一六四七)春,永曆帝擢為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協瞿式耜守桂林。
王師将至,遁走靈川;上以于元烨代之,改盛濃刑部侍郎。
明年,李成棟反正扈跸,自南甯至肇慶。
時錦衣衛馬吉翔、内監龐天壽擅政,成棟疏論廠衛不得幹機務;二人大憾,造蜚語:謂『成棟将盡廢閣部大臣,而以廣州降吏代;解散護衛親兵,以己卒充禁直:且如董卓、朱溫事』。
盛濃信其言,遂揣合成棟意,欲奪天壽所掌勇衛營歸李元胤;上言:『宦官典兵,古今弊政。
龐天壽統勇衛兵三千,臣恐甘露之禍發于旦夕!請亟罷之』。
然天壽所領僅千人,為宮門掫徼而已。
疏入,上切責,盛濃乃沮;聞者鹹以為妄。
庚寅(一六五○)十一月,從上奔浔州;叛将陳邦傅縱兵大掠,因遇害。
〔考異〕 『會聞汀州變,乃走廣東』。
「明末忠烈紀實」雲:『盛濃,丙戌(一六四六)八月死于衢州』;誤也。
常巢,荊藩裔也。
乙酉(一六四五),王師入安慶。
英、霍間諸山寨多拒守,不下;奉常巢居太湖司空山,稱荊王。
襲破太湖縣,屢挫我兵。
戊子(一六四八)春三月,王師會剿,其部将餘垣以私屬三百人降,因誘執常巢以獻。
其它文字皆古雅幽澀,而秘不示人。
又有楚藩裔道濟,字石濤。
工繪事,尤精分隸書;大江以南無出其右。
〔考異〕 『耷字雪個』。
本張庚「畫征錄」作朱耷。
蓋當時懼禍易名,故與世系字不合也。
統釩,甯藩瑞昌悼順王元孫鎮國中尉也。
國變後,撰有「崇祯遺诏事實」一卷。
其辨野史妄傳遺诏參錯字樣,聲淚俱下雲。
統钑字德祥,甯藩瑞昌王裔也。
性豪暴,裡中少年多歸之。
乙酉(一六四五),金聲桓、王得仁入江西,統钑棄家走廣信,号召諸客與金、王相角饒、信間。
金、王憚其威名,不敢戰。
丁亥(一六四七)冬,間行歸南昌,為偵卒所執。
見我巡撫章于天,不屈膝;诘之,厲聲曰:『我帝室藩王,豈為汝屈』!竟釋不殺。
戊子(一六四八),金、王反正,統钑募兵廣信應之。
其夏,我固山譚泰攻江西,統钑走甯州,督将鄧雲龍入援;見王師盛,謀納款。
而統钑執藩王禮,使雲龍戎服拜戲下;雲龍不能平,執之以獻,大罵而死。
又有統■〈金睿〉者,從魯監國攻福州,殁于陣。
統锜,甯藩石城王裔,太祖九世孫也。
放誕好大言,人目為朱九瘋子。
乙酉(一六四五),王師破南昌,崎岖渡江。
聞英山張福寰據三尖寨,潛至,不得通;授徒自給。
繼乃微言『我宗支也』;福寰知之,即善護焉。
戊子(一六四八)間,天堂、埭口山寨蜂起,福寰乃與國學生胡經文迎統锜入潛山。
明年春二月,奉之居飛旗寨,稱石城王;以永曆紀年,造作符印。
各寨谒見,以次拜官,自郡縣、監司、撫按、科道、部院、總鎮之屬鹹備。
他寨有未谒者,以兵降之。
其授部院職者,有傅夢弼、傅謙之、桂蟾、義堂和尚之屬。
于是,統锜撫有二十四寨。
因聯絡蕲、黃間四十八寨,其來谒者各授職有差,文職則周損、曹胤昌、王■〈火鼎〉、胡玉良等,武職則陳如密、李有實、常近樓、侯雲山、劉奉宇、陳元、蕭新等;凡千三百人來谒見雲。
其夏,王師會剿,諸寨相繼降破;秋八月,進克皖澗寨,傅夢弼等走馬園,惟統锜尚守飛旗不下。
冬十一月,王師進至湯池衙前,攻圍十日,縱火箭仰射,寨中大亂;我軍乘之以入,監軍王坤基、總兵儲伯仁、石際可、旗鼓汪托等被執,統锜從後關遁馬園。
大兵追至霍山界寶纛河,執傅夢弼、桂蟾、義堂、唐明勝等十餘人,統锜亡匿英山。
庚寅(一六五○)春正月,胡經文、胡良玉降;受我操江李日芄指,誘執統锜以歸,因遇害(詳見「張福寰傳」)。
盛澄字青潮,楚藩通城王裔,太祖十世孫也。
弘光時,授劍州知州;未赴,南都亡,避于太湖西山,易姓林氏。
西山人蔡永新任俠好事,與職方郎中王期升、禮部主事吳景亶等奉之起兵,稱通城王。
朝升攝内事;設六總,以永新及徐震海、許燮等分将之。
初,山中人或夢揭竿其地,上書「青潮」二字,而盛澄字适與之合;衆以為祥,故多應之者。
時長興縣人金有鑒、王士麟亦聚衆起義;盛澄檄至長興,有鑒等奉箋稱賀。
乃遣許燮将千人會之,攻克湖州,命景亶與故知府王士譽守焉;盛澄入長興。
已而中書舍人盧象觀、葛麟以所部至西山,與朝升合營,軍頗盛。
而期升性貪,多剽掠;鄉民引王師進攻,象觀等敗死,景亶亦棄湖州走。
王師間道襲長興,盛澄退屯湖中。
已奔衢州;衢州破,遇害(有鑒等另有傳)。
〔考異〕 『盛澄字青潮,楚藩通城王裔』。
「世表」無通城王,蓋通山王之訛;志之俟考。
『稱通城王』。
野史諸書有誤以盛澄為嗣通城王者;今以「忠烈紀實」、「行朝錄」、「所知錄」、「南疆逸史」考之,則知盛澄為宗室無疑。
蓋當日義兵擁立為号,非以祖宗之爵不足以資号召;紀事者無從别白,遂就傳聞着之篇耳。
疑諸書所載諸王類如此,實不皆襲封也。
盛濃字揚亭,楚藩裔。
弘光時。
為馬士英讦巡按禦史黃澍淩逼宗室,嚴旨逮問;士英因薦授池州推官。
澍之嗾左良玉兵犯阙,實盛濃為之也。
池州失,避至石埭。
乙酉(一六四五)七月,起兵複石埭,又複東流。
遂與貴池吳應箕合攻池州,不克;乃分兵複建德。
八月,遇王師于大嶺,戰頗利。
九月,兵大至,盛濃不能禦,退守甲子嶺。
未幾,建德、東流相繼潰,奔太湖依吳易;易敗,走浙東。
閩中授禦史,巡按廣信、饒州兼視學政。
疏請實行訓練兵卒,優诏允行。
已複屢疏請入觐,許之。
會聞汀州變,乃走廣東。
丁亥(一六四七)春,永曆帝擢為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協瞿式耜守桂林。
王師将至,遁走靈川;上以于元烨代之,改盛濃刑部侍郎。
明年,李成棟反正扈跸,自南甯至肇慶。
時錦衣衛馬吉翔、内監龐天壽擅政,成棟疏論廠衛不得幹機務;二人大憾,造蜚語:謂『成棟将盡廢閣部大臣,而以廣州降吏代;解散護衛親兵,以己卒充禁直:且如董卓、朱溫事』。
盛濃信其言,遂揣合成棟意,欲奪天壽所掌勇衛營歸李元胤;上言:『宦官典兵,古今弊政。
龐天壽統勇衛兵三千,臣恐甘露之禍發于旦夕!請亟罷之』。
然天壽所領僅千人,為宮門掫徼而已。
疏入,上切責,盛濃乃沮;聞者鹹以為妄。
庚寅(一六五○)十一月,從上奔浔州;叛将陳邦傅縱兵大掠,因遇害。
〔考異〕 『會聞汀州變,乃走廣東』。
「明末忠烈紀實」雲:『盛濃,丙戌(一六四六)八月死于衢州』;誤也。
常巢,荊藩裔也。
乙酉(一六四五),王師入安慶。
英、霍間諸山寨多拒守,不下;奉常巢居太湖司空山,稱荊王。
襲破太湖縣,屢挫我兵。
戊子(一六四八)春三月,王師會剿,其部将餘垣以私屬三百人降,因誘執常巢以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