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男承禮謹譔
列傳
宗藩
遼王術雅(周王孫)岷王禋■〈氵純〉韓王某趙王由棪 淮王常清(上饒王常沅)益王由本惠王常潤颍王由棪 鄧王器■〈土鼎〉太子琳源桂王由■〈木愛〉太子慈烜遂平王紹鲲 安昌王恭■〈木枭〉通山王蘊■〈金予〉益陽王某瑞昌王議瀝 德興王由枍嘉興王某永甯王由■〈木悳〉羅川王某(泸溪王等) 議霶議漇耷(道濟)統釩統钑(铳■〈金睿〉)統锜盛澄盛濃常巢
遼王術雅(周王孫)岷王禋■〈氵純〉韓王某趙王由棪
淮王常清(上饒王常沅)益王由本惠王常潤颍王由棪
鄧王器■〈土鼎〉太子琳源桂王由■〈木愛〉太子慈烜遂平王紹鲲
安昌王恭■〈木枭〉通山王蘊■〈金予〉益陽王某瑞昌王議瀝
德興王由枍嘉興王某永甯王由■〈木悳〉羅川王某(泸溪王等)
議議漇耷(道濟)統釩統钑(铳■〈金睿〉))統锜盛澄盛濃常巢
遼王術雅,太祖八世孫,長陽王憲煥之長子也。
萬曆中,襲封長陽王。
弘光時,命守海甯。
南都亡,入閩;隆武帝命襲封遼王。
及閩敗,奔廣州;廣州破,遇害。
又,周王恭枵之孫,國亡後南奔;亦死于難。
岷王禋■〈氵純〉,太祖十世孫,岷顯王企■〈金豐〉之子也。
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獻賊犯湖南,企■〈金豐〉謀築城武岡;民聞之,皆洶懼。
奸人袁有志因激衆反,執殺企■〈金豐〉;尋為黎靖将軍劉承胤讨平之。
事聞,令禋■〈氵純〉視府事。
乙酉(一六四五)隆武改元,始襲封。
丁亥(一六四七)八月,大兵逼武岡,承胤挾之降。
卒于武昌。
韓王某,韓憲王之後、太祖支孫也。
國變後,流寓貴陽;守将皮熊厚奉之,進其女為妃。
王故出入患難,間稍習戎伍,恒挾關隴健兒自随。
及丁亥(一六四七)秋武岡之變,黔、粵隔絕,行在消息不通,王遂謀監國;熊與總督範礦、巡撫楊鼎和議未決,以尚寶卿張同敞力争,乃已。
庚寅(一六五○),孫可望入黔,王走水西依宣慰司安坤,可望莫能緻。
居數年,薨。
〔考異〕 『韓王某者,韓憲王之後、太祖支孫也』。
「明史」「世表」「列傳」載:『韓王亶塉于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為李自成所執,後無考』。
趙王由棪,成祖十世孫;襲封時日不可詳。
乙酉(一六四五)夏,與總兵黃蜚起兵太湖。
及蜚被執死,由棪走入粵。
庚寅(一六五○)二月,惠潮道李士琏等與總兵郝尚久投誠大清,導王師入關,執由棪及郡王十三人以獻;凡江右宗室之寓惠州者盡殺之,沒其家。
〔考異〕 『乙酉(一六四五)夏,與總兵黃蜚起兵太瑚』。
本「明末忠烈紀實」。
而諸書謂蜚與監軍道荊本澈等奉義陽王朝墠起兵,駐崇明沙。
茲雲由棪,豈蜚先奉朝墠、後奉由棪?抑本澈所奉為朝墠而蜚固由棪,諸書不及詳欤?『庚寅(一六五○)二月,惠潮道李士琏與總兵郝尚久投誠大清,導王師入關,執由棪及郡王十三人以獻』。
「所知錄」隻雲執郡王十三人,不言由棪;「五藩實錄」則雲:『潮州山寨私擁趙王;及李成棟遣兵至潮,自歸薙發,居孝光寺。
會陳子壯起兵事洩,王實不知也;廣州知府陸元玑降,受成棟指,逼至元妙觀,勒令投缳』雲雲。
似由棪之死,在丁亥(一六四七)間也。
姑附志以俟考焉。
淮王常清,仁宗八世孫、淮王翊鋇之長子也。
萬曆中,襲封。
乙酉(一六四五)南都亡,起兵謀恢複。
不數月,為樂平軍士所掠,出居景德鎮;饒州亦失。
時隆武帝立于閩中,賜玺書曰:『鄱陽天下之奧區,黎獻無事,擊壤以誦王風二百餘年矣。
比來兩都繼陷,無複吳芮、英布之倫荷戈以纾敵忾者!朕為兩浙、粵、閩之所推戴,長此亟憂;将率六師以複二京,灑掃孝陵以觐列侯之寝廟。
晨夕惕厲,不遑啟處。
語曰:「江湖之民多盜」;鄱陽、彭蠡今獨不然,則亦資賢王訓讨之力也。
王尚撫綏斯民,湛洽于德禮,以贊我無疆之休;敦睦首義,朕其敢不自勉焉』!常清遂入閩。
明年福京亡,偕諸王奔廣州。
及降将李成棟陷廣州,諸王皆遇害,獨常清逃免;後定國公鄭鴻逵迎于軍中焉。
又,上饒王常沅以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二月襲封,終事不可詳。
〔考異〕 『又,上饒王常沅以弘光元年二月襲封』。
「世表」載:『上饒王翊■〈金亘〉,于萬曆中襲封』;常沅,蓋其子也。
益王由本,益敬王常■〈王遷〉之三子、憲宗六世孫也。
萬曆三十五年(一六○七),以鎮國将軍進封嘉善王。
三十九年(一六一一),改封世子。
四十五年(一六一七),襲封。
兩都繼陷,儀賓鄧思銘,南城諸生也;言于由本曰:『王身兼臣子,宗社傾危,豈容坐視』!由本大感動。
會布政使夏萬亨自撫州來,與分巡道王養正、知府王域、推官劉允浩、史夏隆、通判胡缜等謀城守;域曰:『國無主,不可以集衆』。
乃奉由本為号。
由本固年少仁柔,不習武事,戰守事悉永甯王由■〈木悳〉及羅川王某主之。
進複南昌,軍聲頗振。
隆武帝聞由本起義,賜書曰:『甲申(一六四四)而後,星漢初回,留都不競,複驚我孝陵、移我鐘簴;自晉、宋以來,禍變為烈!我殿下聞之,為辍餐廢寝,頓足思奮也。
朕自龍江出渡錢塘,為閩、浙藩鎮諸大臣之所推挽,不能造膝商興複之務;顧念江南蘊義摅忠,能光我帝室者,獨有殿下耳。
敵氛雖騰,天命未改。
我兄弟既輯睦,無長沙、東海之釁;諸宗茅靡,亦無複聖公盆子之事:此太祖神靈、累朝惠澤泌于人心,不可誣也!顧以朕區區,悉率二鄭、閩、粵之師精銳可戰者,尚未滿六、七萬;誠欲約撫昌之卒下于罂子、章贛勁士萃于鄱陽,不知誰當與謀者?虔台李永茂
萬曆中,襲封長陽王。
弘光時,命守海甯。
南都亡,入閩;隆武帝命襲封遼王。
及閩敗,奔廣州;廣州破,遇害。
又,周王恭枵之孫,國亡後南奔;亦死于難。
岷王禋■〈氵純〉,太祖十世孫,岷顯王企■〈金豐〉之子也。
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獻賊犯湖南,企■〈金豐〉謀築城武岡;民聞之,皆洶懼。
奸人袁有志因激衆反,執殺企■〈金豐〉;尋為黎靖将軍劉承胤讨平之。
事聞,令禋■〈氵純〉視府事。
乙酉(一六四五)隆武改元,始襲封。
丁亥(一六四七)八月,大兵逼武岡,承胤挾之降。
卒于武昌。
韓王某,韓憲王之後、太祖支孫也。
國變後,流寓貴陽;守将皮熊厚奉之,進其女為妃。
王故出入患難,間稍習戎伍,恒挾關隴健兒自随。
及丁亥(一六四七)秋武岡之變,黔、粵隔絕,行在消息不通,王遂謀監國;熊與總督範礦、巡撫楊鼎和議未決,以尚寶卿張同敞力争,乃已。
庚寅(一六五○),孫可望入黔,王走水西依宣慰司安坤,可望莫能緻。
居數年,薨。
〔考異〕 『韓王某者,韓憲王之後、太祖支孫也』。
「明史」「世表」「列傳」載:『韓王亶塉于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為李自成所執,後無考』。
趙王由棪,成祖十世孫;襲封時日不可詳。
乙酉(一六四五)夏,與總兵黃蜚起兵太湖。
及蜚被執死,由棪走入粵。
庚寅(一六五○)二月,惠潮道李士琏等與總兵郝尚久投誠大清,導王師入關,執由棪及郡王十三人以獻;凡江右宗室之寓惠州者盡殺之,沒其家。
〔考異〕 『乙酉(一六四五)夏,與總兵黃蜚起兵太瑚』。
本「明末忠烈紀實」。
而諸書謂蜚與監軍道荊本澈等奉義陽王朝墠起兵,駐崇明沙。
茲雲由棪,豈蜚先奉朝墠、後奉由棪?抑本澈所奉為朝墠而蜚固由棪,諸書不及詳欤?『庚寅(一六五○)二月,惠潮道李士琏與總兵郝尚久投誠大清,導王師入關,執由棪及郡王十三人以獻』。
「所知錄」隻雲執郡王十三人,不言由棪;「五藩實錄」則雲:『潮州山寨私擁趙王;及李成棟遣兵至潮,自歸薙發,居孝光寺。
會陳子壯起兵事洩,王實不知也;廣州知府陸元玑降,受成棟指,逼至元妙觀,勒令投缳』雲雲。
似由棪之死,在丁亥(一六四七)間也。
姑附志以俟考焉。
淮王常清,仁宗八世孫、淮王翊鋇之長子也。
萬曆中,襲封。
乙酉(一六四五)南都亡,起兵謀恢複。
不數月,為樂平軍士所掠,出居景德鎮;饒州亦失。
時隆武帝立于閩中,賜玺書曰:『鄱陽天下之奧區,黎獻無事,擊壤以誦王風二百餘年矣。
比來兩都繼陷,無複吳芮、英布之倫荷戈以纾敵忾者!朕為兩浙、粵、閩之所推戴,長此亟憂;将率六師以複二京,灑掃孝陵以觐列侯之寝廟。
晨夕惕厲,不遑啟處。
語曰:「江湖之民多盜」;鄱陽、彭蠡今獨不然,則亦資賢王訓讨之力也。
王尚撫綏斯民,湛洽于德禮,以贊我無疆之休;敦睦首義,朕其敢不自勉焉』!常清遂入閩。
明年福京亡,偕諸王奔廣州。
及降将李成棟陷廣州,諸王皆遇害,獨常清逃免;後定國公鄭鴻逵迎于軍中焉。
又,上饒王常沅以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二月襲封,終事不可詳。
〔考異〕 『又,上饒王常沅以弘光元年二月襲封』。
「世表」載:『上饒王翊■〈金亘〉,于萬曆中襲封』;常沅,蓋其子也。
益王由本,益敬王常■〈王遷〉之三子、憲宗六世孫也。
萬曆三十五年(一六○七),以鎮國将軍進封嘉善王。
三十九年(一六一一),改封世子。
四十五年(一六一七),襲封。
兩都繼陷,儀賓鄧思銘,南城諸生也;言于由本曰:『王身兼臣子,宗社傾危,豈容坐視』!由本大感動。
會布政使夏萬亨自撫州來,與分巡道王養正、知府王域、推官劉允浩、史夏隆、通判胡缜等謀城守;域曰:『國無主,不可以集衆』。
乃奉由本為号。
由本固年少仁柔,不習武事,戰守事悉永甯王由■〈木悳〉及羅川王某主之。
進複南昌,軍聲頗振。
隆武帝聞由本起義,賜書曰:『甲申(一六四四)而後,星漢初回,留都不競,複驚我孝陵、移我鐘簴;自晉、宋以來,禍變為烈!我殿下聞之,為辍餐廢寝,頓足思奮也。
朕自龍江出渡錢塘,為閩、浙藩鎮諸大臣之所推挽,不能造膝商興複之務;顧念江南蘊義摅忠,能光我帝室者,獨有殿下耳。
敵氛雖騰,天命未改。
我兄弟既輯睦,無長沙、東海之釁;諸宗茅靡,亦無複聖公盆子之事:此太祖神靈、累朝惠澤泌于人心,不可誣也!顧以朕區區,悉率二鄭、閩、粵之師精銳可戰者,尚未滿六、七萬;誠欲約撫昌之卒下于罂子、章贛勁士萃于鄱陽,不知誰當與謀者?虔台李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