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十三
徐宏基(從子仁爵)李升(族人錫祚、錫貢)鄧文昌常延齡(常元亮、湯南金)劉永錫劉文照沐天波
徐宏基(從子仁爵)李升(族人錫祚、錫貢)鄧文昌
常延齡(常元亮、湯南金)劉永錫劉文照沐天波
徐宏基字紹公,中山武甯王達之後;世居大功坊裡。
崇祯時,襲爵魏國公,守備南京。
甲申(一六四四)夏四月,率諸大臣迎福王于江浦。
五月庚寅(初三日)王監國,奉寶以進。
尋奉使祭告孝陵,晉左柱國。
與馬、阮忤,決志乞休;以子允爵嗣職。
明年南都亡,允爵出降。
宏基率幼子文爵及家人避之吳江進士袁世奇家;郡紳多從之,勸作匡複計。
宏基即樹幟募練鄉勇,得千數人;按戶出資助饷。
有陸醇儒者,雄于财;其弟某,偕客過莊舍。
宏基邀緻之,踞坐相見;抑之跪,勒之書饷。
某堅弗承,乃絷諸暗陬困苦之。
客脫歸,以告醇儒。
時總兵黃蜚潰降,部下田勝嘉收合散亡,出入泖、湖間,專事剽敓;醇儒具厚币乞援,複得亡命三百人,乘夜發難。
登世奇屋,劫其弟出;乃集衆進攻,袁、徐兩姓家屬及避兵諸紳長幼悉被戮而沈屍于湖。
宏基挺矛奪門出,投分湖葉氏。
葉懼禍,縛而緻諸陸;陸趣軍士叢槍擊斃之。
子文爵,年十五;被圍,登屋頂發三矢殪三人。
被執,亦叢箭死。
永曆帝聞宏基之倡義被害也,闵之;賜谥「壯武」。
從子仁爵,初從魯藩于台州監國;後以功,封定南伯。
江上師潰,扈從入海。
甲午(一六五四),偕張名振攻崇明;戰敗,沒于海。
李升字東君,岐陽武靖王文忠十七世孫。
短小精悍,耽吟詠、善騎射。
崇祯甲申(一六四四),年才十有四;襲官都督同知。
史可法檄召諸鎮兵北上勤王,升請以五百人為前鋒;可法壯其言,然以童子也,姑置之。
翌日,大閱京營,升彎勁弩,一發九矢皆破的;可法大喜。
師未濟而兇問至,遂已。
南都立,誠意伯劉孔昭與馬、阮濟奸害正,升憤甚。
遇孔昭于塗,戟手毒罵;孔昭大恨,劾罷之。
可法招往揚州參軍事,升積勞得嘔血疾,歸。
明年南都亡,走天台山削發為僧。
丙戌(一六四六)浙東不守,魯監國航海;作詩傷之雲:『陡聞绛帻離淝水,旋見青衣出洛陽』!又『天下猶懸唐日月,海中莫恃漢金湯』!遂痛哭發狂死。
其族人錫祚與弟錫貢,以勇聞。
庚寅(一六五○),偕谒舟山;命佐蕩湖伯阮進守螺頭門。
辛卯(一六五一)秋,大兵三路下舟山,進敗于橫水洋;錫祚趨救被創,同投水死。
城破,錫貢勒兵巷戰;被執至四明,見殺。
鄧文昌字汝言,甯河武順王愈之後、魏國公徐宏基之女夫也。
弘光時,任後軍都督。
左兵東下,馬士英盡撤防河諸軍以禦,文昌詣朝門力争之,反複陳說利害。
士英語塞,厲聲曰:『公勳臣,無預國家大事』!文昌歎息出,遂棄官隐于傘山之天開岩。
既聞隆武帝立,航海赴阙;襲封定遠侯,加中府。
屢疏請上出關為恢複計,上優旨答之。
比幸建甯,命與大學士曾櫻留守福京。
大兵至,櫻避之海。
文昌慷慨誓義,妻徐氏先仰藥死,文昌扼吭以卒;年僅一十九。
閩人哀之,合葬于城北芙容嶺下(徐氏見「列女」傳)。
常延齡字喬石,開平王遇春之十二世孫也;襲封懷遠侯,官錦衣指揮。
崇祯中,疏陳時政,凡十二上;帝嘉納之。
熊、姜獄起,抗章請釋二臣罪;又緻書周延儒,以文彥博救唐介故事相激勸:朝論韪之。
南都之起阮大铖也,與廷臣交章劾之不報,遂挂冠去。
南都亡,與妻氏徐魏國公女偕隐金陵,種菜為生。
殁無以殓,友人醵金葬之雨花台側。
又有常元亮者,亦開平王孫;與東瓯王溫和十三世孫南金為詩友。
南金于崇祯時官錦衣衛指揮;南都馬、阮亂政,乞放歸。
聞永曆帝入緬甸,斷粒卒。
南金既卒之明年,元亮訣妻子、告墳墓,将航海說朱成功大舉;之澉浦、之乍浦、之舟山,覓渡不得,遂發憤蹈海死。
劉永錫,誠意伯孔昭子;世所稱郁離公子也。
南都亡,孔昭以所部操江兵斬關奔太平,尋入海。
癸巳、甲午(一六五三~五四),張名振再以舟師入長江,掠瓜洲、抵儀征,登金山望祭孝陵;孔昭偕永錫以其軍會。
丙申(一六五六)八月,王師複攻舟山;永錫随英義伯阮駿禦之橫水洋、金塘間。
風發舟膠,投水死。
論者謂其能幹蠱雲(孔昭自有傳)。
劉文照号雪舫
崇祯時,襲爵魏國公,守備南京。
甲申(一六四四)夏四月,率諸大臣迎福王于江浦。
五月庚寅(初三日)王監國,奉寶以進。
尋奉使祭告孝陵,晉左柱國。
與馬、阮忤,決志乞休;以子允爵嗣職。
明年南都亡,允爵出降。
宏基率幼子文爵及家人避之吳江進士袁世奇家;郡紳多從之,勸作匡複計。
宏基即樹幟募練鄉勇,得千數人;按戶出資助饷。
有陸醇儒者,雄于财;其弟某,偕客過莊舍。
宏基邀緻之,踞坐相見;抑之跪,勒之書饷。
某堅弗承,乃絷諸暗陬困苦之。
客脫歸,以告醇儒。
時總兵黃蜚潰降,部下田勝嘉收合散亡,出入泖、湖間,專事剽敓;醇儒具厚币乞援,複得亡命三百人,乘夜發難。
登世奇屋,劫其弟出;乃集衆進攻,袁、徐兩姓家屬及避兵諸紳長幼悉被戮而沈屍于湖。
宏基挺矛奪門出,投分湖葉氏。
葉懼禍,縛而緻諸陸;陸趣軍士叢槍擊斃之。
子文爵,年十五;被圍,登屋頂發三矢殪三人。
被執,亦叢箭死。
永曆帝聞宏基之倡義被害也,闵之;賜谥「壯武」。
從子仁爵,初從魯藩于台州監國;後以功,封定南伯。
江上師潰,扈從入海。
甲午(一六五四),偕張名振攻崇明;戰敗,沒于海。
李升字東君,岐陽武靖王文忠十七世孫。
短小精悍,耽吟詠、善騎射。
崇祯甲申(一六四四),年才十有四;襲官都督同知。
史可法檄召諸鎮兵北上勤王,升請以五百人為前鋒;可法壯其言,然以童子也,姑置之。
翌日,大閱京營,升彎勁弩,一發九矢皆破的;可法大喜。
師未濟而兇問至,遂已。
南都立,誠意伯劉孔昭與馬、阮濟奸害正,升憤甚。
遇孔昭于塗,戟手毒罵;孔昭大恨,劾罷之。
可法招往揚州參軍事,升積勞得嘔血疾,歸。
明年南都亡,走天台山削發為僧。
丙戌(一六四六)浙東不守,魯監國航海;作詩傷之雲:『陡聞绛帻離淝水,旋見青衣出洛陽』!又『天下猶懸唐日月,海中莫恃漢金湯』!遂痛哭發狂死。
其族人錫祚與弟錫貢,以勇聞。
庚寅(一六五○),偕谒舟山;命佐蕩湖伯阮進守螺頭門。
辛卯(一六五一)秋,大兵三路下舟山,進敗于橫水洋;錫祚趨救被創,同投水死。
城破,錫貢勒兵巷戰;被執至四明,見殺。
鄧文昌字汝言,甯河武順王愈之後、魏國公徐宏基之女夫也。
弘光時,任後軍都督。
左兵東下,馬士英盡撤防河諸軍以禦,文昌詣朝門力争之,反複陳說利害。
士英語塞,厲聲曰:『公勳臣,無預國家大事』!文昌歎息出,遂棄官隐于傘山之天開岩。
既聞隆武帝立,航海赴阙;襲封定遠侯,加中府。
屢疏請上出關為恢複計,上優旨答之。
比幸建甯,命與大學士曾櫻留守福京。
大兵至,櫻避之海。
文昌慷慨誓義,妻徐氏先仰藥死,文昌扼吭以卒;年僅一十九。
閩人哀之,合葬于城北芙容嶺下(徐氏見「列女」傳)。
常延齡字喬石,開平王遇春之十二世孫也;襲封懷遠侯,官錦衣指揮。
崇祯中,疏陳時政,凡十二上;帝嘉納之。
熊、姜獄起,抗章請釋二臣罪;又緻書周延儒,以文彥博救唐介故事相激勸:朝論韪之。
南都之起阮大铖也,與廷臣交章劾之不報,遂挂冠去。
南都亡,與妻氏徐魏國公女偕隐金陵,種菜為生。
殁無以殓,友人醵金葬之雨花台側。
又有常元亮者,亦開平王孫;與東瓯王溫和十三世孫南金為詩友。
南金于崇祯時官錦衣衛指揮;南都馬、阮亂政,乞放歸。
聞永曆帝入緬甸,斷粒卒。
南金既卒之明年,元亮訣妻子、告墳墓,将航海說朱成功大舉;之澉浦、之乍浦、之舟山,覓渡不得,遂發憤蹈海死。
劉永錫,誠意伯孔昭子;世所稱郁離公子也。
南都亡,孔昭以所部操江兵斬關奔太平,尋入海。
癸巳、甲午(一六五三~五四),張名振再以舟師入長江,掠瓜洲、抵儀征,登金山望祭孝陵;孔昭偕永錫以其軍會。
丙申(一六五六)八月,王師複攻舟山;永錫随英義伯阮駿禦之橫水洋、金塘間。
風發舟膠,投水死。
論者謂其能幹蠱雲(孔昭自有傳)。
劉文照号雪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