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七
章正宸羅萬象(王孫蕃、左光先)吳适李模喬可聘(姚思孝)李清錢敬忠
章正宸羅萬象(王孫蕃、左光先)吳适李模
喬可聘(姚思孝)李清錢敬忠
章正宸字羽侯,号格庵;會稽人。
從學同裡劉宗周,早以學行着。
登崇祯辛未(一六三一)進士,選庶吉士;溫體仁招之不往,改禮科給事中。
王應熊與戚畹通,内傳入閣,廷臣莫敢谏;正宸抗疏曰:『豈有枚蔔不傳奉者!在皇上出此,必謂特用易感恩,卻衆議則絕窺伺。
顧天下未有不順人情而可以有濟者也!夫應熊亦謂非人情故,不可用。
夫徇情與順情名同而實異,振作與操作事近而用殊;今廷臣縱乏人,奈何使傲很之夫贊平成之治哉』!帝大怒,下诏獄。
鎮撫曰:『新進妄言耳,無他肺腸』。
正宸仰面曰:『新進直言則有之,未妄也』。
科臣同力救之,止革職。
及賊犯鳳陵,帝怒應熊曲庇鳳撫;廷臣遽以正宸薦,體仁抑之。
應熊敗,議起廢,吏部條上百餘員;帝曰『中何以無正宸邪』?親筆取十二人,而乙名其間。
正宸甫複官,即疏謝;曆言:『左右茸阘宰執,上下惜身家、保祿位,關通内侍,名為線索;其言不可信』。
帝親标其疏,令通行嚴饬。
于是,閣臣、内官鹹切齒。
西廠中官專橫,羅織人罪;公卿以下,仰鼻息幸苟免。
京師無賴子弟竄身入藉,白韡帶刀,攫市井金錢;每一符下郡縣,無不滅門者。
正宸疏陳,帝心動,朱筆勒「西廠」字付閣票旨。
閣臣懼珰,責拟以不合;三上三改,尋罷廠。
其鄉舉時主試姚明恭嘗以鄉人謀官吏部為屬,力卻之。
故輔周延儒,會試座師也;朝議起用,正宸曰:『不聞處為遠志乎』!延儒聞而大憾。
旋掌吏科,而延儒适入。
壬午(一六四二)元旦朝賀畢,宣延儒上殿。
帝東響揖,稱先生;曰:『先生其輔朕,朕将端冕以求』。
正宸遂驩呼入頌聖德,且責閣臣以報稱,累數千言。
帝歎賞,稱「漢子」!而延儒見疏大驚曰:『是劾我也』!嘗過其居,執手曰:『朝廷事大家可為,何必執意見以與物忤』!正宸曰:『正宸亦惟視大家事,故不敢徇私』。
延儒色變。
舊輔馮铨,延儒姻家;将複以冠帶。
正宸複争之;延儒大怒曰:『我固無師生已,而欲我無姻親邪』!既而推舉閣臣,欲驟用魏藻德;召中左門,語不合。
延儒谮之曰:『正宸與尚書李日宣等把持枚蔔,罪不赦』。
次日,召平台賜食。
群臣叩頭訖,帝呼日宣、正宸及左都禦史房可壯、侍郎宋玫等,大诟之;叱衛士捽頭、褫衣冠,縛出午門候處分。
漏下,傳付法司拷訊。
内奄捕諸家奴之送橐饘者,為诇察獄情。
牍具,拟杖贖;中旨加日宣等遣戍,正宸遂編管均州。
甲申(一六四四)三月,太常吳麟征遷掌科,薦以自代。
命甫下,而京師陷;偕劉宗周号哭荷戈,趣浙撫黃鳴駿發喪出師。
鳴駿謝之,乃出召募義旅。
将發而弘光帝立,召複故官。
疏言:『今日江左形勢,視晉、宋為更難。
當事者洩洩偷息,處堂自娛。
兩月以來,聞文吏錫鞶矣,不聞獻馘;武臣私鬥矣,不聞公戰;老成引遁矣,不聞敵忾;諸生卷堂矣,不聞請纓:如此而曰興朝氣象,臣雖愚知其未也!今惟有進取為第一義;進取不銳,則守禦必不堅。
比者河北、山左忠義響應,各結營寨、多殺僞官,為朝廷效死力。
不及今電掣星馳、倡義伸讨,是靡天下之氣而坐失事機也。
宜急檄四鎮渡河,聯絡河北、山東諸路齊心協力,互為聲援;使兩京路通,而後塞井陉、絕孟津,據武關以攻隴右,恐賊不難旦夕殄也。
陛下宜缟素誓師,駐跸淮上。
聲靈所及,人切同雠;虎豹貔貅,勇憤百倍。
今部院寺司各署不稱「行在」,而工作煩興;議者已占陛下志圖偏安,天下事變皆生意外,将何以待之!宜嚴敕諸大臣,速簡爾車徒,某舊額、某新增,水幾何、陸幾何?速備爾刍糗,幾何本、幾何折?主幾費、客幾費?選爾将帥,某堪監纛、某堪分阃。
審爾形勢,某地建鎮、某地設堡,某處埋伏、某處出奇。
修爾幹戈,繕爾城塹。
進寸則寸、進尺則尺,阨險處要,大勢已得。
天下大矣,不患無人;臣未見張、嶽、韓、劉之傑不應運而出也』。
上不能用。
馬士英欲以中旨起阮大铖,先内傳張有譽為戶部尚書;正宸封還诏書,以有譽雖賢而傳升之弊必不可啟,抗疏力争。
旋安遠侯柳祚昌受士英旨,薦用大铖;正宸又力争。
且曰:『朝廷如此舉動,邸報流傳,見臣姓名尚挂仕版,必相顧駭
從學同裡劉宗周,早以學行着。
登崇祯辛未(一六三一)進士,選庶吉士;溫體仁招之不往,改禮科給事中。
王應熊與戚畹通,内傳入閣,廷臣莫敢谏;正宸抗疏曰:『豈有枚蔔不傳奉者!在皇上出此,必謂特用易感恩,卻衆議則絕窺伺。
顧天下未有不順人情而可以有濟者也!夫應熊亦謂非人情故,不可用。
夫徇情與順情名同而實異,振作與操作事近而用殊;今廷臣縱乏人,奈何使傲很之夫贊平成之治哉』!帝大怒,下诏獄。
鎮撫曰:『新進妄言耳,無他肺腸』。
正宸仰面曰:『新進直言則有之,未妄也』。
科臣同力救之,止革職。
及賊犯鳳陵,帝怒應熊曲庇鳳撫;廷臣遽以正宸薦,體仁抑之。
應熊敗,議起廢,吏部條上百餘員;帝曰『中何以無正宸邪』?親筆取十二人,而乙名其間。
正宸甫複官,即疏謝;曆言:『左右茸阘宰執,上下惜身家、保祿位,關通内侍,名為線索;其言不可信』。
帝親标其疏,令通行嚴饬。
于是,閣臣、内官鹹切齒。
西廠中官專橫,羅織人罪;公卿以下,仰鼻息幸苟免。
京師無賴子弟竄身入藉,白韡帶刀,攫市井金錢;每一符下郡縣,無不滅門者。
正宸疏陳,帝心動,朱筆勒「西廠」字付閣票旨。
閣臣懼珰,責拟以不合;三上三改,尋罷廠。
其鄉舉時主試姚明恭嘗以鄉人謀官吏部為屬,力卻之。
故輔周延儒,會試座師也;朝議起用,正宸曰:『不聞處為遠志乎』!延儒聞而大憾。
旋掌吏科,而延儒适入。
壬午(一六四二)元旦朝賀畢,宣延儒上殿。
帝東響揖,稱先生;曰:『先生其輔朕,朕将端冕以求』。
正宸遂驩呼入頌聖德,且責閣臣以報稱,累數千言。
帝歎賞,稱「漢子」!而延儒見疏大驚曰:『是劾我也』!嘗過其居,執手曰:『朝廷事大家可為,何必執意見以與物忤』!正宸曰:『正宸亦惟視大家事,故不敢徇私』。
延儒色變。
舊輔馮铨,延儒姻家;将複以冠帶。
正宸複争之;延儒大怒曰:『我固無師生已,而欲我無姻親邪』!既而推舉閣臣,欲驟用魏藻德;召中左門,語不合。
延儒谮之曰:『正宸與尚書李日宣等把持枚蔔,罪不赦』。
次日,召平台賜食。
群臣叩頭訖,帝呼日宣、正宸及左都禦史房可壯、侍郎宋玫等,大诟之;叱衛士捽頭、褫衣冠,縛出午門候處分。
漏下,傳付法司拷訊。
内奄捕諸家奴之送橐饘者,為诇察獄情。
牍具,拟杖贖;中旨加日宣等遣戍,正宸遂編管均州。
甲申(一六四四)三月,太常吳麟征遷掌科,薦以自代。
命甫下,而京師陷;偕劉宗周号哭荷戈,趣浙撫黃鳴駿發喪出師。
鳴駿謝之,乃出召募義旅。
将發而弘光帝立,召複故官。
疏言:『今日江左形勢,視晉、宋為更難。
當事者洩洩偷息,處堂自娛。
兩月以來,聞文吏錫鞶矣,不聞獻馘;武臣私鬥矣,不聞公戰;老成引遁矣,不聞敵忾;諸生卷堂矣,不聞請纓:如此而曰興朝氣象,臣雖愚知其未也!今惟有進取為第一義;進取不銳,則守禦必不堅。
比者河北、山左忠義響應,各結營寨、多殺僞官,為朝廷效死力。
不及今電掣星馳、倡義伸讨,是靡天下之氣而坐失事機也。
宜急檄四鎮渡河,聯絡河北、山東諸路齊心協力,互為聲援;使兩京路通,而後塞井陉、絕孟津,據武關以攻隴右,恐賊不難旦夕殄也。
陛下宜缟素誓師,駐跸淮上。
聲靈所及,人切同雠;虎豹貔貅,勇憤百倍。
今部院寺司各署不稱「行在」,而工作煩興;議者已占陛下志圖偏安,天下事變皆生意外,将何以待之!宜嚴敕諸大臣,速簡爾車徒,某舊額、某新增,水幾何、陸幾何?速備爾刍糗,幾何本、幾何折?主幾費、客幾費?選爾将帥,某堪監纛、某堪分阃。
審爾形勢,某地建鎮、某地設堡,某處埋伏、某處出奇。
修爾幹戈,繕爾城塹。
進寸則寸、進尺則尺,阨險處要,大勢已得。
天下大矣,不患無人;臣未見張、嶽、韓、劉之傑不應運而出也』。
上不能用。
馬士英欲以中旨起阮大铖,先内傳張有譽為戶部尚書;正宸封還诏書,以有譽雖賢而傳升之弊必不可啟,抗疏力争。
旋安遠侯柳祚昌受士英旨,薦用大铖;正宸又力争。
且曰:『朝廷如此舉動,邸報流傳,見臣姓名尚挂仕版,必相顧駭