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臣』!之仁乃止。
明年烈皇帝大祥,守谕請詣朝堂哭,三軍缟素一日。
遷經筵日講官,兼理饷事。
六月,監國航海,守谕不及從;遂浮沈闾裡間。
少受業于漳浦黃道周,講學大滌山房;着有「擥蘭集」。
國亡,遁迹荒郊十九年,卒;年六十九。
邵之詹,餘姚人。
錢塘破,悲憤,疽發背死。
守谕哭以詩,極哀;稱有「建義之功、借箸之策」。
然不可詳。
王正中字仲撝,直隸保定人;武甯侯之仁從子。
崇祯丁醜(一六三七)進士,授長興知縣。
國變,流寓紹興。
魯王監國,命以兵部職方主事,攝餘姚縣事。
時義軍猝起,市魁、裡正得一劄付,則入民舍括金币;甚至系累呼号、交錯道路,郡縣不敢問。
正中率所練鄉兵之任;既視事,令各營取饷必經縣票品核資産以應,否者以盜論。
民間稍靖。
總兵陳梧敗于嘉興,渡海掠餘姚;正中遣民兵擊殺之,諸營大嘩。
忌者劾正中擅殺大将;黃宗羲言于監國曰:『梧借喪亂以濟其私,緻犯衆怒,是賊也。
正中守土,即當為國保民;何罪之有』!議乃息。
張國柱、田仰、荊本澈各率所部過姚江,舳舻蔽空;以正中嚴備,不敢犯。
國柱後從定海入,縱兵淫掠;正中單騎入其軍呵止之,國柱迄不得逞。
嘗率輕騎渡海鹽,奪澉浦:縣人倚之若嚴城焉。
擢監察禦史。
喜星象、律呂、度數之學,故與宗羲善;造「監國魯元年丙戌(一六四六)大統曆」以進。
浙東亡,隐山中。
貧甚,賃田以食,佐以醫、蔔。
丁未(一六六七)八月,卒。
徐孚遠字闇公,華亭人。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舉于鄉;故太師階之支孫也。
與同裡夏允彜、陳子龍、何剛以經濟學,有聲幾社中。
以寇禍亟,求健兒、俠客,聯絡部署為勤王之備。
及子龍任紹興推官,孚遠引東陽許都見之,使其召募義勇西行殺賊;又令剛疏薦之。
既而東陽激變事起,子龍單騎入都營,許以不死,招之降;大吏持不可,竟殺都。
孚遠贻書子龍曰:『彼以吾故,始降。
今負之,天下誰複敢交子龍哉』!以故子龍以功遷給事中而力辭不赴。
弘光時,馬、阮亂政,杜門不出。
南都亡,贊允彜起兵;閩中授福州推官。
已而以張肯堂薦,進兵科給事中。
閩亡,浮海入浙,而浙亦潰。
遇錢肅樂于永嘉,恸哭偕行。
會魯監國再出師,孚遠周旋諸義旅間,欲協和其事;而悍帥如鄭彩、周瑞之徒鹹勿聽,因勸肅樂早去。
而諸軍方下福甯、圍長樂,肅樂冀其有功,不納。
孚遠複返浙東,入蛟關結寨于定海之柴樓。
比監國入舟山,孚遠入朝,以勸輸充貢賦;遷左佥都禦史。
辛卯(一六五一)舟山破,監國複入閩;孚遠亦航海從之。
是時,朱成功啟疆禮士,雄冠諸島;老成耆德之避地者,鹹往歸之。
孚遠領袖其間,以忠義相镞厲。
成功娓娓聽,終夕不倦;有大事辄谘而後行。
嘗自嗟曰:『司馬相如入夜郎教盛,此平世事也。
以吾亡國大夫當之,傷如之何』! 戊戌(一六五八),滇中遣漳平伯周金湯晉諸勳爵,遷孚遠為左副都禦史。
是冬,随金湯入觐,失道安南;安南王要以臣禮,乃大罵。
或曰:『且将以相公也』;則愈罵。
安南王歎曰:『忠臣也』!厚資之。
卒完節歸。
明年,成功敗于江甯,還師台灣,未幾卒。
孚遠無複有望,浮沈島上;與葉後诏、鄭郊輩結為方外七友。
久之,卒(或曰:癸卯(一六六三)王師取廈門,孚遠将還華亭不果,入潮州饒平山;我提督吳六奇匿之,完發以死)。
海外生一子,扶榇至松江;未葬,子亦死。
陳士京字齊莫,鄞人。
少任俠。
見天下多故,挾策浪遊;北走燕雲、南抵黔粵,踯躅無所遇。
乙酉(一六四五),江上兵起,熊汝霖薦為職方郎中,監衢州總兵陳謙軍。
偕之奉使入閩;謙被殺,士京逃之廈門。
鄭芝龍聞其名,令與子成功遊;芝龍降而成功獨仗義勤王,士京實贊之。
已而魯監國至廈門,成功以唐、魯舊嫌,不欲奉監國;士京說成功以公義為重,故成功不為臣而猶修寓公之敬,監國安之。
戊子(一六四八),遷光祿寺卿。
監國将上表粵中、成功亦欲奏事于粵,士京遂赍表以行。
時潮州總兵郝尚久持兩端,使車不敢出其途,迂道賣蔔以前。
永曆帝大喜,加都禦史;固辭不受。
留之,亦不可;特賜三品敕命。
己醜(一六四九),歸閩中。
監國入浙,留士京于閩以與成功結;成功待之以上賓。
己亥(一六五九),成功入江,推士京預島上留守事;遘疾卒。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
明年烈皇帝大祥,守谕請詣朝堂哭,三軍缟素一日。
遷經筵日講官,兼理饷事。
六月,監國航海,守谕不及從;遂浮沈闾裡間。
少受業于漳浦黃道周,講學大滌山房;着有「擥蘭集」。
國亡,遁迹荒郊十九年,卒;年六十九。
邵之詹,餘姚人。
錢塘破,悲憤,疽發背死。
守谕哭以詩,極哀;稱有「建義之功、借箸之策」。
然不可詳。
王正中字仲撝,直隸保定人;武甯侯之仁從子。
崇祯丁醜(一六三七)進士,授長興知縣。
國變,流寓紹興。
魯王監國,命以兵部職方主事,攝餘姚縣事。
時義軍猝起,市魁、裡正得一劄付,則入民舍括金币;甚至系累呼号、交錯道路,郡縣不敢問。
正中率所練鄉兵之任;既視事,令各營取饷必經縣票品核資産以應,否者以盜論。
民間稍靖。
總兵陳梧敗于嘉興,渡海掠餘姚;正中遣民兵擊殺之,諸營大嘩。
忌者劾正中擅殺大将;黃宗羲言于監國曰:『梧借喪亂以濟其私,緻犯衆怒,是賊也。
正中守土,即當為國保民;何罪之有』!議乃息。
張國柱、田仰、荊本澈各率所部過姚江,舳舻蔽空;以正中嚴備,不敢犯。
國柱後從定海入,縱兵淫掠;正中單騎入其軍呵止之,國柱迄不得逞。
嘗率輕騎渡海鹽,奪澉浦:縣人倚之若嚴城焉。
擢監察禦史。
喜星象、律呂、度數之學,故與宗羲善;造「監國魯元年丙戌(一六四六)大統曆」以進。
浙東亡,隐山中。
貧甚,賃田以食,佐以醫、蔔。
丁未(一六六七)八月,卒。
徐孚遠字闇公,華亭人。
崇祯壬午(一六四二),舉于鄉;故太師階之支孫也。
與同裡夏允彜、陳子龍、何剛以經濟學,有聲幾社中。
以寇禍亟,求健兒、俠客,聯絡部署為勤王之備。
及子龍任紹興推官,孚遠引東陽許都見之,使其召募義勇西行殺賊;又令剛疏薦之。
既而東陽激變事起,子龍單騎入都營,許以不死,招之降;大吏持不可,竟殺都。
孚遠贻書子龍曰:『彼以吾故,始降。
今負之,天下誰複敢交子龍哉』!以故子龍以功遷給事中而力辭不赴。
弘光時,馬、阮亂政,杜門不出。
南都亡,贊允彜起兵;閩中授福州推官。
已而以張肯堂薦,進兵科給事中。
閩亡,浮海入浙,而浙亦潰。
遇錢肅樂于永嘉,恸哭偕行。
會魯監國再出師,孚遠周旋諸義旅間,欲協和其事;而悍帥如鄭彩、周瑞之徒鹹勿聽,因勸肅樂早去。
而諸軍方下福甯、圍長樂,肅樂冀其有功,不納。
孚遠複返浙東,入蛟關結寨于定海之柴樓。
比監國入舟山,孚遠入朝,以勸輸充貢賦;遷左佥都禦史。
辛卯(一六五一)舟山破,監國複入閩;孚遠亦航海從之。
是時,朱成功啟疆禮士,雄冠諸島;老成耆德之避地者,鹹往歸之。
孚遠領袖其間,以忠義相镞厲。
成功娓娓聽,終夕不倦;有大事辄谘而後行。
嘗自嗟曰:『司馬相如入夜郎教盛,此平世事也。
以吾亡國大夫當之,傷如之何』! 戊戌(一六五八),滇中遣漳平伯周金湯晉諸勳爵,遷孚遠為左副都禦史。
是冬,随金湯入觐,失道安南;安南王要以臣禮,乃大罵。
或曰:『且将以相公也』;則愈罵。
安南王歎曰:『忠臣也』!厚資之。
卒完節歸。
明年,成功敗于江甯,還師台灣,未幾卒。
孚遠無複有望,浮沈島上;與葉後诏、鄭郊輩結為方外七友。
久之,卒(或曰:癸卯(一六六三)王師取廈門,孚遠将還華亭不果,入潮州饒平山;我提督吳六奇匿之,完發以死)。
海外生一子,扶榇至松江;未葬,子亦死。
陳士京字齊莫,鄞人。
少任俠。
見天下多故,挾策浪遊;北走燕雲、南抵黔粵,踯躅無所遇。
乙酉(一六四五),江上兵起,熊汝霖薦為職方郎中,監衢州總兵陳謙軍。
偕之奉使入閩;謙被殺,士京逃之廈門。
鄭芝龍聞其名,令與子成功遊;芝龍降而成功獨仗義勤王,士京實贊之。
已而魯監國至廈門,成功以唐、魯舊嫌,不欲奉監國;士京說成功以公義為重,故成功不為臣而猶修寓公之敬,監國安之。
戊子(一六四八),遷光祿寺卿。
監國将上表粵中、成功亦欲奏事于粵,士京遂赍表以行。
時潮州總兵郝尚久持兩端,使車不敢出其途,迂道賣蔔以前。
永曆帝大喜,加都禦史;固辭不受。
留之,亦不可;特賜三品敕命。
己醜(一六四九),歸閩中。
監國入浙,留士京于閩以與成功結;成功待之以上賓。
己亥(一六五九),成功入江,推士京預島上留守事;遘疾卒。
我朝賜通谥,曰「節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