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十一
楊文骢衛胤文吳爾埙傅鼎铨(徐敬時)張家玉(安宏猷等、林洊)
楊文骢衛胤文吳爾埙傅鼎铨(徐敬時)
張家玉(安宏猷等、林洊)
楊文骢字龍友,貴陽人。
天啟辛酉(一六二一),舉于鄉。
崇祯時,官江甯知縣;禦史詹兆恒劾其貪,奪職。
弘光時,戚人馬士英當國,起兵部主事,曆員外郎中,監軍京口。
以金山踞大江中控制南北,請築城以資守禦;從之。
乙酉(一六四五),遷兵備副使,分巡常、鎮,監大将鄭鴻逵、鄭彩軍。
及大清兵臨江,文骢駐金山,扼大江而守。
五月朔,擢右佥都禦史,巡撫其地,兼督沿海諸軍;乃還京口,合鴻逵等軍劄南岸,與大兵隔江相持。
大兵編巨筏,夜置燈火,放之中流;南岸軍虛發炮石,以為克敵也,日以捷聞。
初九日,大兵乘霧潛濟迫岸;諸軍始覺,倉皇列陣甘露寺。
鐵騎沖之,悉潰;文骢走蘇州。
十三日,南京破,百官盡降;命降臣鴻胪丞黃家鼒往蘇州安撫,文骢襲殺之,遂走處州。
隆武帝立,遣使奉表稱賀。
鴻逵薦其才,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提督軍務;令圖南京。
初,上在鎮江,與文骢交好。
其子鼎卿為士英甥,士英遣迎弘光帝與上遇于淮安;上窭甚,鼎卿赒給之,上與定布衣交。
及鼎卿上谒,以故人子待之,寵甚。
特授左都督太子太保獎其父子,拟以漢朝大、小耿。
明年,衢州告急,令與誠意伯劉孔昭合兵為援。
七月,大兵至,文總不能禦,退至浦城;與監紀孫臨并為追騎所獲。
說之降,不從;同被殺。
文骢善畫,有文藻;跌宕風流,豪邁自憙。
好推獎士類;幹士英者緣以進,故為世所诋諆。
其死也,衆論亦許之。
衛胤文字祥趾,韓城人。
崇祯辛未(一六三一)進士,授庶吉士;曆編修、司業、中允、谕德,告歸。
十四年(一六四一),闖賊入關,全省瓦解。
胤文方在裡,星夜赴都,痛哭陳剿賊計;言『西土之危,将延社稷』!并請召四大鎮翼衛王室。
連上十五疏,捐資犒軍;帝以其剀切,召對褒勞之。
京師陷,匿民間;賊搜得,拷訊備至。
乘間南奔;南都仍故官,擢禦史。
希馬士英意,奏罷督師兵;诏切責之。
士英遂與之昵。
尋詣興平營谒高傑,傑以同裡故,疏請留監己軍。
傑死,士英薦之;即以兵部右侍郎總督興平所部,經略開、歸軍務,兼徐揚巡撫。
揚州破,胤文赴水死。
吳爾埙字介子,崇德人。
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改庶吉士。
京師陷,降于賊。
賊敗南還,谒史可法,請從軍贖罪。
時其父之屏方督學福建,爾埙斷一指,畀故人祝淵曰:『君歸,語我父母:悉出私财畀我饷軍。
我他日不歸,以指葬可也』!又作「死臣傳」以見志;有雲:『被犀甲、操吳戈,氣之雄,騰天河、骛廣野。
捐愛戚,志之決。
頭匪恤,我心赤、我血碧。
長城雖壞,白虹貫日』(語多不具錄)。
尋從高傑至睢。
傑死,寓祥符;遇一婦,言是福王妃童氏。
因守臣附疏以聞,诏斥為妄,逮之;可法為救免。
分守新城;城破,投水死。
故人某斂其屍寄佛寺,毀于火;家人函所寄指葬之焉。
傅鼎铨字維衡,臨川人。
崇祯庚辰(一六四○)進士,官檢讨。
北都之變不能死,出谒賊,為鄉人所讪。
乙酉(一六四五),大學士曾櫻以鼎铨與揭重熙并薦,隆武帝重違櫻意,召重熙而予鼎铨知府銜,令赴贛州軍前自效。
重熙辄與鼎銘偕入閩;乃令以故官統義師由泰甯出關招募。
丙戌(一六四六)八月福州不守,鼎铨借兵于甯都田海忠,不應;自集義勇複宜黃,駐樂安。
閩亡,偕重熙同入武夷山。
戊子(一六四八),王師圍南昌,重熙入粵求援。
鼎铨兼督兩軍,與張自盛合營援南昌;戰于三江口,敗績。
被命内召,不願往,請再舉終江西事;重熙亦疏留之,乃拜兵部右侍郎
天啟辛酉(一六二一),舉于鄉。
崇祯時,官江甯知縣;禦史詹兆恒劾其貪,奪職。
弘光時,戚人馬士英當國,起兵部主事,曆員外郎中,監軍京口。
以金山踞大江中控制南北,請築城以資守禦;從之。
乙酉(一六四五),遷兵備副使,分巡常、鎮,監大将鄭鴻逵、鄭彩軍。
及大清兵臨江,文骢駐金山,扼大江而守。
五月朔,擢右佥都禦史,巡撫其地,兼督沿海諸軍;乃還京口,合鴻逵等軍劄南岸,與大兵隔江相持。
大兵編巨筏,夜置燈火,放之中流;南岸軍虛發炮石,以為克敵也,日以捷聞。
初九日,大兵乘霧潛濟迫岸;諸軍始覺,倉皇列陣甘露寺。
鐵騎沖之,悉潰;文骢走蘇州。
十三日,南京破,百官盡降;命降臣鴻胪丞黃家鼒往蘇州安撫,文骢襲殺之,遂走處州。
隆武帝立,遣使奉表稱賀。
鴻逵薦其才,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提督軍務;令圖南京。
初,上在鎮江,與文骢交好。
其子鼎卿為士英甥,士英遣迎弘光帝與上遇于淮安;上窭甚,鼎卿赒給之,上與定布衣交。
及鼎卿上谒,以故人子待之,寵甚。
特授左都督太子太保獎其父子,拟以漢朝大、小耿。
明年,衢州告急,令與誠意伯劉孔昭合兵為援。
七月,大兵至,文總不能禦,退至浦城;與監紀孫臨并為追騎所獲。
說之降,不從;同被殺。
文骢善畫,有文藻;跌宕風流,豪邁自憙。
好推獎士類;幹士英者緣以進,故為世所诋諆。
其死也,衆論亦許之。
衛胤文字祥趾,韓城人。
崇祯辛未(一六三一)進士,授庶吉士;曆編修、司業、中允、谕德,告歸。
十四年(一六四一),闖賊入關,全省瓦解。
胤文方在裡,星夜赴都,痛哭陳剿賊計;言『西土之危,将延社稷』!并請召四大鎮翼衛王室。
連上十五疏,捐資犒軍;帝以其剀切,召對褒勞之。
京師陷,匿民間;賊搜得,拷訊備至。
乘間南奔;南都仍故官,擢禦史。
希馬士英意,奏罷督師兵;诏切責之。
士英遂與之昵。
尋詣興平營谒高傑,傑以同裡故,疏請留監己軍。
傑死,士英薦之;即以兵部右侍郎總督興平所部,經略開、歸軍務,兼徐揚巡撫。
揚州破,胤文赴水死。
吳爾埙字介子,崇德人。
崇祯癸未(一六四三)進士,改庶吉士。
京師陷,降于賊。
賊敗南還,谒史可法,請從軍贖罪。
時其父之屏方督學福建,爾埙斷一指,畀故人祝淵曰:『君歸,語我父母:悉出私财畀我饷軍。
我他日不歸,以指葬可也』!又作「死臣傳」以見志;有雲:『被犀甲、操吳戈,氣之雄,騰天河、骛廣野。
捐愛戚,志之決。
頭匪恤,我心赤、我血碧。
長城雖壞,白虹貫日』(語多不具錄)。
尋從高傑至睢。
傑死,寓祥符;遇一婦,言是福王妃童氏。
因守臣附疏以聞,诏斥為妄,逮之;可法為救免。
分守新城;城破,投水死。
故人某斂其屍寄佛寺,毀于火;家人函所寄指葬之焉。
傅鼎铨字維衡,臨川人。
崇祯庚辰(一六四○)進士,官檢讨。
北都之變不能死,出谒賊,為鄉人所讪。
乙酉(一六四五),大學士曾櫻以鼎铨與揭重熙并薦,隆武帝重違櫻意,召重熙而予鼎铨知府銜,令赴贛州軍前自效。
重熙辄與鼎銘偕入閩;乃令以故官統義師由泰甯出關招募。
丙戌(一六四六)八月福州不守,鼎铨借兵于甯都田海忠,不應;自集義勇複宜黃,駐樂安。
閩亡,偕重熙同入武夷山。
戊子(一六四八),王師圍南昌,重熙入粵求援。
鼎铨兼督兩軍,與張自盛合營援南昌;戰于三江口,敗績。
被命内召,不願往,請再舉終江西事;重熙亦疏留之,乃拜兵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